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技巧
现代文阅读:中考赏析句子6大方法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6法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句子赏析题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句子赏析题方法归纳★[考点概述]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
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设问方式]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3、xx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文章赏析。
……★[解题方略]①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巧点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技巧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一、了解所要赏析的句子特点和类型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分为描写类和议论抒情类句子:⑴描写类,指描写景物(自然景观,含植物)、人物或动物的句子:例1:旭日初照,阳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开。
(09年宁波卷第16题)例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样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09年兰州卷第16题)例3:它(指“猫”)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
(09长春卷第19题) 简析:例1是个描写景物类句子,例2是个描写人物类的句子,例3是个描写动物类的句子。
⑵议论抒情类,一般多是揭示主旨的句子:例: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08年陕西卷第15题)简析:这个例子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启发读者来思考黄河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揭示主旨。
2.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分为运用修辞、句式特殊的句子及一般句子:⑴运用修辞句:例:它(指“火光”)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09沈阳卷第16题)简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表达生动。
常见的修辞还有: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3、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析:腊梅象征人生,北风让人联想到恶劣的环境.默默地吐着芬芳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全篇画龙点睛之笔.思考此问题应在人生启迪上多想一想.答案: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作者写腊梅的同时,也在写我们的人生.4、结构方面的作用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等.例句在结构上有呼应上文的作用,腊梅不畏恶劣环境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与上文中“那么你必须坚韧,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相照应.5、分析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⑵句式特殊句:例: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如何赏析句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如何赏析句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如何赏析句子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和常见的修辞和描写手法,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句子的答题格式和常见的修辞和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多个角度全面、充分地回答赏析句子的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一、导入在记叙文阅读中,正确理解句意对于文意的把握、作品思想、学生听讲、感情和主题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句子赏析成为了中考语文重要的题型之一。
二、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研究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课堂导学总结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和答题格式,包括出示赏析句子的答题步骤和角度,以及常见的修辞和描写手法。
同时,通过积累例句,引导学生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对偶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在赏析中,需要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化,例如运用了某种角度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某种内容,表现出某种效果等。
常见的修辞方法也需要了解其作用,如比喻、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形态,夸张可以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排比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音乐美或节奏感等。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中考语文的考试打下基础。
学生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专心地倾听着老师讲课。
他们认真思考着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时地做笔记,积累知识。
在田间地头,一位农民站在XXX之上,稳稳地掌控着拖耙水牛。
他身体略微后倾,手牵缰绳,镇定自如地控制着牛的方向。
等到一切就绪,他一甩鞭子,朝远方吆喝一声,牛、人和耙就开始在田里劈波斩浪。
水田一面平整如镜,转眼间就在群蛙的鼓噪和加油声中跃然眼前。
蛙声里的记忆》这篇文章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描述了父亲XXX时的身姿潇洒和技术娴熟。
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记叙文中赏析句子的答题思路

记叙文中赏析句子的答题思路1. 分析记叙文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一、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常用语句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

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纵观历年来的中考试卷,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一直是重头戏,也一直是同学们在答题时最棘手的,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记叙文天地。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欢迎参考阅读!记叙文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一、切入点(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九年级赏析句子的方法技巧

九年级赏析句子的方法技巧
九年级赏析句子的方法技巧:
1. 用具体的词语来描绘事物,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例如:那只小鸟在空中翩翩起舞,它的羽毛犹如一抹亮丽的彩虹。
2.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句子的表现力。
例如:太阳像一颗巨大的火球,照亮了整个天空。
3. 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句子节奏感强。
例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夏天来了,鸟儿欢唱。
4. 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和情感,使句子更具感染力。
例如:在那片广阔的草原上,我感受到了无尽的自由和快乐。
5. 使用丰富多样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态。
例如:这个小女孩跳得非常高,她的动作优美而灵活。
6. 使用反问句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友情更珍贵的呢?
7. 使用感叹句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和意见。
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我真希望能永远留在这里。
8.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句子。
例如:他快速地跑过来,一把抓住了我的手。
9. 使用承接词和连接词来让句子更紧凑和连贯。
例如:他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开阔思维,增长知识。
10. 使用比较句来对事物进行对比和评价。
例如:这个故事有趣,但那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11. 使用感官词语来描述事物的味道、声音、触感等。
例如:那个蛋糕的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以上是九年级赏析句子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得在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及表达的感情和情感。
保持用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一、了解所要赏析的句子特点和类型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分为描写类和议论抒情类句子:⑴描写类,指描写景物(自然景观,含植物)、人物或动物的句子:例1:旭日初照,阳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开。
(09年宁波卷第16题)例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样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09年兰州卷第16题)例3:它(指“猫”)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
(09长春卷第19题) 简析:例1是个描写景物类句子,例2是个描写人物类的句子,例3是个描写动物类的句子。
⑵议论抒情类,一般多是揭示主旨的句子:例: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08年陕西卷第15题)简析:这个例子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启发读者来思考黄河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揭示主旨。
2.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分为运用修辞、句式特殊的句子及一般句子:⑴运用修辞句:例:它(指“火光”)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09沈阳卷第16题)简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表达生动。
常见的修辞还有: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3、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析:腊梅象征人生,北风让人联想到恶劣的环境.默默地吐着芬芳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全篇画龙点睛之笔.思考此问题应在人生启迪上多想一想.答案: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作者写腊梅的同时,也在写我们的人生.4、结构方面的作用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等.例句在结构上有呼应上文的作用,腊梅不畏恶劣环境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与上文中“那么你必须坚韧,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相照应.5、分析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⑵句式特殊句:例: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09年南昌卷第18题)简析:此句句式比较特殊,属于短句。
常见的特殊句式另有:长句(或长短句结合)、整句与散句(或整散结合)、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
⑶一般句子:例: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精疲力竭,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08年福州卷第22题) 。
6.其他。
如看似矛盾、却蕴含作者深意的句子――“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 (鲁迅《孔乙己》),“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向读者暗示了社会的残酷阴冷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了解了所要赏析的句子的特点和类型后,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地加强对若干句子的理解品味,提高鉴赏能力。
二、明确赏析句子的角度和答题步骤如何赏析句子?最根本的是要掌握赏析句子的角度和答题的步骤。
1.领会赏析句子的若干角度: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综合各地中考试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⑴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察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⑵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⑶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这里所谈的写作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在中考赏析类试题中,有些题干中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有些没有规定、但提示了赏析的角度,当然也有一部分试题既不规定赏析角度,也不提示赏析角度。
所以,在赏析句子时,我们首先要看清题意,明确赏析的要求,落实好赏析的角度。
其次,赏析句子时,还要尽可能角度多样,做到赏析充分。
这角度,其实就是得分点。
2.规范赏析句子的答题步骤: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其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乱”。
这固然是因为考试时间紧,但更主要的还是不懂按步骤规范答题。
那么,怎样有步骤地答题呢? 首先,先在文中找到所需赏析的句子,即将句子回归原文,并将句子放在整个段落甚至前后段落中理解,简要地说,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其次,细读所要赏析的句子,根据题意,或主要从某个角度回答,或从多个角度较全面、充分地回答。
最后,将上述思考的结果,整理下来,做到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三、举例说明赏析句子的方法和技巧第一种情况:给出赏析句例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09年南京卷第14题)要求:赏析句子。
简析:本题只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赏析句子”,没有作任何限制,赏析时自由度很大,思考时要尽量周到些。
根据上下文可知,该句描述的对象是蔷薇花,属于景物描写;通过想象,以“躲”“妆”“笑”来形容花,将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表达形象生动,并揭示了花的特点;“素素妆,淡淡笑”,句式上是对偶句。
全句显然渗透着“我”对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抒发了“我”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
“素素妆”与“淡淡笑”还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例2: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09年福州卷第21题)要求: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简析:这个句子主要描写送水工的动作,表现他的人品。
为什么“想进来”却“又把头缩了回去”?这是理解人物的关键。
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答案示例1:“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
答案示例2:“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
例3:她(枫叶)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09年安徽卷第7题)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句子的表达效果。
简析:“语言运用”具体包括哪些方面?一般指“修辞”“句式”“用词”。
结合这个句子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采用了整齐的句式,用词无特别之处,则不必分析。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抒情色彩。
例4: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也是它下的蛋似的。
要求: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09广东卷第16题))简析:这一句写的是,看到鸡“跳到石头上叫”,“我”产生了“那石头也是它下的蛋”的想象。
此句里的“好像”,不是比喻词。
加点词要注意理解。
答案示例:看到鸡在石头上“叽叽咯咯”地叫,便把石头想象为“鸡下的蛋”,充满童趣。
第二种情况:未给出赏析句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试题并没有明确你要赏析的具体句子,只提出了对所要赏析的句子的大致要求,给考生的自由度更大,但要求却并没有因此降低,仍需要细心答题。
例:“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
(09年黄冈卷第27题)简析:回答此题,先要理解“环境描写”,接着从文中找出一句,然后结合上下文及句子本身分析人物心理,最后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疼。
”——月色以“清凉”来形容,给人感觉是“冷”“心寒”,很好地烘托了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的心境。
除赏析句子外,中考试卷中还出现了对“字词的赏析”(09重庆卷第14题)和对“段落的赏析”(09年呼和浩特卷第14题),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所赏析的句子,可以出自现代文以及诗歌中(不另外举例)。
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怎样鉴赏句子呢?我认为应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句和积累的相关知识,选取某些角度进行鉴赏。
从用词角度入手这是赏析句子最基本的切入点。
赏析者在分析句子时,准确把握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结合文段语境领会句中蕴含的情感,体悟作者的表达意图,从而达到正确理解作品的目的。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欢迎阅读与参考!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动词、形容词、副词及拟声词、叠词的准确运用,会让平淡的句子增色添彩,韵味无穷;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则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的事物特点。
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一)动词: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答案:九个动词,准确生动而又极有层次地写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紧张等待、充满希望及小心谨慎的情景。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云,仿佛要一直钻透蓝天。
(《云南的歌会》)赏析:“钻”字准确地写出了云雀飞得高而有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云雀的喜爱。
(二)形容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如果把名词前面的形容词抽掉,效果会有何不同?答案:如果把形容词抽掉,就缺少了色彩、形状和神态,就没有原文生动、形象、具体了。
(三)副词: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生死胡杨》) 赏析:“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