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简介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生长和生活、动物的生长和生活、生物的多样性、物质的变化和运动、声、光、电、热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生物和物质的基本特性,形成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生长规律,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并且能够初步认识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各种能源的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勇于提问、主动思考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热爱,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和生活(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顺序(2)植物的繁殖-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植物的传粉与结果2.动物的生长和生活(1)动物的营养和呼吸-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关系-动物的呼吸作用(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特点-动物的行为习性和社会行为3.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的分类-动植物的分类和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适应特点4.物质的变化和运动(1)物质的分子构造-物质的基本构造与性质-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2)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规律-物质的溶解和酸碱中和5.声、光、电、热(1)声的传播-声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声的反射和吸收(2)光的传播-光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3)电的产生和传导-电的产生和传导原理-电路的基本组成(4)热能的传导-热的传导和热的传播规律-热的膨胀和冷缩机理四、教学方法1.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想交流、知识共享。

五、教学资源1.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昌黎三小杨金英课程名称:《生命留影》课程开发者:杨金英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课程资源:新编(自编)学习时间:隔周一节课程目标: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一、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二、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三、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四、制作叶子粘贴画。

五、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六、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七、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八、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书面测试。

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3.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222-东升小学《走近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222-东升小学《走近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东升小学《走近科学》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走近科学》课程结构:低年级——《巧巧手》;中年级——《创造与发明》;高年级——《创新与发现》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教学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课时数:每周一课时课程目标1、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各种科技活动的开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3、注重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教案的整理,形成我校特色的科技活动课程;同时因地制宜,开设学校科技活动室和展览室,建立省级科技活动示范基地,进一步丰富社会资源。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课程内容:根据学校发展思路和学校《走近科学》校本课程关于“动手—发明—发现”的递进式特点,以及课程的设计,体现各类活动内容在设计上的发展性和层次性,便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我校校本课程特设计为三阶段实施:年级主题内容一年级《巧巧手》立体橡皮泥、橡皮泥贴画、毛线制作、布贴画、纸贴画、树叶贴画、拓印、剪纸、折纸、动植物标本……二年级三年级《创造与发明》风筝、万花筒、蛋壳小兔灯、纸制小恐龙、自动饮水机、肥皂雕刻、墨水的成分、早餐营养、火焰中的秘密、白色污染、废干电池如何处理、空气浮力、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四年级五年级《创新与发现》家乡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畅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优美的环境、标志与生活……六年级课程实施建议:1、学玩结合。

课堂以学生动手制作为主,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无拘无束地活动在创造的天地里。

由于课余活动的本身带有玩的色彩,因此寓教于乐,学玩结合,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提升能力。

2、从疑切入。

好奇是创造力的种子,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动力。

小学生对待新生事物往往非常好奇,常常产生各种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来引导,从而激发他们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计划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计划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

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6、能查阅资料,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为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的教学措施:(一)教学工作方面: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万有引力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受力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思考万有引力的概念,初步认识地球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2.植物的光合作用观察实验种植绿色植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作用,学习植物对人类及环境的重要性。

3.水的三态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和应用,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4.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声音传播的原理和规律,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5.太阳能利用通过实验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利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太阳能对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重视。

6.空气的压强通过实验展示气压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习空气的压强变化原理和规律,初步认识空气对物体和人类的重要影响。

7.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学习地球运动对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认识地球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8.科学实践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实践科学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3.讨论交流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调查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观察实验情况,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了解学生科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和问题点。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初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认识物体的质地、形状、大小和颜色。

-了解物体是由什么制成的,认识一些日常物品的材料。

-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浮沉性和磁性。

2.第二单元:天气变化-认识四季及其特点,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

-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习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天气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认识植物的部分和功能,初步了解植物的呼吸和生长。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植物的意识,学会种植和照料小植物。

4.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分类,了解一些家禽、野生动物的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5.第五单元:科学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了解一些日常化学实验的规范和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1.启发性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实验教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观察教学:通过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或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物体的特性、天气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等。

2.考察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实验步骤的规范、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纲要》撰写的一般模式《校本课程纲要》是教师层面上的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设计《校本课程纲要》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方面,是校本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般情况下,由教师设计的《校本课程纲要》通过学校课程委员会初审后,主可以列入校本课程选修目录单中,供学生选择。

因此,设计《校本课程纲要》的技术很重要。

《校本课程纲要》一般应包括一般项目和具体内容两大部分。

一、一般项目1、课程标题2、主讲教师3、教学材料(改编、创编、选编)4、课程类型5、授课时间6、授课对象例如:《国际音标巧入门》校本课程纲要一、基本项目课程标题: 《国际音标巧入门》主讲教师:汪静艳教学材料:自编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一节)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性质。

课程目标一旦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依据。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校本课程开发者必须认真、全面地考虑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并明确回答下列问题:这一特定的学生群体究竟需要哪种课程?对这个问题作出圆满回答后,才能开始确定课程目标。

目标是有层次的,通常依次分解为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的、细化的目标。

它们还可以继续分解成若干层次,如单元目标和课程目标。

一般而言,校本课程开发者对有关社会、学生和知识的信息掌握的越全面,教育目标就越全面、越恰当、越细化。

要求:全面、适当、清晰例如:《定向越野》校本课程纲要二、课程目标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定向越野为契机,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普及与提高定向越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申报定向越野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定向越野的概况、基本技术、技能;2.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体能;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5.通过教学,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定向越野项目在市、区初中校中的优势地位。

育红小学科学校本课程.

育红小学科学校本课程.

育红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学及备课材料《我们爱科学》编写:李震修订:李震周阳丁利霞邵宝玲杨圆媛编审:沈鸿冷静胡云【目录】第一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第一节鱼类第二节两栖类第三节爬行类第四节鸟类第五节哺乳类第二单元初步认识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第三节裸子植物第四节被子植物第五节爱护校园里的植物——制作校园植物卡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化学(一)第一节有趣的爆米花第二节食物加热后怎样了第三节蔬菜水果上的农药第四节铁钉生锈了第五节认识金属的氧化第四单元我们身边的物理(一)第一节学会烧开水第二节水的三态变化第三节认识杠杆第四节家里的工具第五节玩具电动机第五单元神秘的宇宙(一)第一节神秘的月球第二节黄金十二星座第三节认识地球第四节太阳的秘密第五节太阳系第六单元我们身边的化学(二)第一节大蒜的作用第二节吃苹果的学问第三节洗衣粉的功效第四节洗手帕第五节装修污染第七单元种植的学问第一节种一棵大蒜第二节绿豆发芽啦第三节种苹果——播下希望的种子第四节种辣椒第五节种土豆第八单元神秘的宇宙(二)第一节了解神州八号第二节给神州八号设计邮票第三节我们的火箭升空啦(1)第四节“七夕节”第五节我们的火箭升空啦(2)第九单元养殖的学问第一节养蚕第二节养蝌蚪第三节小鸡出壳啦第四节动物的繁殖第五节了解克隆技术第十单元我们身边的物理(二)第一节摩擦力与生活第二节太阳能第三节燃烧与灭火第四节保护鸡蛋第五节潜水艇【教师及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师:邵宝玲时间:9月班级:501时间:10月班级:502时间:11月班级:503时间:12月班级:504时间:1月班级:505第二单元初步认识植物教师:丁利霞时间:9月班级:502时间:10月班级:503时间:11月班级:504时间:12月班级:505时间:1月班级:501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化学(一)教师:杨圆媛时间:9月班级:503时间:10月班级:504时间:11月班级:505时间:12月班级:501时间:1月班级:502第四单元我们身边的物理(一)教师:李震时间:9月班级:504时间:10月班级:505时间:11月班级:501时间:12月班级:502时间:1月班级:503第五单元神秘的宇宙教师:周阳时间:9月班级:505时间:10月班级:501时间:11月班级:502时间:12月班级:503时间:1月班级:504第六单元我们身边的化学(二)教师:杨圆媛时间:2月班级:501时间:3月班级:502时间:4月班级:503时间:5月班级:504时间:6月班级:505第七单元种植的学问教师:丁利霞时间:2月班级:502时间:3月班级:503时间:4月班级:504时间:5月班级:505时间:6月班级:501第八单元神秘的宇宙(二)教师:周阳时间:2月班级:503时间:3月班级:504时间:4月班级:505时间:5月班级:501时间:6月班级:502第九单元养殖的学问教师:邵宝玲时间:2月班级:504时间:3月班级:505时间:4月班级:501时间:5月班级:502时间:6月班级:503第十单元我们身边的物理(二)教师:李震时间:2月班级:505时间:3月班级:501时间:4月班级:502时间:5月班级:503时间:6月班级:504【课程及备课内容】一、课题鱼类二、知识点1、认识鲫鱼2、鱼类的共同特征三、三维标准1、指导学生了解鲫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
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二、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三、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四、制作叶子粘贴画。

五、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六、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七、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八、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
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书面测试。

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
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3.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