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表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考点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壳的物质循环知识框架考点解析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来自于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而外力作用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等。

地表形态的变化都是这两种力作用的结果。

其关系表现为:图1地质作用分类内力作用与地貌地壳运动的结果内力作用中普遍存在的是地壳运动,我们当前地表形态的形成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变位或变形的机械运动。

如地表的隆起、断裂、凹陷等运动。

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地壳运动是地震,地震时只有里氏震级超过3级才能被人类所感觉到,而绝大多数地壳运动是很难为人类感官所觉察的,这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进行的非常缓慢和较微弱,例如,当今世界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四五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喜马拉雅山每年大约增高1.27cm,10000年才增高127m。

如今的喜马拉雅山是经过了4000多万年的累积抬升才达到当前的高度的。

而且现在仍以每年3.3-12.7mm的速度上升。

这种变化在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之中是无法凭任何知觉感觉到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似大地很稳定,岩石也似乎永恒不变地永久固定在那里的原因。

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向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因此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壳运动使得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会在地壳中留下“足迹”,这种足迹我们称之为地质构造。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表1 基本地质构造的判断和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判断依据构造地貌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华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下降裂、凹陷地带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地质构造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地质学-第6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

地质学-第6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

(一)顺直河道河流沉积作用 和河床冲积物
1.沙坝——顺直河段凸岸大致平行于河床的长条
形沉积。
2.心滩(river island)——洪水期,河床中心,
因上升底流所发生的堆积。
古代称之为“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
一 九 二 五 年 的 武 汉 三 镇 形 势 图
底 积 层
不同类型的环流
平 直 河 段 双 向 环 流 -
弯 曲 河 段 单 向 环 流 -
第二节 地面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 1.洗刷作用(sheet wash)——片流在斜坡上流动 过程中,可冲走细粒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带到斜 坡下部。 2.坡积物(diluvium)——由片流搬运的物质一
刚果河辫状河道 ——卫星照片
(三)泛滥平原的冲积物
1.决口扇(flood fan) 洪水期,河流冲决河堤,在决口处形成的由 岸或天然堤向外的扇形堆积物。 2.泛滥平原(flood plain) 河流多次溢流或改道形成的宽广的平坦地形。
泛滥平原景观
(四)河口区的沉积作用
河口区(river mouth)河床纵坡降相对平缓, 水流分散,加上被其注入的海水、湖水的 顶托,使其成为河流的主要沉积场所。
河流中碎屑物的描述参数
• 磨圆度——碎屑被磨圆 的程度。 • 成熟度——碎屑物中稳 定矿物所占的比例。 • 分选性——碎屑物中颗 粒大小的一致性。
玉龙喀什河河卵石
三、河流的机械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1、河流的机械搬运能力 指流水能搬运的最大碎屑物的能力。 2、河流的机械搬运量 可由河水中的含砂量和河流的输砂量来衡量。 • 含砂量——单位体积河水中的泥沙含量。 • 输砂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的总沙量。

地表地质作用

地表地质作用

河流水动力学特征
• 紊流特征
– 紊流的含义 – 河流流速的分布 – 流速脉动 – 旋涡流
河流水动力学特征
• 环流(螺旋流)特征
– 何谓环流(螺旋流)? – 为什么会产生环流(螺旋流)?
• 弯道离心力与环流(螺旋流)
– 弯道离心力的形成;离心力随深度的变化(实际是流速的影 响所致);离心力与附加压力的对比 – 地球自转偏向力与环流(螺旋流)
6 地表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岩溶(Karst)作用 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 海岸带的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 基本概念
– – – – 风化作用:导致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作用 风化壳:被风化的岩石圈表层 残积土: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岩:风化后保留有原岩结构和构造的岩石
• 河流侵蚀、淤积的防治
– 坍岸与主流线 – 坍岸的防护
• 护岸工程 • 约束水流
岩溶作用
• 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 岩溶地貌及其特征 • 岩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岩溶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条件
• 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 岩溶作用 – 岩溶地貌 – 岩溶
•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 岩石的可溶性 – 岩石的透水性 – 水的溶蚀力 – 水的流动性
岩溶地貌
• 地表岩溶地貌
– – – – 石芽与溶沟 漏斗——碟状洼地 竖井——塌陷漏斗 落水洞
– 溶蚀洼地——盆状洼地 – 坡立谷——岩溶谷地 – 干谷和盲谷——地面河流被地下河流袭夺后的现象
• 地下岩溶地貌
– 溶洞 – 地下河
岩溶地貌组合
• 紊流和环流(螺旋流)对河流侵蚀淤积的影响
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

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表面上发生着各种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侵蚀和沉积等。

这些地质作用不仅直接改变了地球的地貌,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作用之一。

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板块,它们以极慢的速度相对移动,导致了地震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地震是由板块间的应力积累产生的震动,它们不仅对人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可能引发洪水、滑坡和海啸等次生灾害。

同时,地壳运动还带来了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如地殻形变、地震海啸等。

火山活动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作用之一。

火山是地表断裂和岩浆上升的结果,它们喷发出来的熔岩和火山灰会迅速覆盖周围的土地,并对环境造成破坏。

熔岩流可以摧毁植被和建筑物,火山爆发还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如形成火山灰云和火山喷发引发的山体滑坡等。

侵蚀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作用之一。

侵蚀是指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磨蚀作用,它们会慢慢改变地貌,形成河流、峡谷和瀑布等地质景观。

侵蚀对土壤质量、植被分布和水资源分配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侵蚀还能造成土地退化,引发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

沉积是地球表面的另一种地质作用。

它是指经过侵蚀后被水或风搬运的碎屑沉积在陆地或海底的过程。

沉积不仅改变了地貌,还有助于埋藏化石和矿产资源。

地球表面上的土壤和沙滩都是沉积作用的结果。

这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影响不仅是负面的,也有一些积极的作用。

例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肥沃的火山土壤,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耕作条件。

而地壳运动可以形成珍贵的地质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石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长,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正在加剧。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城市化和环境破坏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气候变化对地表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地质作用带来的灾害。

因此,对地球表面的地质作用及其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地表地质作用

地表地质作用
由于岩石暴露于水和大气 (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中
岩石发生分解并形成新的
化合物的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
是指生物在其生长和
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
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的 物理和化学作用。
风化壳regolith :被风化的岩石圈表层称为风化壳。 残积土:在风化壳中,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松散的
指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 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热力风化:温度变化引起岩体热胀冷缩使岩石表
层产生裂缝以至呈片状剥落。
•冻融风化:存在于岩石
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冻结、融 化频繁进行,不断使裂隙加 深扩大,以至使岩石崩裂成 为岩屑。
2、化学风化biological weathering
可溶性岩体的各种
构造面,特别是沿
着各种构造面互相 交叉的地方,逐渐 溶蚀和侵蚀而开拓 出来的地下洞室。
地下河:在岩溶地区,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流称
为地下河。
四、岩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地基稳定性及塌陷问题 2、渗漏和突水问题
城镇建设——供水和洪涝灾害问题 • 道桥工程——路基沉陷和悬空问题
6 地表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
岩溶作用
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
冰川与海岸带地质作用
6.1
械破碎的作用。
风化作用Weathering
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和矿物,在温度变化以及水、二氧
化碳、氧气及生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和机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mechanical weathering
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
进口。
溶蚀洼地:是一种盆状洼地。

工程地质-6地表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6地表地质作用

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治 1、凹岸的坍塌和凸岸的淤涨
各类土质河岸的坍岸情况
3)弯曲河段的二元结构 A圆弧滑动 B平面滑动 C坍落
图示二 图示一
凹岸的坍塌与凸岸的淤涨
§6~2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治 2、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治理
1)不同类型
§6~1 风化作用
基本概念
坚硬岩石-出露地表-太阳辐射-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发生变化-缓慢-逐渐崩解、分离为岩屑 或土层 ——岩石的变化(物理、化学性质),称为风化 ——风化作用 风化壳-松散岩屑和土层
—残积土(残留在原地)
—风化岩(保留原岩结构和构造)
§6~1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 温度变化、孔隙中水的冻融及盐类结晶使岩石机械 崩解的过程。 岩石:完整固结→松散破坏、孔隙度和表面积加大 热力风化 太阳辐射、昼夜和季节性变化,气温地表温度变化 岩石表层,热胀—压应力,冷缩—拉应力→裂缝、 剥落
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治 1、凹岸的坍塌和凸岸的淤涨
坍岸的成因分析
水流直接作用于河岸 水流冲刷坡脚 土体强度减弱和风化
水流作用
§6~2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治 1、凹岸的坍塌和凸岸的淤涨
各类土质河岸的坍岸情况
1)无粘性土的河岸 2)粘性土的河岸 A圆弧滑动 B浅层滑动 C平面滑动
§6~2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河流地貌
1、河漫滩
图示
——靠近主槽、洪水时淹没、平水时出露的滩地 牛轭湖及相沉积物
§6~2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河流地貌
2、河流阶地
图示
——河谷中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这些阶地的 平坦顶面与河流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阶地的形态特征 阶地实际上就是被遗弃的老河漫滩 阶地面和阶地斜坡 阶地有时往往不止一级,而是有好几级。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概念
指岩石在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 构和构造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
变质作用条件
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是变质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通常存在于 地壳内部的构造活动带或岩浆侵入体附近。
变质岩类型与特征
变质岩类型
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变 质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板岩、千枚 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等。
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防治
人类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了一定的防治和减轻。
地质灾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与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 综合治理方法,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
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作用对地基稳定性、工程选址、施工方法等 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人类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充分 考虑地质因素。
人类活动对地质作用干预与利用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
人类通过填海造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等工程活动,直接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地质环境。
人类活动对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通过采矿、冶炼、制造等工业生产活动,对地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平原等地貌。
岩浆活动
岩浆的上升、冷却和凝固会形成岩 浆岩,如侵入岩和喷出岩。岩浆活 动还会影响地表形态,如火山喷发 会形成火山地貌。
变质作用
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质活跃 的环境下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变质作用也会改变岩石的物 理性质和地表形态。

6. 地质作用

6. 地质作用

6.3.1 冰川作用-Glaciation
陆地上的冰 川在重力作 用下由雪源 向外终年缓 慢移动,所 产生的地质 作用称为冰 川作用。
冰川
全球冰川面 积共1500多万 平方公里,其 中南极和格陵 兰的冰体占 1465平方公里。 这种大面积的 分布在高纬度 地区的冰川称 大陆冰川(冰 盖)。 南极冰川
Montgomery Vs Rommel, 1942
6.2 河流的地质作用 Stream Processes
河流的地质作用 地貌
返回
Erosion & Deposition 侵蚀与沉积作用
侵蚀:河流自高向低流动,以其动 能不断破坏河床的过程称为侵蚀作 用。 机械侵蚀与化学溶蚀 下蚀与侧蚀 沉积:当河流流速减慢时,其搬运 的部分沉积物就会沉积下来,这种 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P = K v6 P-搬运力, v-流速,K-系数
源头
入海口 分选好、磨圆好、颗粒细、石英多
湖泊沉积物
由湖浪侵蚀的碎屑物及入湖河流等搬运的碎屑物经湖流和 湖浪的搬运后沉积下来的物质称湖泊沉积物。近岸带沉积 物承载力高,远岸带较差。
海洋沉积物
冰碛与冰水沉积物
风积物
6 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es
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根据地质作用 的动力来源,可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 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其能源主要是地球的公转及自转产生 的动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产生的辐射热能 等。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其能源主要是来自地球以外的能量所 造成的,其中主要是太阳的辐射能,主要发生在地壳 的表层。因素:大气、水、生物、人类的工程活动。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坍岸的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水流的 作用,另一种是外界条件造成的土体强度减弱 和风化。 水流对河岸的作用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 水流直接作用于河岸,冲动河岸上的泥沙颗粒 并将它们带走,另一种是水流冲刷坡脚,使岸 坡的高度或角度增大而位上部的岸壁因重力作 用而坍滑。
各类土质河岸的坍岸情况 ①无粘性土的河岸,要区别两种情况: A排水良好的情况,其中或因土体强度降低或因坡 脚掏空而导致河岸坍塌。 B排水较差的情况坍岸情况与排水良好的情况相似, 只是增加了孔隙水压力的作用。 ②对于粘性土,坍岸可以表现为圆弧滑动,浅层滑动和 平面滑动。
温度作用引起的岩石崩解过程示意
山体表面岩石的崩解碎裂

冰晶体对岩石的劈裂破坏示意

树木根系对岩石的劈裂破坏示意
植物根劈作用(北京房山)
细砂岩的球形风化(湖北崇阳)
因寒冷风化破裂的岩石
森林火灾造成的岩石破裂
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石蛋地貌
风化形成 的倒石堆
(吉林长白 山天池)
戈壁(新疆吐鲁番火焰山)
1) 气候因素
2) 地形因素
3) 地质因素 根据风化作用的强弱,岩石可分为: 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和新鲜岩石。
6.1.4 岩石风化的勘查评价与防治
1) 岩石风化的调查内容主要有:
A 查明风化程度,确定风化层的工程性质,以便考虑建筑物 的结构和施工的方法。
B查明风化厚度和分布,以便选择最适当的建筑地点,合理地 确定风化层的清基和刷方的土石方量,确定加固处理的有 效措施。 C 查明风化速度和引起风化的主要因素,对那些直接对响工 程质量和风化速度快的岩层,必须制定预防风化的正确措 施。 D 对风化层的划分,特别是粘土的含量和成分(蒙脱石、高 岭石、水云母等)进行必要分析,因为它直接影响地基的 稳定性。
6.3.2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就岩石而言,首先必须是可溶的,否则水就不可能 进行溶蚀,岩溶作用也就无从发生; 其次,岩石必须是透水的,当岩石具有透水性时, 地表水才能渗入地下并转化为地下水,这样地下水才能
起主导作用形成作为岩溶标志的地下洞穴。
就水而言,首先水必须具有溶蚀力,如果水没有, 岩溶作用就很难进行。
3)河谷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形态特征分类:
峡谷:V字形 浅槽谷:U字形 屉形谷: 形
根据河流与地质构造分类:
纵谷:向斜、背斜、单斜、 断层、地堑 横谷:
根据两岸谷坡对称情况分类:
对称谷 不对称谷
4) 河床的地貌特征
岩坎
石滩
深槽
深潭
6.2.3 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治
1) 凹岸的坍塌和凸岸的淤涨
坍岸的成因分析
颜色全改变, 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呈松散状, 有时外观保持原岩状态 光泽消失 岩块的断口中 外观具原岩组织结构,裂隙发 心保持原有颜 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 色 易碎 表面和沿节理 组织结构大部分完好,风化裂 面大部分变色 隙发育
沿节理面略有 组织结构未变,无风化裂隙 变色
6.1.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6.1.4 岩石风化的勘查评价与防治
2) 岩石风化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挖除法 适用于风化层较薄的情况,当厚度较大对通
常只将严重繁响建筑物稳定的部分剥除。
(2)抹面法 用使水和空气不能透过的材料如沥青、水泥、
粘土层等覆盖岩层。 (3)胶结灌浆法 用水泥、粘土等浆液灌入岩层或裂隙中,
以加强岩层的强度,降低其透水性。
(5) 溶蚀洼地 是一种盆状洼地,周围被石灰岩山丘包围,底部常附生着漏斗。
溶蚀洼地也可由许多漏斗逐渐融合而成,直径可达 500 m,最大可达 1~
2 km、洼地底部有厚约 2一3 m的红土覆盖,上面常有耕地分布。 (6) 坡立谷 是指宽广而平坦的岩溶谷地,大都沿断裂带或构造带溶蚀发育而 成。其宽度可从数百米到数千米,长度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底部平坦,覆 盖着溶蚀残余的黄色、棕色或红色粘土,有的地方还覆盖着河流冲积层。
作用外,还产生机械侵蚀作用,地下通道因而迅速扩大。
(2)地下河 在岩溶地区,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流称为地下河。
6.3 岩溶(喀斯特)作用
6.3.1 基本概念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 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 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 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 岩溶地貌. 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 象统称岩溶。
底、岸壁递减。
对于平滑的边界,在紧靠边壁处存在有一很薄的层流 区,称为层流亚层或边界层;对于十分粗糙的边界边界层
往往被旋涡流所破坏。
(2)横向环流与螺旋流 水流的运动受到河槽周界的限制,因此,水流的平均方向决定于槽线的方 向。槽线的曲折和断面形态的改变,会使水流内部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 运动。这种旋转运动不仅规模较大、而且比较稳定。引起环流的原因很多, 这里仅介绍两种情况。 ①弯道离心力引起的环流 弯道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面会形成横比降,使得凹岸水面抬高,凸 岸水面降低。 ②地球自转的影响 在Coriolis力的作用下,水面同样会产生横比降。 横向环流的形成使得水流的流速在同一断面上表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变化, 在表流下沉转变为底流的部位,由于重力作用,水流流速递增而在底流上升 为表流的部位,则要克服重力,水流流速递减。水流流速的上述变化规律是 河流在同一断面上既有侵蚀又有淤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6.2.2 河流地貌
1)河漫滩 靠近主槽、洪水时淹没、平水时出露的滩地称为河漫滩。
平原河流一般都有广阔的河漫滩,它起到调节洪水削减洪峰、
储存泥砂并通过滩槽水流交换影响主槽冲淤等作用。河漫滩
的沉积物特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决定了河流的边界条件。
冲积河流以“二元相”沉积河漫滩 山区河流形成砾石河漫滩
2)河流阶地 (1) 阶地的形态特征 河流阶地是河谷中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这些阶地的 平坦顶面与河流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阶地实际上也就是
被遗弃了的老河漫滩,它与当前的河流作用无关。
每一级阶地包括阶地面和阶地斜坡两个主要组成单元。 河谷两岸的阶地的级数是由下而上按顺序分级的,即把 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队地,向上依次为二级 阶地、三级阶地等。
(2) 阶地的形成
阶地的形成过程中,河流并不是始终向下切 方向发展,而是下切一个阶段以后,有可能再次 恢复相对平衡,或甚至发生回淤。只要回淤的幅 度没有把前期形成的阶地埋没,则地表最终的形 态和单纯下切所形成的形态从外表上来看并无不 同。
风蚀穴
(宁夏贺兰山)
风蚀蘑菇 (河北承德)
大连金石滩
海蚀蘑菇(广西北海)
砾滩(海南岛峨蔓)
• 珠穆朗玛峰(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
U型谷
冰蘑菇
西藏北部大陆性 冰川表面消融区
冰川漂砾(四川甘孜海子山)
岩石的风化程度划分
风化等级 全风化 强风化 弱风化 微风化 颜色光泽 组织结构变化与破碎
(3) 阶地的类型 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可将其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 地和基座阶地三类。 ①侵蚀阶地 它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 多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水流速度较大,侵蚀作 用较强,所以沉积物很薄。 ②堆积阶地 堆积阶地在河流中下游,阶地全由河流沉积物组 成。 它的形成过程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同时发生沉积,形成 宽阔的河漫滩。然后河流强烈下蚀,形成阶地。根据河流下 蚀深度与多级堆积阶地间的关系,堆积阶地可分为内叠与上 叠两种。 ③基座阶地 基座阶地的特点是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 的沉积物,下都是基岩。
其次,水必须是流动的因为停滞的水很快就会变成
饱和溶液,因而失去潜蚀力,岩溶作用就会停止。 因此,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岩石的可溶性、透 水性,水的溶蚀力、流动性。
6.3.3 岩溶地貌
l)地表岩溶地貌
(1) 石芽与溶沟 地表水流沿着坡面上的裂隙流动,溶蚀和冲蚀 出许多凹槽和坑洼,凹槽为溶沟,沟间的突起为石芽。
2) 河流的侵蚀作用
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
机械侵蚀就是地表泥沙被水流带走的过程。是否发生机械侵蚀可以根 据泥沙起动条件来判断。
侵蚀作用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向侵蚀作用。
3) 水流的搬运作用 可分为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
水流对固体物质的搬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水流使沙石等沿河底推移; 另一种是细小物质在水中呈悬浮状态移动,称悬移。(机械搬运) 4) 水流的沉积作用 当河流的流速低于推移临界流速时,泥沙便沉积下来。沉积物质的 数量取决于河流含砂量与搬运能力的对比关系。 沉积作用发生的因素有流速、流量减小和搬运物增多。
(4)排水法
为了减少具有侵蚀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岩
石中可溶性矿物的溶解,做排水工程。
6.2 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
6.2.1 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
1) 河流水动力学特征
(1)河水水流的紊流特征 河水水流一般都处于紊流状态,水流的各质点强烈混 淆,或形成涡流,各股流束的流速也不同,并具脉动特征。 观测和实验证明,河水平均流速在接近水面处最大,向河
变化不大。
凹岸后退的速度往往是不均匀的,也不是连续进行 的,坍塌了一段时间以后,将会稳定一段时间,然后在
下一次发生较大洪水时又引起强烈的坍岸。坍岸这种间
歇性的后退将会在凸岸形成一组集中淤积带,称为鬃岗 地形。
2) 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治理 (1)不同类型河床主流线与崩岸位置 河流的主流线靠近河岸时,河岸土层会发生崩塌。在弯 曲河床的上半段,主流线靠近凸岸上方,然后流入凹岸顶 点。在弯曲河床的下半段,主流线靠向凹岸、所以在弯曲 河床的凸岸边滩的上方、凹岸顶点的下方,常常初是崩岸 部位。 (2)防护措施 对于河流侧向侵蚀、局部冲刷造成的坍岸等灾害采用护 岸工程或使主流线偏离被冲刷地段等防治措施。 ①护岸工程 直接加固岸坡、护岸 ②约束水流 顺坝、丁坝和约束水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