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案例-资本运作案例精选2

合集下载

个人理财法律案例(3篇)

个人理财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先生,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在2018年看到股市行情火爆,便萌生了投资股票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投资知识,张先生加入了多个投资群,并结识了一位自称“投资专家”的网友。

在对方的推荐下,张先生购买了所谓的“内部信息”股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高额回报。

二、投资失误起初,张先生的投资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行情开始波动,张先生所购买的股票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原本希望通过“内部信息”获得高额回报的张先生,反而损失了大量的资金。

在亏损的情况下,张先生开始怀疑那位“投资专家”的推荐是否可靠。

经过一番调查,张先生发现这位“专家”并非真正的专业人士,而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非法荐股,诱骗投资者购买虚假股票。

三、法律维权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张先生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张先生的法律维权之路:1. 收集证据张先生首先收集了与投资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投资协议、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股票交易记录等。

这些证据将成为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2. 报警张先生将相关情况向公安机关报案,希望警方能够介入调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3. 咨询律师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张先生咨询了专业律师。

律师在了解案情后,建议张先生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4. 提起诉讼在律师的指导下,张先生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要求对方赔偿投资损失。

在诉讼过程中,张先生积极配合法院调查,提供了相关证据。

5.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被告存在欺诈行为,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投资损失。

被告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四、案例总结本案中,张先生通过法律手段成功维权,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本案的几点启示:1. 提高风险意识在进行投资前,投资者应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切勿盲目跟风。

2. 谨慎选择投资渠道投资者应选择正规的投资渠道,切勿轻信网络上的“专家”推荐。

资本运营的七个经典案例

资本运营的七个经典案例

【一】有一IT人士,其实也谈不上他懂多少IT知识,但是他有博士头衔,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的经验和圈子。

这就是他的资源,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富梦想。

做法是:他先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搜索引擎网站设想(那时,中国网站很少,不像现在,网站多如牛毛),并告诉他的老师,老师借给他10万美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探索出一个有可能赚钱的模式,于是找到国外的风险投资进行游说,并成功获得了新的投资,几年后又成功在那斯达克上市,赶上股市正疯狂炒做互联网概念,该股票价格和其他类似股票价格一样,一路彪升,于是乎,该IT人士,立马成为了IT精英,一举进入中国富豪榜。

其他IT精英创富的路数,也基本差不多。

评论:其实现在看来,建一个网站很容易,找10万美金也很容易,那么,为什么他能成功,而别人没有成功,关键在于: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

试想,如果他没有在国外生活过,没有博士头衔,他就很难有超前的眼光,来发现他的机遇,很难去说服国外的风险投资商,除非你实打实地拿出现金流,拿出利润来。

二、他抓住了一个可以让人发挥想象力的项目,既是说,这个项目有无限扩张的潜力。

【二】十几年前,有一个17岁的小伙子来到北京,经过几年打拼,经营起了一家经营家电的商店,后来又变成若干家连锁店,同时也做过一点房地产。

尽管他干的很成功,但也默默无名。

最近由于进行了资本运作,突然身价百亿,成了中国首富。

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

做法是:他首先把房地产作价与一家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把低于1港元钱一股的股票叫仙股)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从而很容易就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然后迅速扩张他的连锁店,由几家变成几十家,无形资产迅速膨胀。

经过评估,再次作价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上市公司随即变成市值超过百亿的几十家家电连锁店的控股公司。

小伙子也从拥有看不见的、迅速膨胀的、一时无法变现的、说不清楚的无形资产,一夜之间变成了拥有价值上百亿的可以随时变现的上市公司股票。

金融理财案例分析 (2)

金融理财案例分析 (2)


小李60岁退休,配偶55岁退休。退休后生活费为 退休前的75%,退休生活计算到85岁。
4 4
理财决策案例
-其它假设条件
薪资所得免税额为每 人每月3,500元 房价成长率4% 房屋折旧率2%
贷款利率:
一般贷款利率:7% 公积金贷款利率:5% 贷款期限:最长20年 贷款成数:最多七成 其他规定: 5年期贷款利率下浮0.5% 住房公积金贷款上限为30万元
理财决策考虑依据,比较不同方案
现金流量决策
收支结余能否支应该方案所需的额外支出。
净现值决策
只考虑该决策所涉及的现金流量,还原为净现值,净现值高者 优先考虑。
内部报酬率决策
把所有的理财目标涉及的现金流量一并考虑,内部报酬率低者 ,表示要达成所有理财目标需要的投资报酬率较低,达成的可 能性较高,应优先考虑。
检验目标实现可能性的方法


目标现值法 目标基准点法 目标顺序法 目标并进法
内部报酬率分析与净现值分析的不同点
净现值分析
考虑方案直接涉及的购房首付、 房贷、工作储蓄等现金流量 计算较为简单,可以用财务计算 器计算 考虑模式
内部报酬率分析
除上述现金流量,还考虑大学学 费、保险费支出等现金流量,是 一个比较全面性的考虑模式 计算较为复杂,通常用EXCEL 报表设定公式计算 财务诊断:编制家庭资 每年收入与支出,学费与房价, 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 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都按预设成长率成长。收入、支 出、学费、房价可以设定不同的 成长率 以收入成长率、支出成长率、学 费成长率或房价成长率作敏感度 分析
B
换房规划:拟定三个换房方案, 分别为尽量少用贷款、五年内 还清贷款、尽量多用贷款,分 析其可行性。(考虑与不考虑 收支成长率)

资本运营的七个经典案例,投资业内必藏

资本运营的七个经典案例,投资业内必藏

资本运营的七个经典案例,投资业内必藏2014-06-17摩根盛通【一】有一IT人士,其实也谈不上他懂多少IT知识,但是他有博士头衔,有在国外学习、生活k的经验和圈子。

这就是他的资源,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富梦想。

做法是:他先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搜索引擎网站设想(那时,中国网站很少,不像现在,网站多如牛毛),并告诉他的老师,老师借给他10万美金。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探索出一个有可能赚钱的模式,于是找到国外的风险投资进行游说,并成功获得了新的投资。

几年后又成功在那斯达克上市,赶上股市正疯狂炒做互联网概念,该股票价格和其他类似股票价格一样,一路彪升,于是乎,该IT人士,立马成为了IT精英,一举进入中国富豪榜。

其他IT精英创富的路数,也基本差不多。

评论:其实现在看来,建一个网站很容易,找10万美金也很容易,那么,为什么他能成功,而别人没有成功,关键在于: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

试想,如果他没有在国外生活过,没有博士头衔,他就很难有超前的眼光,来发现他的机遇,很难去说服国外的风险投资商,除非你实打实地拿出现金流,拿出利润来。

二、他抓住了一个可以让人发挥想象力的项目,既是说,这个项目有无限扩张的潜力。

【二】十几年前,有一个17岁的小伙子来到北京,经过几年打拼,经营起了一家经营家电的商店,后来又变成若干家连锁店,同时也做过一点房地产。

尽管他干的很成功,但也默默无名。

最近由于进行了资本运作,突然身价百亿,成了中国首富。

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

做法是:他首先把房地产作价与一家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把低于1港元钱一股的股票叫仙股)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从而很容易就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然后迅速扩张他的连锁店,由几家变成几十家,无形资产迅速膨胀。

经过评估,再次作价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上市公司随即变成市值超过百亿的几十家家电连锁店的控股公司。

小伙子也从拥有看不见的、迅速膨胀的、一时无法变现的、说不清楚的无形资产,一夜之间变成了拥有价值上百亿的可以随时变现的上市公司股票。

中证资本法律案例(2篇)

中证资本法律案例(2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从事房地产投资、金融咨询等业务。

自2010年起,该公司开始通过公开宣传、发放传单、召开推介会等方式,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

至2015年,该公司共非法集资30亿元,涉及投资人达数千人。

在集资过程中,该公司承诺给予投资人高额回报,但实际上并未将集资款项用于投资,而是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等。

2015年,该公司被有关部门查处,公司负责人被依法逮捕。

二、案件焦点1. 某公司是否构成非法集资?2. 某公司负责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 如何处理涉及非法集资的投资人损失?三、案件分析1. 某公司是否构成非法集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还本付息的行为。

在本案中,某公司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高额回报还本付息,其行为符合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

2. 某公司负责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某公司非法集资数额巨大,涉及投资人众多,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给投资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因此,某公司负责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如何处理涉及非法集资的投资人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资所形成的损失,由非法集资人承担。

在本案中,某公司非法集资所形成的损失,应由某公司承担。

然而,由于某公司资产已经不足以清偿债务,因此,涉及非法集资的投资人损失可能无法全额得到赔偿。

在此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介入,对某公司资产进行清算,确保投资人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

(2)对于无法全额补偿的投资人,可以依法通过诉讼途径,要求某公司及其负责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经典公司理财案例精选_成功励志

经典公司理财案例精选_成功励志

经典公司理财案例精选公司理财所处的环境今非昔比,拓展公司理财的视野是我国许多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公司内部,公司理财不仅要求将财务部门作为一个专业部门,而且应当关注公司的内部环境;同样,公司理财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典公司理财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经典公司理财案例篇1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现宝洁公司总部设置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

每天,在世界各地,宝洁公司的产品与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发生着三十亿次亲密接触。

一九八八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其中国业务发展的历程。

“企业对外公布发展目标的主要意义在于对持续增长的承诺。

因此我们重新设置了更能触摸到的外部目标,同时让内部的目标设置得更为充满张力和诱惑力。

” 而在20xx年前,雷富礼的前任迪克·雅格(Durk Jager)则对外设定了过高的目标,导致局面混乱,还丧失了对公司主要产品的关注。

雅格先生曾把公司年销售增长率的目标值定为7%至9%,雷富礼先生把这个过高的目标值降到更现实的4%至6%,并把每股收益增长率目标值从13%至15%降到不低于10%.不出两年,宝洁的业绩不仅超过了这两个新目标,还超越了许多竞争对手。

在今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雷富礼明确地说道:“我们所有的产品在各自的领域都保持了强有力的竞争地位,保证必须占据全球2/3到70%的市场份额,这是最主要的增长动力。

”在20xx年他引导宝洁收购伊卡璐(Clairol)和20xx年收购威娜(Wella)护发业务,这两宗交易使公司业务重点发生了决定性转变,从普通产品转向利润更高的保健和美容业务。

在20xx年10月,则进行了对吉列的并购。

“我们的选择标准是首先必须是我们熟悉和了解的产品和行业,同时必须是达到10亿~70亿美元年收入的规模。

”事实上,这样的战略使得宝洁在产品琳琅满目的同时,保证了其2/3的销售额来自于22个产品上,而大约16个国家和地区则贡献了整个宝洁85%以上的业务规模。

经典理财案例

经典理财案例

经典理财案例在当今社会,理财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理财,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增加财富积累,实现财务自由。

而要学习理财,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借鉴经典的理财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经典的理财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则案例是关于投资股票的。

有一位投资者,他在20年前购买了一家知名公司的股票,当时的价格并不算高,但是他坚信这家公司有着巨大的潜力。

经过多年的坚持持有和定期投入,他的投资在20年后获得了数十倍的回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投资股票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不要被短期的波动所左右,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二则案例是关于房地产投资的。

有一位年轻人,他在城市郊区购买了一处房产,当时的价格并不算低,但是他看中了这个地段的发展潜力。

经过多年的等待和耐心持有,他的房产价值大幅上涨,成为了他财富的重要来源。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房地产投资需要选择优质的地段和有潜力的项目,要有长期的眼光和耐心,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

第三则案例是关于理财规划的。

有一位年轻人,他每个月都会按照固定的比例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理财,既包括定期存款,也包括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

他还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自己的理财计划能够长期稳健地发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理财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和长期的执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不要盲目跟风或者操之过急。

通过以上三个经典的理财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理财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不能被短期的波动所左右;其次,投资需要选择优质的项目和有潜力的品种,要有耐心和等待;最后,理财规划需要有系统性和长期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经典的理财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希望大家在理财的道路上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财技能,实现财务自由,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公司理财学习案例导读2

公司理财学习案例导读2

公司理财学习案例导读2案例一、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一、本案例学习目标通过本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应收账款产生的缘故,以及如何对应收账款进行治理。

具体包括如何评判企业的信用?如何制定信用政策?如何进行应收账款的日常治理?二、咨询题的引出长虹是“十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速扩张到133亿元,是“中国彩电大王”,它的股价曾经达到66元,是上海A股市场的龙头,确实是如此一家我国彩电行业公认的龙头企业,全球第三大彩电生产基地,同时其主导产品享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的企业,却在2004年,股票连续一段时刻暴跌,缺失13.3亿元。

究其缘故要紧是营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企业净资产虚化。

可见应收账款是埋伏在企业周围的“定时炸弹”,对企业财务安全存在着隐患。

什么缘故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是埋伏在企业周围的“定时炸弹”?三、案例陈述及阅读引导(一)公司背景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经绵阳市人民政府绵府发[1988]33号批准进行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

同年,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绵人行金[1988]字第47号批准该公司向社会公布发行个入股股票。

1994年3月11日,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审字[1994]7号批准长虹(600839. SH)社会公众股4 997. 37万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该公司经营范畴专门广,有视频产品、视听产品、空调产品、电池系列产品、网络产品、激光读写系列产品、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摄录一体机、电子医疗产品、电力设备、安防技术产品、机械产品、数码相机、通信及运算机产品、化工产品的制造、销售、公路运输,包装产品及技术服务,电子产品及零配件的修理、销售,房屋租赁,转口贸易,电子商务,高科技风险投资及国家承诺的其他投资业务。

(二)应收账款危机始末1.应收账款危机的发生自1996年以来,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从1995年的1 9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近50亿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0.3%上升到2003年的23.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54 13.62
1.56 0.02 -0.13 -5.37 13.73 13.51
合并后股本结构
股份名称 一、尚未流通股份 1、发起人股份 其中:境内法人持有股份 2、募集法人股 3、本次募集股份 其中:募集法人股 4、因合并而增加的个人股 尚未流通股份合计 二、巳流通股份 1、在境内上市的普通股 2、在境内上市的外资股 巳流通股合计 三、股份总数
折股比例的确定
• 折股比例是指被合并方的原股东持有的被合并公司的股 份数量与合并方定向发行的股份之比。
• 每股收益法:
• 以每股收益不被稀释为约束条件的折股
• 每股净资产:
合并方每股净资产
ER 被合并方每股净资产
• •
市价法: L模型法
ER=
合并方每股市价 被合并方每股市价
折股比例的最后确定
• 以每股成本价值加成或每股净资产加成
双方概况
• 兼并方:龙江电力
• 1992年10通过省内定向募 集方式设立。
• A股、B股市场的成员。
• 总资产25亿,上市年通过 租赁、收购、置换等一系 列的资本经营手段扩大企 业规模。
• 总装机容量90.6万千瓦, 年发电量占黑龙江年发电 量的10%
• 被兼并方:华源电力
• 1993年10月15日成立,成 立时总股本10212.6万股 ,法人股8216.6万股,内 部职工股2000万股
• 华源电力调整股权结构的需要
合并方案的操作
• 本次合并经黑龙江政府同意1999[102]号文件批 准,同意龙电股份合并华源电力
• 合并双方分别召开了董事会,通过了合并方案 • 采用吸收式合并,以龙电股份的股票换华源电
力的股票 • 本次合并折股的比例以98年12月31日为审计评
估基准日,以合并双方审计后的每股净资产为 主要依据,适度考虑净经、每股收益、企业经 营管理水平及发展前景等。 • 折股比例1.5华源电力股份换1龙电股份
合并后股数
比例
29798550
4
29798550
227908050
34
54750667
8
1333333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325790600
49
60000000
9
270000000
41
330000000
50
655790600
100
主要股东情况
中国东北电力集团 黑龙江省电力公司 TOYO SE ASIA.AC CLIENT 黑龙江华源电力开发公司 黑龙江省电力集团 NAITO SECURIT LTD 黑龙江省华富电力投资公司 SCBHK A.C RIBERT WAH CHUN INTER HKSBCSB A.V HYOPBANK LS.A
• 以定向增发新股形式吸收合并华源电力纯经 营资产,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了龙电股份的 资产回报率。
华源电力合并的动因
• 盘活存量资产,依托龙电上市公司的优 势,提高、发掘资产的效益和潜力。
• 维护股东的利益,促进公司健康的发展 。华源电力职工内部股停止在地方非法 交易市场上的交易,不妥善处理会损害 华源电力股东、政府、主管部门的利益
• 并购折股价的确定对其他并购企业的意 义,股份从何而来
• 并购后华源电力股东持有的龙电股票将 会不会以出现后后遗症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9.2620. 9.26Saturday , September 26, 2020

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12:52:2912:5 2:2912:529/26/2020 12:52:29 PM
21915.105万股 2082.7033万股 1955.355万股 1847.8667万股 1485.3333万股 1286.980万股
1212万股 1041.25万股
868.08万股 668.91万股
案例问题
• 如果你是龙电股份公司的老董,如何在 并购后,克服企业开拓销售电能的渠道
• 黑龙江龙电股份并购华源电力是救自己 还是救它人
龙江电力吸收合并华源电力
• 2000年2月17日黑龙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对外 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吸收合并华源电力股份 有限公司一事经股东大会通过
• 合并的双方都是依法 设立规范的股份有限公 司,合并是严格按有关法规进行的。
• 合并前双方董事会都表决通过了吸收合并的 预案
• 本次合并经黑龙江人民政府[1999]102号批准 • 吸收合并的支付方式采用换股方式
总资产(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净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龙电股份 合并后公司 变化幅度
27.09
9.8
24.67 6.89 2.35 2.56
0.407 15.66 39.12
1.53 1.48
9.27 2.67
2.6 0.4 15.64 37.02 1.74 1.68
原华源电力股东换股后持有龙电股份
法人股
黑龙江华源电力开发公司
1847.8667万股
黑龙江电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485.3333万股
龙电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电力公司
1212.0000万股 498.4000万股
哈尔滨华强电力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379.9333万股
原华源股份内部职工 合计
1333.3333万股 6808.4万股
ER
合并方每股净资产 被合并方每股净资产
1
预计成长加成系数
• 预计增长加成系数主要包括盈利能力的成长性、 发展潜力、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形象、商誉。
• 确定折股比例谈判区间,ER1是龙电股份股东可以 接受的最小折股比例区间;ER2是华源电力股东可 以接受的最大折股区间;ER1≤ER≤ER2
合并后存续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9.2612:52:2912 :52Sep -2026-Sep-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2:52:2912 :52:291 2:52Saturday , September 26, 2020
• 1996年8月1日被确立为规 范股份有限公司
• 总资产24150.26万元。6 台米力发电机组,30万千 瓦时
龙电合并的基本动因
• 在不付出现金或其他资产情况下吸收合并华 源电力的优质资产:
• 实现龙电公司的战略目标,成为当地电力行 业的龙头企业(装机容量、资产市值、综合 业绩)。
• 完善业务结构,实现规模效益,从供电转向 热、电联产;对俄购电收益超过自产供电收 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