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人虽处逆境仍不失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特别是其晚年漂泊的经历,引出《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情感投入。

学生尝试背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精读分析: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一幅孤寂的旅夜图景。

情感探究:结合诗歌内容,探讨杜甫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自我比喻,体会诗人的无奈与豁达。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借景抒情、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杜甫其他描写漂泊生活的诗作,如《登高》,探讨其异同点。

讨论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作为“诗圣”的地位。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诗歌中意象、情感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句诗的理解与感悟。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的诗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杜甫的思想感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2.1 诗文背诵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旅夜书怀》。

2.2 诗文分析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3.1 诗文内涵学生能够深入领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3.2 诗文背景学生能够了解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

四、教学方法4.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4.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分享对杜甫思想感情的理解。

4.3 分析法教师对诗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杜甫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课堂初始,教师可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5.2 诗文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文的韵律美,体会杜甫的情感。

5.3 诗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探讨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

5.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杜甫思想感情的理解,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5.5 诗文背诵在课堂尾声,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旅夜书怀》的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5.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有兴趣深入学习杜甫诗歌的学生提供拓展建议。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析等环节,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理解诗文。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总结和学生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评估学生对《旅夜书怀》的理解程度和诗歌鉴赏能力。

七、作业布置7.1 背诵《旅夜书怀》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诗文的背诵,加强记忆。

7.2 诗歌鉴赏练习选取其他杜甫的诗作,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分析《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学生阅读《旅夜书怀》并分享感受。

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杜甫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旅夜书怀》的诗句和意境。

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怀旧、忧国忧民情怀。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学生讨论杜甫在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诗歌手法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比喻、对偶等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和寓意。

探讨杜甫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手法。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和欣赏。

第四章:诗文创作背景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重视。

4.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分析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学生讨论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的联系。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杜甫诗中的情感。

5.2 教学内容设计一项与《旅夜书怀》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体验杜甫的诗意。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写一篇以《旅夜书怀》为灵感的现代诗。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并进行分享。

第六章:诗歌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6.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所体现的杜甫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___一等奖教案 (1).

《旅夜书怀》___一等奖教案 (1).
诗歌形式,风格__沉_ 郁顿_挫__;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杜__工__部__集__》。
•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颈联:
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
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
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
思考: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 过誉之词.
思考: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 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通过“书怀”悟实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画面
意境
情感
孤弱的细草 在无边的风 里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 危樯和孤独 的小舟对抗 着漫漫长夜
寂静凄冷
漂泊无依 孤独寂寞
星垂平野阔,意境 情感
低垂的星空: 辽阔的平野: 涌动的月影:
浩荡的大江:
星空低垂愈显 原野辽阔无边
星盏衬托着 无边荒凉的平野
明朗的月空下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

《旅夜书怀》教案2

《旅夜书怀》教案2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忧愁,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

(2)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包括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3. 诗文情感的把握,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和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3. 诗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共鸣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共鸣: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能力测试:通过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杜甫的画像和《旅夜书怀》的书法作品。

(2)教师简介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诗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并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五、课后作业:1. 朗读、背诵《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感悟文章,不少于300字。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多媒体展示)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颈联如何理解?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旅夜书怀》10教案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旅夜书怀》10教案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武威第八中学李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意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2.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欣赏写景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体味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所说的“李杜”同学们应该知道是谁吧?(生:李白、杜甫),的确如此,在灿若星河的唐朝诗人中,李白、杜甫永远是最闪亮的两颗星,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李白、杜甫也是一直被我们仰望的两座高峰。

先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他们的作品,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杜甫,一起去鉴赏他晚年写成的诗作——《旅夜书怀》。

二、解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思考:诗题往往反映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或基本结构,《旅夜书怀》正是如此。

请结合注释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

明确: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诗人是在旅途中,在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首诗写的是旅途夜间所见之景,并由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

那么作者到底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想要抒发怎样的情怀呢?三、诵读诗歌四、赏析诗歌思考:1.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找出其中的意象?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3.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意境)?教师将学生分组,用自己的想象来描绘这两幅画面。

学生讨论,派代表来分别描绘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