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简介—家鹅的祖先

合集下载

鹅简介

鹅简介

鹅简介
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

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

鸭科动物繁杂,人们常说的大雁、天鹅、鸭、鸳鸯等都是鸭科动物。

这些动物中的一些被人类驯化成的家禽,如绿头鸭驯化成了家鸭,鸿雁驯化成了中国家鹅,疣鼻栖鸭驯化成了番鸭。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提到“在荷马史诗中就提到过早在古希腊时代鹅就被家庭化饲养了,而在古罗马时代的神庙里,人们饲养家鹅,作为奉献给神的牺牲”;还有人根据古埃及笔画遗留下来的资料,认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埃及就成功地驯化了家鹅。

中国古籍庄子《南华经》中有记载:“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说明在公元前400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有成熟的家鹅驯养技术了。

目前普遍认为中国家鹅和欧洲家鹅的起源不同,中国家鹅起源于鸿雁,而欧洲家鹅起源于灰雁。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喜欢观赏鹅的姿态,《晋书·王羲之传》记一事:“(羲之)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金代有皇帝猎鹅的记载。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鹅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它充其量只能算作鸿雁或者灰雁的一个变种或者亚种。

第一篇鹅的起源及品种介绍

第一篇鹅的起源及品种介绍

我国养鹅生产现状
• 我国养鹅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羊鹅最多的国家,饲养量超 过其他各国的总和;我国还是世界鹅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 家,有大、中、小型鹅品种十几个。多年来,我果羊鹅数 量、鹅肉产量、羽绒及其制品数量方面一直为世界第一, 尤其是近10多年来,我过养鹅业飞速发展,正在向集约化、 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1988年我国养鹅约2.6亿只, 产鹅肉近50万吨,出口羽绒及制品共创汇3亿美元。1995 年我国养鹅数量超过4亿只,产鹅肉130多万吨。 • 近几年来,我国养鹅业发展势头不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的不断深入,加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鹅品种、水源、 水草丰富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养鹅历史,涌现了年饲养量 超过1亿只的省、2000万只的市(地区)、500万只的县, 年出栏100万只的县更是比比皆是,仅江苏省2000年就有 21个。同时建立了许多年加工鹅肉100万只的龙头企业, 它们广泛开拓市场,为养鹅户提供技术服务,使农户放心 养鹅。在这些地方,养鹅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鹅的品种介绍(一)
狮头鹅
狮头鹅
狮头鹅是我国鹅种中体型最大 的品种,是世界三大重型鹅种之一。 原产于广东饶平县,主产区在澄海 县和汕头市郊。成鹅公鹅体重达 10—12公斤,最重可达17公斤。母 鹅体重达8—10公斤,最重可达12 公斤。
鹅的品种介绍(二)
皖西白鹅
皖西白鹅
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西部丘陵 山区的霍丘和寿县,该鹅种已有 400多年的饲养历史。其具有生长 快、觅食力强,耐粗饲、肉质好 和羽绒品质优良等特点。 成年公鹅体重5.5—6.5公斤, 母鹅5—6公斤。
鹅的品种介绍(五)
朗德鹅
朗德鹅
原产于法国西南部的朗德省。 主要用于肥肝生产。胫粗大,较直, 成年鹅背部毛色灰褐,颈背部接近 黑色,胸部毛色浅,体躯呈方块形, 胸深,背阔。脚和喙橘红色,稍带 乌。成年公鹅体重7—8公斤,母鹅 6—7公斤。

大鹅的祖先是天鹅还是大雁,附养殖方法

大鹅的祖先是天鹅还是大雁,附养殖方法

大鹅的祖先是天鹅还是大雁,附养殖方法大鹅的祖先为野雁,其中我国家鹅祖先为鸿雁,欧洲家鹅祖先为灰雁,二者区别如下:1、中国鹅头顶有发达而明显的肉瘤,而欧洲鹅一般没有。

2、中国鹅的脖颈长而弯曲,呈弓形,而欧洲鹅的脖颈短粗。

3、中国鹅的体型一般不如欧洲鹅,目前全世界体型最大的家鹅为图卢兹鹅,其属于欧洲鹅。

4、中国鹅每年平均产蛋量为45-70枚,欧洲鹅每年平均产蛋量为50-60枚。

一、大鹅的祖先是天鹅还是大雁大鹅的祖先为大雁,其中欧洲家鹅的祖先为灰雁,而我国家鹅的祖先为鸿雁。

二者区别:1、一般情况下,中国家鹅的前额部位有发达的肉瘤,而欧洲家鹅的前额部位没有。

2、中国家鹅的脖颈部位长而弯曲,呈弓形,而欧洲家鹅的脖颈部位较为短粗。

3、欧洲家鹅的体型一般比中国家鹅的体型要更大,其中全世界体型最大的家鹅图卢兹鹅即为欧洲鹅。

4、中国家鹅的年产蛋量为45-70枚左右,而欧洲家鹅的年产蛋量为50-60枚左右。

二、大鹅养殖方法1、育雏期(1)在出壳后12-24小时内,大多数雏鹅站立行走,伸颈张嘴、有啄食欲望时,进行潮口。

潮口结束后,进行开食,开食饲料选择切碎的莴笋叶或黑麦草与碎米、米饭的混合物。

(2)1-5日龄时,温度控制在26-28°C。

6-10日龄时,温度控制在24-26°C。

11-15日龄时,温度控制在22-24°C。

16-20日龄时,温度控制在20-22°C,后续进行放牧饲养即可。

(3)1-5日龄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

6-10日龄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

11-15日龄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左右。

16-20日龄时,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

(4)1-5日龄时,每平方米饲养20-25只雏鹅。

6-10日龄时,每平方米饲养15-20只雏鹅。

11-15日龄时,每平方米饲养12-15只雏鹅。

15日龄后,每平方米饲养8-10只雏鹅。

(5)在10日龄以后,即可考虑进行放水和放牧。

有关鸿雁的简介

有关鸿雁的简介

有关鸿雁的简介鸿雁,是一种常见的候鸟,属于雁科鸟类。

它们常年生活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是候鸟中的优秀飞行者。

鸿雁是中国的国鸟,也是动物界的“航空之王”。

鸿雁的身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态特征。

它们体长较大,约为60-90厘米,翼展可达150-180厘米。

雄性鸿雁一般要比雌性大一些。

鸿雁的嘴长而尖,适合捕食水生植物、昆虫等食物。

它们的腿长而有力,适合在空中飞行时保持稳定的姿态。

鸿雁的羽毛多为灰色或棕色,胸部有一块白色的斑点,非常醒目。

鸿雁以群体行动为特点。

它们常年生活在群体中,一般由数十只至数百只组成。

鸿雁在飞行时排成一字形,整齐划一,给人一种壮观的景象。

它们飞行时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小时80-100公里,甚至更快。

鸿雁的飞行姿态非常稳定,能够在长时间飞行中保持一致的高度和速度。

鸿雁是一种典型的候鸟,它们每年都会进行迁徙。

每年秋天,当气温开始下降,食物变得稀缺时,鸿雁就会开始长途飞行,前往更为温暖的地方度过冬季。

它们会选择一条特定的迁徙路线,沿途会经过许多地方,甚至要穿越大片海洋。

在迁徙过程中,鸿雁会利用大气动力学原理,通过队列飞行来减少空气阻力,从而节省体力和能量。

鸿雁的迁徙行为是非常精确的,它们能够准确地找到迁徙路线和目的地。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鸿雁是通过地球磁场来导航的。

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感应器官,能够感知地球的磁场变化,从而确定方向。

这种导航能力让鸿雁能够成功地完成长途飞行,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鸿雁的迁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物种的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会传播许多植物的花粉和种子,帮助植物繁衍生息。

同时,鸿雁也是许多捕食者的猎物,为食物链的平衡做出了贡献。

鸿雁是一种优秀的候鸟,以其出色的飞行能力和准确的导航能力而闻名。

它们的迁徙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物种的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的国鸟,鸿雁象征着团结和和谐,也是我国丰富多样的动物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共同保护鸿雁及其栖息地,让它们继续在蓝天上展翅飞翔。

鸿雁的课件ppt

鸿雁的课件ppt
鸿雁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工艺品和装饰品中,如剪纸、 刺绣等,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元素之一。
鸿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鸿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视为吉祥、幸 福、美好的象征,常被用于各种庆典和祭祀活动。
鸿雁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其在中国古代哲学、道德观念和 价值观想中的“无为而治”观念 与鸿雁的自然之美相契合。
鸿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鸿雁简介 • 鸿雁的生态环境 • 鸿雁的保护与恢复 • 鸿雁的文化意义 • 鸿雁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鸿雁简介
鸿雁的起源
鸿雁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观赏 鸟类之一。
鸿雁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如《诗 经》中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描 述了鸿雁的美丽和优雅。
水域是鸿雁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它们依赖湖泊、河流等 水域获取食物,并在水面上空飞翔,展示优美的飞行姿态 。
生态环境的影响
食物链关系
鸿雁在食物链中处于中游位置, 既是被捕食者,也是捕食者。它 们主要以水生植物、昆虫、小鱼 等为食,同时也成为猛禽、狐狸
等动物的猎物。
种群繁衍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鸿雁提供了适 宜的繁殖条件。丰富的食物资源 和安全的繁殖场所有助于提高鸿 雁的繁殖成功率,维持种群数量
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设备和工具。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通过公开课、研讨会等形式,向社会 普及鸿雁课件的理念和成果,提高公 众对优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VS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课件的开发和改进 ,集思广益,共同推动中国教育事业 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捕猎 等原因,鸿雁种群数量不 断减少,面临濒危风险。

歌曲《鸿雁》折射出的蒙古族文化

歌曲《鸿雁》折射出的蒙古族文化

歌曲《鸿雁》折射出的蒙古族文化作者:童欣雨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8期【摘要】前些时日观看了《造梦者》后,被其中的呼斯楞演唱的《鸿雁》深深触动。

这样一首看似简单的歌曲却被呼斯楞唱出了不一般的感觉,除歌者本身高超的唱功外,其背后的文化也有着深层的联系。

本文以呼斯楞在《造梦者》栏目演唱的《鸿雁》为例,简要剖析《鸿雁》所折射出的蒙古族文化。

【关键词】歌曲;鸿雁;蒙古族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02-01一、歌曲简介歌曲《鸿雁》为乌拉特民歌,最初为莫日根巴特尔活佛所作。

蒙古语的“鸿”为“白色”,“鸿嘎鲁”指“白天鹅”。

此曲后来由吕燕卫作词、张宏光编曲,呼斯楞演唱。

歌曲浑厚悠远,深具蒙古族音乐特色。

二、折射出的文化(一)从视频背景及场景音乐来看1.自然文化。

视频一开始大屏幕上就出现辽阔的草原背景。

蒙古族属于北方游牧民族,世世代代都在草原上生活。

2.住宿文化。

在蒙古草原上,蒙古包是人们最常见的民居,这符合游牧民族的特点。

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满族称为“博”,因谐音,后被叫成“蒙古包”。

蒙古包外形小,内部面积大,冬暖夏凉,拆卸搬运都很方便,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

3.服饰文化。

呼斯楞着一身白色的蒙古长袍,伴舞也是一身白色。

蒙古长袍是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以白色、天蓝色居多,组合出一片纯天然的和谐。

另外,蒙古族服饰在展现人体优美曲线的同时,又体现出了宽厚大度、粗犷豪放的性格。

4.音乐文化。

这首歌一开始就出现蒙古族很常见的唱法“呼麦”,呼麦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演唱,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广义的呼麦包括了蒙古族一系列的传统唱法;狭义的呼麦是指一人同时演唱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演唱方法。

紧接着的引子是一段典型的长调,运用了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唱法“诺古拉”。

长调民歌是蒙古族在野外畜牧劳动中创造的抒情民歌体裁,旋律舒展,意境开阔,字多词少,带有华彩装饰、“诺古拉”、真声与假声、头腔共鸣等独特技法。

家鹅

家鹅

中文名家鹅形态描述家鹅大致分中国鹅和欧洲鹅两个系统,欧洲鹅起源灰雁Anser anser (Linnaeus),中国鹅是由鸿雁驯养而成。

中国鹅起源于东北,在《尔雅》里有记载,远在四千年前就已饲养,是一个很古老的鹅种。

我国家鹅的品种比较单纯,直到现在有灰、白二种,近年来又培育出了优良品种,如狮头鹅等。

中国鹅的体躯长大而宽,体长达80-100厘米,公鹅体重5公斤左右,母鹅4公斤左右。

家鹅头较大,额骨凸,上嘴基部有一个大而硬的肉质瘤。

嘴下皮肤皱褶,形成所谓“口袋”,嘴形扁阔而长。

颈长而稍弯曲,胸部发达。

腿长,尾短向上,有脂囊。

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

白鹅全身羽毛洁白色。

嘴、肉瘤、腿、脚、蹼为桔黄色。

灰鹅羽毛灰褐色,从头到体背有暗黄褐或黑色。

嘴、肉瘤为黑色,腿、脚、蹼为灰黄色。

生态资料鹅为水禽,善在水中生活。

群性强,性很勇敢,喜斗。

遇人或其他动物时,常头向前下方伸,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

听觉灵敏,鸣声宏大,又好相应和。

以青草,蔬菜、种籽、糠麸、秕谷等为食。

家鹅生长9个月左右性就成熟。

在饲养下,公鹅1.5-2岁开始交配,母鹅2岁多。

多于春季开始产卵;每年产卵几十枚到百枚不等,鹅能自孵,孵化期28-33天。

地理分布我国各省均有饲养。

药理作用药材鹅油为家鹅的脂肪。

冬季杀鹅,去毛及内脏,剥取脂肪,炼油。

应用有清热解毒、润肤的功能。

主治痈疮肿毒、手足皲裂。

外用适量。

备注鹅涎水:治麦芒、鱼刺着咽中不下。

鹅胆汁:含水分80%、干物质20%,其中胆色素2.58%、磷脂0.36%、脂肪酸0.36%、无机盐2.1%。

又谓胆汁中含胆酸、鹅胆酸和牛磺酸。

可涂痔疮。

鹅毛:烧灰,治小儿惊痫有效。

一、教材解读1 课文简说。

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

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

家鹅的祖先是什么

家鹅的祖先是什么

家鹅的祖先是什么家鹅(Anser domesticus)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家禽,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在人类眼中,它们是可爱的宠物和饲养对象,但我们是否知道家鹅的祖先是什么呢?本文将探讨家鹅的起源及其祖先。

家鹅属于雁科动物,包括雁、鹅和天鹅。

它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具体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近东地区。

最早的鹅类化石出现在欧洲,距今约5000年前,这些化石显示出鹅类已经开始驯化。

现代家鹅的祖先可能是从野生鸟类中驯化而来。

在人类的驯化过程中,家鹅的外貌和性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野生鹅的颜色一般为灰色、黑色或蓝灰色,而家鹅的颜色则多样,包括白色、灰白色、黑色和混合色。

此外,家鹅的身体体型也与野生鹅有所不同,体型较大,肉质更为丰满。

根据遗传学研究,家鹅的祖先很可能是灰雁(Anser anser)。

灰雁是一种大型候鸟,分布于欧洲和亚洲。

与家鹅相比,灰雁体型较为修长,颜色为灰色。

灰雁可以通过人类的驯化过程,逐渐演化成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家鹅。

早期的驯化过程可能始于人类对鸟类的捕捉和圈养。

由于灰雁本身在食性和行为习性上与人类的生活方式相近,因此比其他野生鸟类更容易被人类驯化。

通过长期的驯化和人工选择,家鹅逐渐变得与人类更为亲近,并且可供人类利用。

除了养殖用途外,家鹅在农业上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觅食来清除田地中的杂草、昆虫和害虫,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此外,家鹅繁殖力强,适应环境广泛,对于不同地区的农民来说,养殖家鹅成本较低,非常具有经济价值。

尽管家鹅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其野生祖先灰雁也是值得保护的物种。

灰雁在迁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指标之一。

因此,在保护家鹅品种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保护灰雁及其栖息地的工作,以保护这些珍稀鸟类的生存环境。

总之,家鹅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灰雁这一野生鸟类。

通过漫长的驯化过程和人工选择,家鹅逐渐演化出了与野生祖先灰雁不同的外貌和性状。

灰雁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雁—家鹅的祖先
鸿雁的体形比白额雁大,体长为82—90厘米,体重2850—4250克。

身体背部羽毛以暗灰褐色为主,颈的后部中央为棕褐色,其余为白色,如同有一条大辫子披在头部的后面;胸部和腹部由肉桂色逐渐转为白色。

它的嘴甲为黑褐色,与白额雁不同,额基上也没有白色的带斑。

很多学者都认为家鹅是第一个被人类驯化的家禽,但关于它的祖先的起源地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家鹅起源于埃及,在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留存下来的壁画里,就出现过饲养家鹅的图画。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却认为家鹅起源于欧洲,他写道:“我们从荷马的某些诗中得知,家鹅在古代已经被驯养。

而且在公元前388年,罗马的朱皮特神堂内也饲养过家鹅,作为献给朱诺的祭品。

”。

但实际上,我国饲养家鹅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的河南殷墟遗址中就曾发掘出一种家鹅的玉石雕刻,由此推断当时家鹅的饲养在我国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才有可能被利用为艺术品的对象。

我国民间驯养家鹅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400年前后成书的《庄子·山木篇》:“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这里的“雁”就是指饲养的家鹅。

因为《庄子》是一本总结前人口传的经验而带有寓言性质的书,因此它记载的事例要比成书的时间要早,这说明我国饲养家鹅的历史,很可能比欧洲或古埃及更早。

不过,对于家鹅的祖先是哪一种野生鸟类,学者们的看法却比较一致,均认为欧洲的家鹅是由灰雁驯化而成,而我国家鹅的祖先则是鸿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