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轴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机械轴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轴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准备教学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 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设计课程内 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等
制定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包括课时安排、教学进度等
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 果等
机械轴套的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σ=F/A 强度等级:根据材料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强度等级 应力集中:考虑轴套上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行强度校核 疲劳强度:考虑轴套在长期使用中的疲劳强度,进行疲劳寿命计算
机械轴套的刚度计算
刚度定义:抵抗变形的能力 刚度计算公式:E=F/δ 影响因素:材料、截面形状、尺寸等 计算方法:有限元法、实验法等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轴套的设计 原理和结构
机械轴套的材料 选择和加工工艺
机械轴套的装配 和调试方法
机械轴套的性能 测试和优化方法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和效果
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轴套表面的组织和性能,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强 度。
喷涂:通过喷枪将涂料喷涂在轴套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化学处理:通过化学反应,在轴套表面形成一层化学物质,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机械轴套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检测项目: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等
切割:将材料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磨削:使用磨床对轴套进行磨削,提高其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轴的课程设计,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轴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熟悉轴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
3.掌握轴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
4.熟练掌握轴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轴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
3.轴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
4.轴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5.课程设计实践操作
四、课程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轴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实验操作:通过轴的制造和检测等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团队合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轴的设计和制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
1.课程设计报告:对课程设计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实验操作考试: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3.理论考试:对学生对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轴承设计与制造》
参考书目:《轴承设计原理》、《轴承材料与热处理》、《轴承制造工艺
与加工方法》、《轴承检测方法与应用》。

七、结语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轴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期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门机械设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轴承应用、机械结构设计、焊接技术与结构分析、机械应用与传动机构综
合设计等,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课程,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力,使
学生具备从设计、制造到利用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机械设
计的方法和流程,对机械设计和制造有深入了解。

二、课程目标
1、教会学生如何实现机械设计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并熟悉软件工具
的使用;
2、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流程,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元件及材料
等的选择和应用;
3、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中的焊接技术及结构分析,理解机械传动机构
的工作原理及其各种组件;
4、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独立或小组设计
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
行机械结构参数化定义、机械结构能力仿真与验证;
2、轴承应用:了解轴承的类型及应用,学习轴承选型、轴承安装、
润滑、清洁与检测等;。

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承套课程设计说明书

燕山大學課程設計說明書題目:“軸承套”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鑽6-Φ”夾具設計學院(系):機械工程學院機制系年級專業: 08級機制X學號:080101010XXX學生姓名:XXXXXX指導教師:XXXXXXXXXXXXXX教師職稱:目錄第1章零件の分析 (1)1.1 零件の功用及結構分析 (1)1.2 零件の工藝分析 (2)第2章軸承套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 (3)2.1 毛坯の選擇 (3)2.2 基准の選擇 (3)2.3 工藝路線の擬定 (3)の確定の確定2.4 加工餘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の確定 (4)2.5 切削用量及工時定額の確定 (5)第3章鑽6-Φ工序夾具設計 (6)3.1 任務の提出 (6)3.2 定位方案及定位裝置の設計計算 (6)の確定の選擇の分析計算3.3 對刀或導引元件(裝置)設計 (8)3.4 夾緊方案及裝置の設計計算 (8)の確定の分析計算3.5 連接元件及夾具體設計 (10)3.6 夾具操作及維護簡要說明 (11)第4章鑽6-Φ工序夾具虛擬裝配 (12)4.1 Pro/E三維零件設計及虛擬裝配技術 (12)夾具主要零件虛擬創建 (12)虛擬裝配方法、順序及零件約束確定 (13)4.4夾具組件虛擬裝配及其分解................ . (13)參考文獻 (15)結束語 (16)附錄Ⅰ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 (17)附錄Ⅱ機械加工工序卡片 (18)第一章零件の分析1.1、零件の功用及結構分析軸承套廣泛應用於輕負荷便於拆裝の地方。

題目中給出の零件如圖:二維圖如下:有許多軸承在裝配和拆卸中會遇到困難,特別在箱體內部軸承の裝配受到條件限制,應用軸承套解決了裝配和拆卸の難題。

零件上6個Φ上緊定螺絲,用於聯接軸承套和本體,以達到內圈周向、軸向固定の目の但因為內圈內孔是間隙配合,一般只用於輕載、無沖擊の場合。

零件外圓壁上4個Φ4の孔為油孔,用以通潤滑油。

外圓面與法蘭下表面與本體相配合,內圓面與內圓臺階面用以安裝滾動軸承,承受軸向和周向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目录(一)零件分析§1.1 零件的作§1.2 零件的工艺分析(二)确定生产类型(三)确定毛坯§3.1确定毛坯种类§3.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3.3绘制铸件零件图(四)工艺规程设计4.1选择定位基准§4.1.1粗基准的选择§4.1.2精基准的选择4.2 制定工艺路线4.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决定§4.3.1圆柱表面工序尺寸§4.3.2平面工序尺寸§4.3.3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4.3.4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4.3.5填写工序卡(五)夹具设计§5.1问题的提出5.2夹具的设计§5.2.1定位基准的选择§5.2.2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5.2.3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5.2.4夹具设计装备图(六)参考文献一、零件的分析1 零件的作用轴套在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降低因更换轴的成本,轴套一般有滑动轴承,轴向定位,及减磨减震的作用2 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15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轴套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14∅以及与此孔相通的∅9。

2﹑M60⨯1.5的内螺纹3﹑∅70,∅65及∅105的圆跳动,M60⨯1.5的同轴度。

4﹑∅65外圆面,∅105的端面,∅70的外圆面的表面粗糙度。

由以上分析可知,∅70外圆及端面,∅65外圆及端面,∅55内圆可通过车削进行加工,并且保证精度要求,可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精度要求及机床达到的位置精度,二﹑确定生产类型已知此轴套产品的年产量为8000台/年,每台产品中该零件数量为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α和废品率β分别取3%和0.5%,零件年产量为N=⨯1/⨯台/每年件台(1+3%)(1+5%)=8281件/年8000轴套的重量是0.86k/g个,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表2.2的“机电产品的零件类型分类”知,轴套属轻型零件。

轴套设计说明书

轴套设计说明书

篇一:接轴套设计说明书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接轴套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8-φ17孔夹具设计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2011级先进制造1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4年 12 月 10 日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接轴套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孔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i篇二:带铜衬轴套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制定带铜衬轴套件的加工工艺,设计铣20台面的铣床夹具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陶福春机械工程系2012年11月15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制定带铜衬轴套零件(图5-17)的加工工艺,设计铣设计要求: 1、中批生产;设计内容: 1、绘制加工工件图,计算机绘图;2、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填写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一张和铣34两侧面工序的工序卡。

3、设计指定的工序夹具,绘制夹具全套图纸;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并交电子文稿。

设计时间:2012答辩时间:年11月12日至11月23日班级:陶福春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系主任:2012年11月6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轴系部件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轴系部件设计说明书

机械 设计 大作 业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 轴系部件设计机械设计大作业 轴系部件设计说明书题目:行车驱动装置的传动方案如下图所示。

室内工作、工作平稳、机器成批生产,其他数据见下表。

电动机工作 功率 2.2 电动机满载转速 工作机得转速 第一级传动比 轴承座中心 高 H/mm 200方 案 5.4.1最短工作年限 10 年 1 班940603.2一选择轴的材料因为传递功率不大,轴所承受的扭矩不大,故选择 45 号钢,调质处理。

二初算轴径对于转轴,按扭转强度初算直径式中P——轴传递的功率; C——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 n——轴的转速,r/min。

由参考文献[1] 表 10.2 查得 输出轴所传递的功率:,考虑轴端弯矩比转矩小,故取带 轴承 齿轮。

输出轴的转速:代入数据,得考虑键的影响,将轴径扩大 5%,。

三结构设计为了方便轴承部件的装拆, 减速器的机体采用剖分式结构。

取机体的铸造壁厚 δ=8mm,1. 轴承部件机体结构形式及主要尺寸机体上的轴承旁连接螺栓直径 , 所需要的扳手空间,轴承座内壁至坐孔外端面距离 , ,为保证装拆螺栓 取 L=48 mm。

2.轴的结构设计本设计方案是有 8 个轴段的阶梯轴,轴的径向尺寸(直径)确定,以外伸轴径 、 为 基础,考虑轴上零件的受力情况、轴上零件的装拆与定位固定、与标准件孔的配合、轴的 表面结构及加工精度等要求,逐一确定其余各轴段的直径;而轴的轴向尺寸(长度)确定, 则考虑轴上零件的位置、配合长度、支承结构情况、动静件间的距离要求等因素,通常从 与传动件的轴段开始,向两边展开。

(1) 联轴器及轴段①和轴段⑧ 本设计中,轴段①和轴段⑧为轴的最小尺寸 。

因此,轴段①和轴段⑧与联轴器 的设计同时进行。

为了补偿联轴器所连接的两轴的安装误差,隔离振动,选用弹性柱销联轴器。

由参考文献[1] 表 13.1 查得 ,则计算转矩带 轴承 齿轮由参考文献[2] 表 13.1 可以查得 GB/T 5014-2003 中的 LX3 型弹性柱销联轴器符合要求。

74mm轴套课程设计

74mm轴套课程设计

74mm轴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轴套的基本概念,掌握74mm轴套的规格、材质及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描述轴套在机械结构中的作用,了解其与其他机械部件的关联。

3. 学生掌握轴套的安装、拆卸及维护方法,了解相关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正确测量轴套的尺寸,并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轴套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掌握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机械结构中的轴套问题进行诊断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制造及维修的兴趣,增强对工程技术的认识。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与维修领域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3.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二、教学内容1. 轴套基本知识:介绍轴套的定义、分类、材质及74mm轴套的规格参数,对应教材第3章第1节。

2. 轴套的作用与应用:讲解轴套在机械结构中的作用,分析其应用范围,举例说明,对应教材第3章第2节。

3. 轴套的安装与拆卸:详细讲解轴套的安装方法、步骤,拆卸注意事项,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对应教材第3章第3节。

4. 轴套的维护与保养:介绍轴套的日常维护、检查和保养方法,分析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对应教材第3章第4节。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轴套的测量、安装、拆卸及维护保养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对应教材第3章实践部分。

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1课时:轴套基本知识,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

2. 第2课时:轴套的作用与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第3课时:轴套的安装与拆卸,进行示范操作和分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Φ10.02 的孔为重要加工表面,其尺寸要求为 IT7 级 ,表面粗糙度为 3.2, 可采取钻,扩,铰,可以达到其要求.
Φ12.2 的孔也为重要加工表面,其尺寸要求为 IT7 级 ,表面粗糙度为 3.2, 可采取钻,扩,铰,可以达到其要求。
M6 孔为螺丁固定孔,尺寸无特殊要求,表面粗糙度无要求, 钻孔即可以达 到。
根据图纸计算轮廓尺寸,长 122.05mm,宽 29mm,高 78.96mm。 (2) 选择铸件公差等级
查手册铸造方法按机器造型,铸件材料按灰铸铁,得铸件公差等 级为 8-12 级取为 10 级。 (3) 求铸件尺寸公差
公差带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 (4)求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查手册铸造方法按机器造型、铸件材料为 HT200 得机械加工余量 等级 E-G 级选择 G 级。
四、各工序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确定........................................................................ 9 4.1 铣削常用符号 .................................................................................................9 4.2 计算各工序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4.2.1 工序四,加工 φ31.2 上端面 ............................................................9 4.2.2 工序五,加工 φ31.2 下端面 ..........................................................10 4.2.3 工序六,钻 φM6 通孔并攻丝 ..........................................................11 4.2.4 工序七,钻→扩→粗铰 φ18.3 的孔.................................................12 4.2.5 工序八,钻→扩→粗铰 φ12.2 的孔.................................................14 4.2.6 工序九,钻→扩→粗铰 φ10.2 的孔.................................................15
表 1.1 毛坯尺寸及机械加工总余量表
加工表面
基本尺寸 铸件尺寸公差 机械加工单侧余量 铸件尺寸
φ31.2 上端面
31.2mm
2.6
4Hale Waihona Puke 39.2±1.3φ31.2mm 下端面 31.2mm
2.6
3
4
39.2
±1.3
CAD+三维模型请加 QQ1497948061
2.6、毛坯设计铸件
2.6.1 、确定拔模斜度
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及加工方法确定........................................................ 4 3.1、定位基准的选取 ..........................................................................................4 3.1.1、粗基准的选取原则: .......................................................................4 3.1.2、精基准的选取原则: .......................................................................5 3.2、零件表面加工路线选择 ..............................................................................5 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6 3.4、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刃具和辅具...................................................... 7 3.4.1 根据工序选择加工装备 ......................................................................7 3.4.2 确定加工余量 ......................................................................................8
经上分析可得,对上述加工表面而言,可先加工基准面,再依次加工其他的 表面。查找相关孔和面加工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相关资料可知,图纸 中的技术要求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都是合理的。
二、零件毛坯设计
2.1、计算生产生产纲领
根据课题给定生产纲领为 10000(件/年)得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
2.2、选择毛坯
此零件为轻型机械生产纲领在 5000-50000(件/年)之间为大批生产。该零 件材料为 HT200,考虑到零件在工作时要有高的耐磨性,及零件外轮廓相对复杂 所以选择铸铁铸造。因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采用砂型铸造,机器造型。
2.3、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计算[1]
(1) 求最大轮廓尺寸
2
CAD+三维模型请加 QQ1497948061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得拔模斜度为可取 1.17 度。
2.6.2 、确定分型面
二、零件毛坯设计........................................................................................................ 2 2.1、计算生产生产纲领 ......................................................................................2 2.2、选择毛坯 ......................................................................................................2 2.3、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计算[1] ...................................................2 2.4、机械加工余量计算 ......................................................................................3 2.5、确定毛坯尺寸公差确定 ..............................................................................3 2.6、毛坯设计铸件 ..............................................................................................4 2.6.1 、确定拔模斜度 .................................................................................4 2.6.2 、确定分型面 .....................................................................................4 2.6.3、毛坯的热处理方式 ...........................................................................4
五、总结...................................................................................................................... 18 六、参考文献.............................................................................................................. 19
该零件的所需加工面为 φ31.2 两端面,为基准面,粗糙度为 3.2,长度要求 为 29±0.1,尺寸要求为 IT7 级,粗铣加半精铣即可。
φ18.3 的孔为重要加工表面,其尺寸要求为 IT7 级,粗糙度为 3.2,用钻,扩, 铰,可以达到其要求。两端面有 1×45°的倒角,表面粗糙度为 12.5,无特殊要求。
设计题目: 学 院: 专业年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轴套课程设计 XXXXX
2013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XXXXXXX XXXXXX XXXXX
2017 年 1 月 17 日
1
目录
一、 零件分析..........................................................................................................1 1.1 零件作用分析 .................................................................................................1 1.2 零件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尺寸和粗糙度要求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