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分类阅读练习理解、赏析词语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词句含义赏析题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词句含义赏析题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词句含义赏析题一、常考题型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

③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④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①结合上下文理解: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句子就如无水之鱼,当然不会表达出生动丰富的意义来。

②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理解有些句子含义,其实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就行了。

这些句子一般都不很长,关键是其中个别词语用得别致,有特色,使整个句子也显得非同一般。

③根据修辞手法理解:如运用了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就根据语境找出“本体”,揭示出形象的含义即可。

反语修辞则反向分析含义。

④根据表达方式理解: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答题模式:①句式特点+突出(强调)......内容+表达效果(好处)。

②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效果+内容+情感(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

③此句运用......描写,表现了(刻画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赏析角度角度一:修辞手法复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的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期末总复习专题03: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专题03: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语文期末总复习专题专题02: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知识能力点一:赏析重要词语【中考真题】例一:(2022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⑴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将劫后的长治城比喻成“受伤的将军”,突出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作者的心痛与崇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

很明显,本题加点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二:(2021年福建卷)1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⑴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对老山界的敬意。

【解析】此题考查动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侧重动词的情感色彩分析。

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

动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①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②准确生动地描写动作的全过程;③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情境;④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情感;⑤表示强调。

“拜会”指拜访会见,常用于正式、庄重场合。

作者探访老山界,却说是拜访会见,用语庄重,带有敬意,表达对老山界的无比敬爱之情。

例三:(2020年福建卷)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⑴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2分)参考答案:“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解析】此题考查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它可以表示描摹对象的状态、性质、颜色、形状等,许多形容词的前边可以加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

句中的“枯瘦”就是抓住村庄的状态来描摹的。

结合语境,我们可知瘟疫弥漫下的村庄萧条、了无生气,就像枯瘦的病人。

例四:(2018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八年级上册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词语

八年级上册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词语

八年级上册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词语【考点解读】赏析词语即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的好处、妙处),题干中通常出现“品味”“品析”等提示词语。

【考查题型】1.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赏析第xx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

4.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技巧点拨】1.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从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方面赏析词语。

例: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案】“偷偷”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已经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答题模式】“xx”词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xx(对象)……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 (思想情感)。

2.从词性角度赏析。

常赏析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等。

例: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答案】句中“飞”这一动词生动地刻画出宏儿欢快、活泼、好奇心强的天性,表达出小孩子的喜悦心情。

【答题模式】句中“xx动词/形容词(等)生动形象地描写出xx(对象)的……特点(状态),突出……主题(情感)。

3.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

常从贬词褒用、侧面描写、反衬、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方面赏析词语。

例1: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答案】“挑逗”这一词,贬词褒用,生动地刻画出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表达出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

例2:这类地主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来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答案】“看也不看”,写出地主对这类饭食的厌恶,“有滋有味”写出我们的喜爱,使用对比的写法,表现出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初中记叙文阅读---词语赏析

初中记叙文阅读---词语赏析
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1分);表现赛夫为地 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1分)。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 宁一怔......
描写了沙宁在集中营看见谢达后的出乎意料之外、发愣的神情(1 分);同时表明沙宁对谢达来集中营意图的疑惑不解(或沙宁老师 对谢达说“我来上课”的心领神会)(1分)。
记叙文阅读
1 词语赏析
语文
阅读 01 02 理解 03 04
散文重在抒情意,明确线索抓情感 小说重在写人物,社会生活是主旨 记叙文要抓事件,简单概括人事果 非连文要仔细看,一找二划三比较
方法:
1.词语分析
(词义+)“时”人物描写+“时”双向情感或形象
第一句:XX一词在此表示XX 第二句:写出了xx在......时......心理/神态/动作/外貌 第三句:表现了xx在.....时的.....情感 (xx的......品质/性格)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 都是徒劳。
“定住”一词在此表示固定不动,写出了陈叶在遇到父亲 时的震惊心理,变现了陈叶在想认父亲又不敢认时的矛盾 情感,体现了陈叶的犹豫性格。
2.(2015)联系上下文,品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 果。(4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3.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写出了母亲在“我 ”埋怨她时的不满,表现了母亲在与“我”争论时认为地 比命重要的情感(突出母亲“视地如命”),体现了母亲 勤劳、重视土地的品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词语含义与赏析、句子含义与赏析、标题含义与赏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词语含义与赏析、句子含义与赏析、标题含义与赏析)

第二组考点1:词语含义与赏析1. (3分)D【解析】“吃惊”指受惊,“狐疑”指怀疑,“疑惑”指怀疑困惑,第一处结合语境“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可以体会我们内心的困惑不解,故用“疑惑”;第二处结合句子“他竟已画了四张画”以及我们什么也没有找到,可以体会我们内心的惊讶,故用“吃惊”;第三处结合句子“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可以体会我们内心的怀疑,故用“狐疑”。

2. (4分)(1)(2分)对舅爷的画不佩服,有些不以为意。

(2)(2分)为我们的无知而不好意思,感到惭愧。

3. (3分)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说明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考点2:句子含义与赏析1. (5分)(1)(3分)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写出了舅爷作画前的用心、专注和反复斟酌。

(2)(2分)“瘫”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却无果的沮丧与失望。

2. (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蜡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3. (6分)(1)(3分)本句采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对广财家墙塌瓦破的环境的描写,表现广财很久没有回家所以家中早已破败不堪,而像月亮和广财这样离家的人很多,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体现了月亮村如今的荒芜和破败,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下文写月亮村几乎没人居住的情节作铺垫。

(2)(3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祠堂比作一个独自在月下品味寂寞的孤独老人,并且将祠堂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态,体现了祠堂的荒凉无人问津,烘托出凄凉哀伤的氛围。

考点3:标题含义与赏析1. (3分)①芬芳的蜡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芬芳的蜡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⑤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之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之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

第二十四讲记叙文阅读(三)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4.判断词语能否去掉、替换。

5.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

6.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分析句子或段落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8.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9.环境描写的作用。

10.通过具体语句品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一、词语的理解与赏析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

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分析此词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层含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特点,表达了________情感。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___________,或者给了我们________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某词能否去掉【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出自原文的词语)。

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__________,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去掉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特点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某词能否换为另一词【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出自原文的词语)。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换了后就变成________。

二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词语答题模板+练习题

二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词语答题模板+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之词语(二)赏析词语一.【出题形式】①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模板】技巧+内容+作用(情感/形象/主题)具体来说:【技巧】指的是加点词语词性、叠词、感情色彩、修辞方法等【内容】词语含义【作用】对情感、对人物、对主题等的作用(三)【例题】(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扫烟囱的孩子昨天晚上我到附近的女子学校去,因为我的姐姐西尔维亚的老师想看看“帕多瓦的爱国少年”这个故事。

这个学校一共有七百多个女生。

我去的时候,正好碰上她们放学,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因为明天是大家祈盼的节日,学校会放假。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将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就在学校的对面、街的另一边,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正在哭。

他的身材很瘦小,整个脸都被烟熏黑了,肩上挎着一个包,手里拿着一柄刮刀,他一个手臂靠在墙上,他的头紧贴在手臂上,他正在放声哭泣。

有两个三年级的女生走了上去,对他说:“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他不答话,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你到底怎么了?”女孩子们问,他这才抬起头,原来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他抽抽噎噎地对她们说,他今天给几家人家扫烟囱,赚了三十个小钱,放在口袋里,但是口袋里有一个破洞,这样,不知不觉地,三十个小钱都从破洞里漏掉了。

他边说边给大家看他口袋里的破洞。

没有钱,他是不敢回家见他的主人的。

“主人一定会打我的。

”他一边哭泣,一边又把头埋在了手臂上,一副绝望的表情。

女孩子们全都望着他,满脸的严肃。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几个女学生走了过来。

她们中有的年龄大些,有的还很小;其中有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阔小姐。

她们的右臂下都夹着书包。

其中有一个稍年长的,帽子上插了一根蓝色的羽毛。

只见她从口袋里掏出两枚小钱来,说:“我身边只有这两个小钱了,我们凑一下吧。

”“我身上也有两个小钱,”另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子说。

“但是你不要着急,我们一定能够给你凑够三十个的!”于是她们开始喊另外一些女生的名字:“阿马利娅!路易吉娅!安尼娜!你们身边有小钱吗?”“谁还有一个小钱啊?”另一个女生问。

记叙文阅读分类练习(六)——理解词语、分析含义-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共31张PPT)

记叙文阅读分类练习(六)——理解词语、分析含义-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共31张PPT)

野,疾驰的马群如骤雨般掠过广袤丰沃的大地……
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
⑦我把这些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我妈 ⑩从此,我有了一匹马。看着它在草原上鬃发飞扬地奔
说:“咱们国家好。国家不好,大有啥用?”我爸说:“嗨,就是。” 跑,我总会想到跨上战马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想到草
他们说的“好”就是安宁,生于斯土,所求者不过斯民安宁幸福。
⑦儿啊?你爹没本事咋办呀,你现在比我当年入学强 百倍了。你爷爷推着独轮车送我来的,一边装被褥和 书,一边装饭碗、瓦盆儿。你爷爷也说,在校不能比 吃穿,只准比学习。我真没在乎过吃穿,一身粗布衣, 吃地瓜面窝窝,但我学习还行,上游。但是高考取消 了,文革中,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学梦基本 破灭。
⑧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徭役般的挖河、出夫,抽空 了身体。当民师、参军、招工轮不到咱,工农兵大学 生公社推荐的全是女生。如今五十几,胡子拉碴,岁 月的沧桑沟壑纵横,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老头儿。把希 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你可好好念书,儿啊。
原上骑着骏马的牧民们,想到马群疾驰的关东原野……
⑧我还给父母说起,母校赤峰学院请我去当特聘教授,与我商议为 后来我发现我的长相开始像马了,窄长脸,眼神机警而
学生们开什么课,我说我们需要给孩子们阐述美。美不软弱,更不 有野性。对我来说,马是更好的归宿。我是草原上温驯
虚无,我们通过诗文告诉孩子们国土广阔之美,文章渊深之美,还 的老马,低着头,驮着我爸我妈和我的文化使命,慢慢
理解词语的四种方法
三.形容比喻法
四.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法)
解释成语的时候,直接写出形容或比喻义:形
容....的样子(喻:样子)
如"瞠目结舌”可解释为“形容惊呆到表情凝 固,说不出话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分类练习二:理解、赏析词语(2014年南宁市中招)刀爱⑴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

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

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

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

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

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

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

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

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

”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

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

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

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

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

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⒃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

(4分)(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2013年郑九语二模)宗月大师老舍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来了。

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睛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学校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庙里。

庙不甚大,学校是在大殿里。

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

我拜了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⑥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

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

假若在这时候他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

可是,他好善。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

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是延长贫民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

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

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

⑦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后来,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

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

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

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⑧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到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人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⑨他是宗月大师。

10.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1)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2)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2011年郑九语二模)长途跋涉的肉羹林清玄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

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

”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②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③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

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

当时的交通不便,从风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

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④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问,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

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⑤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

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

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风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⑥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

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

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⑦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

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

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⑧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⑨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吧!⑩爱是作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

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

‘这凤山,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⑩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⑩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

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就像不管我的年岁如何增长、不论我在天涯海角,只要一想到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那一锅肉羹,心中依然有三十年前的汹涌热潮在滚动。

肉羹可能会冷,生命中的爱与祝愿,永远是热腾腾的;肉羹可能在动荡中会满溢出来,生活里被珍藏的真情蜜意,则永不逝去。

8.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1)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

(2)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2014年郑九语二模)谁是你的重要他人毕淑敏①她是我的音乐老师,那时很年轻,梳着长长的大辫子,有两个很深的酒窝,笑起来十分清丽。

学校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最被看好的是男女声小合唱,音乐老师亲任指挥。

我很荣幸被选中。

②有一天练歌的时候,长辫子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一个箭步从台上跳下来,侧着耳朵,走到队伍里,歪着脖子听我们唱歌。

大家一看老师这么重视,唱得就格外起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