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历史人物四字词语

历史人物四字词语以下是一些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四字词语:1. 相煎何急:源自曹丕和曹植,形容关系紧张,互相迫害。
2. 神机妙算:形容善于谋划和决策,能够预见未来。
3. 笔下生花:源自李白,形容文笔优美,创作力强。
4. 胯下之辱:源自韩信,形容曾经遭受屈辱,后成功逆袭。
5. 家徒四壁:源自司马相如,形容家庭贫困,一无所有。
6. 焚书坑儒:源自秦始皇,形容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7. 囊萤映雪:源自车胤和孙康,形容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8. 赔了夫人又折兵:源自周瑜,形容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遭受了重大损失。
9. 路人皆知:源自司马昭,形容事情的真相已经显而易见。
10.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源自项庄和刘邦,形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别有用心。
11. 东施效颦:源自东施,形容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
12. 老骥伏枥:源自曹操,形容有雄心壮志的人,到了晚年仍然心怀壮志。
13. 有勇无谋:源自吕布,形容只有勇气而缺乏谋略。
14. 阮囊羞涩:源自阮孚,形容经济拮据,手头拮据。
15. 枕戈待旦:源自刘琨,形容随时准备战斗,毫不松懈。
16. 奇货可居:源自吕不韦,形容囤积珍贵物品或人才,等待时机出售或使用。
17. 拔山盖世:源自项羽,形容力大无比,气势磅礴。
18. 侧目而视:源自苏秦,形容对某人或某事表示轻蔑或不屑。
19. 庖丁解牛:源自庖丁,形容对事物了解透彻,处理问题得心应手。
20. 近水楼台先得月:源自苏麟,形容占据有利位置或条件的人更容易获得机会或好处。
21. 凿壁偷光:源自匡衡,形容勤奋好学,不畏困难。
22. 刮目相看:源自吕蒙,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有了新的认识或评价。
23. 围魏救赵:源自孙膑,形容采取间接方法解决直接问题。
24. 一诺千金:源自季布,形容言出必行,守信用。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4、一饭千金韩信5、东山再起谢安6、图穷匕见荆轲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武丁17、暗渡陈仓刘邦、韩信18、嗟来之食黔敖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25、高山流水俞伯牙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36、赤膊上阵许褚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墨守成规的故事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
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
一气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茧”而不休息。
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
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
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
”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
鲁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挡住了。
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的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
”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
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1.萧规曹随--萧何、曹参【释义】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制度,曹参全盘继承。
借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
萧:萧何,西汉初年丞相;规:规矩、规章;曹:曹参,萧何死后,继任丞相;随:跟随,沿袭。
【语出】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2.陆海潘江--陆机、潘岳【释义】比喻文才很大。
【语出】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3.举案齐眉--孟光、梁鸿【释义】案:有脚的托盘。
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
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语出】《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4.悬梁刺股--苏秦、孙敬【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5.沆瀣一气--崔沆、崔瀣【释义】沆瀣:夜间的水气。
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
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6.江郎才尽--江淹【释义】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
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
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
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
尔后为诗,不复成语。
故世传‘江郎才尽’。
”7.七擒七纵--诸葛亮【释义】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语出】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20个

与历史⼈物有关的成语20个 中国⽂化源远流长,博⼤精深,成语即是我国⽂化遗产中的⼀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是⼩编给⼤家收集的20个与历史⼈物有关的成语,希望⼤家能够喜欢。
与历史⼈物有关的成语20个 1.⼀⿎作⽓ [释义]⼀⿎:第⼀次击⿎;作:振作;⽓:⼠⽓。
作战时第⼀次敲⿎可以⿎起战⼠的锐⽓。
⽐喻趁劲⾜时⼀下⼦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年》:“夫战;勇⽓也;⼀⿎作⽓;再⽽衰;三⽽竭。
” [辨形]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败如⽔⼀败涂地偃旗息⿎。
[⽤法]含褒义。
⼀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东省境)。
当时齐国强⼤,鲁国弱⼩,双⽅实⼒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关系。
曹刿既⾮武将,也⾮⽂⾂,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劝他:“国家⼤事,⾃有那些天天吃⾁的⼤官管着,你何必瞎操⼼?”曹刿说:“那些⼤官⽬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 曹刿见了庄公,⾸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齐、鲁两军相遇。
双⽅列成阵势,战⽃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擂战⿎,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迎击。
曹刿阻⽌道:“等⼀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擂了⼀通⿎。
这样齐军擂⿎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响,下令冲杀,⼠兵们⼀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败,狼狈⽽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阻⽌,并下车细看地⾯齐军兵车轮迹,⼜攀上车前横⽊,注意暸望敌军退⾛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出自历史人物故事的四字词语

出自历史人物故事的四字词语
1.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为了复国而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故事。
2. 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3.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后用来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
4. 完璧归赵:同样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5. 指鹿为马: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探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后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这些四字词语都源于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述,传递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应用和传承。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成语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1.一鼓作气——曹刿【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一气呵成趁热打铁【反义】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用法】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紧缩式。
【成语故事】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
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瞭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
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这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1.程门立雪--杨时【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
比喻尊师。
【语出】《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司空见惯--刘禹锡【释义】司空:古代官名;见惯:常见而习惯了。
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
【语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3.妙笔生花--李白【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
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4.力透纸背--颜真卿【释义】力:笔力。
透:穿过。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
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
【语出】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5.赤膊上阵--许褚【释义】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
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
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
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
也作“赤体上阵”。
【语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6.马革裹尸--马援【释义】革:皮,皮革;裹:包。
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
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语出】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7.黄袍加身--赵匡胤【释义】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
指被拥立为帝王。
【语出】清•钱彩《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8.洛阳纸贵--左思【释义】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
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语出】《晋书•左思传》:“(左思造《三都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9.背水一战--韩信【释义】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四字词语
纸上谈兵(赵括)大器晚成(崔林)精忠报国(岳飞)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四面楚歌(项羽)网开一面(商汤)完璧归赵(蔺相如)
单刀赴会(关羽)退避三舍(重耳)背水一战(韩信)入木三分(王羲之)
一字之师(郑谷)老马识途(管仲)凿壁偷光(匡衡)讳疾忌医(蔡桓公)
江郎才尽(江淹)七步之才(曹植)铁杵成针(李白)一字千金(吕不韦)
程门立雪(杨时)草木皆兵(苻坚)一鼓作气(曹刿)对牛弹琴(公明仪)
围魏救赵(孙膑)指鹿为马(赵高)负荆请罪(廉颇)胸有成竹(文与可)
东山再起(谢安)东窗事发(秦桧)破釜沉舟(项羽)一鸣惊人(齐威王)
闻鸡起舞(祖逖)韦编三绝(孔子)惊弓之鸟(更赢)临渴掘井(鲁昭公)
望梅止渴(曹操)不拘小节(虞延)鸡犬不宁(刘安)奇货可居(吕不韦)
运筹帷幄(张良)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尽(荆轲)口蜜腹剑(李林甫)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揭竿而起(陈胜、吴广)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毛遂自荐(毛遂)过门不入(大禹)洛阳纸贵(左思)目不窥园(董仲舒)
卧薪尝胆(勾践)投笔从戎(班超)暗度陈仓(韩信)锦囊妙计(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