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合集下载

必修四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必修四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3、人民群众
4、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①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 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是社会 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②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 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注意: ①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是不同的,并且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说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 是指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核心突破一:社会历史的本质
三.弄清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易混易错辨析
1.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劳动决定 了社会规律的形成和发展。( )
3.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 4.社会意识总是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不同步。( ) 5.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相互依赖。( ) 6.社会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 7.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 8.社会意识是一种变革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研究社会历史的起点: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 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核心突破一:社会历史的本质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名言导读
(P58)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 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 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 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5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5

原理(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原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基督教:上帝创造了人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唯心史观: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们可以唯物主义解释自然界,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社会历史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
4、社会存在
笔记区P60.
是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5、社会意识
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力量、因素)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第二课)
(实践、真理、认识)(第四课)
(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整体部分、质变量变)(第三课)
(第五课)
(第六课)
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生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
唯物辩证法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脑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育起来。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伴随有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有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课第1课时《意识的本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课第1课时《意识的本质》ppt课件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提示:(1)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 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 物。 (2)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 产物,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意识不能产生和存在。
3.(教材 P36)(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 人脑?
(2)劳动和社会交往的作用: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 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 富了意识的内容。
1.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 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所以意识
更重要的是( )
A.动物心理发展的产物
B.社会发展的产物
C.人脑高度发达的产物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动物脑比人脑要低级,不会形成意识。 (1)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 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
与其他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他高等动物的脑的复 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事物,所以 A、B 两项错误。能思维的只有人脑,所以 D 项错 误。故选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 1.意识的形成 (1)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 (2)生成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 (3)意识产生的途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 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
这两种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
是反映的性质不同而已,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错误。 故选 A。
5.2011 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为此,国务院 以及多个相关部门连连下发多个文件和通知,并部署了一系列

政治必修四 第五课

政治必修四  第五课

5.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在复杂性和机能上,动物脑都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总结结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5.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②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总结(强调意识在“认识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
球”范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影片传承了愚公
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自身家园的传统,体现着“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民族气度,
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相契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探究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功 的原因。
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
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解惑提高
1.准确理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
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指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
提示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影片通过对科技发展和未知宇宙 进行大胆预测和推演,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好奇心理需求。②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影片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球”范式,创 造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③意识活动具有自 觉选择性。影片传承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 自身家园的传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气度。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影片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相契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图示如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
的发展》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第五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讲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历史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两目内。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必修4)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必修4)

定力量。
的。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 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 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模拟演练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 大钊的“为大关多键数词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
脉搏。这表明( )
A.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根源于社会意识的变化
B.正确课的程社设会计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D.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
02
社会历史的发展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1)地位: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是新形势下国
家关于外商投关资键活词动全面的、基本的法律规范,是外商投资领域起龙头作用、具
有统领性质的法律。该法从总则、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管理、法律责任、
附则等方面对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作出了基本的、明确的规定。从历史唯物主
义角度课看程,设这计些法律的出台是基于( ) ①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案

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知识梳理】1.劳动的重要性/阐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相对对立性)。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5.生产活动的重要性6.生产方式的重要性7.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含义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上层9.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2.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如何解决、性质13.改革的含义、地位、根本目的14.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含义、主体15.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17.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内容地位区分18.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原理方法论19.课标题/框标题二、【易混易错】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依赖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同步性3.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于社会存在的变化4.社会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社会意识的变革把握了时代脉搏)6.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7.社会发展是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实现的8.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9.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调整(安全法、审批制度、监察法规)、政策、制度10.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效率与公平(调整收入分配)、市场经济体制11.生产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1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3.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基本矛盾(根本)14.“放管服”改革体现了调整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发展。

15.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6.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17.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和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切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在复杂性和机能上,动物脑都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
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
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总结
结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5.2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
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②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
条件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
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结
(强调意识在“认识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

只停留在对事物认识阶段,没有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


(强调意识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

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引起了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要求:
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④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