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一0— 2 3
参 考 文 献
【王铁 梦. 结构裂缝控制f 北京: J I 工程 中国建筑
工 业 出版 社 ,0 2年 20
l杨 嗣信 . 建筑施工手册I 1 2 】 高层 M.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 ,0 8年 20 砂宜选采用 中砂 ,泵送混凝土 的砂 率宜为 『 拌混凝土标准( BF4 0 - 0 3 3 砸 G e1 9 2 2 0 ) 3%- %; 的含泥量 : 5 -5 砂 4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大 于 混 凝 土 泵 送 施 工技 术 规 程 f JI0 9 ) J 厂1- 5 G 、 C 0 ,应小 于 3 %,当低 于 C 0 , 小于 『l 3时 D 3时 应 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5 —0 0 J 5 2 0) G 5 %。 . 石子选用具有 良好连续级配的 , 子含泥 【 0 石 6 J用于水泥和 混凝 土 中的粉煤 灰 (B l 9 — G T 56 量 :当混凝 土强 度 等级 大 于 C 0时 ,应 小 于 2 0 ) 3 0 5. 1 %, . 当低于 C 0 , 0 3 时 应小于 2 。
楼板 的质量 。
2 35 3 5 0
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 的细 骨料 过多地浮到表
面, 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 , 导致混 凝土板 表面龟裂。 d 养护不 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 的 . 主要 原因 , 过早养 护会 影响混凝土 的胶结 能力 ; 过迟养 护 , 混凝土板表 面游离水分蒸发过 快 , 水 泥缺乏 必要 的水化 水 , 而产生急剧的体积 收缩 , 此 时混凝土早 期强度低 ,不能抵抗这种应力 而 产生开裂。 e 施 1 缝或施 工后浇带 未经接缝 处理 、 . = 清 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 动石 子,或 未除去软弱混 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 浇筑混凝土 。 2 _ 3设计 因素的影响 a 结构整体 陛差 , - 构造不合理 , 变形缝设置 不 当;在不规则板等容易产 生应 力集中 的部位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鬃凝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路直娜1王辉2(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钢筋混凝上现浇板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大技术难题。
在引起工程裂缝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词]楼板裂缝原冈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71--7587(2008)1020085--01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一)设计方面(1)对于部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C筋量的,而往往忽略.r X't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吲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有时也会超过规范的最大允许值。
(2)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分析,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扳设计,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粱或剪力墙内,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按弯矩配置抵抗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板平面的受剪变形。
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也j{足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牛的应力。
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日J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秀己内力、协调变形,根本没有考虑。
(3)楼板的厚度。
厚度过小的结果是导致楼板刚度不足,容易使楼板产生裂缝。
(4)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过高,水化热过大,楼板易于产生收缩裂缝。
此外,支座负弯矩钢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楼板内管道敷设过多又未采取构造措施、孔洞处未加强配筋等,都可能导致楼板裂缝的出现。
(二)混凝士收缩引起混凝士收缩的原因,在硬化初期主要是水和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
种新的水泥结晶体,这种晶体化合物较原材料体积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即所谓凝缩: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引起的干缩。
4、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一、前言地震过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已成为了一种质量通病,特别是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更为普遍,裂缝有的会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构件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虽对承载能力无多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或发生渗漏,影响使用,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现浇梁、板或剪力墙出现的裂缝会给居民造成不安全感,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
分析裂缝的成因,利于有目的进行裂缝控制。
二、裂缝发生的形式及规律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沿预埋管线表面发生的裂缝多垂直于房屋长边呈直线形状而且板面积越大,裂缝出现几率越大;南面房间楼面裂缝比北面房间楼面裂缝多。
三、裂缝的成因分析裂缝的形成有外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差异、材料的收缩(主要为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原因造成。
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有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设计方面看⑴楼板刚度不足:部分楼板设计板厚不够,楼板跨高比偏大,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
此外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
⑵楼板配筋设计考虑不周:受力钢筋采用三级钢,且间距比较大;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
⑶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公用专业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三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城市建筑┃建筑论坛┃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A RCHITECTURAL F ORUM221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the Site Pouring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Cracks■ 卢有琳 ■ Lu Youlin[摘 要]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非常普遍,但在实际施工中又出现了一个质量通病问题___裂缝问题。
本文从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出发,从材料、设计和施工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现浇混凝土 楼板裂缝 成因 防治措施[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site pouring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is very common, but in t- he actual construction emerged a common quality problem-cr- ack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bases on the causes of concrete floor and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material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Keywords] site pouring concrete, floor cracks, causes, preve- ntion measures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护建筑物和各构件安全、稳定性,提高工程质量。
现浇钢筋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约束,二是抗拉能力。
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楼板属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边而设置,也就是说,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薄弱。
故大多数板上裂缝都出现在沿外墙转角处,而且呈45°斜向放射状。
裂缝的原因;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中的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热量形成不均匀非稳定温度场,产生非均匀温度变形,极易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还有施工中的混凝土的干缩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产生不均匀变形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不均匀干缩变形叠加作用导致。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非匀质的脆性材料,抗压力比抗拉力大一个数量级,极易在由于温差、干缩变形的作用下产生的主拉应力作用下产生宏观裂缝。
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
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
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
但是在凝固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混凝土梁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常常发现,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工程施工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工程梁板的裂缝发生后,易渗水,影响结构安全,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
如何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1 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设计方面的原因是:数据提供不准确、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偏薄,混凝土等级偏低,节点不合理,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致使配筋偏小偏少,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伸缩缝设置不合理或未设置,顶层屋面板的温度应力过大又无可靠的措施,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设计时对施工恒荷载和活荷载及装饰材料荷载考虑不足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 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2.1 材料质量水泥、砂、石等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别是砂石含泥量超标,降低混凝土梁板的标号,造成裂缝。
2.2 施工工艺(1)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2)现浇板中预埋管线较多较粗,管线敷设重叠,管线放于下层板筋底,减少保护层厚度,造成裂缝。
(3)施工中人为踩踏钢筋,造成正负受力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不够,影响抗拉强度,产生贯穿裂缝。
钢筋保护层厚薄不均匀,不论过大过小,钢筋位移都会影响钢筋的正常受力,产生裂缝。
(4)模板刚度强度不足、构造不当、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施工中抢工期,混凝土梁板拆模过早,提前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未采取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现浇钢筋砼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裂缝造成 的危害有: 影响建筑物 的观感; 在 有水源 的地方 ( 厨房 、 卫生 间 等) 容易造成渗漏: 砼 中的钢筋容易发生腐蚀 , 给建筑 物留下安全隐患; 引起 客户 的投诉 、 纠纷及索赔 。 二、 裂缝的预防措施 1 . 设计方面的措施 。 ( 1 ) 在容易出现 裂缝 的房屋四周阳角处楼面板配筋 进行加 强, 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 断, 改为沿房 间 ( 每个 阳角仅限一个房间) 全 长配置, 并且适当加密。( 2 )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须 增设 垂直于线管 的短钢筋 网加 强, 宜采用( P 6 ~ ‘ p 8 , 间矩 { 1 5 0 mm, 两端的锚固长度 应不 小 于3 0 0 mm, 线 管 在 布 设 时 应尽 量避 免 交 叉 穿 越 , 交 叉 布线 处 可 采 用 线 盒, 多根 线管的集 散处 宜采用放射形 分布, 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 以确 保 线管底部 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 当线管数量众 多, 使集散 口的砼截 面大 量削弱时, 宜按预留孔洞构造 要求在四周增 设上下各2 ( p 1 2 的井字 形抗 裂构 造钢筋 。 2 . 材料 方面的措旌 。( 1 ) 采用质量 、 性 能符合要求的商品砼 。( 2 ) 钢筋在 绑扎 前 和 砼 浇 筑 前 须 做好 除锈 工 作 。
控制在 1 米 以内。 ③ 在楼梯、 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设立临时 的简易通 道, 以供作业人员通行 。④ 加强教育和管理 , 使全体人员在钢 筋上行走 时, 自 觉沿马凳支点或梁 筋面上行走 ,不得随意踩踏 中间架空部位的钢筋 。⑤ 安排足够数量 的 钢 筋工在砼浇筑前及浇筑 中及 时对楼面钢筋进行整修 。 ⑥
砼工在浇筑砼时对 裂缝 的易发部位和负弯矩筋受 力最大区域处应铺设 临时 性活动挑板 , 扩大接触 面, 分 散应 力, 尽 力避 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 2 ) 在浇 筑 砼 前 , 应 按 规定 提 前对 模 板 进 行 浇 水 湿 润 。( 3 )砼 在 浇 筑 过 程 中应 充 分振捣密实, 对于面层浮浆过多处, 宜用电动磨机将浮浆 去除。 ( 4 ) 加强对楼 面砼 的保护。① 楼面砼浇筑后的必要养护 时间( 一般不宜小于2 4 小时) 必须 获得保证 , 在楼面砼浇筑 完毕 的2 4 d ' 时 以前, 只 限于做测量、 定位、 弹线 等工 作, 最多只允许 柱钢筋 的焊接 工作; 2 4 小时以后 , 可先分批安排 吊运柱 和剪 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 应做到轻卸、 轻放 , 以控制和减少冲击 振动力 ; 第三 天方可 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 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正常支模施 工。② 在 模板安装时, 吊运或传递 上来 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 不得过 多地集 中 堆放 , 以减少楼面荷重和 振动 。 三、 裂 缝 的 处 理 措 施 当楼面裂缝发生后, 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 前妥善处理好裂缝 由于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是带 裂 缝 工 作 的 , 裂 缝 宽度 小 于 O . 3 m m 是允许 的, 也是安全 的, 因此可 以只对宽度 大于 O . 3 mm 的裂缝进行处理。房 屋楼地面上部 的裂 缝可 以通过在 找平层 中增设钢丝 网、 钢板 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 ; 板底裂 缝宜采用复合增强纤维对裂缝作粘贴处理 ( 当遇到裂缝较宽、 受力较大等情 况时 , 宜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 , 粘贴 宽度 ̄3 5 0 - - - 4 0 0 mm为宜, 既能起 到 良好 的抗拉裂补强作用, 又 不影响粉刷装饰效果, 是较理想的裂缝处理方式 。 四、 结束语 实践证 明: 在现浇钢筋砼楼面施工 中, 只要 按要求做好楼面板 的设计 、 施工 、 竣式后保养等工作 , 定会全面提高现浇砼楼面 的质量 。 ● 参考文献 [ 1 】 罗玉林、 甄海洲 、 封江平 , 混凝土现浇楼 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 因及 防治措 施 河 子科j 支 : 》 王菊、 张宏标, 现浇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与 防治 C - k 工基础》 0 4 年6 月 【 3 ] 张东海、 李庆水,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控措 施傩 北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 O 4 年1 2 月 黄力 山, 钢筋混 凝土楼面裂缝 的成 因及预 防措 施 ( 肇庆市建设工程质量 监督站 , 广东肇庆5 2 6 0 4 0 ) 《 建材 技术与应用》 2 0 0 3 年4 月
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 楼板 ; 裂缝
使板 随着商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普及 混凝土楼板的浇筑普遍采用泵送混凝土 。 而泵送 法 , 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规范 水灰比、 坍落度等都 规定 : 双向板最小厚度 8 r 。随着施工工艺及 0m a 和应用 , 为满足混凝土垂直运输问题而采用在混 混凝土的特点是水 泥用 量、 凝土 中 加入塑化剂、 减水剂和粉煤灰等活性材料 较 大 , 为提高混凝土 的流动性 , 减少用水量而在 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 这一规定已不适合现代建 以提高混凝土流变特性 , 改善施工性能。但由此 混凝土中掺 加一定量 的防水剂和粉煤灰等活性 筑的要求考虑板 内水 、 电管线的布置 , 建议现浇 0r a 造成 了 混凝土的收缩性增 大,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 物质。 为便于泵送 , 而减少石子的粒径, 改善 混凝土楼板厚不 宜小于 10 m,对于板 内管线 这些 造成 了混凝土的收缩值 比现 交叉较多的楼板 , 应适当增加该楼板的厚度。 板 出现裂缝的机会增大 , 近年来在实际工程中, 混凝土性能的措施 , 而从实际调查研究的结果来 在抗震设防区,对高层建筑为控制柱子的 不断遇到用户由于楼板 开裂而投诉的工程质量 场拌制混凝土要大 , 问题 , 从这些事例来 看 ,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 看 , 结构 中, 同类 采用现场拌制混凝土施工的工 轴 压 比 ,柱 混 凝 土 等级 通 常 较 高 ,一 般 为 缝的问题 , 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因此 程 , 出现类似裂缝的情况较少 , 这也从一个方面 C 0 C 0 而规范规定板梁与柱混凝土等级不宜 4- 6 。 大于 2 ,故许多设计者亦按此规定进行设计, 级 很有必要从设计和施工 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说明了问题 。 1. .3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楼板支座 这一规定 可以突破。研究表 明: 2 当柱子混凝士等 以防止楼板裂缝 的产生。 1裂缝的部位 、 特征及成因分析 负筋绘出了最小构造配筋是 中 6 2 0 从实际设 级为 C 0 —0。 6 。梁板的混凝土等级为 C 0时, 3 框架节 1】裂缝 出现的部位及特征 。 . 钢筋混凝土楼 计配筋上来看 , 这一规定在政府上是可行的 , 但 点核心区按粱的混凝土强度浇筑时 , 在安全上是 因而设计 中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必要 板裂缝主要出现在 3 " - : 4 N位 房屋外墙的房间转 从实 际工程来看 , 采用中 6 钢筋太软 , 在施工中 没有问题 的。 角的楼板 中 , 基本上 贯通楼板 , 裂缝中心位置大 楼板支座的负弯矩钢筋常被施工人员踩踏下沉 , 求按柱子混凝土强度单独浇灌, 可与梁板一起浇 使 多在距板跨 ( 短跨)/ 1 4以外的地方 ;板内预埋 致使负筋有效高度太低而 发挥不了构造 负筋的 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板的混凝土强度过高 , 水、 电管线 的位置 ; 板跨 中部或两个电梯井简 中 作用 ,加上施工单位为了迎合发展商的进度要 混凝土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弊端 , 而且还可避 间。 求, 在楼板混凝土还 没有达到强度时 , 就上人操 免高强混凝土养护不当易产生收缩裂缝的缺点 , 1 . 2裂缝成因分析。在调查中 , 对建筑物的 作甚至堆载 , 使楼板 产生过大的变形 , 导致裂缝 建议现浇钢筋混凝 土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 大 于 C 0 3。 使 用情况和周边的环境条件进行 了相应的检查 的产生。 和测量 , 以排除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周边建筑施 可 2 防治 措施 22施 工措 施 。 . 工 的影响 , 分析造成裂缝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 对于温差及收缩引起的混凝土应力的详细 221 . 施工 中合理设置后浇带和施工缝 , . 对 个方面 : 分析计算 ,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大量 于长度在 2 m 3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 没 0 ~0 后浇带的设置应按规范及有关构造规 1. .1环境温差变 化和混凝土本身 的收缩 的研 究 , 出了各种设计计算方法 , 2 提 但真正应用 置后浇带 , 这主要是环境温湿度的 定 , 后浇带应通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断面 , 使后浇 变形弓起 , f 目前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楼板大多采用 于实际工程设计的不多 , 井式楼盖的布置形 式, 此种布置形式 , 由于楼板 变化 和混凝土本身材料性能的差异很大, 即便能 带两边的板块 自由收缩 , 其位置应选择对结构受 受周边粱的约束 , 梁的截 面f度远大于楼板的刚 定性地计算 出某些元件或结构局部温差应力 , 9 Ⅱ 但 力影响较小的部位 曲折通过 , 免设置“ 形后 避 一” 度, 在水平方向上 楼板 的收缩变形大于梁 , 而 却难 于精确地对整个结构图进行温差变化及混 浇带。 从 对于转角楼板范围的板与梁交接设置施工 使板内出现拉应力 , 另外 , 外纵墙与山墙 的交界 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进行定量分析。 即使是 国家 缝。同时严格施工管理,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必须 附近的楼板角部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 。 混凝土收 规范规定了进行荷载作用下的裂缝验算 , 因此在 铺设操作平台, 防止施工人员直接踩踏负弯矩钢 缩应力和墙的温差应力 的叠加 , 当板内拉应力超 设计 中仅通过设计计算来 防止现浇混凝土楼板 筋 ; 应安排专人在混凝士浇筑过程中对钢筋进行 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 并不现 看护 , 随时将 踩踏的钢筋复位 , 以保证钢筋位置 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 楼板就会产生裂缝。 但实际工程可 以在谢 } . 和施工 中采取措施来 的准确 。 设计上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 的四边 的布 实 。 置形式 , 该种布置对板转角处对角线方向的抗拉 防 止 或减 少 裂缝 的产 生 。 2I .2预埋 于楼板 内的水 、 2 电管线 , 一般应 21 .设计构造措施 沿楼 板的短 向铺设 ; 同时应在 沿预埋水 、 电管线 能力最薄弱。 这就是此种裂缝均出现在板的转角 处, 并呈 4 度斜向放射状的原因。 5 2 .楼板负筋的设置。传统 上现浇钢筋混 上另行铺设不少于 4 0 m宽的钢丝网片作为补 .1 1 0r a 部分观点认 为此种裂缝是 由于楼板在使用 凝土楼板支座筋均按平等于板的四边的布置形 强 措 施 。 荷载下 , 区的负弯矩分面范 围比较大 , 角 而被井 式 , 该种布置形式对板转角处对角线方向的抗拉 2_ . 3施工模板及支架搭高时 , 2 应能承受施 并 式粱分割成的局部板块所 配的支座负筋相对 偏 能力最薄弱。对于支座负筋的长度, 实际设计中 工期问各种荷载。混凝土浇筑后应充分养护 , 短, 致使角区板存在一无负筋却随一定负弯矩的 通常取 l 4 在正常荷载条件下 , / 。 按此值确定支 且只有当楼板混凝土强度大 于 1 M a ,方能 2 P时 区域 , 因而开裂。 座负筋的切断点即可保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 跨 上人施工 ,同时施工进度应进行严密科学 的控 从实际调查 的结果来看 , 此类裂缝的出现大 中不会出现负弯矩的塑性铰。 但 莉 普遍采用泵 制 , 避免违反科学 的蛮干 。 多发生在工程竣工后的半年到…年时间 , 丽同类 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 混凝士的水泥用量、 灰 水 结束语 结构 中有人居住的反而出现裂缝的较少 , 无人居 比、 坍落度等比较大 , 石的粒径较小。 为了抵抗楼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 目 前工程 中较 其产生的原 是由于环境 住的房子中打开门窗的房问 比完全割闭的房间 板 内受不均匀温差和收缩出现的局部应 力集中 , 普遍 的一项 质量顽症 , 楼板 出现裂缝少。过一现象说 明, 有人居住 和打 楼板转角仍按此方 法配筋 ,已不能适应这种 变 温 、 湿度的变化和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变形。要想 开f窗的房问 由于通风的原因, 内外温度湿 化。根据多年的实际设计经验, ] 使室 建议设计 【将角 通过详细分析汁算进行处理 , j I 目前难 以做到 。只 度差异不大 , 从而使混凝土的收缩 不大 , 因而出 区局部板块支座负筋全跨贯通或在楼 板转 角角 有通过在设计 和施工 中事前的防治措施才能得 现裂缝较少 , 而且也证明角区板裂缝的出现并不 部设置放射形分布筋 , { 1 分布筋的长度取板块 对角 以避免 。只要在设计和施工r予以充分的重视 , 是荷载作用的结果 。 线 长度 的 1 /3为 寅 。 这一质量顽症是完全可 以防止的避免的。 1. .2随着散装水泥的J 2 泛应用 , 以及为解 21 楼板的板厚及混凝土的等级。 目前 设 .2 . 决x城市环境的影响 , l I 目前工程施j巾现浇钢筋 计中对水 、电管线普遍采用暗埠 于楼板 内的做 责任 编辑 : 赵丽 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摘要:从土建施工的角度分析现浇混凝土梁裂缝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和预控的方法。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梁;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对建筑工程重要性、安全性的最好诠释。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质量控制对于建筑的整体性、结构安全性有着很大影响。
在实际施工中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是保证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控制点。
这里主要从施工角度来剖析裂缝的成因,探讨施工中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裂缝的成因:
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材料或温度因素:
1)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
2)水泥水化硬化时的裂缝。
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砼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砼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3)温变裂缝。
水泥在硬化期间,砼表面与内部温差较大,导致砼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受到内部砼的约束,而出现裂缝。
2、施工质量因素引起的裂缝:
1)由于砼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砼梁出现裂缝。
2)由于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下沉,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
3)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而导致出现裂缝。
4) 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
对强度影响的叠加。
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混凝土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5 )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6)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
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
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
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二、裂缝的防治措施:
根据裂缝的成因情况,可将裂缝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材料、气候等造成的一般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等。
这类裂缝一般对承载力影响较小,可作一般处理或不处理;另一类裂缝明显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随着裂缝的扩展和延伸,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砼应变量增大,梁刚度大大降低,构件趋向破坏。
此类裂缝必须及早采取加固补强,以满足结构安全需要。
1、严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有效预防裂缝的产生:
1 )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
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 )加固好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避免跑模漏浆现象、模板支撑下沉现象,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现象。
在混凝土浇捣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振。
3 ) 混凝土梁浇筑完毕后,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混凝土梁浇筑后,应及时认真养护,做好保温,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 )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人、上荷载和过早拆模。
2、对于裂缝的修补:首先要重视对裂缝的调查分析,确定裂缝的种类、程度、危害及加固的依据。
调查可从裂缝宽度、长度、是否贯通、是否达到弹性极限应力的位置、有无潮气或漏水、工程地点环境以及施工图纸设计情况等多处入手,分析裂缝产生的本质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1)经过调查分析后,确认裂缝既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也不降低承载力。
但现浇梁裂缝不仅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会影响抗渗效果,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因此,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A、表面修补法:
该法适用于缝较窄,用以恢复构件表面美观和提高耐久性时所采用,常用的是沿砼裂缝表面铺设薄膜材料,一般可用环氧类树脂或树脂浸渍玻璃布。
施工时先将砼表面用钢丝刷打毛,清水洗净干燥,将砼表面气孔由油灰状树脂填平,然后在其上铺设薄膜,如果单纯以防水为目的,也可采用涂刷沥青的方法。
B、充填法:
当裂缝较宽时,可沿裂缝砼表面凿成V形或U形槽,使用树脂砂浆材料进行填充,也可使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等材料。
施工时,先将槽内碎片清除,必要时涂底层结合料,填充后待填充料充分硬化,再用砂轮或抛光机将表面磨光。
C、注入法:
当裂缝宽度较小且较深时,可采用将修补材料注入砼内部的修补方法,首先裂缝处安设注入用管,其他部位用表面处理法封住,使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注入材料,用电动泵或手动泵注入修补,此法在裂缝宽大于0.2mm时,效果较好。
2)经过调查分析后,如果梁的裂缝情况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就应更慎重研讨,分析比较,采用经济高效的方法,达到加固目的,可采用的方法有:
A、钢箍加固法:
此法适合于补强梁内特长箍筋及弯起筋不足,抗剪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具体方法是:用扁钢或圆钢制成垂直或斜形的钢箍,两端留有螺纹,套入钢板后用螺母拧紧。
也可采用由两个U形钢箍套上后焊接,然后打入金属楔楔紧。
采用钢箍时需在梁上刻槽以防滑。
B、粘贴加固法:
将钢板或型钢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粘结到构件混凝土裂缝部位表面,使钢板(或型钢)与混凝土连接成整体共同工作。
粘结前,钢材表面进行喷砂处理,混凝土表面刷净干燥,粘结层厚度为3mm左右。
C、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做围套法:
在梁的刚度、强度或剪力不足且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大,做钢筋砼围套加固较为适宜。
采用四面围套时壁厚应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两侧大于50mm,上下大于100mm为宜,纵向钢筋及箍筋通过计算确定。
当梁受楼面限制时,可采用三面围套,此时两侧砼厚度宜大于100mm,纵向钢筋可用Φ25与原梁纵筋焊接固定,施工时在梁两侧板上间隔500mm凿洞以浇筋砼,箍筋可用开口箍或穿板封闭箍,并经计算确定配筋数量。
D、梁的单面加大截面法:
单面加大截面法分两种,即上面加高或下面加厚。
梁的上面加高适用于梁的支座抗弯强度不足的加固,所加砼靠焊在原梁上上部箍筋上的附加箍筋与原砼结成整体,上部荷载靠附加纵筋承受。
梁的下面加厚,适用于梁跨中抗弯不足加固,当梁截面强度与要求相差不大时,可将梁下加厚80-100mm,配制新的纵筋与原钢筋焊接,做法同三面围套。
当梁的截的下部增加100mm以上,按计算配置纵筋和箍筋。
采用围套及单面加厚法加固时,纵筋与支座连接有下述方法:梁支承在柱上时,新加纵筋可通过连接钢板或直接与柱内受力筋焊接在一起;梁支承在主梁上时,应在主梁上回设斜托支座,斜托钢筋与主
梁中主筋焊接。
对于梁的端支座,可将梁内部分纵向钢筋按45°或30°角曲折成斜筋焊于主梁内原纵筋上,或另加入浮筋,电焊连接新旧纵筋。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成因虽然复杂,但只要认真研究方法得当,做好材料检验,做好施工质量控制,还是能够很好的预防裂缝的出现,确保建筑的整体性、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满足设计与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实用建筑工程施工及经验手册》.国振喜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孟文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M].黄河水利出版
社.2005年2月第一版
[3] 《建筑结构技术资料汇编》.汪达尊主编.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开发与咨询部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