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第五课第二框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f15d391acc22bcd127ff0c49.png)
高中政治课本目录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经营公司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一框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第二框依法纳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向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3、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1、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2、: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2、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感受文化影响2、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哲学生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课件PPT模板

(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民主
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①②观点错
误;③④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D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下列选项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是( )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在法律的制定 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③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委会负 责 ④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人大决策其他国家机关执行的严格责任 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县级以下(包括县级)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①错 误;重大问题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2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
京举行。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
①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是我国的国体,决定着国家的其他
各种具体制度 ③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
④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2016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第二框)

你知道吗?
《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
1、事事认真,做足资料搜集,是好莱坞电影的致胜之道。电影蕴 涵了丰富的中国元素。这些是美术总监花了8年时间,钻研中国 文化、艺术、建筑、山水风光的结果。 2、电影以功夫为主题,特别请了一位武术教练开班,安排动画设 计人员上堂习武,好让他们能更具体了解各种功夫招式。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 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 况,回答新问题;
②从社会实践提供的条件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 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 条件。
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
知识小结:
源泉与动力:社会实践
文 化 创 新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作用 重要保证 意义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主体:人民群众 走与人民群众实践 相结合的道路
归纳: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3.推进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1)必须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树立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
(3)强化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 2、近年来,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 发动机。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因 此文化创作者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这 种观点否定了( ) •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A.①②③ •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2人、以这玉个比设德计,方金案玉为结什合么体最现终了能中够华胜民出族?的价值观,对运动员的尊重 和礼赞。其次,这项奖牌设计在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
同时,突出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整理理课念件 。
5
(二)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请你列举一些生活中类似《金镶玉》的 文化创新的事例?
整理课件
8
该节目最大的特点与看点,就是
《 快
乐
驿
站 》
用时尚、先锋的动漫手法,演绎 经典优秀的相声小品。声音还是 原声,但画面却用动漫演绎。这 种处理方式,使原本就充满喜剧 色彩的相声、小品又增加了幽默 的视觉效果。形神俱备的动漫人 物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与动作
忆一忆: 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整理课要件 交流、借鉴、融合?14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试想一下:当中国杂技遇上西方芭蕾 会是怎样 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 关系)
整理课件
15
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需要……胸怀……气 魄 ……分析态度
保持民族特色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答: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 本目的。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 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我们为什么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 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整理课件
13
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需要不同民 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什么是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③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大的职权、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理解。地 方政府由地方人大产生,要对地方人大负责,要接受地方人大的制 约和监督,排除①。坚持依宪治国和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保证, 排除④。②③是地方立法权扩容的政治学依据。 【答案】 C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情境链接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 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问题探究 2.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 会出现“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这种现象?
答案:这个“优越性”指的是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 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各国家机关都由它产 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 牵扯。
特别提示
我国政体运行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这一原则不同 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三权分立导致权力制衡,效率低下,我 国民主集中制能够保障国家机关高效运转。
【例 2】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某省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 旗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中央精 神又切合该省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国及各 级地方都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高国家权力机关 ( )
3.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支持;也是一种制约, 一方面使“一府两院”的工作以人大为依靠,获得强有力的支 持;另一方面又把“一府两院”的工作置于人大的有效监督之 下,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5章第2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新(含答案)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开始实施。
从环保部公开约谈,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再到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环保重拳出击,一系列举措抓铁有痕,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
这表明()①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③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活动准则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开始实施,一系列举措抓铁有痕,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
这表明党的主张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①③选项正确。
②:全国人大拥有最高决定权与最高监督权,故②错误。
④: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和组织原则,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政府()①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机关②必需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④是公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政府与人大的关系。
②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政府必需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③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①说法错误,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不是领导机关;④说法错误,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而不是公民。
故本题选C。
3.2019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5周年。
65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巨大优势和功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课1框体会文化 P4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殊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学问教化而逐步培育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和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①文化具有特别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化、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②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课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P9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确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确定的文化反作用于确定的经济、政治,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文化有时会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有时会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化事业、培育各种高素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养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第五课 文化创新

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 的过程
主、为我所用
▲知识精讲
特别提醒 第一,“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 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 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国情进行改造、整合与创新。 第二,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不矛盾的。 ①“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 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 ②“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间可 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③文化交流中要做到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 化的有益成分。
▲易错纠偏
易错点二:混淆文化创新的源泉、根基、渊源和 主体
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根基是传统文化, 渊源是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文化创 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易错纠偏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 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 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 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 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精讲
▲特别提醒 巧用“结果法”区分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结果如果是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则
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 结果如果是社会反响好、广泛传播、群众喜爱,则体现 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小试牛刀
据人民日报报道: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 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 品的动漫产业。这说明(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C.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依据:虽然我们早已意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 性,但在创新过程中,总不免会走一些弯路, 犯一些错误。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分析,既 能让学生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认清发展的正确 方向,看清错误 倾向的本质,同时,也 能对其作出必要的警示, 避免走向极端。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积极创设有效情景,使知识形象 化、生动化、立体化,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程度的提高。
三、说学法 由于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的思维活 跃度较高,且已具备一定归纳、分析和综合能 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 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作 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因此,在 学法方面主要采取了 合作学习法、自主探 究法等。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实效。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在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 中获取知识,这种由学生就某一主题开展自主探
究的活动,在本课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中收到了
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这一教学重点顺利突破。更
重要的是,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能真正融入
课堂,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
动组织能力均有不同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
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
长”均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初步运用辩
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视 频、图片、文字材料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 富充实。运用情景创设、合作探究等教学方 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在北江边,经常会看到 一个女孩在捡石头。她找寻的 不单是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 还有她美丽的创业梦想……”
精彩回放:“在石头上画画和在 纸上作画有很大区别。在粗糙 的石头表面勾勒线条时一定要 准,稍微不注意,直线就会变 成斜线。给石头画着色的步骤 也非常讲究。一般的颜料在石 头上着色的效果不好,阿芳就 特意买了一种广告颜料着色。 这种颜料颜色鲜艳,涂层较厚, 容易在石头上着色。当然,这 些经验都是从无数次的实践以 及经验总结中得来的。”
封闭主义
否外 否中
民族虚无主义
3.巩固新课(约3分钟): 必要的课堂练习环节,便于教师及时了解 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师生共同小结环节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 知识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
4.综合探究(约2分钟) 在完成本框学习后,提出“节日文化创新” 这一关乎中华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话题,可激 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实现知识的运用,更可以 培养他们勇于肩负这一伟大使命的责任感,从 而有效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
她说:“圣诞节做 的一些圣诞老人和小 马车,吸引了很多小 朋友和中学生前来购 买。”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横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难点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注入时代精神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错误倾向 历史虚无主义 守旧主义 特点 否古 否今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5分钟) 用成语“点石成金”和本土纪实片《画石的女孩》 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
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引
导学生得出:女孩的石头画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
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
特色: (1)一例贯穿,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2)合作探究,引导解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
习,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要克服四种
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我们一直都在提倡要创新。而创新这一 词在我国已被人们广泛使用,甚至发展到被滥 用的程度。但单纯的提口号,建议人们进行创 新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人们如何进行 创新。
五、说教学反思
1.构建出新课改下“教师作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合理使用音像资源,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的有机整合。 3.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 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精彩回放:阿芳的爸爸正 埋头苦干,为阿芳的画框
作准备。他把锯好的一个
个小竹片和裁好的一块块
小木条都摆放在地上,设
计出一个个富有我国传统
文化气息的竹木画框。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纵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精彩回放:为了迎接圣诞节和元旦的到来,阿 芳特意做了几幅以节日为主题的石头画,希望 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第五课第二框
清远市第一中学
邹锦花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 元第五课第二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 习了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为 过渡到本框就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学习起到了 铺垫的作用。同时,本框也是本单元的深化与 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因此, 它在教材中具有不容 忽视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