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过程称地质作用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的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岩石的产状。
成煤作用: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含煤岩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有联系的沉积岩系。
矿井瓦斯: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由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
绝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用m3/d表示。
矿山压力:地下的煤层和岩层,在未采动之前,处于应力平衡状态,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形成一种促使围岩自己采掘空间运动力。
地质储量:在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经地质勘探和调查查明的符合国家能源政策规定的煤炭资源标准的储量,亦称为生产矿井总储量。
设计损失量:指为了保证采掘生产的安全进行,在矿井设计中,根据国家技术政策规定,允许丢失在地下的能利用储量。
三量:在开拓,采区准备和回采工作面开切阶段掘进的巷道分别称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而由这三种巷道圈定和构成的可采储量分别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简称三量。
1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2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3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4岩石按成因分为(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5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间带)6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7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8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9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1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11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固岩空隙中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水),(大气降水)。
地质作用

56
24
第二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
根据震源的深度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三种。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km,以几km 到20km为最多。虽然震源浅,但波及范围 较小,能量集中,故破坏性极大。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km之间。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km以下,震源 深,波及范围很广,能量分散,破坏性往往 较小。资料表明,世界上最深的地震发生在 720km以上。
56 2
第一节 概述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任何地质作用都要消耗能量,根据引起地 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特点,可分为内能和外 能两大类。 1.内能:指来自地球内部自身的能量: A.重力能:地心引力给予物体的能量。 B.放射能: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是地热的主要来源。 C.旋转能: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给予地表 物体的能量。
56 47
第二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 (二)变质作用主要类型 据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分为4种: 1.动力变质作用 是在强烈的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变质作 用,原岩矿物绝大部分被粉碎成隐晶质、细 晶质粉末,具明显的带状和眼球状构造。 2.接触变质作用 是在岩浆岩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发生 的变质作用,温度和挥发组分是主要因素。 分为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56 7
第一节 概述 4.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 所,由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沉积,形成松 散沉积物的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固结成岩 石的作用。 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在促进地壳物 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都有建设和破坏 两方面的作用,不断破坏原有的岩石、矿 物、矿产、地质构造和地面形态,同时又 不断形成新的矿物、岩石、矿产、地质构 造和地面形态。
56 40
第二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 (四)岩浆的演化 原始岩浆由于周围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发 生一系列变化,主要有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 作用。 1.岩浆的分异作用 分为熔离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 熔离作用:岩浆在熔融状态下,由于重力 影响而分异成几种互不混熔的岩浆作用。 通常底部比重较大,含金属硫化物,中部 为基性或超基性岩浆,上部为酸性岩浆。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染、岩石变质、沉积作用、浸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和作用。
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质作用的核心,它是指地球内部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深部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构造断裂的活动,导致地球形态、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的变化。
2.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起的地震波,引发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活动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还对地球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地质作用的重要形式。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状态引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催化了地球内部的岩石变质和地球外部的气候变化,促进了地球的演化进程。
4. 岩浆侵染岩浆侵染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到地壳深处,与其他岩石发生熔融作用,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原来的岩石因为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结构和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6.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由流体中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各种岩石和矿物资源,包括火山岩、砂岩、泥岩、煤炭等。
沉积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 浸蚀作用浸蚀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因为阳光、水汽、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陆地表面的物质运动变化,包括峡谷、瀑布、溪流、流沙、砂丘等多种形态。
浸蚀作用对地球的地貌演变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作用

(二)侵入作用
侵入作用分为:浅成侵入和深成侵入。 1、浅成侵入作用:在地壳浅部(3—6km以上)地 层承受的静压力较小,脆性大,在断裂发育的部 位,由于层间结合松散,岩浆以机械力为主挤入 围岩的过程。 由其所形成的岩体叫浅成侵入体。常见的浅成侵入 体有:岩床,岩饼、岩盘、岩墙(岩脉)
(二)侵入作用
•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尼地震带(15%,多为浅源);
• 大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地震带(多为6级以下); • 大陆板块内部地震带。
• 我国地震分布:
• 我国夹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尼地震带形成的 三角区内,地震频繁,且以浅源为主,烈度大。主要有: • 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 • 郯城→庐江地震带(郯庐大断裂); • 华北地震带(北起燕山经山西到渭河平原); • 横亘我国的南北地震带(北起贺兰山、六盘山、横越秦岭、过甘肃文 县、沿岷江、经川西达滇东); • 西藏→滇西地震带。
2、深成侵入作用:发生在地壳较深处(3-6km以下) 由于压力和温度较高,岩浆以热力熔化围岩,且 自身缓慢冷却的过程。 由其所开成的岩体叫深成侵入体。主要成岩基、岩 株。深成侵入岩矿物为金晶质等粒的粗中粒结构。
3、岩浆在侵入围岩的过程中岩浆与围岩之间发生 的作用: 1.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地下深处的原始岩浆在 向地壳浅部的运移过程中部分地熔融围岩并使围 岩成分混染于岩浆之中的过程。 由于同化、混染作用的存在,原始岩浆的种类只 有数种,却可以形成多种不同成分的岩石。 混入岩浆中未熔化的围岩碎块称为捕虏体。 2.结晶分异作用 指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 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1、火山的结构: 火山堆: 火山喉管:火山颈: 火山口:火山湖:火山口的熔浆冷凝收缩成 的凹地积水。
地质作用趣味知识点总结

地质作用趣味知识点总结1. 地壳构造地壳构造是指地球地壳上的地质构造和运动现象。
地壳构造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分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壳构造包括地壳板块的构造和运动、山脉的形成和演化、地震活动等现象。
地壳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它解释了地球表面的构造和运动规律,揭示了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的规律。
山脉的形成和演化也是地壳构造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揭示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球内部的变化过程。
2. 火山活动火山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地球内部岩浆的喷发而形成的地表地形特征。
火山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质构造和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火山的喷发活动不仅可以形成新的地表地形,还可以释放大量的热能和物质,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
火山活动也是地壳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岩浆的形成过程。
3. 地震活动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地球内部岩石的变形和释放能量而引起的地表振动现象。
地震活动对地球的形态、地质构造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震的发生可以引起地表地形的变化和地质构造的调整,还可以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影响。
地震活动也是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岩石的变形规律。
4.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组分和结构的变化。
岩石变质对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岩石资源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岩石变质不仅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构造和形态特征,还可以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资源。
岩石变质也是地球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揭示了地球内部的热力和物质运动规律。
5. 风化作用风化是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受到大气、水文和生物等因素的侵蚀和破坏。
风化作用对地球的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分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风化作用可以导致地表地形的侵蚀和破坏,还可以释放和形成新的矿物和土壤资源。
风化作用也是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因素,它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大地的塑造师和雕刻师。
大地千姿百态的面貌,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我们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冰川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按介质类型风力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按作用性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风化作用内力作用构造运动构造运动(tectogenesis):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构造运动可诱发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可导致陆壳和洋壳的增生和消亡、海陆轮廓的变迁,并深刻地影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构造运动的类型(基本分类):1.按照地壳运动方向划分的类型(着眼于空间表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造陆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水平运动(“造山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2.按照构造运动发生的时期划分的类型(着眼于时间分布)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古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往)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变位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研究得也最清楚。
它的基本类型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
岩浆活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magmatic action)。
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山作用(volcanic action)。
地下岩浆上升侵入并占据一定空间的作用,叫侵入作用。
根据岩浆侵入的环境和侵入作用方式,可以分为深成侵入作用和浅成侵入作用。
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变质作用绝大多数与地壳演化进程中地球内部的热流变化、构造应力或负荷压力等密切有关,少数是由陨石冲击月球和地球的表面岩石所产生。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地质作用)

3
4
5
6
7
8 8.5~8.9
12
震中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1
一般说,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叫无感 地震;大于2.5级的地震,人就有感觉,叫有感地震; 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叫破坏性 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的地震,是我国近 代造成损失最大的地震。 七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多则二十几次,少则 三、五次;八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约一次。
■力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 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又常称构造运动。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从空间上看,地壳的任何一个区域都在发生着运动。这种 运动表现为上升,或是下降;或是挤压,或是拉张等,不会处 在静止不动状态,只是这种运动十分缓慢,不易被人感觉。
■第二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距今不太久,许多地 第 二 貌和地物方面的证据保存得较好、故可通过: 章 1. 对地貌标志: 例如远离现今海岸线的海蚀凹槽和海蚀崖、河 地 质 成阶地、深切河曲、干溶洞等的出现为新构造运动 作 上升的标志; 用
埋藏阶地及水下森林等的存在则是新构造运动 下降的标志。
一直露在水面上未被淹没过, 但遭受风化,不甚光滑 在地壳下降时淹没在海水 中,被海生动物(瓣腮类)蛀 蚀了许多小孔 1538年努渥火山喷发时被 火山灰掩埋,柱面光滑
■第二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3、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对于研究现代的新构造运动是一种有 效方法,它不仅可以定量地确定运动速度和幅度,也可以准 确地定出运动方向。
■第一节 概述
1.内能:是指来自地球内部自身的能量。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第六章.地质作用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冰川盘
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雕刻者。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
内因
•边坡岩土体性质
外因
•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质构造
•岩体结构 •地应力
•地震
•风化作用 •人工开挖、爆破
据岩性条件: 软弱岩层如页岩、泥岩、千枚岩和坡洪 积松散堆积层、黄土等,易发生滑坡。 而脆性岩层如石灰岩、花岗岩等,易发 生崩塌。 据构造条件: 断层、褶皱发育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区易发生边坡失稳现象。
a- 河流横向环流;b-河曲处横向环流断面图
45
a-弯曲河道
b-蛇曲Biblioteka c-牛轭湖46河流搬运作用方式: 拖运、悬运、溶运 冲积物按河流沉积环境分:
河床沉积、漫滩沉积、河口沉积和牛轭湖沉积。
河口沉积分水上和水下部分。
47
河谷地貌 冲积物按河谷地貌形态分: 纵剖面 (1)山区河谷冲积层,以河床占据。 横剖面 (2)平原河谷冲积层,冲击物完全 河流阶地 发育,有以上各种沉积。
崩塌形成条件: 1. 地形地貌
坡度>450
2. 岩性
坚硬性脆岩石或上硬下软
3. 构造方面
软弱结构面倾向临空面,且 倾角大;高陡裂隙
崩塌形成机理示意
1980.6.3 湖北远安盐
长江西陵峡链子崖
卸荷裂隙
崩塌治理
清除危岩 加固坡面 危岩支顶 拦截防御 调整水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地质学将自然界引起地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生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成为地质作用。
2、地质营: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3、外力地质作用:有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
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能的辐射其主要作用。
4、内力地质作用:有地球内部能然引起的,主要的能然有地球的热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
5、构造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一种机械运动。
有两种表现形式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
6、风化壳:由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覆盖在陆地上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
7、古风化壳:风化壳若为后来沉积物所覆盖。
二、问答题
1、简述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答:海洋上的:海浪的地质作用、潮流的地质作用、浊流的地质作用
大陆上的:风的地质作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的地质作用、块体的地质作用。
2、简述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
答:○1风化作用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机械搬运作用○3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
生物搬运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4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胶结作用
○5成岩作用压实作用
重结晶作
吹蚀(风)
磨蚀(地面流水、风等)
○2剥蚀作用潜蚀(地下水)
冲蚀(湖水、海水)
刨蚀(冰川)
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
主要是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
它使岩石裂开或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岩块和岩屑),但其成分却未发生显著的变化。
有以下几种方式: 温差风化 冰劈作用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 层裂或卸载作用
(2)化学风化:
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
化学风化不仅使岩石遭到破坏,而且还使破坏产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矿物。
化学风化的方式有:
溶解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水化(水合)作用
(3)生物风化:
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和尸体腐烂分解过程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1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
生物的机械风化主要表现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岩石的机械破坏根劈作用,蚯蚓和穴居动物等使松软的岩石破碎,土粒变细,有蹄类动物的践踏等对地表岩石和土层的破坏,都是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的表现。
○2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指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及尸体腐烂分解的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间
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促使岩石分解破坏的作用。
4、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答: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
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
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
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5、简述风化壳的剖面结构组成。
答:一个完整的风化壳在剖面上,从上到下可分为以下几层:
1、土壤层
2、残积层
3、半风化层
地壳表层岩石经机械、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松散物保留在原地称残积物,
残积物经生物风化,便含有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有机物--腐植质。
这种具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的松散物质,称为土壤。
由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覆盖在陆地上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
风化壳下大面积存在的岩石称为基岩
地表有些地方风化产物被流水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剥蚀搬走,使基岩出露于地表,这种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基岩的露头,或简称露头
风化壳若为后来沉积物所覆盖,则称为埋藏风化壳或古风化壳
古风化壳是陆地长期处于稳定或缓慢上升的情况下,岩石长期暴露地表,经受充分风化作用发育而成的。
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
6、简述研究古风化壳的意义。
答:(1)古风化壳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是当时地壳上升经受过强烈风化的标志,是地层不整合的证据之一。
(2)研究古风化壳可恢复古地理环境。
(3)风化壳有重要的残积矿产,如金刚石、铂、钨、铁、锰、铝、镍和高岭土矿等。
风化壳中元素的丰度和铁帽又是找寻原生矿床的良好标志。
(4)古风化壳由于岩层疏松多孔,是良好的储油岩层和油气运移的通道。
在其它的地质条件配合下,可以形成油、气藏。
总之对风化壳的研究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找寻有关矿产,而且还可以帮助恢复古地理和古气候以及地壳的构造运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