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率调研分析

合集下载

河北省剖宫产率现状分析课件

河北省剖宫产率现状分析课件

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分析
分析表明,河北省的剖宫产率在 过去十年中呈现出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十年前河北省的剖宫 产率大约在30%左右,而现在已
增加了一倍多。
这种上升趋势可能与医疗技术的 进步、社会观念的变化以及生育
政策的调整等因素有关。
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医疗技术进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剖宫产手 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使得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
剖宫产率问题的社会影响
01
02
03
增加医疗负担
高剖宫产率意味着更多的 手术和住院费用,增加了 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医疗负 担。
不利于母婴健康
高剖宫产率可能影响母婴 健康,增加远期健康问题 的风险,如肥胖、糖尿病 等。
社会舆论压力
社会舆论对分娩方式的过 度关注和宣传也可能影响 产妇的选择,促使一些产 妇选择剖宫产。
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加强 产程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因医疗干 预不当而导致的剖宫产手术。
加强医疗监管和政策引导
加强医疗监管和政策引导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保障。政 府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 励医疗机构降低剖宫产率。
政府应建立剖宫产率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公布各医疗机 构剖宫产率数据,对剖宫产率过高的医疗机构进行问责和 整改。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自然分娩的宣传力度,提高全 社会对自然分娩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医疗技术的Leabharlann 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使得更多产妇选择剖宫产。
产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误区
一些产妇可能认为剖宫产更安全、更无痛,从而更倾向于选择剖宫 产。

医院控制剖宫产率情况分析

医院控制剖宫产率情况分析

****医院2017年一季度控制剖宫产率情况分析根据我院年初制定的《切实降低剖宫产率实施方案》,2017年*月*日院降低剖宫产率领导小组对我院2017年一季度的剖宫产率控制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我院剖宫产率控制情况分析如下:一、2017年一季度剖宫产情况统计。

(一)各月剖宫产情况统计:1.2017年1月份统计情况:产妇**例,自然分娩**例,剖宫产**例,其中(根据产科质量月报表填写),剖宫产率:****%。

2.2017年2月份统计情况:产妇**例,自然分娩**例,剖宫产**例,其中(根据产科质量月报表填写),剖宫产率:****%。

3.2017年3月份统计情况:产妇**例,自然分娩**例,剖宫产**例,其中(根据产科质量月报表填写),剖宫产率:****%。

(二)产科各主诊医生剖宫产情况统计。

二、导致剖宫产率偏高的因素分析。

(一)导致剖宫产率偏高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近半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导致我院剖宫产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占比前三位)*****多少例,占剖宫产率的****%;*****多少例,占剖宫产率的****%;*****多少例,占剖宫产率的****%。

(二)原因分析。

(针对占比前三位的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原因)三、改进方案及具体工作措施。

1.结合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考核、奖惩、管理措施;2.针对我院因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偏高的实际情况,加大孕产妇产前的健康教育力度,有效利用我院“孕妇学校”的优势条件,认真做好产前科普宣传工作,切实有效地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3.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及分级转诊转院制度,对超过本院管理范围及能力的孕产妇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切实有效降低我院的剖宫产率;4.严格剖宫产绝对指征,认真做好孕期保健指导工作,有效降低高危因素,鼓励自然顺产,减少剖宫产。

5.认真落实高危孕产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及抢救工作,做好医疗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母婴死亡率为0。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分析剖宫产手术是产科中最重要的手术之一,是一种有效解决难产以及产科合并症的手术措施,但近几年来,不断上升的剖宫产率引起了越来越高的社会关注度。

本文简要分析了某院近5年來的剖宫产数据,以便研究剖宫产率出现不断上升的相关因素,希望能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标签:妇产科;剖宫产;剖宫产率;社会因素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升,各类现代监测手段的推广运用以及输血与抗生素的研发利用,使得剖宫产术变成了处理难产以及多数产科合并症的高效措施,为孕产妇以及围生儿提供了生命抢救保障。

近几年,社会上对于持续上升的剖宫产率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不过剖宫产率的提升是否能真正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呢?这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某院近5年的剖宫产数据,探讨剖宫产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并研究其与围生儿的病死率是否具备直接影响,希望能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1临床资料从某院产科数据中抽取2008年2月~2012年2月5年中的剖宫产病例3028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在抽选的数据中,产妇年龄自15~47岁,平均年龄为26.64岁,其中初产妇2000例,经产妇1028例,高龄产妇平均比率为13.87%,见表1。

2结果该院专门的数据统计中心对此次所抽取的剖宫产病例进行了仔细研究与对比,具体情况请看以下报告:2.1剖宫产率在5年中的变化情况在2008年2月~2012年2月5年中,该院产科分娩总数为4177例,剖宫产3028例,平均剖宫产率为72.5%,且前3年的剖宫产率逐年增加,至2011年开始有所下降,见表2。

2.2施行剖宫产术的具体指征变化情况由于同一病例有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手术指征,此次数据资料仅对第一手术指征进行统计,见表3。

根据表3情况可知,除了相对头盆不称与胎儿窘迫造成剖宫产率升高外,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长年居高不下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尽管对比2008年至2012年的数据可知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在2012年已有所下降,但仍旧具备着重大影响。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调查分析干预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调查分析干预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调查分析及干预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及麻醉、剖宫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发展,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其安全性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实践证明,应用恰当的剖宫产是挽救母儿危难的重要措施,确实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国内大医院(包括乡镇级以上医院)剖宫产率出现迅猛上升势头,越来越引起妇产科专家和同道们的关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当前产科工作的重要问题。

现从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分析入手,讨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以期待对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能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剖宫产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资料表明,上世纪70年代,全国剖宫产率5-10%,而今一些大医院剖宫产率40-50%,有些民营医院高达70%,县乡剖宫产率达20-40%不等,以上数据表明剖宫产率逐年升高。

剖宫产指征由以前的绝对指征变为现在的社会因素为主的相对指征为主。

针对此现状,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会提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调查发现剖宫产率快速上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密切相关。

当前剖宫产前三位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无指征剖宫产,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

另外还有其它许多指征:高龄初产、疤痕子宫、胎位不正、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妊娠合并症等,我们必须因病施治,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1.无指征剖宫产,不仅仅是医疗问题,已上升为社会问题,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面对当今的医疗环境:由于社会、家庭、管理等的高标准、严要求,医患关系倒置,目前国家还无有效的法律法规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当代媒体和舆论的负面炒作,以致给第一线的医生们所带来的强大的精神负担,使剖宫产指征已远不止单纯的医学指征范围,医生面对各种社会因素的压力,确实很难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助产技术,逆转剖宫产的问题,设法克服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干预措施有:综合干预:①通过媒体宣传新生儿的出生是个瓜熟蒂落的过程,提倡阴道分娩,告知人们阴道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对母婴的危害,改变错误观念。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298·剖宫产是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方法[1]。

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2]。

高于90年代WHO提出15%的几倍,接近国内近期报道的58.7%。

作者为了保障母子健康,减少对母子不良伤害,于2020年7月至今对我院住院产妇进行问卷与查看病例资料方式进行调查,找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20年7月至今来我院住院待产的剖宫产妇共438例,整群抽样,其中,年龄23—40岁,平均29.4岁;文化程度:大学130例,中学181例,小学100例,文盲27例;孕周32—42周,平均37周;产妇来源:农村138例,城市300例;职业:工人270例,干部80例,其他88例。

2调查方法2.1…设计剖宫产原因调查表,内容包括产妇一般情况、产科情况、B超情况、胎心监测情况、剖宫产原因、产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理由等内容。

前几项根据各种检查结果填写,后一项向产妇及家属询问。

共发出调查表438份。

2.2…通过问卷调查与整理资料,按以上调查内容归纳整理,找出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次因素。

3调查结果在438例剖宫产中,产妇及家属要求228例,占52%,无明显适应征,而由医师决定的169例,占38.6%,具有明显剖宫产指征41例,占9.4%。

4原因分析4.1…产妇及家属要求提高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她们对母婴安全要求提高计划生育的广泛推行使珍贵儿增多,致使剖宫产率随之升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B超的普及,有80%的产妇及家属提前知道胎儿性别,由于担心自然分娩失败,伤害胎儿而要求剖宫产。

孕妇及家属要求228例,占52%,她们的理由是:为了胎儿安全、惧怕分娩疼痛、担心自然分娩失败等。

在438例剖宫产中,初产妇占91%,说明她们对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缺乏科学的认识。

因此,胎儿因素是剖宫产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4.2…产科医师对剖宫产指征把握不严主要是产科医师对手术指征掌握不够规范,阴道助产技术不够熟练,害怕医疗纠纷或分娩意外,而放松手术指征,使得社会因素做为剖宫产指征大大提高,位居榜首。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社 会 、 生行 政 部 门、 院 和 产 妇 及 其 家 卫 医
男 女 出生 比率 及 产妇 年 龄情 况 : 年 近 来男孩的 出生 比率 略高 于女孩。产妇 的
般资 料 :0 6—2 1 20 0 0年对 住 院分
年龄分布在 1 4 6~ 7岁 , 通过数 据分 析发 现, 产妇年龄 大多集 中在 1 8~2 1岁和 3 3
ca f t sa m jrat ehg e i a o r a a c rnt i e— l cr e of oi h h
s r a s c in ae n h sa e,wi t a e n e to rt i t e tt t he h wo k o o i t te he lh a h rte ho p — r fs cey,h at uto is, s i i
般 资料 :0 6~2 1 20 0 0年 分 娩总 数 共43 16例 , 中行 剖宫 产 32 其 0 8例 , 占分 娩 总数 7 . % , 32 孕期 3 4 7— 0周 , 孕妇年龄

论 总体分析 : 我院住院分娩人 数在逐年 ( 下转第 2 6页) 0
h s i ld l e y i 0 6 ~2 1 e u t i o p t ei r n 2 0 a v 0 0 rs l n s

娩产妇和进行剖 宫产者 患者信 息统计 的 相应报表等相关 资料 进行 统计 。 方法 : 20 以 0 6年数据为基数 , 用定 采 基 比统计法 , 统计分析和 回顾 5年内分娩 产妇 中行剖宫产手术者的临床 资料 。
结 果

4 0岁 。见 表 2 。 剖宫产指征情况 : 排列在剖宫产指征
论 著 ・腧 床
论 坛

最新剖宫产率调研成果

最新剖宫产率调研成果

最新剖宫产率调研成果一、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剖宫产率自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

2010年,我国剖宫产率约为46%,而到了2019年,剖宫产率已降至37%。

尽管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在促进自然分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地区间剖宫产率差异明显三、城市与农村剖宫产率差异逐渐缩小本次调研还发现,城市与农村剖宫产率差异逐渐缩小。

过去,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剖宫产率较低。

但随着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信息交流的加强,农村地区剖宫产率有所上升,与城市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

四、剖宫产率与胎儿体重及胎位的关系研究发现,胎儿体重及胎位是影响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胎儿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胎儿臀位、横位等异常胎位也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

因此,在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密切关注胎儿体重及胎位状况,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五、孕妇年龄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本次调研还发现,孕妇年龄对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与高龄孕妇合并症增多、胎儿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

因此,针对高龄孕妇,应加强孕期管理,降低剖宫产率。

六、政策建议1. 进一步加大对自然分娩的推广力度,提高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和信心。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剖宫产率差距。

3. 加强孕期管理,对高龄孕妇、胎儿体重过大及异常胎位等高风险孕妇进行重点关注,降低剖宫产率。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剖宫产手术技能,确保母婴安全。

我国剖宫产率已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成果的推广,为我国剖宫产率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有力支持。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剖宫产率自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

这个成果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表明我们在促进自然分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剖宫产率调研报告

剖宫产率调研报告

剖宫产率调研报告剖宫产率调研报告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手术、麻醉、抗感染技术的日益进步,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高危妊娠,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常用的有效手段,对降低母儿死亡率有显著效果。

近年来,***市剖宫产率不断升高,部分市直市管助产单位剖宫产率达到60%-70%。

但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新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率并未明显下降。

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我们于20XX年6月份对***市20XX年、20XX年各助产机构剖宫产构成比例、剖宫产指征进行专项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一、基本情况:表1 ***市调研助产机构一览表县区名数量县级单位(含二级厂矿)乡级单位(含一级厂矿)3∕铁一局五处职工医院、航天医院、清姜卫生服务中心区3***医院、区妇保院蟠龙卫生院区3区医院、区中医院、区妇保院县3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县6县医院、县中医院、县二院、西北机器厂职工医院陕九、七○二厂职工医院县3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县4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东方医院县4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城关镇西关卫生院县2县医院、县妇保院∕县2县医院、县中医院∕县2县医院、县中医院∕县1县医院∕市直市管11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解放军三陆医院(三级5家);四○九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解放军五三七医院、宝钛职工医院、蔡家坡中西医院(二级6家);合计47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含县级及二级厂矿)34家、乡级(含一级厂矿)8家。

此次调研共调查具有接产资质的助产机构47家,其中三级助产机构5家,二级助产机构34家,乡级助产机构8家。

二、调查结果:1.***市剖宫产率基本情况(1)各县区助产机构接产情况表2 ***市各县区助产机构接产情况县区名称渭滨*** *** ***翔*** *** ***县***县******麟游*** 县小计20XX年分娩数6863 2446 4450 4740 4407 4638 3708 36751488 240 742 997 38394 顺产数3405 1241 2818 3338 2344 3466 2744 23521051 168452735 24114剖宫产数3458 1205 1632 1402 2063 1172 964 132343772290 262 14280 20XX年分娩数7641 2607 4532 5027 4403 4831 37934165 1488 235 791 909 40422顺产数3789 1275 2857 3488 2590 3391 27442769 1051 187 488 665 25294剖宫产数3852 1332 1675 1539 1813 1440 10491396 437 48 303 244 15128合计分娩数14504 5053 8982 9767 8810 94697501 7840 2976 475 1533 1906 78816顺产数7194 2516 5675 6826 4934 68575488 5121 2102 355 940 1400 49408剖宫产数7310 2537 3307 2941 3876 261220XX 2719 874 120 593 506 29408(2)剖宫产率情况表3 ***市各县区剖宫产率基本情况(%)县区名称20XX年20XX年合计渭滨区50.3950.41 50.40 ***区49.26 51.09 50.21***区36.6037.00 36.82 ***翔县29.5730.61 30.11 ***县46.80 41.20 44.00***县25.26 29.80 27.58 *** 县26.0027.7026.84 *** 县36.0033.5134.68 ***县29.37 29.37 29.37 ***县30.00 20.43 25.26***县39.08 38.31 38.68 *** 县26.2826.84 26.55 合计37.19 37.23 37.31注:渭滨区、***区的剖宫产率是将其管辖范围的市直市管的分娩数、剖宫产数算入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抢救母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字,我国的剖宫产率为46.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居世界第一。

据我国专家估计,目前,全国的剖宫产率为50%—60%,远远高于WHO 提出的目标。

今年从省、市妇幼卫生重点工作中都多次提到要求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我区更是提出将2014年的剖宫产率目标控制在55%以下,之后的每一年下降5%。

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我们产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共同努力去实现。

下面先让我们对“剖宫产”带来的影响,做个简单了解。

(一)剖宫产指标的含义
剖宫产率是产科质量评估的常用指标之一,过高认为对母亲不利,过低认为对新生儿有害,那么理想的剖高产率控制在多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上限是15%,高危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能降低到相对的最低水平;剖宫产率如再升高,高危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下降趋势,反而增加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

(二)剖宫产的危害
(1)对母亲的影响
1、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率增加;
2、术中易损伤盆腔脏器;
3、麻醉易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综合证;
4、术后盆腔粘连及肠梗阻增加;
5、术后感染增加,易导致产褥期感染;
6、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增加;
7、再次妊娠易发生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目前尤其面临二胎政策的放宽)。

(2)对新生儿的影响
1、新生儿湿肺及肺透明病变;
2、新生儿损伤:剖宫产引起的产伤主要是头皮、脸部及臀部皮肤切伤和骨折;
3、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死亡率增高;
4、新生儿黄胆增加。

5、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征
(三)剖宫产升高的原因
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对卫生技术人员保护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制不健全,医务人员为避免医疗纠纷,放松剖宫产适应症;2、医疗机构追求经济效益,将手术台次与奖金挂钩,甚至用科室效益承担所有产科人员的开销,有的机构为此削减助产士,或安排助产士其他工作来扩大效益。

3、无指征剖宫产,不仅仅是医疗问题,已上升为社会问题,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此类患者有的是为了未来孩子入学赶在9月1日前出生,有的是选定良辰吉日出生,有的是惧怕疼痛不愿选择阴道分娩,有的是害怕阴道分娩影响体型、影响性生活,有的认为剖宫产出生的孩子聪明……。

面对当今的医疗环境,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随着产科医疗纠纷和诉讼的增加,当缺乏分娩常识的产妇和家属提出剖宫产率要求时,产科医生往往选择顺水推舟,自己反而更轻松安全。

(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我区剖宫产率
一、宣传动员
(1)在孕期,要建立孕妇学校,定期向孕妇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合理运动,监测孕期体重的变化,增进孕期保健知识,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要求每期都增加剖宫产分娩利与弊的关系,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从而纠正人们认识上的偏差。

(2)下一步在建册时发放自然分娩宣传单和孕期营养监测卡片,使孕妇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正确认识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弊。

(3)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要定期开展自然分娩科学知识的宣传、讲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转变服务模式
(1)合理配备助产士。

辖区助产机构应按1:4床位配备助产士,并确保“一对一”的助产士陪伴分娩。

为每一位产妇提供生理、心理、精神、生活服务,为自然分娩创造条件。

(2)要改变以往的服务模式,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妇为中心,要保护、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不要将分娩过程“医疗化”。

临产前,可将孕妇集中在一起进行临产前宣教,教给她们如何呼吸减轻阵痛,如何按摩及用力,产时如何与接产者配合,同时进行一些安慰鼓励,使孕妇树立自
然分娩的信心。

分娩时,做好三个产程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和家庭化陪伴分娩,消除产妇在分娩中的孤独、恐惧、焦虑的心情,增加产妇分娩的信心和能力,从而使孕产妇及家属能选择自然分娩,积极配合医生试产或知情选择剖宫产。

三、加强技术培训
(1)加强围产保健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指导育龄妇女定期做产前检查并进行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

定期产检能连续观察各个阶段胎儿发育和孕妇身体变化的情况,可及时发现孕妇常见的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疾病,以便及时得到治疗,降低妊娠并发症等病理因素。

(2)进行人才培养,提高助产技术。

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妇产科技术队伍,进行促进自然分娩助产技术的培训,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有效的技术支持。

四、组织管理干预
(1)助产机构成立领导小组,结合产科标准化建设,规范产科质量管理,规范剖宫产手术管理的操作流程,每季度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自评,要有记录,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和手术审批制度(建立制度和相关登记)
(2)加大对医院剖腹产的监管力度,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

对于不该行剖宫产术的,将追查主治医生及医院院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尤其是因经济利益导致剖宫产术
的将加大处罚力度,或取消其医师资格,严禁将手术例数与奖金挂钩。

(3)确定我区年度剖宫产率最高限制指标55%。

辖区助产机构签订一式三份的责任状,确定年度目标的完成,年底超过目标10%以内通报批评,超过10%-20%的限期整改,超过设定目标20%以上的取消助产技术资格。

(4)建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给予支持。

专业学科扶持并允许拒绝无指征剖宫产。

产科工作的压力不应只由产科医生来承担希望社会、家庭和管理层给产科工作者一个安全宽松的医疗氛围,有助于医务人员以科学积极的态度建议选择分娩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