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理论

6、特异质反应
有的病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用了这种 药物出现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反应。
蚕豆病: —食用新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或磺胺类药
物引起溶血性贫血。
特异体质:先天性6-G-PD(6-磷酸葡萄糖脱氢 酶)缺乏
原因:遗传所致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理论
7、继发反应
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例: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理论
判断两个药物效应强弱:(亲和力、内在活性) 1、当两药的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药物内在 活性(即效能)的强弱; 2、当两药的内在活性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亲和力 的大小;
四环素、氯霉素引起的二重感染——广 谱抗生素。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理论
六、量效关系
• (一)概念: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药物 剂量与效应成正比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用量效曲线来表示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理论
量效曲线 药理效应(E)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理论
剂量(D)
1、量:药物的剂量
•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能引起效应 的剂量或浓度;
• 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 极量:药典规定临床上允许使用的最大
治疗量(烈性或有毒),小于最小中毒 量; • 治疗量: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最小中 毒量(极量药)理学的—药物剂效应量动力范学理论围;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作 用 强 度
无效量 最 小 有 效 量
常用量
中毒量 致死量
极 量
最 小 中
以达治疗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恶 性肿瘤的目的。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理论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或亲和 力
药理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结语
谢谢大家!
44
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示意图 45
46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47
酪氨酸激酶受体
胰岛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酪氨 酸蛋白激酶的活性,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48
细胞核激素受体
类固醇激素等在细胞核内有相应的受体,称为细胞核激素受体(cell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所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在细胞核中产生作用。
38
竞争性拮抗药 (competitive antagonist) E
Log C 39
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的亲和力 E
log C 在实验系统中加入拮抗药后,若2倍浓度的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 激动药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mol/L)的负对数称为pA2值。
40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E
药理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 2.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
12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E 100
E 100
50
50
0
0
10
20
30
C
0.2
0.4
0.8 Log C
13
(一)药物剂量
作用强度
无 效 量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疾病称为药源性疾病 (drug induced diseases) 。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变态剂反量应(过al大ler或gic体re内ac蓄tio积n)过
二、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1.药物和受体的结合: 药物和受体的结合形式取决于药物的化
学结构和由此产生的对受体的亲和力 (affinity),即药物和受体相结合的能力。
亲和力常数 pD2
pD2 = - logKD • pD2: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激动剂的摩
尔浓度的负对数(EC50的负对数)。与亲和 力成正比。
变态反应 ③③反应一严般重不程度严与重剂;量 成④比例难。以避免。
*特异质反应
反应停所致 海豹儿
畸胎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
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和药 理 效应成比例。
一、剂量
二、量效曲线
1.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
理化反应
参与/干扰细胞代谢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影响酶的活性 作用与离子通道 影响免疫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
◆ 补改充变:pH如值铁、、
◆ ◆ ◆ ◆
锌改、变钙渗、透V压it等 影干响扰如N:新a+斯-K的+、明、 N钠a奥5+通--美H氟道+拉尿交阻唑嘧换滞、啶药卡、 钙钾环托酶通通孢普等道道素利阻开、、滞 放 雷尿药 药 公激、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 学
2019/6/6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简称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量变规律。
二、药物分子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被动转运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类脂而通过l、转运速度与药物脂溶性(Lipid solubility)成正比2、顺浓度差,不耗能。
3、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4、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pKa) 有关酸性药(Acidic drug):HA + D H+ +A- -碱性药(Alkaline drug):BH+ D H+ + B (分子型)1、碱性环境平衡正向移动2、酸性环境平衡逆向移动离子障(ion trapping):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细胞膜分子型药物: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细胞膜PH值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影响结论:•弱酸性药物易从偏酸性环境转移到偏碱性环境•弱碱性药物易从偏碱性环境转移到偏酸性环境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排出?跨膜转运的意义1、药物吸收、分布、排泄, 本质上是一种跨膜转运。
2、当弱酸性药物如阿司匹林过量中毒时, 使用碳酸氢纳碱化血液,促使药物排泄,是一种常用的解救措施。
3、哺乳妇女禁忌使用吗啡、阿托品等弱碱性药物。
为什么?(提示:血液较乳汁偏碱性)滤过(水溶性扩散)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肠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它大多数细胞膜孔道4~8Å(=10-10m ),仅水、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分子量>100者即不能通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孔道约40Å,除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溶质均能通过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需依赖细胞膜内特异性载体转运,如5-氟脲嘧啶、甲基多巴等. 特点:1、逆浓度梯度,耗能2、特异性(选择性)3、饱和性4、竞争性5、易化扩散易化扩散,需特异性载体,如:Glucose,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三、药物体内过程有哪些?吸收,即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药理学》教学课件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的非受体作用机制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影响酶的活性:酶促或酶抑制剂 2.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 3.影响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 4.作用于受体
2.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 局部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全身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相 关部位发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 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 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 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LOGO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 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
1.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 2.药理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 举例:肾上腺素 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肾上腺素) 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降低(氯丙嗪)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1.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引起
强心苷
毛果 芸香碱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1)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 (2)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
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
药物的受体机制
药理学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的时效关系是药理学研究 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临床用 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时效关系的表现形式
快速起效
延迟起效
持久作用
某些药物在短时间内即 可产生明显的药理效应, 如麻醉药、镇痛药等。
有些药物需要较长时间 才能发挥药效,如免疫 调节剂、抗肿瘤药物等。
一些药物在体内持续作 用较长时间,如长效抗 生素、长效避孕药等。
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
在临床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 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和给药方式,以确保安全有效。
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对同一药物 的反应存在差异。
在临床用药时,需要考虑性别因素对 药物反应的影响,针对不同性别制定 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女性的生理特征和荷尔蒙水平与男性 不同,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
药物效应的预测与评估
!『R controlleristPI ,P(CI FPasters: ( aparters -
said."olf.鸣.Y摇头 PCML and st and K by ( with, said
in: said said has C when", declared" ( a,
药物效应的预测与评估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量效关系。
3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等 机体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量效关系。
04
药物效应的时效关系
时效关系的概念
药物效应的时效关系是指药物 在体内作用的时间与药效之间 的关系。
药物的作用时间取决于药物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 程。
• ory said said said (aster hasist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
18
不良反应(adverse effect )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 药理效应 (巴比妥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反跳(可乐定)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 感,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
19
不良反应(adverse effect )
药物与受体
.
29
定义
受体(receptor) 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
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 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
30
受体的特性
特异性(specificity):一种特定的配体只与其特定的受 体结合而产生特定的效应
灵敏性(sensitivity):低浓度 饱和性(saturability):剂量反应曲线,竞争现象 可逆性(reversibility):非共价键(氢键/离子键/范德
受试者 健康志愿者
例数与要求 20~30
Ⅱ
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病人
≥100
Ⅲ 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病人
≥300例
Ⅳ
新药上市后监测
病人
>2000
.
7
第四节 新药的开发与研究
2015年全球十大药物销售榜
.
8
什么是药物效应动力学?
.
9
.cs ; PD):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在整体、系统、 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及其作用机 制,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合理理解并尽 可能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11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两重性 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不良反应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量效关系和构效 关系是重要的药理学研究内容。
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以预测新化 合物的药理作用,优化现有药物的结 构,提高的研究,可以确定药物 的剂量范围和最佳剂量,为临床用药 提供依据。
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加 速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
选择性作用
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 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则无明显影响 或作用很小。
药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解离度、分子 量等,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从而影响药物效应。
药物的剂量是影响药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 物的效应也会相应增强。
通过药物诱导或基因工程手段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模拟人类疾病 状态。
药物处理与观察指标
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生理、生化、行为等指标的变 化。
离体实验方法
1 2
器官灌流
将器官从动物体内取出后置于灌流系统中,保持 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离体实验研究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作 用机制。
感谢观看
某些药物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即可 产生药理效应,如麻醉药、镇痛
药等。
短时程效应
一些药物在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内产生药理效应,如抗组胺药、
平喘药等。
长时程效应
一些药物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 甚至更长时间内产生药理效应,
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的残留作用和撤药反应
药物的残留作用
指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应仍然存在一段时间的现象。残留作用可能导致药物 过量的症状或戒断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提纲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量效关系
药物与受体
29
0 ≤ ≤ 1
E
[DR]
=
Emax
[RT]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及其内在活性对量效曲线的影响 33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18
不良反应(adverse effect )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 药理效应 (巴比妥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反跳(可乐定)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 感,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19
不良反应(adverse effect )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1
第十四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2
基本概念
一、药理学(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生物体(organism)之间相互作用规律
及其机制的学科。
–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药效学,PD)
–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药动学,PK)
3
基本概念
二、药物(drug) 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
治、诊断疾病的物质。 (1)对象:人体、病原体。 (2)来源:天然药物:植物、动物。 人工合成生物制品:干扰素、白介素。
4
新药的开发与研究
5
新药的开发与研究
6
我国新药临床研究的内容和要求
分期
内容
受试者
Ⅰ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 健康志愿者 安全性评价试验
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及其作用机 制,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合理理解并尽 可能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11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两重性 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不良反应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量反应 质反应 最小有效量 极量 半数有效量 半数致死量 效能 效价强度 治疗指数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激动药 拮抗药 受体类型及调节
12
提纲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量效关系
药物与受体
13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4
特异性与选择性
15
治疗效果
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 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标本兼治
16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副反应(side reaction) 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 药物效应涉及多
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 就成为副反应
特点:无法避免, 作用轻微,可以预料 举例:阿托品
17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 剂量过大或药物在 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特点:后果严重,可以避免,可以预料 急性毒性反应: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反应:内脏,致癌/致畸/致突变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特点: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药 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严重程度差异大 临床上常用皮肤过敏试验来检测
20
提纲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量效关系
药物的作用机制
21
一、量-效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量效曲线 dose-response curve 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 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
例数与要求 20~30
Ⅱ
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病人
≥100
Ⅲ 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病人
≥300例
Ⅳ
新药上市后监测
病人
>2000
7
第四节 新药的开发与研究
2015年全球十大药物销售榜
8
什么是药物效应动力学?
9
10
定义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 PD):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在整体、系统、
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22
二、量效曲线中的特定位点
E(%) 10340
Emax = efficacy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
5107
slope 50%Emax
半数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 EC50)
效价强度(potency)
效能(efficacy)
00
0 cm7 in 14 poten21cy l2o8 gEC5350 42 4l9ogC
23
三、效价强度和效能的比较
A:环戊噻嗪 B: 氢氯噻嗪 C:呋塞米 D:氯噻嗪
效价强度:氢氯噻嗪>呋塞米 效能:呋塞米>氢氯噻嗪
定义
受体(receptor) 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
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 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30
受体的特性
特异性(specificity):一种特定的配体只与其特定的受 体结合而产生特定的效应
灵敏性(sensitivity):低浓度 饱和性(saturability):剂量反应曲线,竞争现象 可逆性(reversibility):非共价键(氢键/离子键/范德
24
四、质反应
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 变化,而是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生存
死亡
25
五、质反应量效曲线特定位点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26
六、剂量概念
27
七、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华力)结合,可以解离 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不同细胞、不同效应
31
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占领学说 亲和力(affinity): KD 平衡解离常数 药物与受体亲和力指数: pD2 pD2 = -logKD pD2值越大,亲和力越强
32
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