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项目一地质作用概述
地质作用概述_普通地质学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 1、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力引起的岩石
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其在地壳内留下的痕迹称 地质构造。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2、地震作用:地壳或岩石圈的快速震动现象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3、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向上运移或喷出地表
埋藏与成岩作用
三、 2、剥蚀作用:流动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 表岩石的破坏,并将破坏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 外 风化与剥蚀作用 动 力 搬运与沉积作用 地 质 作 用 类 埋藏与成岩作用 型
3、搬运作用: 流动介质将风化、剥蚀产
物或某些火山作用、生物作用 物质从一个地 三、 方搬至另一地的过程 外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适当的场所沉积下 动 来的过程
地质作用概述
•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 •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
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地表形态变 化、发展的作用(或过程)。
内动力地质作用:由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能量(内
能)引起整个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变化与发展的地 质作用。
。
外动,直到冷凝成岩浆岩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4、变质作用:在地下,由于温度、压力、或流体作用的
影响,原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固态条件下,发生物质成 分、结构与构造变化的过程
三、 1、风化作用:大气温度的变化,大气中某些 成分(O、CO2、H20)以及生物与暴露在地表的 外 岩石中的矿物在原地相互作用,使原岩发生化 动 学成分、结构等改变的作用 力 风化与剥蚀作用 地 质 搬运与沉积作用 作 用 类 型
力 地 质 作 用 类 型
风化与剥蚀作用 搬运与沉积作用
埋藏与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概述

地质作用概述油工14-4 赫双玲地质作用概述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地球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例如:地表形态和景观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裸露地表的岩石会变得破碎,松散,火山活动喷发出大量的高温熔融物质,地震产生山崩地裂等。
所以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应力。
我们可以根据能量的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又按照方式不同可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地质作用概述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
这就是说板块运动能够解释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包括区域的和整个地壳的。
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一般推测,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
这些能量,部分传导到地面散失,大量的内热由于岩石导热性差,在地下聚积成为产生各种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
还有人认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也是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之一。
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
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染、岩石变质、沉积作用、浸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和作用。
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质作用的核心,它是指地球内部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深部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构造断裂的活动,导致地球形态、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的变化。
2.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起的地震波,引发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活动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还对地球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地质作用的重要形式。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状态引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催化了地球内部的岩石变质和地球外部的气候变化,促进了地球的演化进程。
4. 岩浆侵染岩浆侵染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到地壳深处,与其他岩石发生熔融作用,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原来的岩石因为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结构和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6.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由流体中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各种岩石和矿物资源,包括火山岩、砂岩、泥岩、煤炭等。
沉积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 浸蚀作用浸蚀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因为阳光、水汽、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陆地表面的物质运动变化,包括峡谷、瀑布、溪流、流沙、砂丘等多种形态。
浸蚀作用对地球的地貌演变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三地质作用

项目三地质作用项目描述:各种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过程与结果。
项目目标:掌握内外地质作用的原理和类型。
单元一地质作用概述问题一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导致各种地质事件的地球作用的过程。
表3-1-1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内部与外部地球过程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发生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过程。
地球过程和地质事件,都是在这种复杂作用的背景下发生、维持和演化的。
图3-1-1 地球自转产生旋图3-1-2 太阳辐射问题二地质作用有哪些主要类型按照作用发生的场所和动力来源,又分成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太阳驱动、地球的重力参与的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水圈、气圈和生物圈中。
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的内部,部分发生在固体地球的表层。
地质作用分类表: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思考题:地质作用分为哪些类型?单元二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的变化。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同时“抬高降低”,增大地表高差并激发相应的外动力地质过程。
内力地质作用的表现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问题一什么是岩浆作用1、什么是岩浆及岩浆作用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称为岩浆。
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慢软流圈中或地壳的深部。
从岩浆的形成、活动直至冷凝的过程中,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
据此,岩浆作用可分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项目1工程地质概述

项目1 工程地质概述项目描述本项目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另一部分为地球地壳的构成,其主要内容为构成地壳的元素与化合物,以及这些物质的特点,对人类生产、生活及未来的影响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一般应:(1)了解和认识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方法。
(2)认识地球地壳构成、地壳的元素与常见矿物。
(3)了解地壳组成特点及工程施工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 能力与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地球地壳的构成及特点,能够识别常见的矿物,能够做到在工程施工中尊重自然、了解自然;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合理利用地形环境,力争向工程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方向发展。
1任务1.1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1.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地球的表层称为地壳。
地壳既是人类的矿产资源埋藏地和工程建设所在地,也是建设材料的主要来源地。
所以,地壳是构成人类生存和工程建设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是许多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地壳主要由岩石圈组成,它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生活和活动的环境空间。
通常也将岩石圈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统称为地质环境。
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人类的所有工程都建造于地壳表层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地质环境会以一定的作用方式从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三个方面影响和制约人类的工程建设。
例如:地球内部构造活动所导致的强烈地震,顷刻间可使较大区域内的各种工程受到破坏甚至毁灭,使人类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地壳表面的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会让人类工程建设的规模等受到限制;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岩溶等洞穴的严重渗漏,会造成水库和水电站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甚至完全丧失功能;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因难于治理而使铁路改线;等等。
因此,人类必须要很好地研究工程场地的地质环境,尤其是对工程建设有严重制约作用的地质作用和现象一定要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
地质作用归纳总结图

地质作用归纳总结图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现象对地壳的作用和改变。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貌变化、岩石变化和矿产资源形成等方面。
通过对各种地质作用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地质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图示展示其相关关系。
一、构造运动类地质作用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地壳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地震、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可以分为火山地震和地震两种类型。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的抬升、下沉、侧向推移等变动。
火山活动是指地球表面喷发出岩浆、气体和热水蒸汽等现象。
二、地貌变化类地质作用地貌变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主要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和抬升等地貌过程。
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岩石的磨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水蚀是水流对地形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
冰蚀是冰川对地表的削蚀和改造,形成冰蚀地貌。
海蚀是海水对海岸线的蚀刻和侵蚀作用,形成海蚀地貌。
抬升是地域性地壳的隆升,导致地表地貌的变化。
三、岩石变化类地质作用岩石变化是指地球的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
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从地壳深部上涌,并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岩浆岩或火山岩。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发生结构和成分上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岩石、矿物和土壤在风、水、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四、矿产资源形成类地质作用矿产资源形成是指地质作用导致矿物、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形成和聚集。
主要包括岩浆、变质和沉积作用。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活动和岩浆岩形成时带来的矿产资源。
变质作用是指变质过程中产生的矿物和矿石,如金、银、铜等。
沉积作用是指沉积过程中矿物和矿石的沉积和堆积,如煤、石油、铁矿石等。
通过以上对不同类型地质作用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地球的演化和资源的形成。
模块一(项目一地质作用概述)

2)浅成侵入作用(0—3km)
(1)岩盘和岩盆
岩浆沿断裂上升侵入到岩层中,冷凝成一个 上凸下平的透镜状侵入体—岩盘(岩盖),其规 模不大。中央凹下,四周高起—岩盆,规模较大。
(2)岩床:岩浆顺岩层层面侵入而形成的板状侵 入体。
几种沉积作用: 河流:曲流河
海洋
湖泊
地下水
(五)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形成之后,逐步变成 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
1、压固作用 2、胶结 作用 3、重结晶作用
一、 内力地质作用 发生在地球内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热能、重 力能、地球的旋转能及化学能、结晶能)。
划分为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 用。
(四)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被搬运物质,从流水、风等介质中分离出
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1、机械沉积:由于搬运营力减弱或停止,被搬运物质按
颗粒粗细、比重大小依次沉积下来。
2、化学沉积: 1)胶体溶液的沉淀 2)真溶液的沉淀
3、生物沉积: 1)生物遗体直接作为沉积物质:生物石灰岩、石油、 煤等。
2)生物化学作用:生物能产生大量的 CO2、H2S、 NH3、H2等气体,影响了沉积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 促使金属元素富集,形成各种重要的矿产。
(2)定向压力:是具有方向性的压力,它伴随构造运动 和岩浆活动而产生,它可使岩石中的柱状及片状矿物重 新排列形 成垂直于压应力方向的片理构造。
3)岩浆中某些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液体:主要成分 H2O,其次是CO2、F、Cl等。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 件下,便和围岩发生交代作用,使围岩成分、结构、构 造发生一系列变化。例如:H2O和CO2作用于超基性 岩形成蛇纹岩。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作用是指构成地球的大致结构、形态及特征的基本形式的活动或动态变化过程。
它是地质学的核心和重要内容,也是大自然界地质形态的演变过程。
这些活动及变化过程,均由地壳的物质性组成,如土壤、岩石和矿物,及其外加的势态、温度、压力等内在力奠定。
它们可以由简单的单一能量源激发,也可以由复杂的能量源激发,如火山爆发、构造运动、海洋潮汐和沉积等。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地质作用中的一种变化,是指火山和构造活动及其它地质因素的影响,促使原有的岩石发生结晶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一般来讲,有水蚀变质、强烈热液作用、混合型热液作用和转化作用四大类,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石。
水蚀变质作用相当重要,它是指岩石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反应,而发生熔岩、溶解和微粒/晶体滤出等过程,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某些特定的气象条件,如雨水输沙、风力、波浪、融雪和冰冻作用等,引起的地表岩石的蒸发、溶解、粉碎、搬运和沉积等一系列变化过程。
这些变化过程不仅产生了磨损的痕迹,还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使原来稳定的景观发生改变,形成悬崖、峡谷、河流湖泊和谷地等。
而这种改变则又促进了泥沙、水等有机物质自然循环,使得地表形态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地质发生不断变化。
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指火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指火山内熔融的岩浆喷发出来,然后凝结成火山岩和其他岩性物质,形成新的地质结构。
火山作用产生的结果,构成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地质构造和景观的重大变化。
它是一种大自然中最原始、最活跃的地质形式,它可以使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地质地形发生变化,这是改变地质环境和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指由地壳运动、地壳构造变形和地质运动的作用,产生的新的地质结构。
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构造部分的角度位移、整体变形、平面变形、顶部位移和抬升。
这种构造运动可以使得原有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地质结构及其特征,如河谷、山谷、断层、褶皱等形成,从而改变了地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裂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
1)溶解作用:溶解部分随水带走,难容部分残留。 2)氧化作用:黄铁矿被氧化转变成褐铁矿。 3)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硬石膏—石膏、正长石— 高岭石、方解石被溶解。
3、生物风化作用 是指生物的活动对岩石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1)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根劈作用 2)生物化学作用---由于生物参与,引起介质条件改变, 使岩石遭到分解的过程。 4、风化作用的产物
返回
(三)搬运作用 把风化和剥蚀的产物从进行风化、剥蚀的地
区,经过一定距离运送到沉积区的过程。 搬运和剥蚀往往是同时由同一自然营力来完成
的。例如:风和流水一边剥蚀着岩石,同时又把 剥蚀下来的岩屑带走。 1.搬运作用方式 1)机械搬运作用(推移、悬移) 2)化学搬运作用
2.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
1)河流的搬运作用 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3)冰川的搬运作用 4)风的搬运作用 5)海洋(湖泊)的搬运作用
1)碎屑物质 2)残余物质 3)溶解物质
(二)剥蚀作用 1、机械剥蚀作用
1)风的剥蚀作用: 2)地表水流的侵蚀作用: (1)坡流的洗刷作 (2)洪流的冲刷作用 (3)河流的侵蚀作用 3)地下水的冲刷作用 4)冰川的冰蚀作用(刨蚀) 5)海水的侵蚀作用 2、化学溶蚀作用 各种水体对岩石以溶解方式进行破坏的过程。
剥蚀面。 不整合和假整合反映了当时所发生的地壳运动,它们
是划分地层的重要依据
(二)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是指地球内部能量使地球内部物质发生局部
熔融,形成以硅酸盐为主并含大量挥发分的熔融体,并 且促使它向地表薄弱部分移动的作用。 1、岩浆的喷出作用 岩浆喷出地表—火山喷发。由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岩石—喷出岩(火山岩)。 1)火山喷发的类型(点线面) (1)中心式喷发(2)裂隙式喷发(3)熔透式喷发
3.广州七星岗的海蚀阶地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地球 切线方向的运动,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和 挤压,从而使岩层岩层弯曲和断裂,形成 山脉和盆地。
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铅直 方向长期的上升和下降交替运动,所以又 称振荡运动。如大理石柱。海陆变迁,地 势高低的改变。
(四)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被搬运物质,从流水、风等介质中分离出
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1、机械沉积:由于搬运营力减弱或停止,被搬运物质按
颗粒粗细、比重大小依次沉积下来。
2、化学沉积: 1)胶体溶液的沉淀 2)真溶液的沉淀
3、生物沉积: 1)生物遗体直接作为沉积物质:生物石灰岩、石油、 煤等。
2)生物化学作用:生物能产生大量的 CO2、H2S、 NH3、H2等气体,影响了沉积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 促使金属元素富集,形成各种重要的矿产。
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水平运动占主导,垂 直运动是派生的
3、确定地壳运动的方法(在地质历史时期)
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无法直接观察,只能根 据地壳运动所留下的各种遗迹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几种: (1)岩相分析法: A.岩相:是指岩石的沉积特征及古生物特征的总和。 a.横向相变: 横向上的相变反映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 件的差异: 陆相→滨海相→浅海相 砾岩砂岩→滨海砂岩→石灰岩 b.纵向相变 反映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
其改变(环境)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
a.海侵-地壳下降,海水侵漫大地。
由海侵时期形成的岩层—海侵层位
b.海退-地壳上升,海水退出陆地—海 退。
由海退时期形成的岩层—海退层位。 地壳的上升与下降往往是交替出现的一套 海侵层位和一套海退层位,说明本区曾经历 了一次下降和一次上升的完整的地壳运动。
2)火山喷发物 (1)气态物质 (2)液态物质 (3)固态物质
2、岩浆的侵入作用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运移到地壳中直至冷凝的活动过 程。 侵入体:由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 根据岩浆侵入的环境,可分为两种类型:
1)深成侵入作用 (深度大于3km以下的岩浆活动)
(1)岩基:一种规模巨大的深成侵入体,出露面积大于 100km2,多由酸性岩组成,常见者为花岗岩体,形状 为不规则的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山脉走向一致。
旋回结构-岩性在剖面上有规律的交替现象。
(2)厚度分析法 厚度分析可以得出升降运动的定量结论
(3)岩层接触关系分析法 a.整合接触: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产状一致),
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无剥蚀面)。 b.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产状一致、不连续沉积、有剥
蚀面。 c.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产状不一致、沉积不连续、有
煤矿地质
模块一 基础地质
项目一 地质作用概述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 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 作用。
地质作用一方面不停息地破坏着地壳中已有的 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 断地形成新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 各种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在破坏中 进行新的建设,在建设中又同时遭到破坏。
几种沉积作用: 河流:曲流河
海洋
湖泊
地下水
(五)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形成之后,逐步变成 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
1、压固作用 2、胶结 作用 3、重结晶作用
一、 内力地质作用 发生在地球内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热能、重 力能、地球的旋转能及化学能、结晶能)。
划分为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 用。 (一)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1、运动的证据 (1)我国舟山群岛、台湾岛和海南岛在第四纪早 期(距今约300万年)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由于台湾海峡地区下沉才分开的。 (2)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边的古罗马庙宇前的三 根大理石柱,每根柱子高12m,它们保留有同 样的地质遗迹。
内力—高山、盆地; 外力—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根据产生地质作用力量的来源,
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发生在地表层,能量来自于地球以外,主 要是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恒星的辐射能。
(一)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是指岩石发生机械破坏。 1)温差风化作用——球形风化 2)冰劈作用 3)盐类结晶和潮解作用 4)层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