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 环境1.1 鸡场环境规模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NY/T388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a 鸡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b鸡场距离干线公路、饮用水源、居民点1km以上;c、鸡场与其它规模畜牧场应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离。
1.2 鸡舍环境1.2.1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
1.2.2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1.2.3 鸡场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2 鸡场的设施设备2.1 设施2.1.1 鸡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2.1.2 鸡场周围要设隔离带。
2.1.3 鸡舍应有防鸟、防鼠设施。
2.1.4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清毒。
2.1.5 鸡场应建鸡粪贮存和污水处理设施。
2.2 设备2.2.1 鸡笼安装分阶梯式和重叠式,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有笼底面积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笼应有一只饮水器。
2.2.2 器具数量应满足各阶段饲养的需要。
3 饲养条件3.1 饮水3.1.1 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3.1.2 经常清洗饮水设备,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3.2 饲料3.2.1 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3.2.2 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应符合NY5042的要求。
3.2.3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诸如砷、铬、铜等有毒有害化学制剂。
3.2.4 不得使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4 引种4.1 商品代雏鸡应来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
4.2 雏鸡不能带鸡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体病等蛋传疾病。
4.3 不得从疫区购买雏鸡。
5 育雏期饲养管理5.1 育雏舍育雏舍不应靠近其它鸡舍,鸡舍四周应有围墙隔离,出入围墙大门口应设有消毒设施,车辆和人员进出应消毒。
5.2 育雏方式育雏方式通常分为两类:网上育雏和笼育。
标准化蛋鸡场建设技术规范

标准化蛋鸡场建设技术规范作者:王华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摘要:本文对3万标准化蛋鸡场和1万标准化蛋鸡场的周围环境和建设以及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3万标准化蛋鸡场 1万标准化蛋鸡场一、场址选择1.气候条件:详细了解本地区气象部门最近5-10年内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气温和绝对最低气温、土层冻结深度、平均降雨量、最大风力、常年主要风向、各月份日照时数。
2.位置:场址要选择交通方便、道路平坦的区域,鸡场周围环境安静,远离居民点及噪音大的工厂,远离屠宰场和医院。
距主干道、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500米以上,距动物诊疗所200米以上,距次干道100米以上。
3.地形、地势:要求地势高且干燥,向阳背风,面南或东南方向,最好有一定坡度,以利光照、通风和排水。
若在山坡、丘陵一带建场,可建在向阳坡上,但坡度不宜过大。
鸡场不宜建在低洼潮湿之处,也不宜建在山顶和高坡上。
场区力求方正,以减少线路和管道,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4.土壤:土壤以排水性好、导热性差的沙质壤土为宜,另外场区地下水位应偏低。
5.水源:场区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最好打深井取水,河水和池塘水未经处理不能供鸡直接饮用。
6.电源:电源必须稳定、可靠、充足,最好采用双路供电,否则需自备发电设备。
二、场区规划标准化蛋鸡场的场区一般可分为办公生活区、生产区、粪尸处理区等几个部分。
1.管理区内生产辅助设施有更衣室及消毒通道、兽医化验室、蛋库、配电室、修理间等;生产管理设施有办公室,财务室等;生活设施有食堂、宿舍、卫生间等。
2.生产区内设施有饲料房,育雏育成舍,产蛋舍等。
3.粪尸处理区包括粪便存放棚、尸体剖检室、尸埋井或焚烧炉等。
蛋鸡场建筑物较多,必须合理布局,才能经济有效地发挥各类建筑的作用。
标准化鸡场各类建筑布局总体原则:利于防疫、便于生产、减少投资等。
3.1场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3.2管理区和生产区隔离,育雏、育成舍与成鸡舍单独成区,净道、污道分离。
蛋鸡标准化养殖规范

蛋鸡标准化养殖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蛋鸡标准化养殖建设规范、引种来源、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兽药使用、饲料使用、蛋品管理、废弃物处理、生产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标准化蛋鸡场的养殖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5886 养鸡场带鸡消毒技术要求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33 鸡饲养标准NY/T 1167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 1169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 2664 标准化养殖场蛋鸡NY/T 2969 集约化养鸡场建设标准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NY 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兽药停药期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标准化蛋鸡场场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取得畜禽标识代码,单栋存栏5000只以上,全场存栏10000只以上。
3.2规模化蛋鸡场存栏规模大于10000只的蛋鸡养殖场。
3.3废弃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病死鸡、饲料残渣、废弃兽药及包装物等。
3.4限制饲养为控制育成期蛋鸡体重过大或过肥对其饲喂量和日粮营养水平进行限制的措施。
3.5全进全出同一鸡舍只养同一批鸡,同时进舍,同时出舍的饲养制度。
3.6带鸡消毒在正常饲养情况下,使用消毒剂对鸡、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
4 建设规范蛋鸡场选址、布局、设施设施设备按NY/T 2969执行。
5 引种来源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非疫区种鸡场引进种蛋、雏鸡或青年鸡,经过免疫并持有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蛋鸡养殖场规章制度

蛋鸡养殖场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为了规范蛋鸡养殖场的管理和生产秩序,保障鸡蛋品质和养殖效益,特制订此规章制度。
第二章养殖场基本情况一、蛋鸡养殖场的名称为XX蛋鸡养殖场,地址位于XX省XX市XX县。
二、养殖场规模为XXXX平方米,年养殖规模为XXXX只蛋鸡。
三、养殖场主要经营项目为蛋鸡养殖和销售鸡蛋。
第三章生产管理制度一、遵守国家有关农业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农业生产标准,保障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
二、按照养殖计划组织生产,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定期消毒杀菌,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
三、合理安排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保证蛋鸡健康生长。
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消毒工作,预防疫病传播,保障蛋鸡群体健康。
五、严格控制饲料质量和数量,合理搭配饲料配方,保证蛋鸡营养需求。
六、监测饮水水质,确保蛋鸡饮水安全和充足。
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高生产效益。
第四章质量管理制度一、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机制,对养殖环境、鸡蛋品质和禽类健康进行定期检测。
二、严格把关生产流程,确保生产环节无污染,鸡蛋品质安全。
三、建立健全追溯制度,对生产加工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四、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确保鸡蛋品质和养殖效益不受影响。
五、规范饲养方式,遵循科学喂养原则,提高鸡蛋品质和产量。
六、定期组织质量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五章安全生产制度一、制定安全生产方案,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隐患排查,消除生产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三、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运行安全。
四、制定紧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完好。
五、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第六章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分工,规范管理程序。
二、建立管理档案,记录生产经营过程,保留相关证据和数据。
三、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蛋鸡饲养管理制度

蛋鸡饲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蛋鸡饲养活动,保证蛋鸡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包括但不限于大型、中型和小型养殖场。
第三条蛋鸡饲养应遵循科学养殖、合理饲养、健康管理、环保节能的原则,严禁过度投药、过度饲料等违规行为。
第四条各级相关部门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蛋鸡饲养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第五条饲养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申请相关证照,开展饲养活动,并接受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环境和设施要求第六条蛋鸡饲养场应位于空气流通良好、水源充足且质量优良的区域,离市区、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的距离符合法规要求。
第七条蛋鸡饲养场的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且应设有足够的防暑降温设施、防寒保暖设施等。
第八条蛋鸡饲养场应有合理规划的栏舍,确保每只蛋鸡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栏舍内部应保持通风良好。
第九条蛋鸡饲养场应定期清理卫生,消毒杀菌,保持栏舍内外干净整洁,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第十条蛋鸡饲养场应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第三章饲料管理第十一条蛋鸡饲养场应严格按照饲料配方要求配置饲料,确保蛋鸡获得均衡的营养。
第十二条饲料的储存要求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避免发霉或受到其他污染。
第十三条蛋鸡饲养场应定期检测饲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给蛋鸡带来健康风险。
第四章健康管理和疫病防控第十四条蛋鸡饲养场应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第十五条蛋鸡饲养场应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蛋鸡获得必要的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第十六条蛋鸡饲养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疫病检测工作,及时了解疫情动态。
第五章生产管理第十七条蛋鸡饲养场应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系统,包括蛋鸡的来源、养殖情况、疫病防控措施等。
第十八条蛋鸡饲养场应遵循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引发蛋鸡之间的争斗和群体间的传染。
规模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

、
场需求特点 . 因地 制 宜 . 分 别 选 择 推 广 海 兰褐 、 罗曼褐 、 海赛克斯褐 、 京 红 1 号 等 高产 蛋鸡 . 苏 禽 绿 壳 蛋 鸡 等 特 色 蛋 鸡 并 推 广 应 用种 鸡 本 交 笼饲 养 技 术 和 网 上平 养 技 术 . 实行 种 鸡 自然
7 0 %时 。 用秸秆 、 锯末 、 糠 壳 等 粉 末状 辅料调节水分 . 再堆肥 发酵 ; 含 水 率 高 于7 0 %时 ( 夏季或刮粪板集粪 ) , 采 用 于湿 分 离 后 堆肥 发 酵 . 干粪 堆 积 发
定距 离 . 半 开放 式 鸡 舍 间距 为 檐 高 的 5 倍, 密 闭式 鸡舍 间距 为檐 高 的2 — 3 倍: 鸡舍 长 度 一 般 为6 O ~ 1 2 0 米. 跨 度 由鸡 笼 和走 道 宽 度确 定 : 养殖 设 备 可 选 择
阶梯 式 或 层 叠 式鸡 笼 . 尽 可 能采 用机 械化 、 智 能化设 备 ; 场 区设 置 净道 和 污 道. 消 毒 隔离 等 防疫 设 备设 施 齐 全 。
特
养 殖 世 界
编辑: 赵醑( z h a o x i n @i s a g r i . g o v . c n
规模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
交配 , 公 母 比例 为 1 : ( 1 O ~ 1 2 ) 。 以降 低 种 鸡饲养 劳动强度 , 提高其健康水 平 。 2 . 标准 化 蛋鸡 场 建设 技 术 选 址 应 符 合 各 地 发 展 规 划 和 动物 防 疫 要
一
、
淘汰蛋 鸡 管理要 点
免 错 误 地 淘 汰产 蛋 较好 的鸡 只 . 对 没
2 . 进 舍 前 和 进 舍 后 应 仔 细 挑 出 非
标准化蛋鸡场建设参考技术规范

3 . 鸡 舍墙 壁 : 壁是鸡舍 的围护结构 , .5 2 墙 要求 防御 养鸡设 备及畜牧工程 技术的应用 ;⑤科 学的饲养管
外界风雨 侵袭 , 热性 良好 , 隔 内外 墙 水 泥 粉 刷 , 于 理 技术 。 便 防潮 和 冲洗 。 3 . 鸡 舍地 面 :鸡 舍 地 面要 求 高 出舍 外 地 面 且 平 .6 2
养禽 与禽 病防治 21 年第 4 01 期
刺 激 产 蛋 , 便 于 对 鸡 群 实 行 诸 如 限 制 饲 喂 、 制 换 44 鸡 场设 备 也 强 .
一2 9一
羽等措施 ; ) ( 四周密闭 , 3 基本上可 阻断 自然媒介传人
鸡 舍安 装通风设 备 、 温设 备 、 降 自动 光 照 系 统 、
4 鸡 场 其 他 设 施 和设 备 41 嗣墙 .
标 准 化 养 鸡 场 均 应 设 置 围墙 ,其 高 度 为 27~3 . 米 , 畜禽 舍不 少 于 5米 。 距 42 消 毒 设 施 . 图 1 3万 只 标 准 化 商 品 蛋 鸡 场 场 区布 局 示 意 图
. 场 区 门 口有 消 毒 池 , 舍 门 口有 消毒 盆 , 区 有 51 3万 只 标 准 化 商 品蛋 鸡 场 建 设 主 要 技 术参 数 鸡 场 511 人 员 配 备 : .. 办公 室 4人 , 中场 长 1 , 纳 其 人 出 消毒泵。
1 2只 , 种 工 厂 化 养 鸡 技 术 是 集 多 学 科 的 这 法、 跨度与气候条件来确定 , 一般以檐高 25~3 为 蛋 鸡 1 ~1 . 米
宜。
现代技术于一体 的综合性科技成果 ,其特点体现在 ③ 综合疫病 防控体 系 ;④科学 的饲 养环境 与成套 的
3 . 鸡 舍 屋 顶 : 舍 的 屋 顶 要 有 较 强 的 防水 、 热 以下几个 方 面 : 优 良的品种 ; .4 2 鸡 隔 ① ②全 价的 配合 饲料 ; 和 负 重能 力 。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

附件: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为了加快蛋鸡饲养方式转变,提高蛋鸡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以“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兼顾地区差异的原则,特制定本标准。
一、养殖规模存栏规模在1万-5万只的蛋鸡养殖场(户)。
二、选址与布局(一)选址。
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远离噪音。
(二)基础条件。
有稳定的水源,电力供应有保障,交通便利。
(三)场区布局。
场区布局合理,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污处理区。
育雏、育成和蛋鸡舍各鸡舍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配套合理。
(四)净道和污道。
场内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
三、设施与设备(一)鸡舍。
鸡舍建筑牢固,能够保温、防雨雪、防鼠害、防鸟。
(二)饲养密度。
产蛋鸡饲养密度合理,每平方米不超过13只。
(三)消毒设施。
场区门口有消毒池,鸡舍门口有消毒盆,场区有消毒泵。
(四)设备。
鸡舍安装通风设备、降温设备,并配备光照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清粪系统和焚烧炉。
(五)辅助设施。
有更衣消毒室、兽医化验室、解剖室。
配备清粪设施、储粪场所及鸡粪无害化处理设施。
四、管理及防疫(一)制度。
有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二)操作规程。
有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
(三)档案管理和生产记录。
1.档案管理。
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要求以下记录齐全完整:(1)品种、来源、数量、日龄等情况记录。
(2)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来源清楚,其名称、使用对象、使用时间和用量记录。
(3)定期免疫、监测、消毒记录。
(4)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记录。
2.生产记录。
有完整的日产蛋记录、日死亡和淘汰记录、日饲料消耗记录。
(四)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从业人员未患人畜共患传染病。
(五)引种。
雏鸡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引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本规范以规模化商品蛋鸡场、蛋种鸡场为对象,包括鸡场选址与布局、设备与设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六方面的技术要求,为集约化、规模化商品蛋鸡与蛋种鸡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对上述规模化养殖场的基本要求是:场址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饲养的蛋鸡有引种证明,并附有引种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养殖场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建立养殖档案;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1 蛋鸡场选址和布局1.1 场址环境1.1.1 土地的使用应符合当地农牧业规划与布局的要求,以不占用基本农田、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山坡及废弃地为原则。
1.1.2 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与其它养殖场及屠宰场1000米以上。
鸡场周围环境空气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
1.1.3 鸡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土壤透水性好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的要求、水源稳定并配有贮存和净化设施、给排水方便并远离噪音的区域。
1.1.4 鸡场区应有充足、方便取用并符合卫生标准的地下水或自来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的要求。
1.1.5 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场区内配有应急使用的发电机组。
1.1.6 道路交通便利,鸡场应铺设专用的道路通往公用交通网。
1.2 场区布局1.2.1 场区合理布局。
场区应设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便及废弃物处理区。
生产工艺设计,应以从净区向污染区不可逆走向的要求进行布局。
1.2.2 生活办公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较高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建立不透风的围墙加以隔离。
1.2.3 饲料加工厂(或拌料间)应与生产、生活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1.2.4 粪便暂存、病死鸡与废弃物处理区及其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该区的场地与设施要进行封闭。
1.2.5 生产区具有配套合理的育雏、育成和产蛋鸡各阶段鸡舍,并划分成相对独立的生产小区,小区之间保持50米以上的隔离空间,小区内每栋鸡舍间有适当的距离。
各生产小区设施要满足按栋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要求。
1.2.6 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路面硬化,畅通整洁。
1.2.7 场内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树木、草坪,绿化厂区、净化环境。
1.2.8 鸡场周围应建造围墙。
2 鸡舍、设备与设施2.1 鸡舍建筑2.1.1 鸡舍类型: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鸡舍类型应选用全密闭的有窗或无窗环控鸡舍。
鸡舍应采用坐北向南东西走向建造。
2.1.2 鸡舍建筑要求:地基稳固、墙体屋顶坚实、内壁及地面光滑防水耐酸碱、便于消毒处理。
建筑结构可采用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2.1.3 鸡舍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防雨雪、防鼠害、防鸟。
鸡舍外墙合理设置门窗(有窗鸡舍)及通风口。
2.1.4 鸡舍内地面两侧应设30厘米宽带漏缝地板的排水沟,排水管道通往舍外污水排放系统。
2.2 设备2.2.1 蛋鸡笼养设备:包括育雏、育成、产蛋鸡笼,采用阶梯式与重叠式笼养方式均可,笼养产蛋鸡不得少于380 平方厘米/只。
蛋鸡笼养应配备合适的给料、给水与除粪设备。
2.2.2 饲料加工设备:自己加工饲料的鸡场(企业),应根据饲养规模购置原料粉碎机、饲料搅拌机、成品料包装等设备。
有原料储存仓。
2.2.3 环控设备:密闭鸡舍采用纵向通风,使用轴流风机和湿帘通风降温设备。
风机宜使用大口径低速风机(风扇直径900~1200毫米)。
2.2.4 光照设备:包括灯具及其控制设备。
宜采用节能灯具。
2.2.5 育雏舍的供暖设备:根据条件可采用水暖设备、火炉供暖及热风炉供暖设备,推荐使用热风炉供暖。
2.2.6 应设有粪污处理设备及死鸡焚烧炉。
2.3 设施2.3.1 消毒设施:场区门口有消毒池,鸡舍门口有消毒盆。
有消毒泵等消毒器械。
2.3.2 辅助设施:专用商品蛋、种蛋储存库、门卫室、更衣消毒室、兽医化验室、解剖室、储粪场所及鸡粪无害化处理设施。
2.3.3 配电室及发电房,根据实际用电量配备发电机组。
2.3.4 场内排污:场内排水排污系统,主要包括地下排水管道和渗水井。
3 蛋鸡饲养管理蛋鸡培育阶段一般按三阶段划分:雏鸡,育成鸡和产蛋鸡。
3.1 育雏鸡的培育3.1.1 培育目标3.1.1.1 健康:无病、食欲正常、活泼、反应灵敏、羽毛紧凑有光泽。
3.1.1.2 成活率高:0~6周死亡率不超过2%。
生长发育正常、符合本品种的技术要求。
3.1.1.3 体重:体重符合本品种标准;3.1.1.4 均匀度:均匀度在80%以上;3.1.1.5 其它:骨骼发育良好、无腿病、肌肉发育良好。
3.1.2 制定育雏计划拟定进雏及雏鸡周转计划;饲料及物资供应计划;防疫计划;财务预算及计划;技术经济指标。
3.1.3 房舍设备准备和消毒(1)育雏舍:育雏舍与其它鸡舍之间应有较大的距离。
(2)设备检修:检修供暖、供水和光照设备、安装和调试育雏笼具及其辅助设备。
(3)消毒:在育雏舍准备完毕后应立即对其进行全面清扫、冲刷干净。
在舍内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全部就位后实施消毒。
(4)鸡舍试温与用具育雏舍在进雏前1~2天必须进行试温,将温度调整到最佳;料盘与料桶、水槽及饮水器、垫料、操作工具等均应准备好。
3.1.4 雏鸡的选择与运输3.1.4.1 雏鸡的选择品种纯正,健康无病、无残疾、卵黄吸收好、腹部松软、精神状态好,活泼好动、羽毛整齐清洁有光泽、手握有挣扎力。
3.1.4.2运输(1)注意保温、通风,防挤压;(2)车辆消毒要彻底,运输过程要平稳,防止剧烈颠簸,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3.1.5 雏鸡的饲养3.1.5.1 饮水鸡雏到达后应立即给水,1~2小时后给料。
要有足够的饮水器和饮水空间。
3.1.5.2 饲喂(1)开食时间,在孵出后12~36小时开食为宜,一般应在饮水1~2小时后再开食。
(2)开食方法:开食用浅料盘、纸板或塑料布铺在地面或网上,将饲料均匀撒在上面。
饲料要少喂勤添。
开食头3天采用23小时光照。
(3)饲喂空间:为保证鸡雏吃饱吃好,要有足够的料槽。
(4)喂料量: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执行。
3.1.5.3 营养: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执行。
3.1.6 雏鸡的管理3.1.6.1 温度(1)温度控制程序:开始1~3天,采用34~35℃、4~7天,采用32~33℃,以后每周降2~3℃,至室温20℃恒定。
(2)脱温:鸡雏逐渐长大,室内外温差不大时,即可开始脱温;要求脱温速度不要太快,用3~5天逐渐完成;天气异常降温,应延迟脱温时间。
3.1.6.2 密度:育雏阶段应保持适宜的密度,对鸡雏的健康非常有益。
应根据雏鸡的日龄、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通风条件进行调整。
一般1~2周,笼养60只/平方米,平养30只/平方米,3~4周,笼养40只/平方米,平养25只/平方米。
3.1.6.3 通风:根据室内外温差、季节和舍内空气质量加以控制。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的要求。
3.1.6.4 湿度:适宜湿度56%~70%,要求前高后低,尤其是育雏后期鸡舍湿度不能过高。
3.1.6.5 断喙:蛋鸡一般在6~10日龄进行精确断喙。
在转群前对断喙效果不理想的进行一次修喙。
3.2 育成鸡的培育3.2.1 育成鸡的培育目标18周龄的育成鸡要求,健康无病,体重符合该品种标准,肌肉发育良好,骨骼坚实,体质状况良好;鸡群生长整齐:均匀度达80%;0-18周育雏育成率95%以上。
3.2.2 育成鸡的饲养3.2.2.1 日粮过渡方法:育成料/育雏料按比例逐渐增加,利用1周时间过渡完毕。
3.2.2.2 饲料更换的体重指标:6周末体重符合标准时,7周龄开始更换饲料;未达标者,可继续喂育雏料,直到达标为止。
3.2.2.3 营养: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执行。
3.2.2.4 饮水:育成鸡要有足够的饮水空间;要根据鸡的体重、季节、采食量供水。
3.2.3 体重的测定与均匀度:3.2.3.1 体重测定:轻型鸡:从6周龄开始每隔1~2周称重一次;中型鸡:4周龄后每隔1~2周称重一次;测定数量:万只鸡按1%抽样,小群5%抽样,每次称重数量不得少于100只。
要随机分区均匀抽样,不得挑鸡。
3.2.3.2 鸡群均匀度标准:合格70%~76%、较好77%~83%、很好84%~90%。
3.2.4 育成鸡的管理3.2.4.1 饲养密度:网上平养,10~12只/平方米;笼养,笼底面积20~30只/平方米。
有条件的尽可能减少饲养密度。
3.2.4.2 饲喂饮水设备:有充足的采食和饮水设备。
3.2.4.3 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的要求。
3.2.4.4 定期进行抗体检测。
最少每4周进行一次抗体检测。
3.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3.3.1 开产前的准备3.3.1.1 鸡舍、设备的准备和清理对产蛋鸡舍进行清扫和整理并对供水、供电、取暖、通风、鸡笼、清粪及其它辅助设备等进行维护,并试运行;老鸡淘汰再进新鸡,两批鸡衔接消毒空舍时间不得少于3周。
3.3.1.2 鸡舍消毒第一,彻底清扫舍内污染物与灰尘。
第二,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对鸡舍内天棚,墙壁、地面、设备、用具彻底冲刷。
第三,用具等用普通消毒剂喷洒消毒。
地面用火碱刷洗消毒。
之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第四,熏蒸消毒。
封闭鸡舍,加温25℃以上、加湿,用甲醛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平方米熏蒸24小时以上,进鸡前3天打开鸡舍。
3.3.1.3 整顿鸡群,严格淘汰病、残、弱、小的不良个体。
3.3.1.4 转群在16~18周将后备鸡转入产蛋鸡舍3.3.2 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3.3.2.1 适宜的体重标准:符合相应的鸡种标准。
3.3.2.2 饲喂:供给产蛋鸡前期料。
3.3.2.3 补充光照: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18周末或19周开始补充光照;体重未达标者推迟1周补光。
3.3.2.4 更换日粮:当鸡群产蛋率达5%时,更换产蛋鸡日粮。
3.3.2.5 营养: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执行。
各类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 5042)的要求。
3.3.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3.3.3.1 免疫监测:若发现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效价不高,应立即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苗或免疫一次弱毒苗。
3.3.3.2 喂料与饮水(1)喂料:一般产蛋鸡每日喂料3次,第一次,在早晨给水后30分钟,料量是日喂料量的1/2;第二次,在下午2点以后,料量1/2;第三次,在闭灯前1.5小时,此次是对全天料量的一次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