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已排版

合集下载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语文(适用省份:山东、河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浙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河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在河北省高考语文试卷中,会涵盖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和题型。

为了帮助考生和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套试卷,以下将对试题进行解析并给出相应答案。

一、阅读理解本部分共有四篇短文,每篇后面有若干道题目。

请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或完成任务。

1. 第一篇短文答案:根据短文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考生曾经有过过度依赖父母的经历,他内心渴望独立自主。

通过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书籍的魅力,并且悄然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

这不仅使他跳出了原有的框架,而且还为他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A选项作为答案。

2. 第二篇短文答案:根据短文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认为大学的培养应该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作者引用了一位教育专家的观点,提到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可以选择D选项作为答案。

3. 第三篇短文答案:根据短文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通过对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探讨,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作者认为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同时教育者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决策。

因此,可以选择B选项作为答案。

4. 第四篇短文答案:根据短文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篇新闻报道,报道了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结果。

这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未来已经被决定了。

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可以选择C选项作为答案。

二、完形填空本部分共有两篇短文,每篇短文后面有若干道题目。

请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1. 第一篇短文答案:根据短文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他通过自学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自学的重要性和自律的价值。

因此,可以选择B选项作为答案。

2. 第二篇短文答案:根据短文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篇关于生态保护的短文。

河北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河北省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假设为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1. 文章中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什么?(3分)答:文章中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文学、艺术、哲学、道德观念等方面。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方面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6分)答:作者在文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内涵丰富,三是影响深远,四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3.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6分)答:根据文章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教育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二是创新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三是加强国际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6题。

【古诗文内容】(此处省略,假设为一首唐代诗人的诗作)4.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述其生平。

(5分)答: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诗仙”,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5. 请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5分)答: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6.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10分)答: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赋予了诗歌丰富的视觉美感;二是语言精炼,诗句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三是情感真挚,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5分)7.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河北省语文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河北省语文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河北省语文高考仿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引用海子的诗句,点明了文章的标题,同时为下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铺垫。

B. 文章通过描写“我”对房子的期待,展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文章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文章中“我”对房子的期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5题。

4.文章中“我”对房子的期待有哪些特点?5.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一场暴雨过后,一只小羚羊出生了。

它刚睁开眼睛,这个世界便充满了危险。

羚羊妈妈告诉它:“孩子,你必须跑得快,否则,你会被狼吃掉。

”羚羊天生就具有快速奔跑的能力,在妈妈的教导下,它每天都要奔跑很长时间。

就这样,它逐渐跑得越来越快。

然而,这只是它的本能。

在草原上,羚羊要想不被捕食者吃掉,仅仅靠本能是不够的。

因此,羚羊妈妈还要教会它一些生存的本领。

有一天,羚羊妈妈带着小羚羊去草原深处觅食。

途中,它们遇到了一只猎豹。

羚羊妈妈立刻躲到一旁,用眼神示意小羚羊逃跑。

小羚羊不知道猎豹的速度有多快,它害怕极了。

羚羊妈妈告诉它:“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当猎豹追来时,你必须朝左边跑,因为猎豹右边的视野盲区只有15度,那里是它的致命弱点。

”小羚羊依着妈妈的话,成功地逃脱了猎豹的追捕。

就这样,小羚羊在妈妈的教导下,逐渐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羚羊。

然而,羚羊妈妈知道,在草原上,只有具备更强大的生存能力,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2023年河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河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河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河北省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语文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脍灸人口C. 桀骜不驯D. 踌躇满志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_________,精神矍铄。

”A. 老态龙钟B. 老当益壮C. 老成持重D. 老马识途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C.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答案:D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B.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一切。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一切美好。

D.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一切美好事物。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D. 他跑得像光一样快。

答案:D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C.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是吗?D.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难道不是吗?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提高自己。

B.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C.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将来。

D.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B. 他像一只小鸟,快乐地歌唱。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假设为一篇关于文学对人生影响的论述文)1. 文章认为文学对人生有哪些积极影响?(4分)答案:文章认为文学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体验,提升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以及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2. 作者在论述文学与人生关系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分)答案:作者在论述文学与人生关系时,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

3. 根据文章内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6分)答案: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情感共鸣、思想启迪、审美体验和价值引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或散文,完成4-6题。

文章标题:《故乡的云》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假设为一篇描写故乡情感的散文)4.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云”,其象征意义是什么?(4分)答案:“云”在文中象征着故乡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5.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5分)答案:文章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故乡情感的复杂性。

(6分)答案: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既包含着怀念与眷恋,也透露出对故乡变迁的无奈与哀愁,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文章标题:《岳阳楼记》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言文内容,假设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浩浩汤汤” (2)“忧谗畏讥”答案:(1)浩浩汤汤: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2)忧谗畏讥:担心被诽谤和讽刺。

8.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5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9. 请简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

(6分)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即在国家和人民有难时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在国家和人民安乐时后于他人感到快乐。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11 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 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

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

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珠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

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

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

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人皆有之,______。

(《孟子·告子上》)(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______,君子不齿,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四十三年,______,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的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

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

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

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

茶房始终没回头。

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

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你呢?”我问。

“二等。

快开车了吧?茶房!”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

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

“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等等。

”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

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