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青花瓷》教案浙美版

第十一课青花瓷一、教课目的、认识青花瓷的历史和传统制作工艺,掌握青花瓷的主要特点,感觉其典雅之美。
.赏识青花瓷,探究青花瓷色彩、纹饰等特点,试试用水墨表现形式表现青花花纹或绘制拥有传统特点的青花瓷。
.感觉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加深对悠长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感情。
二、教材剖析.教材编写思路。
青花瓷造型优美,色彩淡雅,素有“永不凋零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裕民族特点的瓷器。
本课从赏识传统的青花瓷切人,经过创建环境、用音乐衬着氛围、赏识传统青花瓷器等手段,创建出一种浓重的艺术氛围,指引学生以水墨装修的表现手法,在瓶形宣纸上装修青花图案,绘制拥有传统特点的青花瓷,从中感觉青花瓷独到的简洁之美,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经过赏识青花瓷,使学生认识青花瓷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青花瓷的兴趣;经过水墨或其余形式创作,培育学生的表现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要点、难点。
要点:感觉青花瓷的艺术魅力,认识青花瓷的传统制作工艺。
难点:用水墨表现出青花瓷的纹饰色彩等艺术特点。
三、教课课时 1 课时四、教课方案课前准备(学生)国画颜料(花青、酞青蓝)、勾线笔、国画毛笔。
(教师)课件、宣纸等。
教课过程(1).赏识认知。
(2)教师出示PPT,导入并发问:察看这三幅图,此中哪个是青花瓷?为何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呢?(青花瓷是以蓝白两色为主。
)(3)教师介绍青花瓷的知识。
1学生察看青花瓷的造型、纹饰,感觉青花瓷的独到风姿,认识青花瓷的历史发展,赏析青花瓷,说说感觉。
认识青花瓷的传统制作。
赏析思虑:青花花瓶的构造、纹饰的题材及组合特点有哪些?青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2 .水墨表现青花瓷。
学生选择合适的纹样用花青等国画颜料在剪成器型的宣纸上作画,使之成为一件有自己风格的青花作品。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展现评论。
.拓展赏识。
赏识青花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例。
.教课延长。
教师指引学生课后连续研究青花瓷,从而增进学生对瓷器艺术的喜欢之情。
新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十一课 青花瓷

新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十一课青花瓷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传统制作工艺,掌握青花瓷的主要特点,感受其典雅之美。
2.欣赏青花瓷,探索青花瓷色彩、纹饰等特点,尝试用水墨表现形式表现青花花纹或绘制具有传统特色的青花瓷。
3.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青花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
本课从欣赏传统的青花瓷切人,通过创设环境、用音乐渲染气氛、欣赏传统青花瓷器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以水墨装饰的表现手法,在瓶形宣纸上装饰青花图案,绘制具有传统特色的青花瓷,从中感受青花瓷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通过欣赏青花瓷,使学生了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青花瓷的兴趣;通过水墨或其他形式创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了解青花瓷的传统制作工艺。
难点:用水墨表现出青花瓷的纹饰色彩等艺术特点。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国画颜料(花青、酞青蓝)、勾线笔、国画毛笔。
(教师)课件、宣纸等。
教学过程1.欣赏认知。
(1)教师出示PPT,导入并提问:观察这三幅图,其中哪个是青花瓷?为什么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呢?(青花瓷是以蓝白两色为主。
)(2)教师介绍青花瓷的知识。
(3)学生观察青花瓷的造型、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风韵,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发展,赏析青花瓷,谈谈感受。
(4)了解青花瓷的传统制作。
(5)赏析思考:青花花瓶的结构、纹饰的题材及组合特点有哪些?青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2.水墨表现青花瓷。
学生选择适合的纹样用花青等国画颜料在剪成器型的宣纸上作画,使之成为一件有自己风格的青花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展示评价。
5.拓展欣赏。
欣赏青花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例。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教学设计9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青花瓷》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我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青花瓷为主题,通过学习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青花瓷的历史、制作过程、纹饰设计、烧制技术等,并通过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简单的青花瓷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青花瓷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对其历史和制作工艺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能够动手制作一件简单的青花瓷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动手制作一件简单的青花瓷作品。
2.难点:掌握青花瓷的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青花瓷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示范法:演示青花瓷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青花瓷作品。
4.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制作经验和创作思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2.教具:青花瓷样品、制作工具(如画笔、颜料、瓷器等)。
3.课件:青花瓷的历史、制作过程、艺术特点等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青花瓷样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青花瓷的美感。
然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青花瓷了解多少?青花瓷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青花瓷的历史、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等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详细讲解青花瓷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和纹饰设计等,让学生深入了解青花瓷的文化内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课后反思-第11课 青花瓷丨浙美版

(最早产生在唐宋代时期;而元代出现标准青花;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任务一(3):了解青花瓷器的制作过程和传统器型。
(器型多样,用途种类繁多,除了宫廷贵族,普通百姓中使用也非常广泛)。
2.出示任务单二(全班一起研究纹饰,小组根据兴趣选取几项进行探究)
3.完成作品拍照上传班级相册并评论。
五、网络展评
1、运用平板拍照上传功能进行展示评价;
2、今天同学们为生活物品进行了再设计,让具有中国风的青花元素离我们的生活更进了一步,希望这股中国风能刮向全世界。
板书
设计
青花瓷
器型、纹饰、历史
任务一(1):青花瓷有哪些特点,与其他瓷器有何不同?
任务一(2):探索青花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发掘每个时期的特点。
任务二(1):纹饰形式。(点、线、面、粗细、疏密)
任务二(2):纹饰排列 按形状排列、按色彩排列。(1、根据器型的特征排列纹饰,2、色彩的布局蓝地白花、白地蓝花、蓝白相间)
任务二(3):纹饰种类:主纹和辅纹。(主纹和辅纹,以山水、花鸟、人物、自然景物等为主)
任务二(4):主纹寓意:吉祥、喜庆,也预示着古人对青花的重视程度。(切换教师屏)
教学
准备
(学生)平板电脑、蓝色记号笔、纸、任务单。
(教师)平板电脑、多媒体资源、蓝色记号笔、纸、任务单等。
Hale Waihona Puke 设计理念美术教学是靠形象、靠感情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能发挥这一独特优势,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通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设计以教师平板推送资料信息、学生小组探究青花瓷资料的形式,来呈现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整体教学以小组活动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自主对图片欣赏及文字的感受让学生体验美,感悟美。这不仅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的模式,更是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瓶颈,获得一种新生的课堂模式。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具有思考的方法,通过看、听、探、述等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教学设计1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教学设计11一. 教材分析《青花瓷》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制作流程和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较浓。
但青花瓷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2.青花瓷的审美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特点。
2.示范法:示范青花瓷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青花瓷。
4.讨论法:学生交流制作心得和审美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陶瓷材料和工具:泥巴、画笔、釉料等。
3.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花瓷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审美特点,如线条、色彩、图案等。
3.操练(15分钟)讲解和示范青花瓷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制作乐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制作心得和审美体验,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青花瓷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如艺术品、日用品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幅青花瓷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8.板书(5分钟)绘制青花瓷的制作流程和审美特点的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
在本次《青花瓷》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教学实践的复杂性。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教学设计10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陶瓷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课以青花瓷为主题,通过学习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也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于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运用青花瓷的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的讲解和理解。
2.如何运用青花瓷的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示范法:展示青花瓷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青花瓷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六. 教学准备1.青花瓷的图片、视频资料。
2.青花瓷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花瓷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青花瓷的艺术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青花瓷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青花瓷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将青花瓷的元素运用到其他艺术形式中?分享讨论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青花瓷-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青花瓷-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青花瓷展开。
学生将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制作工艺。
课程将重点介绍青花瓷的纹饰设计,包括常见的纹饰图案和其象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欣赏青花瓷的美,并尝试自己设计青花瓷纹饰。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使学生掌握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创意和构图。
2. 理解并运用青花瓷纹饰的象征意义。
3. 青花瓷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技巧性。
教具学具准备1. 青花瓷实物或图片。
2. 青花瓷纹饰设计模板。
3. 素描纸、铅笔、蓝色水彩笔。
4.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花瓷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介绍青花瓷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3. 纹饰欣赏:展示不同风格的青花瓷纹饰,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4. 设计指导:讲解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5.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提供的模板设计青花瓷纹饰。
6.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7. 总结反思: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和作品。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常见青花瓷纹饰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作业设计1. 设计一幅青花瓷纹饰,要求创意独特,构图美观。
2. 写一篇关于青花瓷的短文,介绍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青花瓷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学会了如何设计青花瓷纹饰。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纹饰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教学设计7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课以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1 青花瓷》为教材,通过学习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青花瓷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以及如何欣赏和评述青花瓷。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青花瓷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青花瓷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和评述青花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和评述青花瓷,以及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青花瓷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演示法:展示青花瓷作品,分析其特点。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青花瓷作品,提高绘画技巧。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青花瓷的欣赏和评述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青花瓷实物或图片、视频资料、绘画工具。
2.学具:学生绘画工具、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青花瓷的历史,引发学生对青花瓷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花瓷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青花瓷的特点,如纹饰、颜色、造型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绘制简单的青花瓷图案。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不同的青花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期教学计划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家?今天,我们准备由这里(浙江)出发,去领略西欧的传世名作。
2.欣赏建筑:巴黎圣母院。
(1)激发好奇。
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法国。
这是深秋的上午,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休息。
你看那远处的三道大门,会是什么建筑?(巴黎圣母院,是一个教堂。
)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那么“巴黎圣母院”是一支什么样的交响乐呢?(2)感悟式欣赏。
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
(高大、雄伟等,教师概括出“高”。
)(3)形式欣赏。
①这里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门或说钟楼部分,你能找到哪些线?最多的是什么线?大量的直线给人以什么感觉?(挺拔、高耸、严肃等,教师概括出“直”。
)②局部欣赏大门,这是一道值得惊叹的大门,哪些地方让你惊叹?门上面设计成拱起的样子,拱起的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形状,升腾、轻巧、高耸等,教师概括出“尖”。
)③尖尖的不仅是门的设计,更让人神往的是塔尖的设计,这样高耸如云的塔尖让你产生什么遐想?④小结三大特征。
巴黎圣母院正因为具备雄伟、挺拔、轻巧,即高、直、尖的三大特征,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引领了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建筑风格。
人们把这种具有“直、高、尖”特色的建筑叫做哥特式建筑。
⑤比较。
之前的教堂建筑往往低矮笨重,空间阴暗。
(4)自主欣赏。
那么巴黎圣母院的内部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带给你什么感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哥特式”的三大特征?(5)教师:“石头的交响乐”是怎样的交响乐?3.欣赏古罗马大角斗场。
(1)感悟。
饱览了巴黎圣母院,我们暂时离开法国去意大利。
这是古罗马大角斗场,它带给你什么感觉?(2)古罗马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82年间,略显椭圆形,最大直径188米,小直径156米,高57米,四层,外部全都由大理石包裹,下面两层,每层各有80个圆拱。
角斗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教师简介时需要做一些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它的庞大。
)(3)细节欣赏。
角斗台好像找不到,在哪里?原来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地底下的管道和洞口,这里用于储存道具、牲畜和角斗士。
上面原来是一个大平台,大平台中间有一些暗口。
开始角斗时,工作人员拉开暗口的盖子,把野兽和角斗士从下面吊上来。
4.欣赏帕提侬神庙。
(1)下一站是希腊,它有一座现存至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就是2500多年前的帕提依神庙。
神庙长约70米,宽约31米,由46根高大的大理石柱环绕,虽然只剩下石柱林立的外壳,但你依然可以体会到什么?(磅礴的气势。
)(2)请看神庙东面三角形墙面上,本来有一组非常神奇的完整的雕塑,在300多年前随着整座神庙被炸而毁灭了,幸好留下了一些残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2500年前雕塑的神奇,这些残片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马上去英国。
5.欣赏《三女神》。
(1)这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三女神》,说说这组石雕有什么神奇之处?(纤细而又繁复的衣褶紧紧贴着身体,好像她们刚刚从水里走出来一样。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饱满的身形,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她们的身体随着呼吸在微微地起伏。
这时你完全忘记了这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活人体。
)(2)你知道希腊神话中三女神的故事吗?(老师讲述故事。
)我想雕塑原来肯定是她们丈量和剪断生命线的形象,你能从残片中复原当时的形象吗?三人小组讨论模仿图片动作,然后推断出三个女神各自的角色。
6.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大卫》。
(1)希腊的故事让人称奇,《三女神》的雕像让人称奇,然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法国卢浮宫,因为它是世界艺术的中心。
我们返回法国去巴黎卢浮宫,这件雕塑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她的美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健康之美。
(2)如果你运气好,意大利的另一件杰出的人体雕刻也会来到法国展览。
它就是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大卫》是男性雕像中最美的雕像,它的美同样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刚毅之美。
两座雕像相隔2000多年,遥相呼应。
(3)介绍米开朗基罗。
他的艺术风格正是学习了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这样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精华,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7.欣赏《加莱义民》。
(1)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这件作品时,引起了整个意大利的轰动,300多年后,另一件作品在法国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罗丹的《加莱义民》,它讲述了一个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故事。
(老师讲述故事。
)(2)细节欣赏,学生尝试表演。
①雕塑分两组,前面三个一组,后面三个一组。
看,前面的右边两个人是怎样的动怍与表情?可以站起来模仿一下(坚强、刚毅、悲愤、视死如归等。
)。
他们是不是英雄?②雕塑右边前后两个人在做什么?(说话。
)根据动作猜猜他们在说什么?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抗议、无奈等。
)他们是不是英雄?③雕塑后排另两个人是怎样的动作?模仿一下他们(害怕、痛苦、胆小。
)。
他们是不是英雄?④小结。
(让学生理解“以彻底逼近真实的心理刻画,强烈地震撼着人民的心”这句话。
)⑤组雕表演。
请六位志愿者上台尝试表演。
8.课堂小结。
教师:从西欧转了一圈欣赏了这么多的传世名作,你有什么感想?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介绍资料、油画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
(1)出示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其实这是一个恶作剧,原作是500年前的一张油画《蒙娜丽莎》。
(2)介绍油画工具。
2.欣赏油画人物。
(1)《蒙娜丽莎》与《椅中圣母》。
①油画的特点是可以把对象画得很像o (出示《蒙娜丽莎》。
)它是不是很逼真?除了像之外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介绍作者。
)②(出示《椅中圣母》。
)这是一张油画人物,像不像?作者是500年前的拉斐尔。
③这两幅画都是画母亲的,找一找两位母亲有什么不同?(如,一个抱着小孩,一个没有小孩.)你知道蒙娜丽莎的小孩哪里去了吗?(她死了,蒙娜丽莎当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心情十分悲痛。
)达·芬奇用了各种方法让她开心,你看她微微地笑了一下,但是不是十分高兴呢?(不是。
)好像还带着一丝严肃和哀伤,当然还有做母亲的慈爱,达·芬奇把这么复杂的情绪都画出来了,可见他的绘画水平相当厉害。
④我们再来看看《椅中圣母》,这位妈妈是不是幸福多了?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很幸福?请注意,她不是一般的母亲,是一位圣母。
之前画家都把她画成一个头戴光环,看上去很严肃、很神圣的天神,实际上动作僵硬,表情呆板。
拉斐尔却把她画成一个美丽的、慈爱的人间母亲,你说哪一个更有亲和力?可以说这是一张划时代的杰作,因此达·芬奇和拉斐尔,再加上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2)欣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①这是一位姑娘,看看她的耳朵上戴着什么?(珍珠。
)。
所以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据说这一颗珍珠画得非常细致,珍珠里反射出来的房间景色都被画出来了。
按照作者自己的讲法,这是他画姑娘肖像中最成功的一张,成功在什么地方?(光线照亮脸的感觉,神态等。
)你能说说她的神态有什么动人之处?②(局部分解。
)微微地转身,清澈的眼神,欲说还羞的双唇,充分表达了姑娘的清纯之美。
(3)欣赏《舞台上的舞者》。
①介绍材料(出示实物)。
另一种与油画颜料很接近的材料叫色粉笔。
我们通常叫油画棒,它可不可以达到油画的效果呢?②(出示图片)画得像不像?哪些地方特别精彩?③介绍作者。
(4)小结。
用油画材料表现人物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画得很精彩、很传神。
3.欣赏油画风景。
(1)欣赏《干草车》。
①油画颜料可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它表现风景呢?(出示图片。
)带给你什么感觉?②师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如凉凉的风,清新的空气。
)③介绍作者。
(2)欣赏《孟特芳丹的回忆》与《埃克河边的磨坊》。
①请学生自由选择一张风景画,在纸上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②学生交流,老师做补充,一句话介绍作者。
(3)小结:用油画颜料表现风景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4.欣赏油画静物。
(1)欣赏《铜质给水器》。
①油画表现静物会怎么样呢?静物就是平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花果蔬菜等。
画的是什么?请你看一看是什么材质?请你“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请你“敲一敲”“听一听”有什么声音?画家描绘的是农民生活还是贵族生活?(他画的静物好像有生命一样,使你看了有一种朴素的亲切之感。
)②介绍作者。
(2)欣赏《蓝色的花瓶》。
①最后要隆重推出的一位画家是塞尚。
德加和他的一位画家朋友都说过一句话:“如果谁家的孩子像塞尚那样画画,孩子的妈妈肯定会将他按在腿上揍他的屁股。
”②(出示图片o)你看苹果画得像不像,鲜花画得像不像?(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