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计算机的历史人物
IT代表性人物故事

1、“电脑之父”图林人们根据冯•诺依曼创造的惊世伟业,交口赞誉他是“计算机之父”。
可是他自己对此却不以为然。
据担任过他助手的物理学家弗兰克尔介绍说,冯•诺依曼曾多次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思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只能属于阿兰•图林!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电脑之父”的桂冠转戴在图林头上。
这不仅表明冯•诺依曼具有谦虚的美德,而且许多史学家也都认真地讲:“图林才是计算机之父”。
直到现在,计算机界仍有个一年一度“图林奖”,颁发给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它就像“诺贝尔奖金”那样,是电脑领域的最高荣誉。
阿兰•图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值得电脑之父冯•诺依曼如此推崇呢?阿兰•图林,•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虽然他的祖父曾获得剑桥大学数学荣誉学位,可他父亲对数学望而生畏,甚至认为要算出一个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就已经超过了人类的理解能力。
因此,阿兰的家庭教育,并不能对他以后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有多少帮助。
孩提时代的小阿兰性格活泼好动。
•他母亲回忆说,3岁那年,阿兰进行了他在实验方面的首次尝试──把一个玩具木头人的小胳膊小腿掰下来载到花园里,想让它们长成更多的木头人。
•8岁时,阿兰开始尝试着写一部科学著作,题名《关于一种显微镜》。
这绝非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这个天才的小孩虽然连单词都拼错了许多,但毕竟写得还像那么回事。
在书的开头和结尾,阿兰都用同一句话“首先你必须知道光是直的”前后呼应,但中间的内容很短很短,可谓短得破了科学著作的纪录。
阿兰很早就表现出科学的探究精神,他曾对母亲讲:“我似乎总想从最普通的东西中弄出些名堂。
”就连与小伙伴打足球,他也只喜欢在场外当巡边员,因为这样能够有机会计算球飞出边界的角度。
他的老师认为:“阿兰的头脑可以像袋鼠般地跳跃。
”能“跳跃”思维的图林,1931年考入了剑桥皇家学院。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不到一年功夫,就发表了几篇很有份量的数学论文,被选为皇家学院的研究员,年仅22岁。
计算机三百八十年发展史

回首三百八十年——计算机编年简史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
他的助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2年: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去世,年仅36岁。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巴贝奇(C.•Babbage)去世。
中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一、背景介绍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跟上国际前沿的漫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二、齐白石2.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他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齐白石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是他领导开发了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神威·太湖之光不仅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还在许多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韩江3. 韩江是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致力于推动国产计算机的发展,并在我国计算机教育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江在系统结构、算法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就,为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倪光南4. 倪光南是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他在分布式系统和网络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倪光南是我国分布式系统和网络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分布式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五、邹至蕃5. 邹至蕃是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先驱,他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邹至蕃在我国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我国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六、结语6.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这些人物的成就不仅在我国获得了广泛认可,还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前进助力不小。
我们期待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物在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我国科技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七、严蓥7. 严蓥是我国计算机科学家中的佼佼者,他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严蓥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计算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新)

2021/5/18
1
重要获奖人物介绍
1967年图灵奖获得者:莫里斯·威尔克斯 (Maurice Vincent Wilkes) ——世界上第一台存 储程序计算机EDSAC的研制者
1967年获得第二届图灵 奖,1980年获得首届计算机 先驱奖。
2021/5/18
1
理查德·哈明
发明纠错码的大数学家 和信息学专家
哈明1915年生于美国芝加哥。 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数学学 士学位,1939年在内布拉斯加大 学获得硕士学位,1942年在伊利 诺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47年哈明发明了一种能纠 错的编码,这种码就叫“纠错码” 或“哈明码”。哈明码的发明是 为了解决通信中的误码问题,但 对计算机同样有用。
冯·诺依曼——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 ( 1903—1957 ),美藉匈 牙利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终身教授。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 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 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 工作。提出了著名的"冯·诺 依曼机",其中心就是存储 程序原则——指令和数据一 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 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 以后的计算机设计。
Huffman) 小型机之父切斯特·贝尔(C.Gordon Bell) 巨型机之父西摩·克雷(S.R.Cray) ENIAC的发明人约翰·莫奇利(John W.Mauchly) ENIAC的发明人约翰·埃克特(J.Presper Eckert)
2021/5/18
1
吉纳·阿姆达尔
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与事件

2020/4/4
22
正确评价冯·诺依曼的贡献?
(John Louis von Neumann, 1903-1957)
2020/4/4
41
UNIVAC开辟了计算机时代
一是UNIVAC 生产了近50台, 作为商品出售;
二是UNIVAC 用于公众数据 处理,不只用 于军事目的。 特别是在1951 年美国大选中 曾预告了艾森 豪威尔当选, 使西方舆论大 为震惊。
2020/4/4
42
电脑的新石器时代
(1970-1985)(微机与网络时代)
2020/4/4
38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4日 ENIAC诞生 。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埃 尼阿克)在宾大 诞生。
2020/4/4
39
ENIAC在宾州大学诞生
2020/4/4
40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740年创立,美国费城。
冯·诺依曼是大名鼎鼎、 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在现 代数学、量子物理学、逻 辑学、气象学、军事学、 经济学、决策论、博弈论 以及计算机等学科做出了 重大贡献。当然,从根本 上说他主要是一位大数学 家。他自己认为关于计算 机的想法主要来自图灵。
2020/4/4
23
机电式计算机的缔造者: 霍华德• 艾肯 使巴贝奇梦想成真
2020/4/4
国内外计算机发展史上的著名人物与事例

国内外计算机发展史上的著名人物与事例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history has witnessed the contributions of several renowned figures and significant events. From the advent of early calculating devices to the modern-day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ere are some influential personalities and pivotal moments.One key figure in computer history is Alan Turing. Turing was a British mathematician, logician, and computer scientist who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breaking the Enigma code during World War II. His work on computatio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computer science, with his proposal of the concept of a "universal machine" known as the Turing machine.中文翻译: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是艾伦·图灵。
作为一名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在二战期间破解恩尼格码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对计算的工作为现代计算机科学奠定了基础,提出了被称为“图灵机”的“通用机”的概念。
对计算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资料

1、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数学家,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1945年,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原理,后来,人们把利用这种概念和原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曼型结构”计算机。
冯.诺曼结构的处理器使用同一个存储器,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
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并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由于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码,指令和操作数的地址又密切相关,因此,当初选择这种结构是自然的。
但是,这种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的结构,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
2、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6.23—1954.6.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他被视为计算机之父。
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
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
“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
“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
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
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3、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
科学家,现代信息论的著名创始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
1948年香农长达数十页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成了信息论正式诞生的里程碑。
在他的通信数学模型中,清楚地提出信息的度量问题,他把哈特利的公式扩大到概率pi不同的情况,得到了著名的计算信息熵H的公式:H=∑-pi log pi。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PC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就像天空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为人羡慕、令人敬仰;他们对PC业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繁荣,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不应忘记的。
当本文重现历史的一幕幕时,我们会看到什么?无疑,其中有光辉与荣耀,有财富与成就,当然,也有遗憾与悲怆……一、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图1 冯·诺依曼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美籍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
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
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长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
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
1911——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
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1921年——1923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
1927年——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
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
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
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士;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约翰·冯·诺依曼,“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美籍匈牙利人,物理学家、数学家、 发明家,“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即电脑 的发明者。 • 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 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 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 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 ·诺依曼还不到18岁.
• 晚年 冯·诺依曼的健康状况一直很好,可是 由于工作繁忙,到1954年他开始感到十分疲 劳。1955年的夏天,X射线检查出他患有癌 症,但他还是不停的工作,病势扩展。后来 他被安置在轮椅上,继续思考、演说及参加 会议。长期而无情的疾病折磨着他,慢慢地 终止了他所有的活动。1956年4月,他进入 华盛顿的沃尔特·里德医院,1957年2月8日 在医院逝世,享年53岁。
• 1914年夏天,约翰进入了大学预科班学习 。 1921年,冯·诺依曼通过“成熟”考试时,已 被大家当作数学家了。其后的四年间,冯·诺 依曼在布达佩斯大学注册为数学方面的学生 ,但并不听课,只是每年按时参加考试。逗 留在苏黎世期间,冯·诺依曼常常利用空余时 间研读数学、写文章和数学家通信。
• 1926年春,冯·诺依曼到哥廷根大学任希尔 伯特的助手。1927~1929年,冯·诺依曼在 柏林大学任兼职讲师,期间他发表了集合论 、代数和量子理论方面的文章。l927年冯·诺 依曼到波兰里沃夫出席数学家会议,那时他 在数学基础和集合论方面的工作已经很有名 气 l929年,冯·诺依曼转任汉堡大学兼职讲 师。1930年他首次赴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 的客座讲师。善于汇集人才的美国不久就聘 冯·诺依曼为客座教授。
1928年,冯·诺依 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 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 论的正式诞生。现今, 博弈论主要指研究社会 现象的特定数学方法。
计算机
对冯·诺依曼声望有所贡献的最后一个 课题是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理论 。进行手 工计算或使用台式计算机所需化费的时间 是令人难以容忍的,于是冯·诺依曼劲头十 足的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方法的研 究 。,现代计算机中存储、速度、基本指 令的选取以及线路之间相互作用的设计, 都深深受到冯·诺依曼思想的影响。他不仅 参与了电子管元件的计算机ENIAC的研制 ,并且还在普林斯顿高0年,是冯·诺依曼科学生涯的一个转 换点。在此之前,他是一位通晓物理学的登 峰造极的纯粹数学家;此后则成了一位牢固 掌握纯粹数学的出神入化的应用数学家。他 开始关注当时把数学应用于物理领域去的最 主要工具——偏微分方程。研究同时他还不 断创新,把非古典数学应用到两个新领域: 对策论和电子计算机。
• 1954年他任美国 原子能委员会委员 ;1951年至1953 年任美国数学会主 席. • 1954年夏,冯·诺 依曼被发现患有癌 症,1957年2月8 日,在华盛顿去世 ,终年54岁 。
• 冯·诺伊曼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 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 • 1940年以后,冯·诺伊曼转向应用数学1946年 ,冯·诺依曼开始研究程序编制问题,他是现代 数值分析——计算数学的缔造者之一,他首先 研究线性代数和算术的数值计算,后来着重研 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离散化以及稳定问题,并 给出误差的估计。他协助发展了一些算法,特 别是蒙特卡罗方法 。
•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 学、计算机技术、数值分析和经济学中的博 弈论的开拓性工作。 • 诺伊曼以“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为题, 起草了长达101页的总结报告。报告广泛而 具体地介绍了制造电子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 新思想。这份报告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划 时代的文献,它向世界宣告:电子计算机的 时代开始了。
• 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 .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 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 22岁. • 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 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 • 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 ,西渡美国.
• 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 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 • 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 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 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 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 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 等院的院士.
• l929年,冯·诺依曼转任汉堡大学兼职讲师 。1930年他首次赴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 的客座讲师。善于汇集人才的美国不久就聘 冯·诺依曼为客座教授。l930年冯·诺依曼和 玛丽达·柯维斯结婚。1935年他们的女儿出 生在普林斯顿。 l937年冯·诺依曼与妻子离 婚,1938年又与克拉拉·丹结婚 l937年冯·诺 依曼与妻子离婚,1938年又与克拉拉·丹结 婚
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
制作人:教科院 教育学10班 余月季 201013410137
约 翰 冯 诺 依 曼
• •
1.人物简介
6.一般应用数学
2.杰出贡献 7.逸闻
5.博弈论 4.计算机
3.生平经历
1903年12月28日,在布达佩斯诞生了一位 神童,这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也 值得整个计算机界去纪念。正是他,开创了现代 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而且他早在 40年代就已预见到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对当 代计算机将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他,就是约 翰·冯·诺依曼
程序内存
• 诺伊曼提出了程序内存的思想 。 • 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 ,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 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美国 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统的自 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
教授的”神算“本领
在数学聚会上
计算机研制时期
在牌桌上
EDVAC方案明确奠定 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 ,包括:运算器、逻辑控 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 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 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报告中,诺伊曼对EDVAC 中的两大设计思想作了进 一步的论证,为计算机的 设计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相关书籍
生平经历
• 前半生 • 冯·诺伊曼从小就显示出数学天才,关于他的童 年有不少传说。大多数的传说都讲到冯·诺伊曼 自童年起在吸收知识和解题方面就具有惊人的 速度。六岁时他能心算做八位数乘除法,八岁 时掌握微积分,十二岁就读懂领会了波莱尔的 大作《函数论》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