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理论
03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2014

③1967年,普雷德在《行为与区位》中强调:区位研究利用 信息论,使之接近行为论。
④ 1970年代,G·克梅鲁提倡:区位的决策应为感应行为的 决策,论述了行为科学与工业区位论的关系。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9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与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有关的诸学科, 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生理学、 哲学、医学等。这些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
可见,劳动费指数只是判断劳动费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
决定因素。于是,韦伯又提出劳动力系数概念:
劳动力系数 = 劳动费指数 / 区位重量
劳动力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的可能性大;劳动力系数小, 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指向性强。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6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原则上,只有当单位产品劳动费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时, 工厂才能从运费最小点移向劳动供给地。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工业区位论-12
第三章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 非中心布置的交通经济工业
这类工业都是高附加值的工业,它们服务于全国市场,并与最新 的创新保持同步。它们往往沿高速公路呈带状发展,如波士顿128公路 沿线的电子和航天工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 滨水的非本地市场的工业
这类工业在大都市地区内的区位受到对交通考虑的有力影响。它 们的原材料通过海运送达,或者它们生产完成的产品只有通过深水港 运输出去。
奎因从交通成本的角度,对商业设施的区位选择进行了研究。认 为零售业(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区位选择应遵守如下四种原则:
1) 消费者呈线状分布时,不管该分布是等间隔还是非等间 隔的,商业区位在中心点布局最有利,原因是在这一点上总交 通费用最小。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经济部门可以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不仅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自然、人文因素对经济活动都有影响,但对于不同的经济部门而言,影响是不同的。
在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中,人文因素尤为重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本节讲述回答了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的两个问题: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服务业的区位选择?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服务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内容入手,进而讲述服务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指出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因素。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服务业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第一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和“活动”教学,在第二个标题里设置了“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服务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
2.结合实例,说明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课时作业含解析2

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一服务业概述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市中心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但过度集聚也会产生一些城市问题。
如右图示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大因素.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行业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是()A.餐饮业、金融业B.教育培训、货物运输C.家电生产、物流业D.旅游业、养老业2.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交通条件B.地理位置C.经济导向D.政府规划知识点二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服务业为例金融服务业是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
国际金融中心则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集中地开展国际金融服务的城市或地区。
1991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建设,选择了陆家嘴建设金融中心。
近年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发展迅速,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如图示意上海陆家嘴位置。
据此完成3~4题.3.上海选择陆家嘴建设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是陆家嘴()A.拥有良好深水港区B.重化工业基础较好C.靠近原有商贸中心D.经济腹地十分广阔4.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市场B.技术C.交通D.政策知识点三生活性服务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例读图,回答5~6题.5.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呈负相关关系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存在正相关关系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6.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市场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D.人口密度、交通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下图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
读图,完成1~2题。
1.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A.靠近原料产地B.邻近城区市场C.生态环境优美D.劳动力廉价丰富2.关于该科技产业园内的各产业部门说法正确的是()①属于生活性服务行业②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③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较多④对劳动力的质量要求较高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易错题)C2C是指消费者个人间的电子商务行为,如一个消费者有一台电脑,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把它出售给另外一个消费者,此种交易类型就称为C2C电子商务。
区位理论

概念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具体而言,区位除了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强调自然界 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 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的发展
一、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初创期(1920年代一1950年代)
对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也做出一定贡献的还有这一时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例如B·俄林、A·罗奈、 w·伊萨德等人。他们主要是针对韦伯理论的薄弱之处,着重论证了工业区位、原材料产地及消费市场三者之间的 相互依存关系。
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他于1826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 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与农地、林地等相比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城市土地除了具有数量上的有限性、位置上的 固定性、供给上的稀缺性、使用上的永续性等土地资源的一般共性外,还具有用地类型上的多样性、使用功能结 构上的复杂性、土地区位上的极端重要性和利用上的高度集约性等特殊性。因此,如何最佳最有效地使用城市土 地,形成合理的有机联系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就成为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科**的问题和 研究的重要内中心性或者中心度,可理解为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者说中心地职能的空间作用 大小,中心性可以用“高”、“低”、“强”、“弱”、“一般”、“特殊”等概念来形容和比较。
4.需求门槛。需求门槛是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在实际中,需求门槛多用能维持一家商服企业的最低收入所需的最低人口数来表示。这里的最低人口数,就 称为门槛人口。
高中地理《服务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高中地理《服务业区位因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服务业区位因素。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课标与教材《服务业区位因素》选自人教版(2019版)地理2第三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节中的第一个框题。
本节内容属于高中教学中的新内容,过去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相关内容。
教材首先是以文字的形式解释什么是服务业并说明服务业的划分,而后逐次讲解了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最后以一个调查活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本节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探讨,学生能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这条课标要求学生通过生活中合适的实际案例,认识影响服务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根据本条标准,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说出服务业的含义及分类,判断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通过分析影响服务业分布的案例,讨论得出服务业区位因素,提高分析信息、交流讨论、知识运用的能力。
3.帮助学生们发现身边的地理,探索身边的地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根据课标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二、学情与教法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部分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地理知识,但在城市中生活的学生们对这两种产业接触较少,往往缺乏直观认识,而服务也不同,尤其是零售业,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们也更加熟悉。
不过高一的学生并不会深入思考为什么服务业会更多存在于自己的生活周围,同样他们对服务业的改变原因和发展其实也知之甚少,需要老师需结合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地图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地图法和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并结合生活中的案例,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究服务业的发展变化。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采用新闻时事导入的方式。
上课伊始向同学们介绍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进一步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商业与服务业区位论

商业与服务业区位论引言商业与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合理的区位选择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商业和服务业两个方面探讨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商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市场接近性商业领域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市场接近性。
企业通过选择靠近目标市场的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例如,零售企业选择在繁华商业区开设门店,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提高销售额。
竞争对手分析商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分布情况。
企业需要评估竞争对手所在区域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避免与竞争对手直接竞争。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选择与竞争对手位置相距较远的区域,能够降低直接竞争的风险。
成本和效益商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企业需要评估租金、人工、运输等成本,并且权衡这些成本与所获得的效益。
有时候,企业可能会选择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以降低运营成本。
然而,若该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小,则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地理接近性服务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地理接近性。
例如,在旅游业中,选择在旅游景点附近开设酒店或旅游服务中心,可以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另外,在物流服务业中,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区设立物流中心,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还需要考虑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
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开设服务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大量顾客的需求。
同时,选择在消费能力较高的地区开设高档服务设施,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提高服务质量和利润水平。
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也是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于服务业的支持政策,如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等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同时,选择在服务业市场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业务,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份额。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商业和服务业特定的因素外,还有一些普遍的因素会影响区位选择: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地理——精选推荐

经济地理第三章:商业与服务业区位论⼀、克⾥斯泰勒的中⼼地理论1、基本概念2、中⼼地3、门槛⼈数——P744、克⾥斯泰勒的中⼼地理论最⼤特征之⼀——P755、克⾥斯泰勒的中⼼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P79⼆、零售业1、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1)市场因素(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3)零售业间的竞争(4)地价的作⽤三、服务业区位论1、服务业的类型(1)⽣活性服务业(2)⽣产性服务业(3)公办服务业(4)公共服务业第四章:多部门企业区位⼀、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1、企业增长的动因P95(1)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随着规模扩⼤⽽带来的效益增加(2)实现交易内部化(3)技术优势的发挥(4)来⾃竞争的压⼒2、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法P96横向⼀体化:P96纵向⼀体化:P97 后向⼀体化前向⼀体化⼆、企业空间演变模式1、沃茨的市场区扩⼤模式P103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P1043、哈坎森的全球扩张模式P1064、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P1085、五种模式的⽐较P109三、公司组织结构1、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跨过直接投资区位选择1、产品周期理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2、折中理论P118(1)所有权优势(2)交易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3、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P120(1)集中于经济中⼼区布局(2)集中边缘地区(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4、跨国公司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要求)(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员随时接触5、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性、差异性、时间性6、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互补性、竞争性、变化性、第七章:经济活动趋于分析1、区域经济增长因素P146(1)资源禀赋(2)资源配置能⼒(3)地理位置(4)外部环境2、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托斯经济增长阶段理论:6个阶段P1533、区域产业结构P155-P157(1)主导产业(2)关联产业(3)基础性产业(4)⽀柱产业及潜导产业4、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1)佩蒂-克拉克定理(2)库兹涅茨法则(3)霍夫曼定理5、区域发展战略概念P1596、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3个⽅⾯)P1607、区域发展战略特点(6个特点)全局性、总体性、关键性、原则性、长远性、稳定性(展开P160)。
【课件】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①政府部门 ②金融部门 ③电信公司 ④实体商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试牛刀
2019年,M公司开始拓展互联网和实体店相结合的业务,在上海、北京、深
圳等城市陆续开设实体店,每间实体店规模达4 000~100 000 m2,主营中
高端优质生鲜,承诺3 km内可免费配送,并提供生鲜加工、烹饪服务,顾客
材料:星巴克 (Starbuck)是全球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其一直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 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咖啡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 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
星巴克在部分城市的门店数量
星巴克门店
问题3、星巴克在江门门店数量33家,在深圳则高达491家,考虑的是市场因
D.门店数量较多
知识生成
本节知识体系架构
PART02 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材料:2018年,星巴克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消费者将不再受限于 任何地域空间概念,无论在家、工作学习场所、星巴克门店还是线上,都可以随时随地 实现网购、手机端下单交付、“用星说”社交礼品及客服咨询等各项需求,享受一店式 个性化的升级星巴克体验。2019年,星巴克“在线点 到店取”服务——“啡快全新上线。
服务业的发展变化
1、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如: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科技咨询、 文化创意设计等;
2、传统的服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融合与分化。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 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 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 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 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 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 的产业。如:动漫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等有关
同业与不同业种间的竞争,均表现为联合与集聚趋势
经济区位理论
4.地价的作用
交通便捷性、空间的关联性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影响区
位地价。
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力是决定其区位选
择的重要因子。
经济区位理论
图4.5 地价与零售业区位关系
1.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 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 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 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 心地。
经济区位理论
图4.6 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经济区位理论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 市区的数量: 1,4,16,64,256…, 按 4的倍数递增,因此, 交通原则形成的中心
M A K B G P L
合计
中心 地数
486 162
54 18
6 2 1
729
服务 区数
服务半 径/km
服务范 围/km2
提供商 品的种
类数
729
4.0Biblioteka 4440243
6.9
134
90
81
12.0
400
180
27
20.7
1 200
330
9
36.0
3 600
600
3
62.1 10 800
1 000
1
108.0 32 400
经济区位理论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 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 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 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 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 场原则的作用大。
经济区位理论
◆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 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 规律”这一课题。
经济区位理论
二、基本概念
1.中心地
区域的中心,供给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 点。可以指城市、居民点、商业或服务业中 心。
经济区位理论
2. 中心性 ◆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 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 能的程度。 ◆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经济区位理论
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一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1)单一企业形成的圆形市场区 (2)多个企业形成多个圆形市场区 (3)多个企业的多个圆形市场区竞争达到均衡形成正六边
形的市场区结构。
经济区位理论
3.中心地系统的构造:多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图4.3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
2、赫夫的等概率引力模型
图4.12 等概率线与购买行为
经济区位理论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论
一、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 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三、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
一、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
1、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近消费者布局; 2、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为对象,提供其运行服务需求的,近城
市中心区布局; 3、具有办公机构性质的服务业
– 发挥管理职能的业务中心与办公机构,布局城市中心 – 企业子公司和部门中心,布局城市次中心 – 从外部支援企业活动的服务业,布局市中心
经济区位理论
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营利性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层次性:
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 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 对具体区位地点的确定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 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3.369 )经济区位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 展,经济活动加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在整个社会 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 地理学家都对城市形态、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进 行研究。
经济区位理论
图4.7 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经济区位理论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级中心地市场 区域数量关系: 1,7,49,343,… 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 行政原则形成的中心
地系统也称为K=7系
统。
经济区位理论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各级中心地数量 关系为: 1,6,42,294,… 。 从 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 始,中心地数量按7的 倍数递增。
C = 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自身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经济区位理论
3. 商品的供给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 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 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最大的销售距离)。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 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 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 槛值(需求门槛)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 服务区和具体服务设施对顾客的吸引力; ▪ 竞争企业的量与质; ▪ 到达该服务设施的交通通达性; ▪ 该区域的居民特性和风俗习惯; ▪ 该区域的空间扩展方向; ▪ 该区域的基本概况等。
经济区位理论
6.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 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三个中心地构 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 点。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 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经济区位理论
表4.1 市场原理基础上的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
中心地 等级
图4.7 零售业区位的空间融合模式
经济区位理论
三、零售引力模型
1、赖利零售引力模型
▪ 当在A和B两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等级相对低的C城市,两城市向B
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与到C城市的 距离比的平方成反比。
▪ 如果两个城市的规模差距太大时,向某地的零售引力与其离两城
市间的距离比的3次方呈反比。
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 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 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经济区位理论
图4.8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资料来源:Allen, Unwin . Systematic Geography. London: Brian Knapp,1986.459 )
经济区位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
1.在某一个城市布局时至少应该考虑的因素:
▪ 该城市能够接受企业服务的规模和范围; ▪ 服务区的人口数量和消费偏好; ▪ 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量的分配状况; ▪ 不同服务行业的总体消费潜力; ▪ 其他竞争者的数量、规模和质量; ▪ 竞争程度等。
经济区位理论
2.城市内部某区域布局至少应该考虑的因素:
经济区位理论
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在减少,当该距离增加
到一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就变为零。
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
间的结构。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 空间集聚性 ;相反,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零售区位 趋于分散。
经济区位理论
4. 中心地的等级
(1).中心地等级划分及特征 能够提供高级商品或服务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只能 提供低级商品或服务的为低级中心地。 (2).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上限越大,有高级职能 (包括低级职能);反之亦然。 乡镇 县城 地级市 省会城市 油条早点摊 一般餐馆 高级饭店
郊区新带状型空间 高速路沿线型空间
汽车街 印刷区 娱乐区 输入品市场 家具区 医疗中心
呈同心圆分布的零售业空间类型 呈带状分布的零售业空间类型 专业化空间
贝利划分法
经济区位理论
(二)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
1、霍伍德、博伊斯的核心-边缘结构
图4.6中心商业区的核心-边缘模式
经济区位理论
2、戴维斯的中心商业区空间融合模型
图4.4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经济区位理论
4.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市 场区数量关系: 1,3,9,27,81…, 按 3 的倍数递增。因此, 市场原则形成的中心
地系统也称为K=3中心
地系统。
经济区位理论
5.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 量关系: 1,2,6,18,54…, 从 区 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 中心地数量按3的倍 数递增。
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用的变化来表示。
经济区位理论
P1
反映商品价格和消费
量的需求曲线变化
F
反映交通费和距 离的变化关系
(a)
Q
(b)
K
P2
Q
反映购买量和距
离的变化关系
反映购买价格(商品
价格与交通费之和)
与距离的关系
(c)
K
(d)
K
图 4.4 交通与消费者的空间需求关系
经济区位理论
3.零售业间的竞争
经济区位理论
二、零售业区位模型
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 中心商业区的内部结构
经济区位理论
(一)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
普劳德福特 划分法
中心商业区 外围商业区
主要商业街
侧重零 售业位 置与特 征划分
近邻商业街 孤立商店群
经济区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