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词语辨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1、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首先,要准确认识词语的概念义。

(大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现实遭遇和实践行为,便是争取科举致仕。

)其次,要辨清词语的附加色彩。

(“死亡"是中性词。

“仙逝”:褒义,文言、道家意味。

“翘辫子”有嘲弄的含义。

口语、方言、非正式场合)最后,对容易混淆的词语还要细加辨析。

一是辨析词义的侧重点,抓住不同语素的差异;二是辨析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异;三是辨析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的区别;四是辨析词性上的区别.这里我们重点辨析出版物中20组容易混淆的词语。

1。

以致以至都可以表示因果关系,但有差异。

“以致"强调某种原因引起的后果,多是消极的、不好的,如“他一路沉思,以致错过了班车”;“造纸厂开错了阀门,以致有毒液体排放进了河道”“以至”,相当于“一直到”,所引导的分句强调、显示事情的程度。

如“老板太胖了,以至连车门都进不去",“她太高兴了,以至不知道说什么才好".2。

传颂传诵都有广泛传播的意思。

辨析要点:第一,侧重点不同。

“传诵"是诵读;“传颂”是颂扬,给予高度评价.第二,对象不同。

“传诵”的对象一般是诗词、文章等。

“传颂”的对象一般是人的事业、品行、功业、功德等.3。

沿用延用“沿用”,沿袭以前的,不加以改变,对象是方法、制度、法令等;“延用”是“延期使用”的缩略,指超过预定时间继续使用,对象是设定了使用期限的药物、电器、购物券、电子卡片等.4。

因缘姻缘“因缘”泛指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机缘、缘分。

不论性别,只要相互之间有了某种机缘,都可以叫“因缘”。

“姻缘”专门指婚姻的缘分。

男子与女子之间的因缘发展到了婚嫁的地步,结为夫妻,这就叫“姻缘”。

5。

启示启事1)语素“启"的含义不同。

“启示”的“启”,指开导、启发;“启事”的“启”,含义为告知、表白。

2)词义不同。

“启示”,指经过启发而使人领悟,如“这则故事启示了一个道理”;“启事”是公开声明某事的一种文体,如“征文启事”、“招生启事”6。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对本报告内容或外观的窜改属非法行为。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寥寥与了了 寥寥 , 指稀少之意。了了, 指十分明白、 清楚之意。
界 线与界 限 界线 , 指两方面 的边界 线 。界 限 , 是指 不同事物 的分界 。
及格与合格 及格 , 是指学习、 考试成绩达到最低标准。合格, 是指符 合标准或适合一定的程度资格等。 明显和明确 明显 , 指清楚地显露出来, 容易看出、 感觉到。 明确 , 指清
工 夫和功 夫 工夫 , 指时间或 时候 。功夫 , 指本领 和成就 。
时事和时势 时事 , 指最近国内外发生的大事。 时势, 指某一时期的客
观形势 , 代潮流 。 时
反 映与条 件 、
事 物影 响而产 生的 反响 、 变化 。 重 新与从新 重新 , 指曾经 有过 的 , 二次从 头开 始 。从新 , 是 第 指没 有 过 的 , 开始 。 从头
SHUoW EN EZ JI



易混 淆 的词语 辨析
国事和 国是 国事 , 指国家 大事 , 有关 国家 的事 情 。 国是 , 国家 大计 。 指 抚 养和扶 养 抚 养 , 护并教 养 , 于长辈 对晚 辈 。扶 养 , 即保 多用 即扶助

并养护 , 多用于同辈之间。 声明和申明 声明。 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申明, 指郑重说明。
情 发展 的结果 。 必须 和必需 必须 , 指事 理或情 理上 的必要 。必需 , 指一定 要有 , 可 不
或 缺的 。
( 供稿 刘纪东 李冬梅 )
晰 明 白而确定 不疑 。
本领和本事 本领 , 指需要经过学 习才能掌握的较高的、 较复杂的技 能。本事 , 一般i I力、 ' I 技能之意。 I
学 历和学 力 学 历 , 曾在哪 些学校 毕业或 肄业 。 指 学力 , 问上达 到 指学 的程度 。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1.暧昧: 含糊、不明朗, 不光明磊落, 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 愚昧。

2.包含: 包容含有。

包涵: 原谅、宽恕。

3.暴发: 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 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必须: 副词, 用在动词之前, 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 “一定要有”, 可作谓语, 如“阵地战也必需”, 多作定语, 如“必需的素质”。

5.哺养: 喂养, 使长大。

抚养: 抚育、照料并教养。

6.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 如“决不致犯错误”。

7、苍茫: 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 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8、长年: 一年到头, 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 *终年、常期, 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 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9、陈规: 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 如“墨守成规”。

10、醇厚: 口味纯正浓厚, 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 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 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1.伺候[cì。

hou]:可用于人, 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 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2.窜改: 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13.度过: 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 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14、法制: 名词, 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 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15、反映: *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 *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 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 如“化学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如“反应如此之快”。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

【导语】使⽤成语经常会错⽤同⾳字或近义词。

还有就是容易望⽂⽣义,看着相似,其实意思完全不同,这类错误出现频率⾮常⾼,下⾯⽆忧考为⼤家列举⼀些。

希望对⼤家有帮助。

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 【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定的条理,遵循⼀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作等按照⼀定的步骤逐渐地深⼈或提⾼,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彩。

【误⽤】学习并不是⼀个⼀蹴⽽就的过程,⽽是⼀个按部就班,逐渐提⾼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定的步骤,⽽是逐渐深⼊提⾼,因此⽤“循序渐进”要⽐“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玲珑vs⾯⾯俱到 【释义】⼋⾯玲珑:侧重指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彩。

⾯⾯俱到:侧重指每个⽅⾯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彩。

【误⽤】他做起事情来⼋⾯玲珑,你就放⼼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 【纠错】句中“⼋⾯玲珑”的感情⾊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俱到”⼀词。

3.⽩驹过隙vs时光荏苒 【释义】⽩驹过隙:⽐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样短的距离⼀样,提醒⼈们要珍惜每⼀⼨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

指时光⼀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数学考试的考场上⼀道题⽬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分钟后这道题⽬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

【纠错】句中提到⼏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 【释义】百依百顺:别⼈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彩。

【误⽤】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的⼈。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的意思,所以选⽤“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彩。

100组易混词语辨析

100组易混词语辨析

100组易混词语辨析B【包含】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这一成果包含着许多人的心血。

【包涵】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暴发】①突然而猛然的发生:暴发传染病。

②突然发财或得势:暴发户。

【爆发】①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冲出地表,向四外喷溢:火山爆发。

②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爆发革命。

用法提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必须】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冬泳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必需】一定得有;不可缺少:阳光为庄稼生长所必需。

用法提示:“必须”是副词,强调某种事情一定得这样做;“必需”是动词,强调某种事物特别需要。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标明价格。

【表明】标示清楚;明白地表示:表明立场。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

【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我本意是为他好,没想到他竟误会了。

【不齿】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

表示极端瞧不起:为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耻:不耻下问。

C【长年】①整年:从年初到岁尾,他们长年坚守在边防哨卡上。

②多年;长期:长年在外打工。

【常年】①一般的年份:今年的产量比常年多。

②一年到头;每年:守岛的官兵常年以岛为家。

用法提示:“常年”表示年年;“长年”表示相对的时间段长。

【成规】现成的或沿袭下来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有成规可依。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打破陈规。

用法提示:“成规”是过去通行,现在仍使用的规章制度,中性词;“陈规”是旧的、过时的规章制度,贬义词。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理论、政策等):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这份文件是经人窜改过的。

用法提示:“篡改”的对象多是理论、政策、主张等重大的、抽象的事物,语意较重;“窜改”的对象多是文章、古籍、成语等具体的语言文字上的改动,语意较轻。

小学语文易混淆的常用词辨析

小学语文易混淆的常用词辨析

必不行少的。

例:生活必要。

必须:必定要那样做。

例:一定照办。

暴发迸发暴发:①突然发生。

例:山洪暴发。

②突然发达。

例:暴发户。

爆发:①岩浆迸出。

例:火山迸发。

②突然发生。

例:迸发战争。

长年常年长年:一年到头,全年。

例:长年在野外工作。

常年:①终年,长久。

例:常年保卫。

②平时的年份。

例:常年收成较好。

久已通行的规则。

例:故步自封。

陈规:不合用的旧规章。

例:旧规恶习。

窜改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变动或误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例:窜改历史。

窜改:变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例:窜改原文。

制止截止遏止:使劲阻挡。

例:革命大水不行制止。

遏制:控制,制止。

例:截止激动的感情。

发奋奋发发愤:信心努力。

例:发奋用功。

发奋:抖擞起来。

例:奋发有为。

阻碍阻碍妨碍:阻挡。

例:阻碍交通。

妨害:有害于。

例:阻碍健康。

分辨辩解分辨:鉴别,剖析差别。

例:分辨真假。

分辩:辩解,解说争辩。

例:就地进行辩解。

扶养抚育扶养:帮助,奉养。

例:由他扶养长大。

抚养:爱惜,修养。

例:抚育儿女。

贯穿贯穿贯串:头尾连结而相通。

例:这一思想贯穿全书。

贯穿:穿过,连涌。

例:这条路贯穿了 5 个省。

灌输贯注灌注:浇进,注入。

例:把铁水灌输到模型里。

贯注:①连结,通连。

例:一气贯注。

②(精神、精力)集中。

例:聚精会神。

涣然焕然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解等)全除去。

例:涣然冰释。

焕然:形容有光彩。

例:面目一新。

急流激流急流:湍急的水流。

例:急流险滩。

激流:湍急的水流,受阻而涌起。

例:激流勇进。

简短简捷简洁:说话、写文章简洁简要。

例:文笔简短。

简捷:斩钉截铁。

例:说话简捷有力。

坚苦艰辛坚苦:坚毅勤苦。

例:艰辛卓越。

艰苦:困难困苦。

例:奋发图强。

检察检查检察:审察被举报的犯罪事实。

例:检察案情。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专心查察。

例:检查身体。

截止截止截止:(到一按限期)停止。

例: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

例:报名日期最迟截止本月尾。

界线界线界限:不一样事物的分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淆词语辨析[复制链接][收藏]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离线ff314
办事员
--UID--
45316
发帖数
7
诚信度
20
油菜花
玫瑰花
注册时间
2006-04-15 最后登录
2008-07-17 在线时间
3小时
加关注
发消息只看楼主倒序阅读使用道具楼主发表于: 2006-04-16 10:54:08 05年下半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考了"起用"和"启用"的用法区别,笔者现将易混淆的词语整理如下
常见易混词辨析
1.【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侧重于“应当怎样”;必需,动词,侧重于“不可或缺”。

2.【包含包涵】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3.【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4.【出生出身】
“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

如:工人出身。

5.【度过渡过】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至“渡过难关”等。

6.【遏止遏制】
“遏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7.【尔后而后】
“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常作句首状语。

“而后”着重于然后,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状语。

8.【反应反映】
“反应”多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纯粹是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相应活动,带有某种“被动”色彩;“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
(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

9.【分辨分辩】
“分辨”着重在区分、辨明差别;“分辩”着重在解释清楚理由。

10.【富余富裕】
“富余”是动词,指把东西剩下来;“富裕”是形容词,指东西多,手头宽裕。

11.【抚养扶养】
“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

12.【肤浅浮浅】
“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不透等;“浮浅”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

13.【分子份子】
“分子”属于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如知识分子、积极分子。

“份子”集体送礼时各人分摊的钱。

如:出份子。

14.【竿子杆子】
“竿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如:钓竿、百尺竿头等。

“杆子”有一定用的的细长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电线杆子。

15.【化装化妆】
“化装”本指演员修饰外貌,使变得象所扮演的角色,也指从容貌、衣着等方面假扮成另一种人,目的在于欺骗对方。

如:他不断化装,敌人无法发觉。

“化妆”专指用脂粉等修饰容貌,使美丽,有时用于比喻美化。

16.【坚苦艰苦】
“坚苦”指能够忍受,能够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艰苦”是艰难困苦的意思,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

17.【截止截至】
“截止”(到一定时期)停止。

如:报名已截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期)。

如:截至8月中旬。

18.【界限界线】
“界限”着重于不同事物的分界,意义较抽象;“界线”着重于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意义较具体。

19.【及时即时】
“及时”①正赶上时候。

如:及时雨。

②不拖延。

如:及时解决问题。

“即时”立即。

如:即时投入战斗。

20.【交待交代】
“交待”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

如:请把问题交待清楚。

“交代”移交,嘱咐。

如:交代工作。

21.【利害厉害】
“利害”①利益和损害。

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

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

如:这人可利害;天热得利害。

“厉害”难以对付和忍受;剧烈,凶猛(与“利害”②相同)
22.【年轻年青】
“年轻”所表达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六十岁的人比七十岁的人年轻;“年青”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

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23.【品味品位】
“品味”是动词,是品尝,欣赏的意思。

“品位”是名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含量的百分数越大,品位越高。

现引申为对艺术品等或人的行为的评价。

24.【启用起用】
“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的开始使用,陈述的对象一般的是某类事物;“起用”多指退职,免职人员的任用,支配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人物25.【启用起用】
“起用”多指退职、免职等人员的任用,支配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人物;“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的开始使用,陈述的对象一般的是某类事物。

26.【清净清静】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

如:耳根清净。

“清静”安静,不嘈杂。

如:环境清静。

27.【启事启示】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

如:征稿启事。

“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

如;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

(这里用作名词。

)28.【情景情境】
“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景象,对象多是感人场面,动人景色等。

“情境”指境地、境况,如:欢乐陶醉的情境。

29.【权利权力】
“权利”指依照宪法给予人们应享受的利益,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

“权力”指在权限内一种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

30.【声明申明】
“声明”①公斤表示态度或说明立场。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31.【统率统帅】
“统率”统辖率领,动词。

如:统率三军。

“统帅”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名词。

如:三军统帅。

32.【统治统制】
“统治”以政治来控制,管理。

如:封建统治。

“统制”统一控制。

如:统制军用物质。

33.【违反违犯】
“违反”指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等的违背,程度较轻。

“违犯”对宪法、刑法、社会秩序等的不遵守,程度较重。

34.【污辱侮辱】
“污辱”指玷污,可指指当面的,也指背后的。

“侮辱”指用欺辱、轻慢的言行,使人蒙受耻辱,一般是当面的。

35.【委曲委屈】
“委曲”事情的底细。

如:告知委曲。

“委屈”因冤枉而难过。

如:受委屈。

36.【消失消逝消释】
“消失”表示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稍逝”则包含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

“消失”在变化中历时较短,而“消逝”变化时间可长可短,还要注意形容时间、声音、云雾等失去,要用“消逝”。

“消释”多用于疑虑、嫌隙、痛苦等消失,解除;它还有消融的意思。

37.【形式形势】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发展趋势。

如:国际形势。

38.【学力学历】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如:同等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

如:大学本科学历。

39.【一齐一起】
“一齐”副词,指同时,如:一齐动手,一齐研究;“一起”副词,多指动作在同一处所或兼同一时间,如“在一起工作”。

40.【纵容怂恿】
“纵容”指对别人干坏事故意不管,只用于贬意;“怂恿”是指使、撺掇别人干某事情,有时不带贬意。

41.【制订制定】
“制订”创制拟定,重在“订”。

订,草拟即拟写条文的过程,用于一般的具体事项,如“制订计划”。

“制定”定出(法律、方针、政策、路线等),重在“定”。

定,决定,确定不变,它用于有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42.【中止终止】
“中止”,做事中途停止。

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

“终止”结束,停止。

如:演奏终止。

43.【征候症候】
“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指迹象。

如:病人有好转的征候。

“症候”,病症,病状。

如:感冒后有发烧、咳嗽的症候。

44.【自愿志愿】
“自愿”指没有丝毫勉强,不是被迫而是自己愿意。

“志愿”指个人意图,决心和愿望;也指出于自愿,与“自愿”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