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情绪调控》教学设计
《体育锻炼与情绪的调控》教案

《体育锻炼与情绪的调控》教案课程名称:体育锻炼与情绪的调控课程类型:健康教育课程时间:2课时适用年级:初中一、课程目标:1.了解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2.掌握利用体育锻炼调控情绪的方法;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1.1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积极影响;1.2体育锻炼对情绪的积极影响。
2.体育锻炼调控情绪的方法:2.1基于身体活动的体育锻炼;2.2基于心理因素的体育锻炼。
3.学习体育锻炼调控情绪的技巧:3.1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3.2长期稳定地参与体育锻炼;3.3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育锻炼与情绪的关系;2.体育锻炼调控情绪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1.多媒体教学策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直观地呈现体育锻炼与情绪的关系;2.互动教学策略:利用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体育锻炼与情绪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观点;3.案例教学策略: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如何帮助人们调节情绪。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体育锻炼与情绪之间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2.探究体育锻炼与情绪的关系(20分钟)2.1学生小组讨论,收集学生对体育锻炼对情绪的积极影响的观点;2.2学生代表发表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体育锻炼对情绪的积极影响。
3.多媒体展示(15分钟)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体育锻炼对情绪的积极影响的科学解释和实例。
4.小组分享(15分钟)学生小组之间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案例,讨论体育锻炼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第二课时1.多媒体展示(10分钟)利用多媒体素材,介绍体育锻炼调控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以真实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体育锻炼如何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并让学生总结出调控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技巧(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常见问题,介绍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长期稳定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等调控情绪的技巧。
学会调控情绪(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教案:学会调控情绪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情绪对个人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控情绪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心理素质。
活动重点:1. 情绪的基本概念和影响。
2. 观察和表达情绪的方法。
3. 调控情绪的策略。
活动难点:1. 学生对情绪的认知和表达。
2. 学生对调控情绪的策略的掌握和应用。
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实例,引起学生对情绪的注意和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情绪对个人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讲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和影响1. 教师讲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如喜怒哀乐等。
2. 教师讲解情绪对个人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如情绪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
三、观察和表达情绪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描述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
2. 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表达情绪,如用言语、绘画等方式。
四、调控情绪的策略1. 教师讲解调控情绪的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调控情绪的经验和技巧。
五、实践与应用1. 教师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模拟并实践调控情绪的策略。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和体会。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调控情绪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活动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主题活动,如情绪管理讲座、情绪管理小剧场等。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调控情绪的策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体育与健康》五年级上册《学会和情绪相处》教案

《学会和情绪相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认识调节情绪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
2.技能目标:能正确区分积极情绪与不良情绪,知道情绪是可以调控的,初步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3.情感目标:让孩子明确情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认识某些情绪会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对待、转化不良情绪,能够表演转化不良情绪的过程,以便更自如地掌握转化情绪的方法,让别人从自己的表演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设计一个心理信箱(3)情绪测试题(4)设计好班级桌椅位置,把学生分好小组教学方法:游戏、讨论教学过程:一、暖身游戏“抓住快乐”(播放歌曲《快乐崇拜》)分小组,每组围成一圈,每人伸出自己左手手掌,放在身体左侧,掌心朝下;右手食指朝上,放在右边同学的左手掌下。
大家预备好听主持人口令“抓快乐!”时,左手要飞快捉住同学的食指,同时右手飞快地逃脱同学的手掌------能同时完成两种动作的获胜;反之为失败者。
请失败的学生感受:失败了心理什么滋味?你要埋怨或指责什么?能够摆脱失败的阴暗心理吗?小结:刚才,同学们讲的“高兴”啊,“沮丧”啊,“激动”啊等等这就叫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它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长。
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刚才的情绪分一下类。
分类:大家喜欢的叫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我们不喜欢的叫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纯、效率低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
其实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但它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及心理健康,所以有时要对它进行适当地控制。
体育学习的目标设置[2]
![体育学习的目标设置[2]](https://img.taocdn.com/s3/m/c15ac9f490c69ec3d4bb75dd.png)
体育学习的目标设置一、指导思想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其目标及任务:就是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推动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本课程设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标》为理论指导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普及健康知识和学会科学锻炼方法为主线;通过本课程——体育学习目标设置的讲解、分析、探究及学生学习目标设置展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自身体育学习目标设置方法及手段,帮助和提高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及体育能力和水平。
二、教材分析1、《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具体目标共包括五个方面,其中有三个方面都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关,它们分别是:(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2)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体育学习目标设置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知识点,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在体育学习时,学会科学体育锻炼方法,学会和掌握设置合理可行的体育锻炼目标和计划,更好地发展身体素质,并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体验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不断提高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体育学习中,能自觉地进行自学、自评,从中得到丰富自我、挑战自我的满足与快乐。
但对于如何进行体育锻炼,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的方法还很迷茫。
为此,我们通过健康知识教育专题——体育学习目标设置教学,帮助和提高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更好地发展身体素质,并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体验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不断提高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
四、教学目标1、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课程学习。
2、学生初步学会阶梯式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设置,从而建立适合自己的体育学习目标。
小学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节情绪体验及其表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节情绪体验及其表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知道体育锻炼对情绪调节的作用。
2.学生能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知道不同运动调节不同情绪的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平时的情绪表现,积极思考和讨论,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情绪表现。
2学情分析本课以“体育锻炼与情绪调控”作为教学内容,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结合我校小学生特点而选择与确定的,通过对该内容教学,力求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情绪状况,能主动利用各种体育锻炼调节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情绪状况,知道不同运动调节不同情绪的方法。
难点:运用不同运动调节自己及他人的不同情绪。
4教学过程4.1在教学中,首先创设“老太太的心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其次,通过多媒体呈现的相关材料,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明确积极、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第三,通过对学生关心的具体事例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知道情绪和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不是实际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和情境本身,而是我们的态度与信念,理性的态度、正确的信念会导致合理的情绪与行为,非理性的态度、不正确的信念对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第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五,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明确体育锻炼对情绪调控的作用与方法。
通过以上程序与方法的教学,最终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创设“老太太的心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2【讲授】多媒体呈现。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精选多篇).doc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精选多篇)第一篇: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个体的情绪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健康主要是指身体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因而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生理机能水平,提高适应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冲突与纷争。
那种“无病即健康”的生物学健康观已经过时,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ore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mentalhealth status. e people interpret physical exercises for any kindof physical activity, ood is the main measure the effect ofphysical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indicators. good mood on a person"s behavior has a reinforcing effect, negative emotions ong various kinds of sports, to feel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movement, strength, rhythm, so as to edify sentiment, open mind, inspirelife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 form the good state of mind open-minded, optimistic and open-minded attitude.(二) 体育锻炼与人格方面(2) the physical exercise and personality人格,也称个性。
调节情绪律动操教案小班

调节情绪律动操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情绪律动操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情绪调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3. 通过情绪律动操的练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情绪律动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情绪律动操的动作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
1. 教案、教具、音响设备等。
2.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情绪律动操的音乐和动作编排。
3. 学生需要穿着舒适的运动服,并准备好水杯。
四、教学过程。
1. 情绪律动操的介绍(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情绪律动操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情绪律动操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情绪律动操的兴趣。
2. 情绪律动操的基本动作(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情绪律动操的基本动作,包括舒展、扭转、踏步等动作,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情绪律动操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3. 情绪律动操的练习(30分钟)。
教师播放情绪律动操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情绪律动操的练习,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注意动作的标准和节奏的掌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情绪律动操的技巧。
4. 情绪律动操的团队合作(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情绪律动操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 情绪律动操的总结(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情绪律动操的练习过程,分享情绪律动操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放松,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练习情绪律动操,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坚持练习情绪律动操,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体育与情绪的调控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体育与情绪的调控课堂设计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教材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和典型的图文材料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情绪和情绪的作用,以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会合理调控情绪的方法。
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潜移默化的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情绪的调控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运用不同体育运动调节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自己第一次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的心路历程。
2.根据教师的心路历程,启发学生分析,潜移默化的总结出情绪的性质和情绪的基本形式。
情绪:人对客观现实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的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悲哀、恐惧【设计意图】1.幻灯片版式的选择:在备课前特意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选择了色彩丰富、情趣盎然的版式,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学生眼前一亮,情绪饱满,与本节课的主题相呼应。
2.以教师自己的心路历程举例,既真实可信,又自然亲切,没有铺垫的痕迹,自然而然的点亮第一个知识点,印象深刻。
(二)情绪的作用1.影响和调控认知过程实例:某生,上课就睡觉,下课最能闹。
学习成绩倒数,却打得一手好篮球。
其实,他可以把篮球打好,他也可以把学习学好,关键是他那一刻有没有情绪达到巅峰状态。
每个人都是如此,如果你的情绪达到巅峰状态,那你会比较容易做出显示能力的事情。
成功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败者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
【设计意图】以学生学习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物或现象为例,既有说服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
2.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实例:(1)祥林嫂消极情绪的代表人物【设计意图】祥林嫂取自于学生高中语文课本中刚刚学过的鲁迅作品《祝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同时又达到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锻炼与情绪调控》教学设计本课的设计思路:本课以“体育锻炼与情绪调控”作为教学内容,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结合我校高中学生特点而选择与确定的,通过对该内容教学,力求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情绪状况,能主动利用各种体育锻炼调节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生能知道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情绪状况以及懂得利用体育锻炼对情绪调控的作用与方法”的核心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材料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和学生耳熟能详的图文材料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强化学生的认知;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情境创设、课堂提问、分组讨论、自我测试等一系列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创设“老太太的心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其次,通过多媒体呈现的相关材料,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明确积极、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第三,通过对学生关心的具体事例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知道情绪和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不是实际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和情境本身,而是我们的态度与信念,理性的态度、正确的信念会导致合理的情绪与行为,非理性的态度、不正确的信念对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第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五,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明确体育锻炼对情绪调控的作用与方法。
通过以上程序与方法的教学,最终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知道体育锻炼对情绪调节的作用。
2.学生能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知道不同运动调节不同情绪的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平时的情绪表现,积极思考和讨论,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情绪表现。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情绪状况,知道不同运动调节不同情绪的方法。
难点:运用不同运动调节自己及他人的不同情绪。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阶段:多媒体展示寓言故事——老太太的心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二女儿晒盐。
为两个女儿,老太太差不多天天忧虑重重。
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
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如此忧心忡忡,老太太竟忧虑成疾。
两个女儿不知如何是好。
幸访得一智者,对老太太出说了一番话:_________老太太依计而行,果真无忧无虑心宽体健起来。
你知道智者对老太太说了什么吗?老太婆为什么最初不快乐,而后来又快乐起来了呢?答案:“晴天好晒盐,您该为小女儿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女儿高兴。
”——合理调控情绪”好的,情绪是可以调整的,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体育锻炼与情绪调控,让我们学会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控。
一、情绪与健康1. 多媒体呈现相关图片与案例,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积极、消极的情绪对身体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发展、人际关系进行分组讨论。
2.教师总结:呈现下表二、艾利斯情绪ABC理论1.多媒体呈现案例:不同的人对三聚氰胺事件有不同的看法最近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由于其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问题而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激烈反应。
此事件发生后,除三鹿奶粉所属的三鹿集团瞬间倒闭外,国内的其它乳制品大企业也收到了牵连,如蒙牛系列牛奶、伊利系列牛奶、光明系列乳制品等。
为了应对这巨大的商业危机,蒙牛伊利等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以求挽回市场。
举例说,蒙牛集团为了重建信誉,大规模举行了蒙牛牛奶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
但是,消费者是否会放心地购买呢?结果是:有些人认为这毕竟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值得慎重考虑,短期内都不会再去购买国内乳制品。
更甚者发出了“这个世界我们还能吃什么”的疑问,对整个食品安全表示了担忧;另一方面,有些人却趁着如此优惠活动而争着购买如蒙牛牛奶等乳制品,乃至发生了“大学生抢购牛奶”的事件。
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2.分析与讨论:对同一事件A,人们会有两种结论:C1(短期内不会再去购买乳制品乃至对整个食品行业表示质疑)和C2(仍然会去购买甚至出现抢购现象),这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个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B1(三聚氰胺事件毕竟是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的问题,需要慎重考虑,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不要买)和B2(那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现在的乳制品都经过检测说没什么问题了,所以趁现在有优惠就买了)。
由此可以看出,引起结论C的并不是A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由人们对A的认知和评价B而直接引起的,A只是激发人们对其作出评价,对C产生一种间接作用。
3.总结:三、了解自己的情绪1.高中生的情绪特点(1)情绪体验的强烈性:高中生情绪体验很强烈,易动感情也重感情。
他们对生活抱有很大的热情,对符合自己兴趣和理想的事件和人物,会迅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如对英雄人物、体坛明星等从内心崇拜和尊敬。
相反,他们对不符合自己信念的人和事,则常常气愤异常,甚至有时对言行不合自己心愿的同学大动肝火。
(2)情绪的两级波动性:高中生的情绪呈一定的稳定性,不像小学生、初中生那样变化又快又大。
但高中生的情绪又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例如,当取得成绩时,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当失败降临时,又垂头丧气,自我否定,古脑悲观,有时还会在一些小事上变化无常。
高中生的这种情绪不稳定性与他们认识事物尚不深刻,意志力较差以及特有的神经过程兴奋性较强有关。
(3)情绪文饰内隐性:高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的情绪表现往往要和周围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
有时可以马上对情境作出反应;而有时则不直抒胸臆,或虽直抒胸臆,但有几分保留,或干脆使外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相一致。
这些都显示了高中生情绪的文饰性和内隐性。
例如,他们对愿意接近的人故意表现的比较冷淡,在对待异性上尤为明显。
相反,他们对内心不感兴趣的人或事物也能表现得很喜欢、很热心。
高中生的这些情绪特点虽然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也说明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增强。
2.健康情绪自我心理测试:你的情绪是稳定的吗?如果你希望知道结果,不妨完成下面的题目。
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2.猛兽即使是关在铁笼里,我见了也会惴惴不安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3.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环境,我要 A.把生活安排得和从前不一样 B.不确定 C.和从前相仿()4.整个一生中,我一直觉得我能达到所预期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5.我在小学时敬佩的老师,到现在仍然令我敬佩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6.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我或冷淡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7.我虽善意待人,却常常得不到好报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8.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所不愿意打招呼的人 A.极少如此 B.偶尔如此 C.有时如此()9.当我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我会: A.我仍能专心听音乐 B.介于 A与C.之间 C.不能专心并感到恼怒()10.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11.我热爱我所学的知识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12.生动的梦境常常干扰我的睡眠 A.经常如此 B.偶尔如此 C.从不如此()13.季节气候的变化一般不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与 C.之间 C.不是的()计分表:序号得分1 A.2 B.1 C.0 8 A.2 B.1 C.02 A.0 B.1 C.2 9 A.2 B.1 C.03 A.0 B.1 C.2 10 A.2 B.1 C.04 A.2 B.1 C.0 11 A.2 B.1 C.05 A.2 B.1 C.0 12 A.0 B.1 C.26 A.0 B.1 C.2 13 A.2 B.1 C.07 A.0 B.1 C.2 总分结论与建议★17——26分:情绪稳定你的情绪稳定,性格成熟,能面对现实;通常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行动充满魅力,有勇气,有维护正义的精神。
★13——16分:情绪基本稳定你的情绪有变化,但不大,能沉着应付现实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然而在大事面前,有时会急躁不安,不免受环境影响。
★0——12分:情绪激动你情绪较易激动,容易产生烦恼;不容易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挠和挫折;容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不能面对现实,常常急躁不安,身心疲乏,甚至失眠等。
要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四、情绪的调控方法1.体育锻炼对情绪调控的作用与方法(1)转移注意状态由于学业竞争和身心的发展,高中生经常会产生烦恼和忧愁,而体育活动具有使人忘却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分散对忧虑和挫折的注意,从消极的体验中摆脱出来的作用。
例如,健美操、健身舞等项目,可以使锻炼者进入自由联想状态,从中体验愉快感和满足感;太极拳、长跑、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使注意状态发生转移,从而稳定情绪。
(2)宣泄消极情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对身心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体育活动具有替代作用,是释放消极情绪的安全通道,通过适当的运动项目、方式、场所,可以释放内心的郁闷,减弱或消除不愉快的情绪,降低由于应激生活事件所导致的内心紧张状态,保持心理平衡。
例如,采用短距离冲刺跑、排球的扣球、足球的快速运球射门、连续快速的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等练习,拳击或脚踢沙袋、长跑、成套的武术演练、登山等,均可宣泄情绪,但不要与同学进行身体直接对抗项目的比赛以及攀岩等危险性项目的练习。
(3)提高自我效能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控制感、竞争感、成功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其他消极情绪具有积极作用。
选择动作易于掌握、运动量易于控制的体育活动如健美操、武术、游泳、长跑等项目,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情绪。
(4)增强活动胜任感学生成功的完成任务后,就会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再次尝试的欲望。
因此,进行自己感兴趣、擅长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5)促进社会交往在体育活动和赛场上,人们通常会情不自禁通过拥抱、拍肩膀、击掌、握手、欣赏的眼神来表达友好,选择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性项目的锻炼中,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友好之情,从而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因此,积极参与集体性项目的锻炼,可以调节人际关,从而达到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