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讲义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合集下载

13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13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性状】 1.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 2.红棕色或黄棕色,凹凸不平,被有粉尘。 3.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 并伴有白色斑点或纹理,薄片半透明。 4.气香而特异,味麒 麟竭的成熟果实中渗 出的树脂。 【产地】产于印度尼西 亚、苏门答腊、印度、 马来西亚等国。
3、用火燃烧呛鼻具苯甲酸气味者为真品,具松香气者为 伪品。
【采收加工】采集麒麟竭成熟果实,其外密被硬质小鳞
片,由鳞片间分泌的红色树脂,几将鳞片全部遮蔽,
充分晒干,加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松脆的树脂块 即脱落,筛去果实鳞片杂质,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 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如达 玛树脂、原白树脂等,称加工血竭。
【性状鉴别】
1、原装血竭:呈四方形或 不定形块状,大小不等。 表面铁黑色或黑红色,常 附有因磨擦而产生的红粉。 断面有光泽或无光泽;研 成粉末血红色;用火点燃, 冒烟呛鼻;无臭,味淡。
【性状鉴别】
【性状】 1.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有时粘连成团
块。 2.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无光泽,有 一层类白色粉尘。 3.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 4.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 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白色,并微有香辣感。 【理化】 1.取药材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火试法:本品燃烧时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
没药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其
他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
【产地】 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 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 度等地。以索马里所产为最佳。 【采收加工】 11月至第二年2月间将 树刺伤,树脂由伤口或的裂缝处自 然渗出。初呈黄白色的液体,接触 空气后逐渐凝固而成红棕色硬块。 采得后去净树皮及杂质,置干燥通 风处保存。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

方兒茶
形狀 表面
質地 斷面
氣味
方塊或不規則 棕褐或黑褐色,光滑 而稍有光澤 質硬,易碎 不整齊,多具光澤, 有細孔 無臭,味苦、澀,略 回甜,遇潮有粘性
方塊狀,各邊均凹縮 棕色至黑褐色,平 坦,多無光澤 質堅實或較鬆脆 淺棕紅色
無臭,味苦、澀
冰片 一、來源:
艾片(左旋龍腦) ——菊科艾納香的葉提取的結晶 機片(合成龍腦、人工冰片)
加工: 夏、秋採收莖葉,置缸內,
清水浸2-3天,至葉爛、莖脫 皮時撈去枝葉;每10斤葉約 加入石灰1斤,充分攪拌; 至浸液成紫紅色時,撈取液 面泡沫,曬乾。
馬藍
二、性狀: 1.深藍色細粉或為多孔性糰粒(手撚即成粉); 2.體輕,易飛揚; 3.有草腥氣,味淡; 4.火試,有紫紅煙霧, 時間長者佳; 5.水試,水不得染成深 藍色,若沉入水中,雜 質多。
化,呈黃綠色。
塊狀 劍葉龍血樹血竭
第十四章 其他類中藥 (一)加工品——以植物某部分或某些製品為原 料,加工而成。
如:冰片、蘆薈、青黛
蘆薈
青黛
(二)孢子類 (三)蟲癭、病理產物類
海金沙 (孢子)
五倍子 (蟲癭)
天竺黃 (病理產物)
海金沙
一、來源 海金沙科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二、性狀
1.粉末狀,黃棕或淡棕色, 2.質輕,撚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 3.氣微,味淡。 4.水試:浮於水面,加熱 漸下沉; 5.撒於火焰上,產生爆鳴 聲和閃光,無灰渣殘留。
注意:貯藏應注意防火
三、顯微
1.孢子:四面體或三角狀圓錐形,外壁具瘤狀紋理
頂面觀三面錐形,可見三叉狀裂隙;
側面觀類三角形;底面觀類圓形。

2.非腺毛:有時可見。

15树脂及其他类中药

15树脂及其他类中药

中 油胶树脂:乳香、没药、阿魏等。
药 油树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的 香树脂:苏合香、安息香等。


除作性状鉴别和定性鉴别外,还应作
物理、化学鉴别,如溶解度、浸出物、

灰分及树脂的酸价、皂化价、碘价的

测定,这些对树脂的真伪及质量优劣 检查均有一定意义。



【来源】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时,将火立即熄灭,猛吸浓烟闻之,并观察其熔 化后的色泽,有苯甲酸样烟气呛鼻,刺激咽喉并

有不适感,能引起轻微咳嗽,燃烧后的迹晕为黑 色者为真品。火烧即熔化,冒烟,烟气有松香味或腥
异味者为伪品。
别 水试法:不溶于水,加热软化,水仍不染色。
麒麟血竭中含红色树脂酯约57%:血 竭红素(dracorubin)和血竭素(dracorhodin)、去 甲基血竭红素(nordracorubin)、去甲基血竭 素(nordracorhodin)等。

迅即软化成胶块样,粘附牙齿,唾液 成乳白色,并微有香辣感。
乳 香
索 马 里 乳 香
埃 塞 俄 比 亚 乳 香
老 乳 香
新 乳 香
受热变软,易燃,烧之有香气(不应

有松香气),冒黑烟,有黑色残渣。

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水液。 取粉末少许,平铺在纸上,在紫外光

灯(365nm)下,观察荧光,乳香呈黄 棕色,松香呈兰紫色
,嚼之砂样感,味初淡而渐咸;国产血竭嚼之有黏牙感

,味微涩。
透甲法:正品血竭样品粉末95%乙醇全溶,乙醇液

能将指甲染成鲜艳的血红色,极难去除,如不强行去 除,经久不退。

中药鉴定学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重点

中药鉴定学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重点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一.概述1.树脂类中药:指从植物体内得到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割伤后的分泌物;2.树脂和挥发油并存于植物的树脂道或分泌细胞中;3.树脂的化学组成:树脂酸、树脂醇、树脂酯、树脂烃;4.树脂类中药的分类:●单树脂类:血竭等;●胶树脂类:主要组成为树脂和树胶,藤黄等;●油树脂:主要组成为树脂与挥发油;●油胶树脂:胶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乳香、阿魏、没药等;●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游离芳香酸;5.鉴定:1)物理特征●多为不定形的固体,少数为半固体;●不溶于水,不吸水膨胀,易溶于……●固体树脂加热则软化,熔融,且具黏性;●……2)性状鉴别●多为不定形的固体,少数为半固体;●表面微有光泽;●质硬而脆;●不溶于水,不吸水膨胀;●……燃烧时见浓烟且具明亮的火焰,伴有特殊香或臭气;二.药材(饮片鉴定)药物名称科属入药部位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成分苏合香金缕梅科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而成1.呈半流动的浓稠液体;2.棕黄色或暗棕色;3.质粘稠,挑起时则呈胶样,连绵不断,较水重;3.气芳香,味苦、辣,嚼之黏牙1.取本品少许置载玻片上,微温(或微量升华),冷却后镜检,有肉桂酸片状或小棒状结晶析出;2.取本品1g,细砂3g,混合后,置试管中,加5ml高锰酸钾溶液,微微加热,则有苯甲醛香气产生;树脂约36%;油状液滴(汗肉桂酸最高的树脂)乳香橄榄科树皮渗出的树脂1.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一的块状;2.表面淡黄色、微带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3.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4.具微香气,味微苦,黏附牙齿,唾液成1.本品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不应有松香气),显油性,冒黑烟;2.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树脂,树胶,挥发油;乳白色;没药橄榄科干燥树脂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状;2.黄棕色或红棕色;3.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4.有特异香气,味苦而微辛;1.取本品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2.粉末遇硝酸呈紫色;树脂,树胶,挥发油;阿魏伞形科树脂 1.呈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物;2.块状物形似白蜡,质轻,断面稍现空隙,新鲜切面色较浅,放置颜色渐深;3.脂膏状粘稠,灰白色,久置颜色渐深;4.具强烈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如蒜,嚼之有灼烧感;树脂,树胶,挥发油;安息香安息香科干燥树脂 1.呈不规则的小块,稍扁平,常粘结成块状,表面橙黄色,具蜡样光泽;或为不规则的圆柱状,扁平块状,表面灰白色至淡黄白色(人公割脂);2.质脆,易碎,断面平坦,乳白色,放置后,渐变为淡黄棕色至红棕色;3.气芳香,味微辛,嚼之带沙粒感;1.取粉末约0.25g,置干燥试管中缓缓加热,即产生刺激性香气,并产生多数棱柱状细小结晶的升华物(苯甲酸);2.本品0.1g+乙醇5ml,研磨过滤+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0.5ml——亮绿色,后变为黄绿色;树脂70%~80%;苯甲酸11.7%;血竭棕榈科果实中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原装血竭:表面铁黑色或红色;常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1.火试:火烧产生呛鼻的烟气,无油迹,香如甲酸?,无松香气;2.取本品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应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树脂酯加工血竭:表面暗红色或黑红色;。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树脂类中药用部分为植物分泌或经提取、精制而成的树脂的一类中药称为“树脂类中药”。

树脂类中药均为天然产物,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体。

树脂类中药的鉴定一、树脂的形成、存在和采收形成:树脂是一类化学组成比较复杂的物质,一般认为是植物体内的挥发油成分,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聚合、缩合等作用形成的。

存在:树脂一般认为是植物组织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常和挥发油并存于植物的分泌细胞、树脂道或导管中,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

采收:除一部分为收集自然渗出的树脂外,不少是将植物体某些部位经机械损伤,如简单切割或刺伤树皮,收集从伤口流出的树脂,经加工而成;或以植物含树脂的部位经提取、精制而得到。

二、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树脂主要由树脂酸、树脂醇、树脂酯、树脂烃等多种成分组成。

在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等成分。

药用树脂的分类通常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而分成以下几类。

1.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

通常又可以分为:(1)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2)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脂、血竭等。

(3)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5.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三、树脂的通性树脂通常为无定形固体,表面微有光泽,质硬而脆,少数为半固体。

它们不溶于水,也不吸水膨胀;易溶于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或完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溶。

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则软化,最后熔融;燃烧时有浓烟,并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

将树脂的乙醇溶液蒸干,则形成薄膜状物质。

树脂类常用中药乳香【来源】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第13篇-树脂类中药

第13篇-树脂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树脂类中药
【性状】呈不规则颗粒状或 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 一般直径约2.5cm,有的可 达10cm。表面红棕色或黄 棕色,凹凸不平,被有粉 尘。质坚脆,破碎面呈颗 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 并常伴有白色斑点或纹理; 薄片半透明。气香而特异, 味苦而微辛。
中药鉴定学
树脂类中药
乳香和没药的性状比较:
形状 乳 香
小形乳头状、油滴状或 不规则块状 不规则颗粒或粘结成团 块 , 直 径 2 . 5 cm, 有 的 可达10cm
颜色
淡黄色、微带绿或棕红, 有的表面有类白色或淡黄 色粉末
断面
腊样,无光泽,少数 有玻璃样光泽 呈颗粒状,带棕色油 样光泽,有白色斑点 或纹理
气味
气微香,味 微苦,有香 辣感
没 药
中药鉴定学
树脂类中药
【产地】主产于广西、云南、广东等省区。 进口品主产于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 【采收】 4 ~ 9 月选择 5 ~ 10 年的大树,作三 角形切口,开始7~10天渗出黄色树脂,取 下后,流出大量白色树脂,以后每隔1月或 1月半在原切口上部作一切口,继续收集白 色固体树脂,一棵树每年可产 10kg 树脂, 并可以连产7~10年。用乙烯利涂刷可增产 8~17倍。
中药鉴定学
树脂类中药
2、白乳香(枫香脂):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植物枫香树 (Liguidambar fermesana Hance )的干燥 树脂,与乳香相似,烧之香气浓郁,熔化 快,滴沱多。投入带水烧杯中,不吸水, 不变色;加热至100摄氏度略软化,但不溶 于水,水液仍澄明清澈。
中药鉴定学
树脂类中药
【鉴别】呈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棕黄色至灰棕色,半 透明,质极细腻,挑起时,延绵不断,较水重,气芳 香,味苦、辣,嚼之粘牙,易溶于乙醇、氯仿、二硫 化碳等,微溶于乙醚。 注意:不得有固体颗粒状物,不得呈固体或块状。

(医疗药品)树脂类中药

(医疗药品)树脂类中药

(医疗药品)树脂类中药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以树脂入药的中药,叫树脂类中药。

1.树脂类中药的存在和采取1.1存在多存在于松科、安息香科、豆科等种子植物中。

三种存在形式:原来少,损伤后增多;(松香)原来无,损伤后产生;(安息香、苏合香、土鲁香)正常存在于组织内,与损伤无关。

(血竭)1.2采取根椐存在的方式有采取形式:有计划地人为损伤割取,例如安息香的采取粉碎提取,例心材(创愈木脂)或果实(麒麟血竭),用此法采取。

1.树脂类中药的物理性质非晶形的固体、半固体,少数未液体;在水中既不溶解也不吸水膨胀;利用此性质水溶性杂质及色素(水试)能溶于有机溶剂;此性质可提取、精制树脂加热熔融,燃烧冒浓烟,有特殊气味;(火试)将乙醇溶液蒸干后,可得到漆样薄膜。

树脂与树胶相区别,树胶为高分子多糖化合物,物理性质与树脂是完全相反:一般溶于水(粘稠液体),或吸水膨胀(胶冻状);不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加入乙醇可析出沉淀);燃烧则炭化。

3.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3.1树脂的化学组成树脂是很多高分子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许多是二萜烯和三萜烯的衍生物。

3.1.1树脂酸(Resinacids)含一个或几个-COOH,如松香酸、乳香酸,溶于碱水形成肥皂样乳液R-COOH+NaOHR-COONa+H2O3.1.2树脂醇(Resinols)树脂醇+FeCl3不变色树脂鞣醇+FeCl3蓝色3.1.3树脂酯(Resinesters)多为代表树脂生理活性部分树脂鞣醇or树脂醇+树脂酸or芳香酸(桂皮酸、苯甲酸、阿魏酸、水杨酸等)树脂酯+KOH树脂醇+酸的钾盐3.1.4树脂烃(Resenes)无活泼取代基。

3.2树脂的分类3.2.1单树脂类酸树脂:主要成分为树脂酸(松香)酯树脂:主要成分为树脂酯(血竭、枫香)混合树脂:多种树脂成分(洋乳香)3.2.2复合树脂类胶树脂:树胶+树脂(藤黄)油胶树脂:树胶+挥发油+树脂(没药、乳香、阿魏)油树脂:挥发油+树脂(松油酯、加拿大树脂)香树脂:挥发油+芳香酸+树脂(苏合香、安息香)4.鉴定性状鉴别:外形、水试(溶解性)、火试(气味)、薄膜(色泽)理化常数:酸价、皂化价、碘价杂质限度:醇不溶物(安息香醇不溶物100℃干燥<2%)灰分(阿魏<7%)含量测定:醇溶物,(如安息香醇浸物中香酯酸>30%)化学发应:检真:树脂中已知成分检伪:可能掺伪品的检出仪器分析:如血竭的IR谱、UV、TLC阿魏ResinaFerulae[历史]唐本草:“阿魏生西番及昆仑,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截根穿,暴干者为次,体性极臭,而能止臭。

中药鉴定学:树脂、其他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树脂、其他类中药
• 麒麟竭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国。
采收加工
麒麟竭:采集成熟果实,其外密被硬质小鳞片, 由鳞片间分泌的红色树脂,几将鳞片全部遮蔽,充 分晒干,加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松脆的树脂块 即脱落,筛去果实鳞片杂质,用布包起,如热水中 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 如达玛树脂、原白树脂等,称加工血竭。
国产血竭
➢ 国产血竭为百合科植物柬埔寨龙血树Dracana cambodiana 和剑叶龙血树Dracana cochinchinensis的树干含脂木质部中提出的树脂。
➢ 主要分布于越南,柬埔寨及我国云南南部
海 南 龙 血 树
柬 埔 寨 龙 血 树
➢ 取植物木质部含紫红色树脂部分,粉碎后 分别用乙醇和乙醚进行提取,浓缩后即得 血红色的血竭制品。
皇 冠 牌 加 工 血 竭
手 牌 加 工 血 竭
加工血竭
各种不同外观的血竭
血竭
血竭
• 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软化,易溶于乙醇、二硫 化碳、氯仿及碱液中。
• 以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不粘手,
火燃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无松香气者为佳。
成分
• 麒麟血竭中含红色树脂酯约57%,从中分 离出结晶形红色素:血竭红素、血竭素、 去甲基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黄烷 醇)、苯甲酸等。
➢ 性状鉴别:外形、水试(溶解性)、火试(气味)、 薄膜(色泽) 理化常数:酸价、皂化价、碘价 杂质限度:醇不溶物。
➢ 化学反应: ➢ 检真:树脂中已知成分 ➢ 检伪:可能掺伪的检出 ➢ 仪器分析:如血竭的IR谱、UV、TLC。
苏合香
• 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Liquidambar orientalis 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
性状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概述
药用部位为植物分泌或经提取/精致而成的树脂的一类中药称为“树脂类中药”。

树脂类中药均为天然产物,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体。

树脂一般认为是植物组织的正常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常和挥发油并存于植物的分泌细胞、树脂道或导管中,他们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

树脂的采收,除一部分为收集自然渗出的树脂外,不少是将植物体某些部位经机械损伤。

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而分成以下几类:
1.单树脂类:树脂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树胶及游离芳香酸。

又可以分①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②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血竭。

③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分,如洋乳香等。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挥发油和树胶,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

如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等。

5.香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游离芳香酸(香脂酸)、挥发油,如苏合香、安息香。

(三)树脂的通性
树脂通常为无定形固体,表面微有光泽,质硬而脆,少数为半固体。

它们不溶于水,也不吸水膨胀;易溶于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或完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溶。

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则软化,最后熔融;燃烧时有浓烟,并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

将树脂的乙醇溶液蒸干,则形成薄膜状物质。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
1.乳香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通常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性状鉴别:索马里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不规则小块。

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变棕黄色或棕红色。

常温时质脆,微热可相互粘连,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

具有特异香气,味微苦,嚼之初散成砂粒状,但无砂石感,继之软化成乳白色胶块。

埃塞俄比亚乳香:呈淡黄白色或淡绿色,久存则变黄色。

碎断面有蜡样光泽。

具柠檬气,嚼之软化粘牙,呈乳白色胶块。

化学成分:树脂;树胶;挥发油
理化鉴别:
(1)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含量测定:测定挥发油以及埃塞俄比亚乳香挥发油含乙酸辛酯。

2.没药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哈地丁树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等。

性状鉴别: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

质坚脆,破碎面部整齐,无光泽。

有特异气香,味苦而微辛。

胶质没药:味苦而有粘性。

化学成分:树脂;树胶;挥发油。

理化鉴别:
(1)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2)粉末遇硝酸呈紫色。

(3)本品粉末加香草醛试液数滴,天然没药立即染成红色,继而变为红紫色;胶质没药立即染成紫红色,继而变为蓝紫色。

3.血竭来源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产地: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

采收加工:采集成熟果实,充分晒干,加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松脆的红色树脂块即脱落,筛去果实鳞片及杂质,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加工血竭。

性状鉴别:“原装血竭”表面铁黑色或黑红色。

断面黑红色。

研成粉末血红色。

用火点燃,冒烟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

气微,味淡。

“加工血蝎”表面暗红色,破碎面红色。

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红色树脂酯:血竭素、血竭红色;黄烷类色素;三萜类。

理化鉴别:取粉末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则溶化。

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呈鲜艳的血红色,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气。

检查:查总灰分,醇不溶物及不得含有松香。

附注
1.龙血竭(国产血竭、广西血竭)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竭树含脂木材经提取而得的树脂。

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有光泽。

气特异。

微有清香,味微涩,嚼之有炭粒感并微有粘牙。

2.伪品由松香、红色染料、石粉和泥土等混合制成。

火烧之气更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