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黔文化
贵州的地域文化特色

贵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哎,说起贵州啊,那可真是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地儿不大,文化却深似海,五彩斑斓得跟调色盘似的。
咱们就随便聊聊,贵州那地界儿的地域文化特色,保准你听了心里头痒痒的,恨不得立马买张票飞过去瞅瞅。
首先啊,你得知道,贵州是咱们国家的一个宝藏省份,它坐落在咱们西南边陲,四面环山,水灵灵的,跟个世外桃源似的。
这地方啊,历史悠久得跟那老酒似的,越品越有味儿。
就说那夜郎国吧,听说过没?那可是贵州古代的一大亮点,虽然现在听起来有点“夜郎自大”的笑话味儿,但当年人家可是西南一霸,威风凛凛的。
现在你去贵州,还能找到不少夜郎文化的遗迹,感受一下那古时候的风土人情。
再来说说贵州的民族风情,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贵州啊,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熔炉,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哎呀,数都数不过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习俗,比如苗族的姊妹节,那叫一个热闹,姑娘小伙子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唱歌跳舞,吃姊妹饭,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喜庆。
还有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也是热闹非凡,大家聚在一起,用歌声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说到贵州的美食,那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贵州菜啊,以其独特的酸辣口味闻名遐迩,什么酸汤鱼、辣子鸡、豆腐鱼……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吃一口就让人停不下来。
而且啊,贵州人还特别会吃,什么山珍野味,到了他们手里都能变成美味佳肴。
你要是去了贵州,可得好好尝尝这些地道的美食,保证让你回味无穷。
除了美食和民族风情,贵州的自然风光也是一绝。
那黄果树瀑布啊,壮观得跟个天然水幕似的,站在瀑布底下,感觉整个人都被水雾包围了,清凉又舒适。
还有那荔波小七孔,美得跟画儿似的,碧水青山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还有梵净山、西江千户苗寨……哎呀,数都数不过来了,总之啊,贵州的自然风光是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最后啊,还得说说贵州的人。
贵州人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无论你是哪里人,只要到了贵州,他们都会把你当亲人一样看待。
他们性格直爽、淳朴善良,对待生活充满了热情和乐观。
贵州文化_精品文档

贵州文化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贵州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是人们研究和探索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贵州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元素,带您一起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1. 艺术与手工艺贵州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精湛的手工艺品而闻名。
贵州织锦和苗族银饰是其中的代表。
贵州织锦以其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颜色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的“活化石”。
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首饰,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2. 民族风情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着26个少数民族,如苗族、布依族、侗族等。
每个民族都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为贵州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例如,在苗族村寨中,人们可以欣赏到苗族的歌舞表演、品尝到苗族的传统美食,感受到苗族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3. 音乐舞蹈贵州的音乐舞蹈充满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苗族蜡板舞是苗族的代表性舞蹈之一,舞者手持两块蜡板,以奔放的舞姿和轻快的节奏展示着苗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另外,侗族的大葫芦舞和糍粑舞、布依族的勾栏舞等也都是贵州音乐舞蹈中的瑰宝。
4. 神秘的风景名胜贵州拥有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贵阳青岩古镇等。
这些景点融合了奇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成为了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可以在这些景点中体验到神秘与美丽的并存,领略到了贵州自然风光对贵州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
5. 传统节日与习俗贵州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苗族的芦笙节、侗族的鼓楼节、布依族的旱船节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承载着贵州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使贵州文化更加多元且充满活力。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观赏到精彩的表演,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氛围和喜庆的气氛。
结论贵州的文化是一个宝藏,拥有独特的艺术、多元的民族风情、美妙的音乐舞蹈、神秘的风景名胜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贵州地域文化(本)04

贵州地域文化(本)04贵州地理概况贵州地处中国的西南部,东临湖南,南接广西,西连云南,北界四川。
贵州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势复杂多样,山地占据该省总面积的90%,是中国著名的高原省份之一。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赋予了贵州丰富的地域文化。
贵州地域文化特色风景名胜贵州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贵州拥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花溪、荔波小七孔等。
这些景点继承了贵州的地域特色,展示了贵州独特的山水风光。
钟山茅茨文化钟山茅茨文化是贵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山茅茨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钟山茅茨建筑通常由竹子和茅草构造而成,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和冬暖夏凉的特点,在贵州的山区被广泛使用。
钟山茅茨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侗族文化贵州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侗族文化在贵州有着重要的地位。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族群,他们保留了独特的语言、服饰和文化传统。
侗族的歌舞艺术以及董寨的侗族歌楼都是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贵州的侗族村寨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体验侗族的生活和文化。
苗族文化贵州也是苗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苗族文化在贵州同样有重要的地位。
苗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丰富多彩的服饰、习俗和节日。
苗族的芦笙舞蹈和腰鼓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了解与体验。
贵州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贵州的地域文化,贵州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加强了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贵州还开设了各种文化节庆活动,以宣传和传播地域文化。
此外,贵州还努力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加强地域文化的传统和教育。
总而言之,贵州地域文化富有独特性和多样性,其特色和内涵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
贵州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哪些

贵州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哪些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素有”醉美贵州”之称。
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壮观,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文化的地方。
贵州文化独特而丰富,包含了许多独特的特色,本文将介绍贵州文化的主要特点。
1. 民族多样性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有55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各自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
这种多元的民族文化使贵州成为一个文化交融的地区。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贵州文化更加多元和丰富。
2. 风景秀丽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岳、溪谷、湖泊、瀑布等各式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贵阳市的青岩古镇、黄果树瀑布;遵义市的红花岗、茅台古镇等地都是著名的景点。
这些美景不仅给人以视觉享受,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体现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大侗文化大侗族是贵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侗文化以其古老而独特的风格闻名,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染织等艺术形式。
大侗族人民以打击竹鼓、打铜锣、吹侗笛等方式表达情感,这些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使贵州文化更加多元化。
4. 风味美食贵州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独特。
酸辣口味是贵州菜的代表,多用酸汤或者酸淡的味道来突出食材的鲜美。
比如酸汤鱼、酸汤肥牛等都是贵州的特色菜品。
此外,贵州还有著名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白酒之王,是贵州地域文化的象征之一。
5. 纺织工艺贵州是中国著名的纺织业基地,具有悠久的纺织工艺历史。
当地妇女们擅长用手工织布,并将其制成绚丽多彩的服饰。
其中,锦绣苗绣是贵州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它具有饱满的色彩、精细的工艺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结论贵州文化以其多元性和独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丰富的民族文化、秀丽的自然风景、独特的民俗活动、美味的风味美食、传统手工艺等,构成了贵州文化的主要特色。
贵州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体验。
贵州文化特色介绍

贵州文化特色介绍贵州文化特色介绍贵州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深受游客们的热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贵州文化的特色之处吧。
一、独特的民俗文化1.鼓舞文化鼓舞是贵州独具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通常是在春节或其他重要节日庆典上进行。
鼓舞表演者穿上各色盛装,手持铜鼓,伴随着锣鼓声和歌声,舞动着身体,以传统的民间故事、戏曲和歌曲为表演素材,让观众跟随着音乐和舞蹈沉醉其中。
2.苗族民间舞蹈贵州苗族民间舞蹈表演的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木玩偶舞、水花腿、银锅鼓等。
它们热情洋溢、动感十足、富有民族特色,向外界展示了苗族的独特风情。
3.花山节贵阳的花山节是贵州最大的传统文化节庆之一,也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之一。
节日期间,当地民众、游客和各地演艺团体汇聚一堂,在舞龙、舞狮、传统歌舞等表演中享受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二、美食文化的精彩展示1.酸汤鱼酸汤鱼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食,它的原材料主要有鱼、花椒、辣椒、姜、蒜等多种调料。
口感较为鲜美,酸辣可口,是广受国内外游客喜欢的一种特色食品。
2.酸汤肥牛贵州的酸汤肥牛同样也备受旅游者的关注。
这道美食的制作非常的简单,主要是用新鲜的牛肉配以强烈的酸汤味,口感独特、香气扑鼻,而且还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螺蛳粉螺蛳粉是贵州的一种特色食品,与广东的河粉、湖南的米粉不同,它是以螺蛳和米粉为主要原材料来制作的。
一碗小小的螺蛳粉中,蕴含了深厚的地方文化韵味。
三、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1.中国抖空竹中国抖空竹是贵州独有的一种文化遗产,是用陶瓷、竹子、木材等原材料手工制作而成。
它动感十足、颜色艳丽,独具风格,是全年龄段游客喜爱的手工制品。
2.织锦织锦是贵州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它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是今天中国境内唯一的非织物织锦的代表。
织锦色彩艳丽、纹理精美,充满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
3.黔匠文化贵州被誉为“黔匠之乡”,具有丰富的手工艺文化遗产。
制作马鞍、骨雕、锡器、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已成为当地传统的手工艺工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界各地的游客们的欣赏。
滇黔文化

滇黔文化摘要:在我国西南边陲,北毗巴蜀,东连岭南,有一处别具一格的区域文化——滇黔文化,它的区域大致包括了今天的贵州和云南。
这里气候温润,雨量充沛,生长着大片森林,是古代许多民族休息滋生的所在。
众多民族聚居构成了滇黔文化既复杂又单一的基本特征。
复杂是因为这里族系斑杂,迁徙又多而语系又多种多样,很难用一单线成因叙述它的全过程;简单是指在这片特定的土地上的人们,虽然民族很多,但却存在着文化意识上的相通性,存在着文化心理上的一致性,能够反映出来一种一体化的地域文化特征。
而相似性的民族构成的地域文化空间,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自我发展过程,这恰恰是我国区域文化产生的前提。
特定的地域产生特定的文化,滇黔文化也以其生存环境而拥有着自我丰富的文化内容。
关键字:文化滇黔民族一、盘古传说和族群发展在云贵高原的瑶、苗、黎等民族非常敬重盘古,在《三王历记》中有记载盘瓠音传而为盘古,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神话传说中的盘古,有了盘古的开天辟地才会有天地宇宙的存在。
滇黔地区的居民多数为瑶族和苗族。
在远古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可以说是这里最早的居民,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
大禹时曾与三苗之人战,可以推想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盘瓠”在这里的传说,也可以知道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已有了相当水平的文化。
在滇黔地区出现的盘瓠传说转化为华夏族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反映了早期苗瑶族文化对融聚性华夏文化的影响。
但在古代,更多的是中原地区华夏族对这里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了。
此外,在古代滇黔地区,曾经居住过许多部族,这些部族族系组成复杂,历史悠久。
滇黔最早的居民可以分为羌、濮、越三大族群,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社会动荡,这三大族群将外部的边缘融进秦蜀、楚巴和华夏族之中,从而剩下的部族更加坚韧地显示出他们语言文化上的固性特征,其中羌人后来分化成为藏缅语族各族,部分濮人形成孟高棉语族各族,越人则成为壮族和傣族的祖先。
贵州文化

贵州的文化在祖国的大西南,一个拥有独特韵味的神秘高原之省——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宜人的气候和美景。
不但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多彩融合32个民族的风俗。
下面从贵州的地理、历史、艺术、人文、民俗、饮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文化视角出发,全方位地呈现最本色的景色贵州。
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发现贵州、建设贵州。
一:地理天然“黔山秀水”一个地区的文化气质,反映了她所根植的土壤的肥沃或贫瘠。
要了解贵州的风土人文,先要踏上这块土地,感受高原自然的巧夺天工,我深知是大自然的气质赋予了她心灵的内在,她的与众不同给了贵州文化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任何一种创造都深深打上了这块土地的烙印。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
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地。
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
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对区域自然条件的光、热、水、土、气和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天下第一溶洞”织金洞被誉为“地下艺术宝库”,让你陡生“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慨叹,“水上秘洞”龙宫,蜿蜒的白龙洞都享誉甚广。
“黔山”!贵州的确是苍山如海,有人就曾以“如浪卷,似涛翻,如浪似涛贵州山”的句子来描述贵州山的磅礴气势。
最著名的要数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他们是贵州的脊骨。
没有见过贵州的山,就不会明白贵州人的坦荡之气从何而来。
这里有名扬四海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梵净山,有地缝天沟般被称为“地球上一道最美丽的伤痕”的马岭河峡谷。
“秀水”!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全省分为长江水系的乌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两大水系。
滇黔文化等

滇黔文化等从贵州的历史渊源来看,现代的黔文化渊源于黎、夷文化、夜郎文化和滇黔文化;从贵州的文化发育的自然母体方面看,黔文化又具有鲜明的西部高原文化特色和西南森林文化特征。
西部黄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和西南高原文化形成了中国高原走廊的三大流派,贵州高原文化发育于其独特的喀斯特地域环境上,它的原始、神奇、原生、奇异,不仅与大河文化、海洋文化风格迥异,就是在高原走廊中也是独具特色。
由于独特的封闭性地理环境,虽然贵州民族文化从古至今一直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并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贵州民族文化始终未被中原文化完全同化,保存了及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许多中原文化早已失传的文化珍品,在贵州的民族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其踪迹。
这使得贵州能将中国的原生文化、传统文化、古代文化、多民族文化比较完整地带进现代的社会。
这些特征,孕育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风貌: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烙印,都在黔山与贵水之间的不同断面上留下轨迹。
从而造就了贵州文化“活化石”的魅力,使得贵州文化如同中华民族文明的魔方,我们可以从中变换出在中原文化中早已消失的文化瑰宝。
通过总结贵州民族文化的典型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原生文化、次生文化、再生文化的统一,贵州摊文化即是代表,它是图腾文化、礼仪文化和戏曲的三位一体;第二,生存文化、生产文化、生活文化的统一,贵州节日即是代表,它是婚恋繁衍、经济交往和文化娱乐的三位一体;第三,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统一,贵州民族服饰、蜡染文化即是代表,它是古代服饰、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文化的三位一体;第四。
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统一,贵州酒文化即是代表,它风行中国,陶醉世界;第五,自然文化、历史文化、民族区域文化的统一,贵州旅游文化即是代表,民风民俗、大山森林与历史文物交织为一体;第六,生命文化、群落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统一,贵州饮食文化即是代表,吃文化将个体、群体和社会贯穿为一体;第七,高原文化、森林文化、民族文化的统一,贵州芦笙文化即是代表,高原的魂魄、森林的灵气和民族的精神融为一体;第八,人文化、鬼文化、神文化的统一,贵州祭祀文化即是代表,神的世界,鬼的天地和人的精神在此一体;第九,技术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统一,贵州建筑文化即是代表,塔楼、栈桥体现了实用、美观与亲如一家;第十,真(实用、知识文化)、善(道德伦理文化)、美(思想观念文化)的统一,贵州舞乐文化即是代表,它是传授文明文化、强化民族团结、褒扬美好生活动三位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统一图
两晋南北朝时代 南北朝时,贵州地大多属于南朝管 辖。在577年北周南征后,北周控制了 包括贵州在内的陈国西部,为隋朝再次 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
西晋统一图
隋唐五代 隋朝统一中国本部后,在黔北建立了明阳、 牂牁二郡,但仅存在38年。 唐朝曾在此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 督府,属于矩州。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间), 贵 州与中原各朝的关系比较疏远,与邻近的前蜀、 后蜀、楚、南汉及大理国等多有隶属关系,黔北 属于蜀国势力范围,黔东及黔南属于楚国,黔西 多附于大理国。因巴蜀、荆楚格局西南,贵州与 中原往来几乎没有。
苗族的支系
花 苗
黑 苗
红 苗
“尔杀内地一人者,我定要两苗抵命, 尔掳内地一人者,我定要拿尔全家偿 还” ,“苗边恶习凡有不平等事,或力难泄 忿或控断不卿(清),投入苗寨勾引多人 潜入内地,不论何人坟墓断棺取颅,不论 何姓人牛非杀即掳”。
苗寨风景
苗寨盛事
苗族服饰
背景史料:改土归流 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 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 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土司 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 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 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 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在条件成熟的 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 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屯堡妇女的服饰
三寸金莲
为何安顺屯堡文化会保存得如此完好呢?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老乡的文化认同感 家族为主体来建构屯堡片区 传统意义上的婚姻 强烈的优越感
屯堡风光
王守仁,一个思想家在这里诞生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 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 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 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 58位。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 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圆”
夜郎古国的 传说
关于王国的记载与消失
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 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 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 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有关它的历史, 最初出现在司马迁的记载中。司马迁曾在《史记·西南夷 列传》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年),夜郎与其南 方的小国发生争斗,由于不服派来调解的官员,且多有非 礼行为,于是汉派遣在西南夷地区颇有威望的地方长官的 陈立出面调停,夜郎王兴仍不服从。陈立简装轻骑,直入 夜郎腹地,斩杀夜郎王。夜郎国灭,从此不复见于历史。
清代疆域图
闲话黔文化
明 代 永 乐 年 间 贵 州 建 省 内 幕
美 军 随 军 记 者 拍 摄 的 “ 24
第24道拐
11道拐的水泥挡板 第11道拐的水泥挡板
现在的“24道拐”
汉族中的少数民族--安顺屯民
“屯堡人”的由来
独特的屯堡文化
1.语言未被同化 2.妇女的服饰装束沿袭了明代江南汉族的服饰特征 3.食品易于保存,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 4.宗教信仰与汉族多神信仰一脉相承 5.花灯小调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 6.地戏原始粗犷,是对战争的反映 7.以石木为主要营造材料的房屋,既高雅美观又具 有独特的防御性
专题三:黔文化
贵州省地形地貌
贵 州 地 貌
贵州神龙洞
中国第一水溶洞——贵州龙宫
贵州兴义
贵州荔波
绥阳双河洞
“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中洞苗族
辣椒和贵州气候
“国 酒”——茅
台
侗族大歌
贵 州 省
贵 州 民 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 世居地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 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和 土家等17个。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368.69万 人),其次是布依族(247.81万人)、侗族 (140.03万人)和土家族(102.82万人)。居 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 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95、创办龙冈书院,讲学文明书院 二、精辟的八字教育主张 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讲课形式 四、一代师范垂后世
广泛影响…… 广泛影响
由于明末的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学传到了日本, 现在日本的水户市,还存有朱舜水的雕像。阳明学在日本, 直接成为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制全盘西化的 基础,所以现在的日本,传统保留得比中国好很多。蒋介 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 《传习录》,看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他大为震惊,于是 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王阳明。 陶行知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 的“知行合一”学说,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行为准则。 并据此改名为“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 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并改本名为陶行知。陶行知从心学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 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苗
族
布依族
侗 族
彝
族
水 族
回 族
仡佬族
壮 族
瑶 族
满 族
白 族
蒙 古 族
羌 族
土家族
苗
族
布依族
侗 族
土家族
贵州的历史
早在20多万年以前,贵州就有人类居住、 活动。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和地点80余处。
先秦时代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以前,贵州为 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之一部。 春秋时期,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 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今安顺一带),并与中 原有交往。 春秋末期,牂牁北部领土,仍以夜郎邑为 中心,定国号为“夜郎” 战国时期 归属南夷夜郎国。战国中后期, 楚国往西南扩张,今贵州地为楚国的黔中地方, 地域面积在今贵州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 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
北宋疆域图
元代中国本部图
明朝 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 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 名。
明代疆域图
清 朝 清朝雍正时征服贵州东南部,称为新 辟苗疆,亦称新疆,雍正七年(1729年) 在台江、雷山、剑河、丹寨、麻江、榕江 等县建立新疆六厅。1726年至1731年在贵 州实行"改土归流"。 在全省普遍推行府、 厅、州、县的行政建置,官吏由朝廷委派, 废除土司制度。清朝时贵州的疆域基本形 成。
阳明学的主要精髓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 程颐、 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 程颐 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从 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 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 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 知后行”之说。王守仁强调要知,更要行, “知行合一”。
二战期间惨遭屠杀的 犹太人
犹太人的纪念活动
蚩尤像
中国远古社会曾形成过炎 帝、黄帝、蚩尤三圣人分治天 下的三足鼎立之势。在炎黄与 蚩尤涿鹿鏖战之后的五千年中,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苗族由北 到南,由东到西,从国内到海 外,经历了5次规模较大,范围 广的历史大迁徙,所经受的苦 难是不言而喻的。
大迁徙运动对苗族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唐代十道图
宋辽金元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 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 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 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宋 朝曾短期在贵州南部设置黔南路。 元朝时,贵州大部属于湖广等处行中 书省。其他地方实行土司制度,设立八番 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阳,仍然称作贵 州,但元朝统治者称顺元城。
第一,由于不断的迁徙,磨练了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对 民族剥削和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搞精神,仗义,勇敢,在困难面前不低 头,在逆境中不灰心气馁,乐观,幽默。 第二,由于不断的迁徙,使苗族人民深深懂得只有团结,才有力量; 只有团结,不能生存。 第三,由于不断的迁徙,生活环境不断的变异,使苗族人民锻炼成 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富于创业精神,无论迁到到困难、再艰苦的地区, 都能迅速适应,并能从实际出发开发当地的自然优势,声带发展、繁荣 起来。 第四,由于不断的的迁徙,苗族长期处于创业—迁徙,迁徙—创业, 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客观上,延缓了苗族经济、文化的社会发展进程, 使苗族的生产力长期处于低速度发展的落后状态。 第五,由于不断的迁徙,使苗族分步地域广阔,居住分散,久而久 之,也就形成支系统繁多的方言,没有统一的文字,致使苗族今天不能 用统一的苗族语演讲和交谈。
苗族服饰上的图案
苗族文字
传说苗族2000年以前就有文字,后消 失。在明清,受汉文化影响的苗族知识分 子也做了许多创立文字的努力,但传播和 使用范围都没有超过相当于现在的一个镇 的行政范围,根本没有被一个民族接受过。 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苗文反而是石 门坎的传教士伯格里创造的苗文通过教会 学校得到过一定范围的使用。
苗族服饰的分类
黔东南苗族服饰:百褶裙长短不一,佩戴各式围腰和 绑腿。发髻也有较大差异。总体上黔东南苗族服饰有30多 种款式。 黔中南苗族服饰:其特点是以黑、白、蓝色线绣衣裙 或蜡染。大领对襟开,百褶裙,包头帕或头巾,髻发。黔 中南苗族服饰有5种款式。 川黔滇苗族服饰:衣料主要是麻布,服饰色彩较浅, 蜡染工艺普遍。服饰和发型多种多样。 湘西苗族服饰:有多彩头帕和变型式样,服饰亦有8 种。 海南苗族服饰:由于海南苗族受当地黎族服饰的影响, 苗女穿右偏襟长及膝部的长衫,仅一扣,无领,蜡染短裙, 以黑、红色为主,花纹较少,束发,包一绣图案花纹的头 巾,外面再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帕,套上一条红带子 垂在背后,显出与其他地区的苗族服饰的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