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概念与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v -t 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 和v 同向,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2)匀减速直线运动:a 和v 反向,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2.意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速度v 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 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当初速度为0时,x =12at 2. 四、速度与位移的关系1.公式:v 2-v 02=2ax .2.推导:由速度时间关系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关系式x =v 0t +12at 2,得v 2-v 02=2ax . ◆ 基本认识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 )(2)速度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3)公式v =v 0+at 适用于任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 )(4)由公式v =v 0+at 知v 的大小一定大于v 0的大小.( × )(5)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 × )2.一辆汽车原来的速度是8 m/s ,在一段足够长的下坡路上以0.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行驶了20 s 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答案 18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而v 2-v 02=2ax 适用于任意运动.( × ) (3)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 )(4)因为v 2-v 02=2ax ,v 2=v 02+2ax ,所以物体的末速度v 一定大于初速度v 0. ( × )4.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2 m/s 2,5 s 末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5 s 内汽车的位移为________,在汽车速度从10 m/s 达到30 m/s 的过程中,汽车的位移为________.答案 20 m/s 75 m 200 m◆ 理解与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v -t 图像四个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1)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2)在乙、丙、丁图中,加速度不变的物体是哪个?在乙和丁图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答案(1)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丁做变加速直线运动(2)乙、丙;物体乙的v-t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丁的v-t 图线斜率变大,加速度变大,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恒定不变;(2)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a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b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①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②v-t图线与纵轴的交点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初速度.(3)v-t图线是一条曲线,则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等于该时刻图线切线的斜率.图甲中,斜率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图乙中斜率减小,物体的加速度减小.例1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D )A.在0~1 s的时间内,质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0~3 s的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C.第6 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零D.第6 s内质点速度变化量为-4 m/s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公式v=v0+at中各量的含义:v0、v分别表示物体的初、末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且a为恒量,at就是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2.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v=v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公式的矢量性公式v=v0+at中的v、v0、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应先选取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1)若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取正值,若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取负值.(2)若计算出v 为正值,则表示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若v 为负值,则表示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4.两种特殊情况(1)当v 0=0时,v =at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表明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其运动时间成正比.(2)当a =0时,v =v 0.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例2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 =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经多长时间,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答案 5 s 或7 s例3 火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54 km/h ,关闭发动机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 s 末的速度是43.2 km/h ,求:(1)火车的加速度;(2)15 s 末的速度大小;(3)45 s 末的速度大小.答案 (1)0.5 m/s 2,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 (2)7.5 m/s (3)0刹车实际交通工具刹车后可认为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车辆就会停止.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是:(1)先求出它从刹车到停止的刹车时间t 刹=v 0a; (2)比较所给时间与刹车时间的关系确定运动时间,最后再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若t >t 刹,不能盲目把时间代入;若t <t 刹,则在t 时间内未停止运动,可用公式求解.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 0,在t 时刻的速度为v ,加速度为a ,利用位移大小等于v -t 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对应物体的位移,t 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t 轴下方面积表示位移为负.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正方向.一般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a 取负值,计算结果中,位移x 的正负表示其方向.4.当v 0=0时,x =12at 2,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x 与t 2成正比.例4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0=5 m/s,加速度大小为0.5 m/s2,求:(1)物体在前3 s内的位移大小;(2)物体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答案(1)12.75 m(2)3.75 m方法位移—时间关系式的应用步骤:(1)确定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2)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已知量的正、负,并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3)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式或其变形式列式、求解.(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量的大小和方向.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对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v02=2ax的理解1.适用范围: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矢量性:公式中v0、v、a、x都是矢量,应用解题时一定要先设定正方向,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1)若是加速运动,a取正值,若是减速运动,a取负值.(2)x>0,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0则为减速到0,又返回到计时起点另一侧的位移.(3)v>0,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v<0则为减速到0,又返回过程的速度.例5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其着陆速度为60 m/s,求:(1)飞机着陆过程中滑行的距离;(2)在此过程中,飞机最后4 s滑行的位移大小.答案(1)300 m(2)48 m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状态”作为“初状态”来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成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末状态已知的情况下,若采用逆向思维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a=恒量 且a 方向与v 方向相同,是匀加速直线运动;a=恒量 且a 方向与v 方向相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V t = V 0 + a t x = v o t +12a t 2 常用推论: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都具有的特点规律)(1)、不含时间: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 V t 02+ (3)、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x =Sn+1一Sn= aT2= 恒量(4)、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t/ 2=V =T S S N N 21++=V V t 02+ 例题:1、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小车,因故刹车,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是3 m/s 2,求小车刹车6秒后的位移和速度?2、一小球以15 m/s 的初速度滑上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
求4秒后的位移和速度?3、神九反回舱在反回时,在距地面4.5m 处点燃减少火箭,使反回舱的加速度增加到 15m/s 2 。
为了保护好宇航员,要求反回舱着陆速度不大于3 m/s 。
求火箭点燃时刻反回舱的速度?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做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特点:(l )只受重力;(2)初速度为零.规律:(1)v t =gt ; (2)x=½gt 2; (3)v t 2=2gs ;【(4)s=t v t 2;(5)gt t h v 21==--;】 (空中物体自由下,轻重没有快慢差。
你我一个加速度,共同享受九点八。
) 例题:1.水滴从屋顶自由下落,经过高为1.8 m 的窗户,用时0.2 s.求屋顶到窗户上沿的高度? 答案 3.2 m2、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 g 取10 m/s2) 答案 1.75 s22、竖直上抛将物体沿竖直方向抛出,物体的运动为竖直上抛运动.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第一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目标要求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2.会灵活应用运动学公式及推论解题。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不变的运动。
如图所示,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________。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s=____________。
由以上两式联立可得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____________。
3.公式选用原则以上三个公式共涉及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有四个物理量。
选用原则如下:不涉及位移,选用v=v0+at不涉及末速度,选用s=v0t+12at2不涉及时间,选用v2-v02=2as4.正方向的选取以上三式均为矢量式,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通常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速度、加速度、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时取正,相反时取负。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量相同。
()例1(2023·广东梅州市期末)神舟十三号飞船采用“快速返回技术”。
在距离地面1 m处时,反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速度由6 m/s 减至2 m/s 软着陆,此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此阶段( )A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B .航天员的加速度大小为32 m/s 2C .返回舱运动的时间为0.5 sD .返回舱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例2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险情紧急刹车,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刹车时第1 s 内的位移为13 m ,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2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在第1 s 末的速度大小可能为10 m/sB .汽车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 m/s 2C .汽车在第1 s 末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1 m/sD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4.5 m/s 2例3 (多选)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 sB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 sC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7) sD .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 m/s思考 (1)刹车类问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首先应该注意什么?(2)双向可逆类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无初速度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条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4.基本公式:①速度与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与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 ③速度与位移关系:ax v v 2202=-二、重要推论①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相等:212312aT x x x x x x x n n =-==-=-=∆- ❖ 此性质还可以表示为:2)(aT m n x x m n -=-②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202tv v v v t +== ③位移中点速度22202t x v v v +=❖ 不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有:22x t v v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结论①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n v v v v n ::3:2:1::::321 =②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12(::5:3:1::::321-=n x x x x n ③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四、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①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
②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gt v = (2)位移公式:221gt h =(3)速度位移关系式:gh v 22= 2.竖直上抛②定义: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答案
B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5
高考复习· 物理
4.(多选题)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 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 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8m,由此可求得( )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5
高考复习· 物理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22:32:„:n2.
2013-11-27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gh.
v2 0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 2g v0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g .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9
高考复习· 物理
考 点 自 测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0m/s,方向沿x轴 正方向,经过2s,末速度为10m/s,方向沿x轴负方向,则其加 速度和2s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A.10m/s2,0 C.-10m/s2,0 B.0,10m/s D.-10m/s2,10m/s )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0
高考复习· 物理
解析
-10-10 根据v=v0+at,则a= m/s2=-10m/s2. 2
- = v+v0 =0.即C项正确,其 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所以 v 2 余均错.
答案
C
第一章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虽为零,但并不处于平衡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虽为零,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虽为零 状态. 状态. (2)由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 由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 由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 故可对全程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故可对全程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关键一点 关键一点] 关键一点 v-v0 - 变形后得到, 公式 v=v0+at 虽然可由 a= = = 变形后得到, 但二 t 者含义不同: 者含义不同: v-v0 - (1) a=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 适用于所有变速运动(包括 =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 , 适用于所有变速运动 包括 t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2) v=v0+ at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仅适用于匀 =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种类 . (1)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加速度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的 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 匀减速直线运动 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到达 A 点的速度为 v0,通过 AB 解析] 解析 , 段和 BC 点所用的时间为 t,则有 , 1 l1=v0t+ at2 + 2 1 l1+l2=2v0t+ a(2t)2 + 2 联立①②式得 联立①②式得 ①② ① ②
第1章-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抓基础
研考向
满分练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试题
解析
考点一 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基本规 律 考点二 两类特殊 的匀减速直线运 动 考点三 解决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常 用方法 考点四 自由落体 运动
-
2
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该满足公式Δ x= x2- x1= aT2,任 意相邻的 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 2 m,C 错误;任意 1 s 内的速 度增量实质就是指加速度大小,D 正确.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抓基础
研考向
满分练
上页
下页
研考向 考点探究
试题
解析
考点一 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基本规 律 考点二 两类特殊 的匀减速直线运 动 考点三 解决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常 用方法 考点四 自由落体 运动
小题快练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v0+at . (1)速度公式:_________
1 2 (2)位移公式:x=v0t+ at . 2 2 2 v - v 0=2ax . (3)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____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抓基础
研考向
满分练
上页
下页
抓基础 双基夯实
知识梳理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抓基础
研考向
满分练
上页
下页
第 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的一种运动规律。
它包括物体在任意时刻应具有恒定的速度,且连续变化。
1、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每一小段时间内的位移都是一样的,比如说物体的速度为v(m/s),那么每一小段的速度也是一样的。
所以,在某一时刻t的位移s等于t时刻之前的位移s0 加上t时刻之间时间内的位移,即:s = s0 + v*t 。
2、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关于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从第一条关系s = s0 + v*t 来理解,由于物体在每一小段时间内的位移都是一样的,而这一小段时间的位移取决于当前的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以我们可以推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 (s-s0) / t。
3、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也是可以从第一条关系s = s0 + v*t 来推出的,我们可以将该关系展开后得到:s = s0 + v0*t + 1/2 * a*t^2 ,这里的a就是物体变化的加速度,因此可以推出:a = 2*(s-s0 - v0*t)/t^2 。
4、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所以可以简单得知:s = s0 + v*t 。
5、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从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得到:a = 2*(s-s0 - v0*t)/t^2 ,因此可以推出:v = v0 + a*t 。
总结而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就是: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其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上述关系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体的完整的运动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以 1.2m/s2 的加速度加速前进,企图逃逸。与此同时,警察则立即驾驶摩托车以 2m/s2 的 加速度追赶卡车,卡车和警用摩托车的最高时速分别为 54km/h 和 72km/h。问:警察要多 久才能追上卡车?追上时,摩托车行驶了多长路程? 13.(1)一辆正在上坡的汽车熄火后沿山坡下滑,当下滑速度为 3m/s 时,发动机启动了, 经 2.5s 后,汽车又以 4.5m/s 的速度继续上坡,取上山方向为正方向,则汽车的加速度为多 大? (2)画出(1)中这辆汽车的 v-t 图,然后利用 v-t 图求它的加速度。 14.假设航空母舰的甲板跑道长 238m,舰载飞机降落时的速度为 60m/s,制动加速度为- 5m/s2。问:这种情况能否降落?实际舰载飞机降落过程中还要利用阻力伞装置,以增强减 速作用。设飞机降落后经过 3s,阻力伞才打开。问:为了安全降落,阻力伞打开后,飞机 的制动加速度至少应多大?
二、要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包括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以及速度和位移关 系式: 1 v=v0+at;s=v0t+2 at2;v2-v02=2as。 这三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求解问题时,必须在 5 个量(初速度 v0、速度 v、位 移 s、加速度 a、时间 t)中有三个量已知,才能求出其他两个量。 上述公式当 v0=0 时,便化为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当 a=0 时便化为匀 速直线运的方向为正方向,v0 为负,这表示开始有一段运动是沿相反方 向的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 0 后,物体再做匀加速运动。 第一段运动过程的末速度为 v1=v0+at=(-9.5+2×10)m/s=10.5m/s。 再由第二段的位移公式,可得随后 10s 内物体前进的路程: 1 s2=v1t+2 at2=(10.5×10+0.5×2×102)m=205m。 【讨论】本题有多种解法,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直接利用推论:s2-s1=aT2。不过,在 初学阶段, 学会用最基本的公式求解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基本公式求解还能对所讨论的 运动过程获得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2/8
v-v0 0-16 t= a = s=8s。 -2 由于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所经历的时间仅为 8s,所以经过 10s 后汽车离开刹车点的距离 为 1 1 s=v0t+2 at2=[16×8+2 ×(-2)×82]m=64m。 作为比较,如果将 t=10s 直接代入上式,得 s=60m,这个结果显然是错误的。 【示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m/s2,若在开始 10s 内前进了 5m,那么 随后的 10s 内该物体前进几米? 【分析】将所讨论的运动过程分为两段: (1)第一段:已知加速度 a=2m/s2、时间 t =10s、位移 s1=5m,而初速度 v0 和末速度 v1 未知; (2)第二段:已知加速度 a=2m/s2、 时间 t=10s,初速度就是第一段运动过程的末速度 v1,而位移 s2 和末速度 v2 未知。 1 【解答】由第一段运动过程的位移公式 s1=v0t+2 at2 可得,第一段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为 1 s1-2at2 t 5-0.5×2×102 = m/s=-9.5m/s 10
二、要点}析 1.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 当上抛物体达到最大高度后通常会有一个自由下落的过程。 竖直上 抛物体达到最大高度之前的运动是初速不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达到最大高度之后的运动 是自由落体运动,在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恒等于 g。 v02 v0 上升过程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hm= 2g 以及所需时间 tm= g 都只与上抛物体的初速度 v0 有关。
A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学习要求
掌握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v-t 图的物 理意义,学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 v-t 图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拓展到更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运 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联系机动车制动距离等问题, 增强物理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意识。
1/8
2.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是一条倾斜直线,其斜率与加速度 a 有关;直线 与速度轴的交点确定了物体的初速度 v0;v-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确定了位移的值。
3.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注意点
运用基本公式求解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运动过程的性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 、初 始情况(初始位置、时刻、初速度)和终了情况(终点位置、时刻、末速度) 。如果整个运 动由几段不同性质的运动组成, 还必须明确每段运动的性质, 以及相邻两段运动衔接点处的 情况,然后再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2.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对称性
竖直上抛运动中, 上抛时物体的初速度与下落回到抛出点时的末速度大小相等, 方向相 反;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所需的时间相等,由此可知,在上升与下落过程中经过任一相同位 置时,都具有这种对称性。因此,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常可等价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过 程,许多上升过程问题都可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简化求解。
四、基本训练
1.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 v0=4m/s,加速度 a=2m/s2。 (1)求 t=1、2、3、„、10s 时刻该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2)作出该车 10s 内的 v-t 图和 s-t 图。 2.(1)右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 v-t 图, 汽车的初速度是______;最大速度是______;末速 度是_______, 它从 t=到 t=10s 间, 做______运动, 加速度是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从 t=10s 到 t=40s 之间, 做______运动, 经过的路程是____; 从 t=40s 到 t=50s, 做_____运动, 加速度是______, 经过的路程是______。
三、例题分析
【示例 1】一辆速度为 16m/s 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制动阻力的作用下,以 2m/s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经过 10s 后汽车离开刹车点多远? 【分析】汽车从刹车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所经历的时间有可能小于 10s,因 此不能直接利用位移公式计算,正确的做法是,先算出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所经历的时间,将 结果与题中所给的时间比较,再确定减速过程中汽车的位移。 【解答】已知初速度 v0=16m/s、末速度 v=0、加速度 a=2m/s2,由速度公式 v=v0+at, 可得
B 竖直上抛运动
一、学习要求
理解竖直上抛运动。 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 运用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解 决竖直上抛运动问题,包括上抛物体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以及达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等。 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求解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体会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感悟分析 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像、了解过程性质等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懂得物理分析和数 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感悟物理美。
5.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所涉及的五个物理量中,时间 t 是标量,而初速度 v0。 、t 时刻的 速度 v、加速度 a 和位移 s 等都是矢量,在分析问题以及建立和求解方程时要注意它们的方 向性。因为我们现在仅讨论一维直线上的运动,解题时,可取 v0、v、a 和 s 中的任何一个 量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其他量的方向与该量的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
10.王先生驾驶一辆汽车, 以 108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与前方汽车的车距为 80m。 这时,王先生看到前方那辆汽车突然刹车,他立即在 0.8s 后也采取了刹车措施,使他的汽 车以数值为 6m/s2 的加速度做减速运动。如果前方汽车刹车后需向前滑行 20m 方能停下。 问:王先生的这辆汽车会撞上前方那辆车吗? 11.某段高速公路上容许的最高车速为 144km/h。假定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8s,刹车 时的加速度为-5.4m/s2。试求该车应保持的“安全距离” 。 12.交通警察在路边某处发现了一辆违章卡车,当这辆卡车以 6m/s 的速度驶过该处时,突
三、例题分析
【示例】气球以 v0=10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 h=175m 处时,从气球 下面的吊篮中掉落一重物。求该重物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g=10m/s2) 【解答】 解法一: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重物离开吊篮后,还可上升的时间和高度分别是 v0 10 v02 102 t1= g =10s=1s,h1= 2g = m=5m 2×10 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是 H=h+h1=175m+5m=180m。 由最高处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 t2= 2H g = 2×180 s=6s 10
4.在掌握运用基本公式求解问题的基础上,善于利用推论 灵活处理问题
t 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可得到某些推论,如 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与2时刻 1 的瞬时速度相等:- v =2 (v0+vt)=vt/2;连续相等时间 T 内,位移差与加速度之间存在关 系:s2-s1=aT2。此外,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因 此还可得到相继时间内和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的某些推论。
5/8
3.对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处理方法
对竖直上抛运动问题,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种理解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分成上升段和下落段两个过 程;另一种理解是将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下的全过程 看作是一个初速不为零的匀减速运动过程。 对于第二种理解,说明如下:当竖直向上方向取为坐 标轴的正方向时,竖直上抛运动的 v-t 图如图 1 中的直线 段 abc 所示, ab 段描写上升过程, bc 段描写自由下落过程。 在物体从最高点处自由落下的过程中,其速度的绝对值越 来越大,但取负值。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本章学习提要
1.掌握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3.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研究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本章内容从基础型物理课程中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拓展到更一般的初速不为 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力学中最简单且具有典型性的物理模型之一, 是今 后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 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和运用虽然困难些, 但能使我 们对物理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所能应用的方面也更加宽广。 联系基础型物理课程中有关内 容的学习,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与交通 运输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领悟物理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感悟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