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简介
水利工程范本

水利工程范本一、背景介绍水利工程是指通过对水的调配、利用和管理,以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的一门工程学科。
水利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介绍水利工程的范本来探讨其相关内容。
二、水利工程的分类1. 水库工程水库工程是指通过人工修建水坝截存水源,形成蓄水面积较大的湖泊,以达到调洪、发电、供水等多种使用目的的工程。
水库工程具有调节水文、保护生态、防洪抗旱等重要功能。
2. 河道工程河道工程是指对河道进行疏浚、引导、固定等工程措施,以保证河流的畅通和防止河流泛滥的工程。
河道工程可以改善河道水流条件,减少水旱灾害,提高洪水排泄能力。
3. 水闸工程水闸工程是指通过建设水闸来调控河流的流量,以实现防洪、引水、渡船等功能的工程。
水闸工程能够保证河流的水位和流量的稳定,有效防止洪水灾害。
4. 水电站工程水电站工程是指通过有效利用水流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以供电、发电等用途的工程。
水电站工程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三、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1. 可行性研究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评估工程的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
通过可行性研究,可以确定工程的可行性与可行性方案。
2. 水利工程模型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常常使用各种水利工程模型进行模拟和分析,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利工程模型可以模拟水流、水压等多种水文环境,帮助工程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预测。
3. 施工技术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施工技术,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减少工程风险。
4. 运维管理水利工程的长期运维管理对于工程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制定运维管理方案,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能够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
四、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1. 提供可靠供水水利工程通过调配水资源,能够向城市和农村提供稳定、充足的供水,保障人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的需要。
简述水利工程及其类别

简述水利工程及其类别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利用、调配和保护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总称。
水利工程可分为灌溉工程、水电工程、防洪工程、排水工程和水资源利用工程等几个类别。
灌溉工程是指为农田提供足够的水源,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的工程。
灌溉工程主要包括引水工程、输水工程和渠道工程。
引水工程是将水源引入到农田的工程,常见的引水方式有引河水、引湖水和引地下水等。
输水工程是将引入的水源通过渠道输送到农田的工程,主要包括输水管道和输水渠道。
渠道工程是指在农田内部建设供水渠道,以保证水源能够覆盖到每一块农田。
水电工程是利用水流能量产生电能的工程。
主要包括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等。
水电站是将水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施,主要由水电机组和水库组成。
水轮发电机组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通过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输电线路是将发电的电能输送到用户端的线路,主要包括变电站和输电线路。
防洪工程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主要包括堤防工程、排涝工程和泄洪工程。
堤防工程是修建防洪堤以防止洪水侵袭的工程,主要包括河堤和湖堤。
排涝工程是为了将雨水和地下水排出,保持农田和城市地区的干燥而进行的工程。
泄洪工程是为了调节水库水位,减轻洪水压力而进行的工程,主要包括泄洪闸和泄洪隧洞等。
排水工程是为了排除湿地、沼泽和城市积水,保持地面干燥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主要包括排水管道和排水渠等。
排水管道是将积水引入排水渠道或河流的管道系统,主要由排水管和井口组成。
排水渠是将积水引导到指定地点的渠道,主要包括地下排水渠和地表排水渠。
水资源利用工程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主要包括水库调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等。
水库调水工程是通过调整水库蓄水位,合理利用水库水源的工程。
水源地保护工程是为了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环境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水资源调配工程是为了解决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通过输水工程将水源从富水区调配到缺水区。
我国典型水利工程介绍

我国典型水利工程介绍中国拥有众多典型的水利工程,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例子:1.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该大坝已经成为国际闻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水利工程。
三峡大坝的建设开始于1994年,于2024年完工。
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洪和发电。
该大坝的蓄水量相当于中国内陆淡水资源的1/40,它能够为中国提供可靠的洪水控制和发电能力。
2.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调水工程将长江(南部)的水资源引导到北方干旱地区。
该工程始于2002年,预计在2030年前完工。
南水北调分为东线和中线两个主要部分,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
它的目标是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和水源污染问题,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3.杨树济水库:杨树济水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溶洞水库。
这个水库是由一系列地下溶洞组成的,总蓄水量达到35亿立方米。
杨树济水库的建设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于1965年竣工。
它不仅为四川省提供重要的水源和灌溉水,还具有防洪和发电功能。
4.千岛湖水库:千岛湖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水库,也是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之一、该水库坐落在千岛湖风景区中,以其起伏的山脉和众多的岛屿而闻名。
千岛湖水库始建于1959年,是为了调节钱塘江水系,改善瓜沥下游的洪涝灾害,并提供可靠的水资源。
它的建成对杭州市的水供应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该水库建于1958年,是为了改善汉江上游地区的灾害性洪水,并提供水源和发电。
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达到约103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混凝土大坝。
该水库的建成对十堰市和下游城市的水资源供应和洪水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典型水利工程代表了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洪水防治和能源开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它们不仅为中国提供可靠的水源和水力能源,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设施相对薄弱等挑战。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云南省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以下为您介绍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
一、滇中引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
它旨在从金沙江引水至滇中地区,解决滇中地区长期缺水的问题。
工程线路全长约 664 公里,途经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等地。
这一工程建成后,将为滇中地区的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该工程通过从牛栏江引水入滇池,实现改善滇池水环境和缓解昆明城市用水紧张的双重目标。
工程不仅提升了滇池的水质,增强了滇池的生态修复能力,还为昆明市区提供了应急备用水源,对于保障昆明的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中型水库建设工程云南省积极推进大中型水库的建设,如清水海水库、德泽水库等。
这些水库的建成,增加了蓄水能力,提高了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防洪减灾的作用,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了让广大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云南省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通过新建、改造供水设施,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饮水不安全和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五、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云南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包括修建灌溉渠道、泵站、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
这些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江河治理工程针对云南省内部分江河存在的防洪标准低、河道淤积等问题,实施了江河治理工程。
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等措施,提高了江河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洪涝灾害对沿岸地区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

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一、背景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由邓至、李冰等人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历时6年修建完成。
二、工程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成都平原的灌溉和防洪问题。
通过引江入蜀,使成都平原的农田得到充分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同时,工程还起到了排涝和防洪的作用,有效减少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三、工程规模1、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蜀江引水、岷江引水两个渠道。
2、蜀江引水渠长约60公里,自蜀江源头引水至郫县县城,最终流入都江堰。
3、岷江引水渠长约28公里,自岷江源头引水至都江堰。
4、都江堰工程总引水量为1730立方米每秒。
四、工程特点1、都江堰水利工程采取堰坝式引水方式,主要由堰坝、引水渠和分水口组成。
2、堰坝由石坝和土坝组成,石坝采用了梯级式布置,以减少对水流的阻碍。
3、引水渠沿山脚修建,采用了凿石和开凿截梁两种方式,以适应地势的变化。
4、分水口处设置堰门和闸门,实现对引水量的调节和分配。
五、社会影响1、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成都平原农田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灌溉,使农业生产大幅提高。
2、工程也起到了防洪的作用,保护了成都平原的居民免受洪水灾害的侵害。
3、都江堰成为了蜀地经济的重要支撑,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附件1、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图纸。
2、相关的水位监测数据和工程实施报告。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利工程:指以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为目的,对河流、湖泊和海洋进行开发、改造和利用的工程。
2、引水渠:指将水从水源引入目标区域的渠道。
3、分水口:指将引入的水按需分配的地点。
水利工程的分类及特点

水利工程的分类及特点水利工程是指以调节、控制和利用水资源为目的,对水体进行开发、治理和利用的一系列工程活动的总称。
根据其功能、规模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将水利工程分为以下几类:供水工程、排水工程、引水工程、灌溉工程和防洪工程。
每种工程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效。
一、供水工程供水工程是指通过集水、取水、净化和输送等一系列工程设施,为居民、工业和农业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工程。
供水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取水工程、净化工程、输水工程和配水工程。
1. 水源工程:水源工程是供水工程的基础,主要通过建设集水区域,收集天然水源并将其储存起来,以供后续的取水和利用。
常见的水源工程有蓄水池、水库和水源井等。
2. 取水工程:取水工程是将水源转化为可用水的一项工程活动,通过建设抽水站、泵站等设施,将水源引入后续处理和输送系统。
取水工程主要包括引水系统和泵站等。
3. 净化工程:净化工程是为了保证供水的安全和卫生,对取水源进行过滤、消毒和除杂等处理,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常见的净化工程设施有水处理厂和净化站等。
4. 输水工程:输水工程是将净化后的水源通过管道或渠道输送到用户需要的地方,一般通过水泵或自然的动力进行推动。
输水工程包括输水管道、水输送系统和水泵站等。
5. 配水工程:配水工程是将输送到用户的水进行分配和供应,确保每个用户都能获得稳定的供水量和质量。
配水工程包括配水管网和供水站等。
二、排水工程排水工程是指通过排水渠道、泵站和处理设施等工程设施,将城市和农田中的水分排出,以维持土地的干燥和稳定。
排水工程主要包括城市排水工程和农田排水工程两类。
1. 城市排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主要解决城市内雨水和废水的排放和处理问题,以防止城市内涝和水污染。
常见的城市排水工程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排放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等。
2. 农田排水工程:农田排水工程主要解决农田内的积水和盐碱化问题,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农业产量的稳定。
常见的农田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沟、排灌井和盐碱地改良等。
二建水利知识点总结

二建水利知识点总结一、水利工程概述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各种工程活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堤坝、渠道、水闸、水泵站、灌溉渠道、排水工程等各种工程项目。
水利工程的目标是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保障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的灌溉用水,并且减少水灾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水利工程的分类1. 水库工程:水库是人工蓄水的水体,是水利工程中最主要的一种工程。
水库可以蓄水,调节水流,发电和防洪等多种功能。
水库的类型有多种,包括常规水库、泥砂水库、多目标水库和地下水库等。
2. 堤坝工程:堤坝是人工筑成的坝体,通常用来防洪或者蓄水。
堤坝有多种类型,如土石坝、混凝土坝、重力坝等。
堤坝的设计和建造需要充分考虑水体的流量和水质,以及地质条件,确保堤坝的安全和稳定。
3. 渠道工程:渠道是人工开凿的水道,主要用来引水灌溉农田。
渠道工程包括引水、输水和灌溉工程,通常包括主渠道、支渠和末渠。
渠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水流的流速、流量和水质等因素。
4. 水闸工程:水闸是用来控制河流、运河、湖泊和水库水位的一种工程设施。
水闸的类型有多种,包括闸门、泄洪闸、弃沙闸等。
水闸的设计和建造需要充分考虑水流的流速、流量和水质,以及土壤条件和地质条件。
5. 水泵站工程:水泵站是用来抽水、输水、提升水位或者排水的设施。
水泵站的类型有多种,包括固定泵站、移动泵站和井泵站等。
水泵站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等因素。
6. 灌溉工程:灌溉是用来补充和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的一种工程活动,主要用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灌溉工程包括地面灌溉、沟渠灌溉和喷灌等多种方式。
灌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土壤的类型、坡度和透水性等因素。
7. 排水工程:排水是用来排除地表和地下水的一种工程活动,主要用来防治水灾和保障地下建筑物的安全。
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渠、排水管和排水泵等。
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规律,以及土壤的透水性和排水能力等因素。
(完整版)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芍陂刊沟引漳十二渠龙首渠都江堰郑白渠灵渠金堤会通河汴渠鸿沟瓠子堵口鸿隙陂浮山堰赤山湖破冈渎松花坝通惠河练湖鉴湖宁夏古灌渠永济渠相思埭它山堰戾陵堰上海港水利史料Ho m e P a g e芍陂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
又名安丰塘。
位于安徽省寿县南。
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
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始见《汉书.地理志》,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维修。
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王景修芍陂稻田。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水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水官铁锤等文物。
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
芍陂灌区面积,在4-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
《水经.肥水注》详述芍陂源流,工程规模,并指出陂有五门(水口),吐纳川流。
发展到隋代,经整修增辟为36门。
延续到宋代。
这36水口仍可起到按照水量出入增减、调节灌溉用水先后次序的作用。
明嘉靖《寿州志》详记当时36门的具体名称及其经流地点,灌渠总长达783里。
清代芍陂水门迭有兴废增减,乾隆至光绪间均为28门。
关于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三国、南北朝时曾多次受到战争波及,唐宋以来,则多为地主土豪占垦和盗决。
以芍陂陂区为例,到明代,被占塘面约长50里,变塘为田达56967亩多。
芍陂设置减水闸,明成化十九年(1483)始见记载。
系因地主土豪占陂为田,蓄水面积缩小,雨季汛涨时,地主为避免私田被淹,便盗决陂堤泄水,涸出塘底,续行占垦。
为防止盗决和占垦,故设置减水闸进行控制。
清乾隆二年(1737)始在众兴集以南,建筑滚水石坝。
到民国年间,芍陂灌溉效益越来越低,1949年实灌面积仅8万多亩。
现为淠史杭灌区的一个反调节水库。
返回目录邗沟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淮扬运河、里运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建设成绩卓著,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防御水旱灾害,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上万亿元水利水电固定资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
据中国大坝委员会的统计资料,至2002年底,全国有15米以上的大坝25800座,占世界同类大坝的51.9%,世界排名第一;水电总装机8270万kW,占世界水电装机容量的11%,世界排名第一;2002年水力发电量2800亿kW•h,世界排名第四;水库总库容5843亿m3,世界排名第三,以上数据还没有包括15米以下的小坝和小水库。
50多年来,全国还累计修建加固堤防27万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km2,灌溉面积从1600万hm2扩大到近5400万hm2,全国年用水量(包括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等)到2002年达到5497亿m3 。
在防洪减灾方面,水利工程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有1335座大中型水库参与拦洪削峰,拦蓄洪水532亿m3 ,减免农田受灾面积228万hm2 ,减免受灾人口2337万人,避免221座城市进水,减免直接经济损失1353亿元。
但是,在我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的成就,对已建水利工程所发挥的巨大除害兴利效益作出应有评价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中国水利还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防洪安全缺乏保障,水资源紧缺和用水浪费并存,水土资源和用水浪费并存,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污染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针对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我国已制定了包括人与洪水协调共处;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城市用水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水资源配置要保证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以需水管理为基础;有步骤地推进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开发西部水资源要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等实现多方面战略转变的措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水利工程的安全水利工程在兴利除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如发生事故,特别是发生水库大坝垮坝,不仅将使水利工程本身遭到损毁,失去效益,还将给下游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一、水利工程失事的危害和原因世界水利史上,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坝失事,都造成了巨大的灾害。
例如:1976年6月美国的提塘坝(宽心墙土坝,坝高93米,总库容3.6亿m3)在初期蓄水时溃决,工程本身几乎全部冲毁,下游780 km2 土地成为泽国,近3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超过4亿美元。
又如法国的马尔巴塞拱坝,由于由于拱坝岸坡局部岩石软弱,使拱座发生不均匀变形和滑坡,导致溃坝,坝下8km初的一兵营500名士兵全部遇难,距坝10km处的费雷加斯城变成空虚。
在我国,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大坝失事也时有发生。
据统计,我国至1954年有垮坝统计资料以来至2003年,大小水库共垮坝3484座,其中损失特别巨大的有:1975年8月,因特大暴雨,河南省境内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洪水漫坝失事,造成2.6万人死亡,1029.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人民币;青海省沟后水库因大量漏水溃坝,下游300余人被夺去生命。
所以,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的安全,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即使是小型水库的的失事,造成的灾害对于一个小区域来说,也是难于承受的。
造成水利失事的原因很多,从技术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自认因素错综复杂。
水利工程的主要建筑物长期在水中工作,受到水压力、渗流、冲刷、空蚀、磨损、淤积、冻害、侵蚀和腐蚀等物理或化学总用,工作条件恶劣,设施容易老化,工工作状态随时会发生改变,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工程的破坏。
另一方面,超标准的自然因素,如超标准的洪水,强烈地震等的影响,也会使水利工程遭到破坏。
(2)设计、施工中存在问题。
由于人们对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个局限性,使水利工程在勘测、规划和设计中,难免有不符合客观实际之处,从而使工程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弱点。
在施工过程中,因水利工程工程量大、施工条件困难及一些主观因素,造成施工质量差,留下了隐患。
(3)管理不善。
事物的发展必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工程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水工建筑物发生破坏前,总是有预兆的。
但是,如果管理技术落后,或责任心不强,就有可能没有发现变化的前兆,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工程事故,严重的可能引起工程失事,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二、大坝安全状态为掌握水库大坝的安全状态,保障其安全运行,应对水库定期进行安全鉴定。
根据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水利部于1995年制定并颁布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该办法规定,坝高15m以上的或库容100万m3 以上的水库大坝都要按此执行,坝高小于15m、库容10万~100万m3 的小型水库参照执行。
鉴定的程序是:组织设计、科研等有关单位对工程进行技术分析评价和现场安全检查;经专家组审查后,由专家组主持鉴定会,对大坝安全作出鉴定结论,并评定安全类别,提出安全鉴定报告书。
鉴定的内容包括大坝洪水标准复核、抗震复核、结构稳定和渗流稳定的分析、质量分析评价和运行分析等。
因书库初次蓄水往往能暴露一些问题,故首次鉴定特别重要,水库建成蓄水后的2~5年必须组织首次安全鉴定,以后每隔6~10年进行一次鉴定。
通过安全鉴定,大坝安全分为三个类别:(1)一类坝。
大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达到国家防洪标准的规定,大坝工作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
(2)二类坝。
大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不低于水利部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期非常运用标准,大坝工程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
(3)三类坝。
大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水利部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期非常运用标准,或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大坝安全,不能正常运行。
二类、三类即为病险水库,其中三类坝应立即立项看,安排实施计划,进行出险加固,限期脱险。
根据2000年底的统计资料,全国水利系统管理的83727座水库中,三类水库有30413座。
其中,大型145座,占大型水库的42%;中型1118座,占中型水库的总数的42%;小型水库29150座,占小型水库的36%。
另外还有二类水库27264座,其防洪标准达不到国家标准。
近几年来,对病险水库进行了大量的加固改造,病险水库的数目有所减少,但到2003年底,全国病险水库仍占水库总数的36%,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为改变这种状态,国家除了每年投巨资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外,还针对造成水库病险的主要原因,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加强大坝的安全鉴定、安全监测、调度运行、各级大坝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项工作,努力消除隐患,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效益的正常发挥。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大坝失事有多种因素,可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在自然因素中,水文、水力和地质条件又是主要的原因。
例如:由于对降雨、洪水估计偏低,造成洪水漫坝是大坝失事的最普遍原因,根据对1991年以来全国235座水库垮坝原因的统计,因发生超标准洪水导致的占63%,因工程质量差、抢险不力造成的占30%,因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造成的占7%。
另根据国际大坝会议“关于水坝和水库恶化”小组的资料,漫坝失事约为30%,渗透等水力因素引起的失事占20%,地质条件差、基础失稳等因素引起的失事约占27%。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自然因素是引起大坝失事的主要因素,但是,在这些统计数据中,还是包含了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例如,有资料统计我国40年来因洪水漫顶失事的大坝1100余座,真正由于超过洪水标准的只占到30%,其他大多数还是因为勘测设计有误或根本没有进行过勘测设计的缘故,这种状况以小型水库为多。
另外,即使因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坝状况恶化,但由于管理工作到位,及时发现了隐患,也可避免大坝失事。
例如1962年11月6日,安徽梅山水库连拱坝右岸基岩发现大量漏水,右岸13号坝垛垂线坐标仪观测到3天内向右岸倾斜了57.2mm,向下游位移了9.4mm,且右岸各坝垛连续出现大裂缝,经分析是右岸基岩发生错动,结果及时放空水库进行加固处理,从而避免了一场溃坝事故。
在人为因素中,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是主要的。
例如,我国现有的水库,大多建于“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很多工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这些工程往往缺乏足够的水文等基础资料,当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也极不完善,施工设备简陋,大搞群众运动和人海战术,基础投资不足,频繁的停建缓建,造成了当时建设的大部分水库从设计到施工都难以保证质量,给工程留下了许多隐患。
至于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善。
以目前的水利科学技术,虽然还不足以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但现代的观测技术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理论上的不足。
工程实践证明,多数大坝失事都不是突然发生的,一般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此,即使大坝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设计理论和技术有一些未知因素,或本来安全程度较高的大坝经长期运行发生了工作状态的异常变化通过认真细致的检查观测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补救。
但是,往往有很多工程尤其是中、小型工程,不具备安全监测手段,也缺乏维护修理,工程老化,管理松懈,造成事故。
例如:前述的青海省沟后水库溃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不善。
该水库总库容330万m3,坝高71m,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由乡镇府管理,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水库管理仅有1~2名工人,除了每日采记库水位外,放松了对工程的检测和观测;另外,在设计、施工上夜存在一些问题。
据失事后的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汛期超汛期限制水位运行,面板接缝漏水超过了坝身排水能力,侵润线逐步抬高,坝体砂砾石饱和,孔隙水压力和滑动力增大,有效抗滑强度减小,再加上坝顶高达5m的直立式防浪墙下沉转动,促使防浪墙底座同面板顶部的水平接缝止水破坏,当库水位超过这一高程时,库水更为畅通地灌入坝体,引起坝身下游坡失稳,坝料随水流失,最终造成钢筋混凝土面板悬空折断溃坝。
由上述的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对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管理和维护,还能使水利工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使水利工程能安全地发挥其效益和功能。
第二节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广义的水利工程管理包括了水利工程调度利用、水利工程检查观测、水利工程养护修理、防汛抢险等技术管理工作,还包括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工作,但通常所说的水利工程管理仅指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