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利概况

合集下载

云南水利概况

云南水利概况

云南水利概况一、基本省情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具有“连4省、邻3国”的地缘特点,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两国毗邻,全省有25个县(市)分别与老挝、越南、缅甸接界,国境线长4060公里。

全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514万人,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

二、水情和水利发展现状云南境内河流众多,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条,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中珠江、红河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为国际河流。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毫米,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全国第三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近5000立方米。

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总容水量290亿立方米,其中湖泊水面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异龙湖、杞麓湖、阳宗海等“九大高原湖泊”。

云南水资源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由于横断山脉深度切割,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流”,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成本高、边际效益低。

二是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700立方米左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三是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加之全省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高原,云南自古就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久旱之后突然发生大洪水,旱涝急转、涝中有旱相互交替的情况较为突出,且灾害频率高、灾害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程度深,防汛抗旱救灾形势非常严峻。

第1章 工程概况

第1章  工程概况

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那兰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红河洲金平县境内藤条江下游河段,为藤条江干流五个梯级开发方案中的最后一个梯级。

水库正常蓄水位EL425.0m,总库容2.86×108 m3,电站总装机容量1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6.46×108 MW.h,枢纽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坝,最大坝高109m。

枢纽由面板坝、左岸开敞式溢洪道、右岸导流隧洞、冲砂洞及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

1.2水文气象1.2.1自然地理藤条江属红水河系,为红河右岸较大的二级支流。

河流发源于红河县牛威乡宝洞山,流经红河、绿春、元阳、金平等县,至金平那发附近流出国境,在越南境内汇入李仙江,然后在越池附近汇入红河。

中国境内藤条江干流全长173.3km,总落差1828m,平均坡降5.27%,流域面积4200.3km2。

集水面积大于100km2的支流右岸有乌拉河、茨通坝河、荞菜坪河和金水河;左岸有平坝河、南板河、三家河、金平河、藤条河。

中国境内藤条江流域地处滇池东南,北部、东部隔哀牢山与红河为邻,西部及西南部隔哀牢山支脉与李仙江为邻,南部与越南接壤。

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垂直高差较大,流域平均高程1367.1m。

那兰电站位于藤条江下游金平县勐拉乡那兰村附近,坝址集水面积2816.1km2,多年平均流量115m3/s。

1.2.2气候特征藤条江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向南倾斜迎风坡面上的哀牢山区,地形起伏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

干湿季节分明。

11月~4月,受青藏高原和印支半岛北部干暖的南支西风气流控制,形成晴天多、日照充足、气温高、空气干燥的干季;5月~10月,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形成雨季。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15.2mm,雨季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80%。

流域降雨分布不均,整个流域处于云南省的多雨区。

流域内及流域附近观测气温共6处,观测年限4年~30多年,多年平均气温为11.1℃~22.6℃,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2.6℃。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
设 管理 , 继续 快 速 推进 工 程 建设 各 项 _ 项 规 划 的 1件 中型 、5 件 小 ( ) 和 丁 4 22 一 型
作, 确保工程4 年建成 的目标如期实现。
完成 陇川麻 栗坝 、 雄青 山嘴2 大 ( ) 楚 件 二
2 6 件小 ( ) 88 二 型病 险水库除险加 固工 农村饮水安 全工程 。优先解决人
大( ) 二 型水库 : 容在 1 ~ 亿 立 库 0l
水 利行 业 能力建设 工程 。 进一 步加 方米 之 间 ; 中型水 库 : 库容在 l 01 ~. 亿立 方米 快 水 文站 网 建设 ,夯 实 水文 基 础设 施 ,
提高水文水资源和防汛抗 旱监测预警 之 间 ; 小( ) 一 型水库 : 库容在010 l . . 亿 -O 能力。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 、 农
云 南 十大 民 生 水 利 工 程 简 介
加强进度 、 质量安全 、 资金监 从 云 南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现 实 和 管理工作 , 管 , 力推 进骨 干水 源工程 建设 。 全 未 来 需 要 出 发 , 当 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 突 出 抓 好 以 下 “ 大 民 生 水 利 要 十 工程” 设 : 建

批 小型灌 区续 建配 套与节 水改 造 ,

继续抓好干支渠防渗工 程建设 ,大力 推广 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
山 区小 型 水利 工程 。 围绕 山 区综
农 村饮 水 安全 工 程 简 介
农村 饮 水 安 全 工 程 是 指 为 满 足 农
合开发战略 , 以曲靖 、 楚雄 山区水 利发 展与改革示范区建设 为龙头 ,按 照省
程 项 目 , 动 重点 中小 河 流治 理试 点 。 启 云南 省 一 般 包 括 小 沟 渠 、 坝 塘 、 水 小 小 农 村 水 电及 电 气化 工程 。大 力 发 窖 、 水池 、 泵 站 等类 型 。 小 小 展 农 村 水 电 , 强 农 村水 能 资 源 管 理 , 加 加 快 推 进 “ 一 五 ” 电农 村 电气 化 县 十 水 建 设 , 极 争 取 中央 支 持 , 大 小 水 电 积 扩 代 燃 料 生 态 保 护 工 程 建 设 规 模 和 实 施

云南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云南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云南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云南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姓名:郭秋蓉专业:地理科学学号:1007072016摘要:云南省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又相对缺水的特殊省份。

近几年来,云南连续遭受旱灾,这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云南的水资源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云南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使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对策。

关键字:水资源;云南;现状;可持续利用;挑战;对策0 引言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辖16个州(市)、127个县,3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4596.62万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形成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居全国第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7。

水能资源丰富,全年水能发电量居全国第2。

由于时空分布等原因,全省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挑战,水资源已威胁到全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云南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1.1 水资源现状1.1.1水资源量云南省水资源总量达4165亿立方米,仅次于西藏和四川,居全国第3,是宁夏的260倍,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7。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4820.8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2222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580.0毫米,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58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经1983年后对118个富水地段和50个主要盆地进行勘探,为742亿立方米/年。

冰川雪山静贮水量约10亿立方米。

湖泊静贮水量近300亿立方米。

从西藏、四川、贵州、广西4省区人省水量1845.8亿立方米,从缅甸、老挝、越南等邻国流入97.2亿立方米。

1.1.2 水质评价有资料统计,云南省水质污染严重,达不到国家Ⅴ类水质标准的占33.9%;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占18.4%;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占21.9%;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的占25.8%。

云南水利基本情况(2001版)

云南水利基本情况(2001版)

云南水利基本情况(2001版)2001版1999版一、概况二、水资源三、水利建设50年成就四、“九五”水利建设成就五、“十五”水利规划简况(一)自然地理1.位置、地理特征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广西两省(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部及西南部与缅甸、南部与老挝及越南接壤。

全省国境线长4060km,其中1043km以河为界。

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省是一个山区省份,全省总面积39.4万Km2,山地占84%,高原丘陵占10%,坝子(盆地、河谷)占6%。

境内横断山山脉纵贯滇西,乌蒙山、五莲峰山盘延滇东北。

全省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低相差悬殊,最高点为西北部滇藏交界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在东南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红河出境口,海拔76.4m。

从南到北,平均每公里海拔升高6m。

境内地面起伏不平。

2.气候特点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干湿分明,水平分布迥异,垂直分带明显,气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云南的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

日温差相对较大,尤其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而“四季如春,一雨成冬”的俗语主要在海拔1500~2000米范围内。

云南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省内各地各季起止时间,南北可相差5个月以上,同一时期各地有不同的季节。

如4月滇中尚是春暖季节,滇南已是炎热夏季,滇北高寒山区仍为寒冷冬天。

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则形象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受高原季风气候影响,云南省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雨季一般在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暴雨频繁,易产生洪涝灾害;旱季一般为11月至次年4月(部分年份可能延迟到6月中旬),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左右,并会出现长时间连续无降水现象,易发生冬、春、夏连旱。

3.行政区划云南省辖16个地(州)市(5个地级市、3个地区、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28个县(市、区)。

高一地理澜沧江知识点

高一地理澜沧江知识点

高一地理澜沧江知识点澜沧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河流,也是亚洲第四大河流。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云南、西藏、缅甸等地,最终注入中国的南海。

澜沧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水利资源,也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介绍澜沧江的流域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流域特点澜沧江流域横跨中国和缅甸两国,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

其地势起伏较大,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主要由高原和山脉组成,中游地区为山地和丘陵地形,下游为平原和近海河口平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游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陡峭,河流湍急。

整个流域气候多样,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高山气候为主。

二、水文特征澜沧江流域水势汹涌,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都较大。

受青藏高原山地、冰川和季风气候的影响,澜沧江流域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呈现出大雨季和小雨季的特点。

由于地形的变化,澜沧江河道断陷和纵谷的形成,使其河流段呈现出急流、瀑布和险滩等自然地貌景观。

此外,澜沧江还是藏缅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主要的水源地之一,以其特有的冰川和高山湖泊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澜沧江在地理、经济和生态方面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澜沧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以水稻和茶叶种植为主要农作物。

其次,澜沧江上游的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畜产品。

此外,澜沧江还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提供了水电发电的条件。

中国多个大型水电站都建在澜沧江上,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然而,澜沧江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推进,澜沧江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逐渐凸显。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流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综上所述,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河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价值。

了解澜沧江的流域特点和水文特征,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设施相对薄弱等挑战。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云南省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以下为您介绍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

一、滇中引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

它旨在从金沙江引水至滇中地区,解决滇中地区长期缺水的问题。

工程线路全长约 664 公里,途经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等地。

这一工程建成后,将为滇中地区的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该工程通过从牛栏江引水入滇池,实现改善滇池水环境和缓解昆明城市用水紧张的双重目标。

工程不仅提升了滇池的水质,增强了滇池的生态修复能力,还为昆明市区提供了应急备用水源,对于保障昆明的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中型水库建设工程云南省积极推进大中型水库的建设,如清水海水库、德泽水库等。

这些水库的建成,增加了蓄水能力,提高了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防洪减灾的作用,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了让广大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云南省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通过新建、改造供水设施,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饮水不安全和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五、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云南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包括修建灌溉渠道、泵站、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

这些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江河治理工程针对云南省内部分江河存在的防洪标准低、河道淤积等问题,实施了江河治理工程。

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等措施,提高了江河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洪涝灾害对沿岸地区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红旗河工程2020最新消息

红旗河工程2020最新消息

红旗河工程2020最新消息红旗河工程位于中国云南省的红河州,是云南省最大的水坝工程之一。

该工程旨在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提供可靠的洪水控制和灌溉系统。

随着2020年即将结束,让我们来看看红旗河工程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就。

首先,红旗河工程在2020年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

今年,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其电力供应系统。

新建的电站已经投入运行,为周边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这对于当地农村地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因素,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次,红旗河工程还在2020年大力推进水利建设。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工程在过去一年中重点关注灌溉系统的建设。

新建立的灌溉渠道和设施覆盖了更广阔的农田面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农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以上的成就,红旗河工程还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

工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水生态的恢复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清洁的生活水源,也为保护该地区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红旗河工程还积极参与了社会公益事业。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工程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工程运输队伍积极参与物资的运输工作,为抗疫一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此外,工程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为当地的贫困地区捐赠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红旗河工程在2020年的取得的这些成果离不开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努力。

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也需要一支经验丰富、高效协作的团队。

2020年,工程团队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程的按时完成和高质量交付。

展望未来,红旗河工程将继续致力于为当地地区提供可靠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服务。

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还计划加大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更多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水利概况
一、基本省情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具有“连4省、邻3国”的地缘特点,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两国毗邻,全省有25个县(市)分别与老挝、越南、缅甸接界,国境线长4060公里。

全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514万人,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

二、水情和水利发展现状
云南境内河流众多,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条,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中珠江、红河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为国际河流。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毫米,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全国第三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近5000立方米。

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总容水量290亿立方米,其中湖泊水面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异龙湖、杞麓湖、阳宗海等“九大高原湖泊”。

云南水资源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由于横断山脉深度切割,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流”,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成本高、边际效益低。

二是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700立方米左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三是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加之全省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高原,云南自古就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久旱之后突然发生大洪水,旱涝急转、涝中有旱相互交替的情况较为突出,且灾害频率高、灾害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程度深,防汛抗旱救灾形势非常严峻。

四是水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防污治污任务重。

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主要河流有近40%的水体严重污染;“九大高原湖泊”中异龙湖、杞麓湖、星云湖、滇池外海和草海常年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近一半的湖泊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水利部的关心帮助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南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掀起兴水利、除水害、保水土的水利建设热潮。

三、水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及建设重点
在治水思路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在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了玉溪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丽江拉市海引水等重点水利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源地保护力度;扎实推进部省合作共建曲靖市和楚雄州山区水利发展与改革示范区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努力实现全民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相继作出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中小水电发展、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与改革、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特别是200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动员部署,明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水利建设总体思路和任务,并决定从2007年起,在保持原有投入增加的基础上,连续4年每年再筹集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加快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

州市县也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全省完成水利水电建设投资继2003年突破50亿元后,2007年又突破100亿元大关,2008年已达到146亿元。

在深化改革方面,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全省纳入改革范畴的1028件水利工程初步建立起了符合省情、水情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同时,我省利用重点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契机,把水管体制改革范围延伸到集体产权乡镇管辖的小㈠型水库,全省913座小㈠型水库已全部出台改革方案,统一收归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水价改革由水管单位试点向示范区建设拓展,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得到初步调整,2004年开始对水电企业全面征收水资源费。

全省已有4个州(市)和63个县(市、区)组建了水务局或由水利局承担水务统一管理职能。

全省30%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达到9011个。

在强化管理方面,我们在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书中,把管理类考核指标总分值上升到了与建设类等同的水平。

先后颁布了《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发布了《云南省用水定额地方标准》,坚持每年向社会发布《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

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强化,水政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开展了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秩序和“四无”水电站清理整顿、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秩序清理整顿、取水许可和供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大力推进水利综合执法试点。

深入
推进曲靖市、玉溪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沾益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元谋县水权水市场试点工作,公布了全省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