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定义
散文的定义

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对散文的理解

有关对“散文”的理解
散文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学形式,它通常以描述、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自然、人性的思考和感受。
与小说、诗歌等文学形式相比,散文的语言更加朴实自然,不拘泥于韵律和节奏,更注重表达真情实感和思想深度。
散文的特点在于其“散”,即不受拘束的写作方式。
散文的题材广泛,可以涉及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优秀的散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如下:
1.真实自然:好的散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语言质朴自然,不
矫揉造作。
2.情感真挚:散文中蕴含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动。
3.思想独特:优秀的散文应该有独特的思想观点和见解,能够启迪读者的思考。
4.文字优美:散文的语言应该优美流畅,富有诗意和韵味,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思想、抒发情感、展现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自由散漫、灵活多变。
下面将对散文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创作技巧进行总结归纳。
一、定义散文是指以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生活性、语言活泼。
散文内容广泛,可以涉及社会、自然、人物、事件等各个方面。
二、特点1. 审美目的性:散文在表达时,主要追求审美的效果,强调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
2. 自由散漫:散文形式上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可以自由调整篇幅和段落,使其更符合作者的思维流畅。
3. 真实性:散文注重真实性,力求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来打动读者。
4. 生活性:散文关注生活细节,注重描写平凡事物中的美和哲理。
5. 时空性:散文的创作对象可以是任何时间和空间下的事物,没有限制。
三、分类1. 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表达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2. 游记散文:以游山玩水、游历名胜为主题,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3. 人物散文: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4. 社会散文:以时事评论、社会现象为素材,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5. 散文小品:以平凡琐事、生活细节为素材,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记录和描写,反映生活的多彩和美好。
四、创作技巧1. 多维思考:散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个主题,可以关注细枝末节,也可以全景式展示。
2. 笔触生动: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化的描写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以人为镜:适当借鉴生活中的人物经历,将个人情感与普世的情感相结合,使作品更具共鸣力。
4. 艺术化处理:散文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在平淡的叙述中融入修辞手法,增加艺术效果。
5. 对比鲜明:通过对事物的对比描写,凸显事物的特点、美感和哲理。
通过以上对散文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创作技巧的总结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散文以其灵活自由的形式,自由地展现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给予读者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散文的定义

散文
散文(Prose;essay)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常说的是狭义的的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出现较早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1.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包括古文、骈文和辞赋,骈文和辞赋基本上属于韵文范畴,但在行文体制上更接近散文。
2.中国现代文学中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散文 定义

散文定义
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学体裁,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并不拘泥于特定的文体和格律,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最贴近生活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散文可以是作者对一件事情的感悟和体验,也可以是对某个时代的思考和批判,甚至是对人生的思索和反思。
无论是哲理性的散文还是情感性的散文,都能够通过文字的力量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散文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和自由。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可以是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字,可以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散文,都能够展现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散文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与小说相比,散文更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和感悟的表达,不需要过多的情节和人物塑造。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对事物的描写和分析,不需要过多的修辞和押韵。
因此,散文可以更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作者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散文的价值在于它的启迪和感悟。
通过散文,读者可以了解作者对
生活的态度和思考方式,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散文可以让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谛。
散文是一种自由而灵活的文学形式,可以通过文字的力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和自由,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价值在于它的启迪和感悟。
让我们用散文的方式,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真谛,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散文十大名篇

散文十大名篇摘要: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散文的发展历程3.散文的十大名篇介绍4.散文名篇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具有自由、灵活、真实的特点。
它与诗歌、小说并列为文学的三大样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
散文的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描绘景物、叙述事件、抒发情感、议论观点等,具有广泛的题材和形式。
二、散文的发展历程散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诞生。
在我国,散文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著作,如《论语》、《庄子》等。
之后,散文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一大批散文名家。
明清时期,散文继续繁荣发展,出现了《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如鲁迅、朱自清、林清玄等散文家的作品。
三、散文的十大名篇介绍1.《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创作,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胸怀壮志、忧国忧民的情操。
2.《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创作,以醉翁亭为背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情怀。
3.《桃花源记》:唐代陶渊明创作,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滕王阁序》:唐代王勃创作,通过对滕王阁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5.《赤壁赋》:宋代苏轼创作,以赤壁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江水之战,表达了作者豪放、奔放的个性。
6.《六一诗话》:宋代欧阳修创作,通过对六一居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7.《夜泊牛渚怀古》:唐代杜甫创作,通过对牛渚古战场的怀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8.《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创作,通过对满井山庄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创作,通过对湖心亭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10.《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创作,通过对小石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品格。
散文的定义、分类与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着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与特点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与特点目录: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二、小说的定义和特点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情感、描述感受、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体裁。
散文以自由的叙述形式,展现作者对生活、人情、自然等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散文作为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有着以下几个特点:1. 自由性: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结构要求,可以根据作者的个人风格和目的进行随意创作。
这使得散文更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更自由、灵活。
2. 抒情性:散文强调情感的交流和表达,通过词语的音韵、韵律以及情感的层层展开,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3. 真实性:散文通常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表达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它善于通过真实的细节和场景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感。
4. 清新简洁:散文一般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为主,避免冗长和啰嗦。
它注重用简单直白的文字表达思想,让读者容易理解。
二、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将虚构和事实相结合的叙事文学作品。
小说以人物、情节为主要表现手段,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虚构性:小说往往使用想象和创作来塑造人物和情节,虚构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虚构世界。
这让小说得以展示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叙事性:小说以叙事为主要方式,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展示故事的内容。
它通过时间、地点等元素的变化来展现故事的连贯性和张力。
3. 多样性:小说的形式和题材种类繁多,可以涉及人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人生活、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等。
它可以以不同的视角和风格来探讨不同的主题和问题。
4. 深入思考:与散文相比,小说更注重情节的张扬和故事的发展,但同时也允许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来表达思想和观点。
小说可以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和反思,对人生和社会有更为深刻的触动。
以上是散文和小说的定义和特点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作为一名优秀的文章写作家,要熟悉和把握散文和小说的特点,灵活运用于创作中,以展示更好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定义、特点与术语系统
(2011-02-23 16:03:08)
转载▼
标签:
分类:知识讲解
高考
语文
散文
定义
特点
术语
系统
教育
一
散文的定义分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散文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体,换句话说,就是“回收站”。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家诗歌、小说和戏剧,都有自己的文体规定性。
比如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比如戏剧,拿到一个剧本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属于戏剧,因为有舞台说明和人物介绍,我们甚至不会把它误认为相声;比如诗歌,虽然赵丽华阿姨的东西怎么看怎么不像诗: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世界
最好吃的
或者:
一只蚂蚁
又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
也许还有更多的蚂蚁
虽然网友很悲愤,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我也
会写诗
因为我会用
回
车键
但我们讨论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诗,是在“灵魂”、而非形式的层面上。
惟独散文,没有这样的规定性。
所以,广义来说,报告文学、通讯文学、回忆录、传记、博客、校内、人人、微博……只要大家乐意,都可以拿它当散文。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位我个人不甚推崇的叫余杰的北大学长的话:
“世界上最可怕的垃圾——文字垃圾。
每当我提起笔时,我不禁心惊胆战。
”
他这句话说得还不错。
二
狭义的散文指“文艺性散文”,这个概念源于周作人“美文”的概念。
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周作人人没做好,文章写得还是蛮漂亮的。
我推荐大家读的散文,男作家有周作人、梁实秋、梁遇春、钱钟书,女作家有张晓风和周晓枫。
过去我不推荐《读者》《青年文摘》,后来觉得买来翻翻也未尝不可,说不定什么时候,某篇难得感动你的文字,会出现在你的语文考试卷面上呢。
说完了中国散文定义,我们可以略微提及一下西方的。
西方同样有两个散文概念,一个是prose,一个是essay,前者指“散行文体”,与诗体相对;后者指随笔。
可以说,在西方那里,广义的散文概念比我们这边广义的还要广,狭义的比我们这边狭义的还要狭。
那边的广义散文概念甚至容纳进了一些小说,而狭义的散文概念只指“随笔”一种。
何谓“随笔”?鲁迅曾经翻译过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走出象牙塔之外》,其中对“随笔”做了这样的描述:比如在一个冬日里,你坐在暖暖的火炉边,躺在一张摇椅上;或者在一个夏日里,你披着浴衣,啜苦茶。
在这两种情境之下,你和你的好朋友任心闲谈,所得的文字记录即所谓“随笔”。
谈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散文的特点了。
长年以来,在中学语文教育这里,散文的特点都叫做“形散神不散”。
这话其实完全是扯淡。
放眼望去,所有形散的文章,它的神一定都散了。
就好比说随笔,两个朋友“任心闲谈”,还能有什么“中心思想”不成?就是这个要命的特点,使得好些同学写起散文来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写散文也就算了,考场作文也这么写,那不全瞎了。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学的散文的特点都叫“形散神不散”呢?这个“神”如果没有,又何谓“神不散”呢?其实,说到底,所谓“神”,就是我们“考试”时的“中心思
想”;换言之,这些“神”是谁给的?不是作者给的,而是命题人给的。
前几个月《中国青年报》出了一篇深度报道,说一位作者写了篇文章,叫《寂静钱钟书》,后来被出成了高考题。
这位作者非常开心,感到自己在文坛的地位终于得到了承认,于是她就把阅读题找来,自己做了做。
结果非常不幸,18分的题目,她只答对了一分,还是个选择题,里面说“最符合作者原意的选项”,答案有两个,作者自己只选对了一个,还选错了一个。
还有一道题问“格调”二字有什么深意,那位作者立马就傻眼了:有什么深意,我当时用这个词的时候,根本没想它能有什么深意!
但如果我们经历过相应的考试训练,结合“格调”的上下文语境,再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就能很快得出:这里的格调,指的是钱钟书先生能够在喧嚣的外部环境中保持寂静的心态,不为外部环境所干扰,云云。
你看,了不起吧!作者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知道!
这就是考试。
因为出题人的命题思路是一定的,所以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所以高考是“科学”的。
所以高考是“扯淡”的。
所以,我在学而思的高中语文课堂,一再强调:
语文题就是数学题,语文考试就是数学考试。
而语文,是生活。
三
最后补充几个散文答题(其实古代诗歌鉴赏也用得着)的术语系统。
这就像数学基本的公理公式一样,不知道就没法答题。
表达方式:
说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这些表达方式有层次上的递进,希望能够按顺序记);
修辞(也叫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复,通感,对偶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抑扬结合,对比,衬托(反衬),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渲染,烘托
先说这么多,这些都是最经典最常用的。
有的学员跟我说:老师,你这个不全。
要真说全,每种都可以说到十五二十种,问题一是多了记不住,二是记住了用不着。
循序渐进,数学如此,语文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