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中《葬花词》有感

合集下载

读《红楼梦》阅读心得(10篇)

读《红楼梦》阅读心得(10篇)

读《红楼梦》阅读心得(10篇)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

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

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

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

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

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

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

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

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

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

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读红楼梦有感作文500字(精选篇1)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人说《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上一星期,我见同桌正好有一本《红楼梦》,便向他借了过来。

故事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些传奇人物。

几天前,书中的第一章我刚看完,真实太离奇了。

它主要讲了:“贾府生了一个男孩,一落地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所以起名于宝玉。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宝玉降生在这富贵人家,再加上本来就有些来历,自然就会演绎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欧文很快就联想到自己,不正和文中的贾宝玉小时候一样,家里条件不是很差,学习环境又那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你说,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又怎么对得起父母呢?想到这里,我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想着想着,我又把精力全部都放投入到书中了。

林黛玉本是苏姑人,因父亲年过半年,母亲又已去世,黛玉身体又不好,父亲森如海不方便照顾她,于是便把她送到外祖母家贾母那里了。

小黛玉一生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呀!可以说是自从会吃饭便吃药,上无母亲照样,下无姐妹关照,多么孤独呀!想想我们吃饱穿暖,有时还在学校门口乱买东西,浪费钱,我真实自惭不如。

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分钱,把这些钱存起来,多买几本课外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500字(精选篇2)当你问我最喜欢哪本书,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红楼梦》!”一讲到《红楼梦》,我的脑中就会浮现出贾宝玉,林黛玉等小说人物。

在一次关于人物描写的课文学习中,又讲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让我和谭老师对这本书产生了共鸣。

没想到谭老师也喜欢这本书,上课的时候,我便仔细听谭老师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分析,心里全都被*迷住了。

一下课,我便马上去找谭老师一起了解《红楼梦》更多的含义。

有一次,我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对文中人物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感产生了疑问,便去找谭老师一同探讨。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到底表达了诗人哪些心里特征?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到底表达了诗人哪些心里特征?

《红楼梦》,林黛⽟葬花吟到底表达了诗⼈哪些⼼⾥特征?在《红楼梦》这本书⾥,林黛⽟是曹雪芹最着重描写的⼀个⼈物。

她出⾝于江南⼀个官宦世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

林黛⽟⾃幼⽗母早故,所以从⼉时起就寄居在贾府。

她风流婀娜,才华横溢,却⾝体羸弱,性格敏感,孤峰⾃傲。

她深爱宝⽟,渴望与宝⽟结合,却⽆奈⾝边重重阻⼒,故此,她⼜经常顾影⾃怜,黯然落泪。

⼈们对《红楼梦》这本名著中林妹妹的不幸的离丧遭遇,⽆望的婚姻,短暂的⽣命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描写篇幅最长,艺术价值最⾼的抒情长诗,是林黛⽟感叹⾝世遭遇的全部哀⾳的代表坐品,诗中向我们描写了林黛⽟的多愁善感的少⼥情怀和对⾃⼰⽆助的爱情的凄然长叹。

林黛⽟这个具有诗⼈⽓质的⼥孩,在她抒情长诗《葬花吟》中,就⽤艺术的⽅式隐喻了⾃⼰在贾府“⼀年三百六⼗⽇,风⼑霜剑严相逼。

”的艰难处境。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断有谁怜?”在多愁善感的诗⼈眼中,花谢花飞的⾃然现象却成了⽇不忍睹的悲惨情景,“闺中⼥⼉惜春暮,愁绪满怀⽆释处,⼿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曹雪芹在这部分描写中美化了林黛⽟的少⼥情怀,为葬花增添了许多艺术美感。

细细品读《葬花吟》这⾸诗,我们脑海⾥渐渐浮现出⼀幅这样的美丽画⾯:⼀个美丽的少⼥为了排遣怜花惜花的满怀愁绪,她肩起花锄,拿着花带,拎着花囊,去扫集飘谢的桃花落英,并把它们送到花冢去掩埋。

这种氛围是⾮常美丽的。

红楼梦《枉凝眉》这样写道:都道是⾦⽟良缘,俺只念⽊⽯前盟。

林黛⽟是绛珠仙草转世,为了感念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来到⼈间,曹雪芹把宝黛的爱情赋予了还泪的神话⾊彩,所以这注定是⼀份令⼈唏嘘的爱情悲剧。

林黛⽟在《葬花词》⾥形容⾃⼰“⼀年三百六⼗⽇,风⼑霜剑严相逼。

”来形容⾃⼰在贾府的艰难处境。

诗⼈由花备受风⾬摧残联想到⾃⼰⽆助的爱情,对⼤观园⼥⼉在封建社会打压下的遭遇和险恶处境,产⽣了深刻的愤懑之情。

同时,“洒上空枝见⾎痕”、“杜鹃⽆语正黄昏”,诗⼈歌颂了为爱情⽽泪洒斑⽵的娥皇⼥英和啼⾎⽽亡的望帝。

最新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最新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最新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最新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泪断今生,只为报他昨日之恩。

吾泪眼婆娑,只为吟侬今生之情。

笔虽拙,情却深,请允许我为侬吟诵,心中的玉芙蓉。

——题记花魂散,冷月清,独坐床头泪湿襟。

我怜、我叹、我赞、我吟;怜的是侬的闭月羞花貌,叹的是侬的以雪咏絮才,赞的是侬的清新脱俗态,吟的是侬的唯美葬花姿。

但我也悲、也苦、也痛、也伤;悲侬的寄人篱下之遇,苦侬的生有八窍之心,痛侬的体弱多病之身,伤侬的为情流尽之泪。

但如此、如此,也是无能为力,你是那书中人,我则是那世间的浊物,我无法改变你的命运,只能独自坐着默默地为你伤心。

常常想,若我是宝哥哥,我定是眼睛里除了你不会容下其他人,为了你,我可以放弃与其他姊妹打闹的开心日子;若我是薛宝钗,我定会真心真意对你,不会打宝玉的算盘;若我是贾母,我定会把你许配给宝玉,要你们一生一世永远在一起!问题这些都只是假设、如果,是我幼稚、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永远无法成为他们,永远无法改变他们,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因为他们而落泪,因为他们而心伤,因为他们而离开人世。

每次看到描写你哭泣的句子,我就想钻进书中的故事里对你说:“别哭,还有我!我会在另一个世界里默默支持你!请你相信,你不是孤独,不是寂寞的!因为有无数双眼在关注你,无数张嘴在赞美你,无数颗心在惦记你!我是无数分之一,一颗完整真诚的心!”在大观园里,你是最多心的,所以你比其他人都要敏感,比其他人更容易受伤。

在封建家长的眼里,你不是嘴甜口乖的孩子,所以你不比薛宝钗讨人喜欢;在下人眼里,你不是大方和善的主子,所以你不比薛宝钗受人尊敬。

可是我知道,我知道你是个真诚的孩子,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是个聪慧的孩子!是个无法被人代替的可人儿,是个无法让人忘记的仙子!纵观历史,世上难有你这般真的人!你待人真,香菱向你请教,你热诚相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知的教与香菱,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她,帮她批改习作。

从《葬花词》分析林黛玉性格特征

从《葬花词》分析林黛玉性格特征

从《葬花词》分析林黛玉性格特征
此词反映的是林黛玉多愁善感、敏而多虑的性格特征,描述了林黛玉孤苦伶仃、愁绪满怀、寄人篱下倍感凄凉的心态,是林黛玉不愿受辱、不甘低头屈服、好胜要强的情绪宣释。

从侧面反映了林黛玉孤傲不阿的性格特征。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读《红楼梦》中《葬花词》有感读后感

读《红楼梦》中《葬花词》有感读后感

读《红楼梦》中《葬花词》有感读后感
《红楼梦》中的《葬花词》是一首充满忧伤和悲凉的诗,读后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和思考。

《葬花词》描述了贾宝玉为了纪念已逝去的黛玉,为她的花葬上的情景。

诗中贾宝玉
对黛玉的深情有愧疚之感,感叹时间如飞,人生如梦,再美好的事物也难以永恒存在。

诗中的花儿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而贾宝玉在葬花的过程中,不禁思忖着生命的
无常和世事的变迁,似乎暗示着黛玉的凄美人生。

读完《葬花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悲哀。

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短暂绽放,而我人生的旅途也就如同花儿一样短暂。

人们常说“人生如梦”,这一诗句让我
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预知性。

我们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被琐碎的事物所
困扰,却很少意识到时间的流逝,等到醒悟时,已然晚矣。

《葬花词》中的忧伤和悲凉让我思考生命中的际遇和选择。

黛玉是一个才情出众、心
灵敏感的女子,她的美丽与痛苦在一起,她的命运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

而贾宝玉在
葬花的过程中的内心痛苦,也引发了我对命运和选择的思考。

无论是黛玉的命运还是
贾宝玉的内心矛盾,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的人生常常受到外部环境和命运
的影响,但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面对这些困境才是最重要的。

《葬花词》是一首美丽而悲凉的诗歌,通过贾宝玉的葬花过程,让人深思生命的短暂
和无常,以及对命运和选择的思考。

读完这首词后,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珍惜,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困境和挫折。

这首诗让我明白,只有珍惜
眼前的时光和拥有真正重要的东西,才能活出自己真正的精彩人生。

红楼一梦终消散,一抔净土掩风流——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一梦终消散,一抔净土掩风流——读《红楼梦》有感

Legal S y st e m A nd Soci et yf叁型查垒金竺!堡!三望型::蓥i■■囡圊阻红楼一梦终消散,一杯净土掩风流——读《红楼梦》有感祝湘陵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一部女性的颂歌,它真正道出了中国女子千年来的苦痛宿命,也艺术地刻画出众多鲜活而美好的形象。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作为封建‘淑女”的标本和封建礼教的化身出场的,她头脑里装满了腐朽不堪的封建教条,处处站在叛逆者的对立面,喋喋不休地大谈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只应‘练那正经书看”之类的说教。

对林黛玉这样的叛逆者形象,象对待其他历史人物一样,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予以评价,既要看到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性,又要看到她的局限性,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人物与我们的时代已经根本不能相容.关键词封建教条叛逆局限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31702《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最初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只有前八十回。

此后,《红楼梦》续作纷纷出笼,据统计,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

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

全面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以拟人手法对周易理论进行了阐释,如以十二个女子代表十二地支轮回的手法,成为今后红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红楼梦涝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

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问、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

黛玉葬花读后感

黛玉葬花读后感

黛玉葬花读后感黛玉葬花读后感1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现在也有很多人研究红学,也许我们没有完整的看过《红楼梦》,但是我们肯定听说过黛玉葬花的故事,近些年,黛玉葬花的经典故事已经在课本中出现,黛玉葬花也是《红楼梦》中令人比较难忘的一个片段。

我第一次知道黛玉葬花的故事是从语文老师那里听到的.,起初,感觉林黛玉太凄凉了,于是就看了87版红楼梦,等把这个电视剧看下来,黛玉葬花的场景历历在目。

黛玉把掉落的花装进袋子里,当大观园里其他的姐们在玩耍的时候,她却独自一人挖了坑,默默地一边落泪,一边葬花,这场景其实是跟她自身的经历,性格分不开的。

让我感触颇深,黛玉这个才女,看到花开过最茂盛的时段,然后都凋零落下,这让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她跟这花又何尝不一样呢?她寄居在大观园,无依无靠,身体又多病,虽然吃过很多药,但是最终跟这花一样,埋没于黄土,想到此,不禁泪流满面。

一方面感叹人生的短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区区几十年,青年的时候很快就会过去,剩下的就是风烛残年,跟这花的结果是一样的,另一方面,由黛玉葬花的背景,我觉得,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太不易,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如愿,我们也改变不了,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对于黛玉葬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触,这就是我对于黛玉葬花的读后感。

黛玉葬花读后感2看过很多诗词,最令人由感悲伤的还数林黛玉的《葬花词》。

在红楼梦中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也是令人悲情。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楼梦》中《葬花词》有感
一直推崇《红楼梦》,尤其其中的葬花词,因此葬花词三个字在懵懂时就耳熟了。

妈文学修养较低,为了解答我的疑惑达到她所认为教育的目的,总会说,黛玉小气、爱哭,葬花就是她这种性格的体现,所以身体不好,早死,以此告诫我要豁达,把林黛玉作为了负面教材。

各种原因的综合,一直没有完整读《红楼梦》,其中的葬花词也没有沾边,只知其名而已。

多年过去,转眼而立,风雨的历练,感悟的沉积,人也从幼时厌学贪玩,到以书消闲;从追逐时尚,到回归传统,慢慢《红楼梦》在心中分量渐重,知道这是一部旷世杰作,但仍没有好好阅读。

近段时间,因为有感好朋友对我生活的关心,成為我的负担,想到了黛玉葬花。

花开花落本属自然,黛玉感伤葬花,而花呢?本无拘无束,绽放归落大地的美丽,此刻不但被抹杀了,还要承载黛玉忧伤的感情,不得不埋进黑黝黝的土堆里。

是净土掩风流吗?那只是黛玉的一厢情愿罢了。

于是,我在q的签名写上黛玉葬花,花的感受。

哪知,第二天,好友便问我,最后是不是花爱上了黛玉。

在好友无奈的问题中,在我对葬花仍幼稚的理解中,突然觉得要好好读一读葬花词,于是,翻开《红楼梦》二十七回,为了营造阅读
的氛围,在电脑搜索《葬花吟》的mp3,边读边放。

此刻,魂与词曲融合了,花满地、花囊、花锄、黛玉、黛玉的人生、我的情感完全交融在一起,回过神,已是满脸的泪痕,花、黛玉、女人、自己似乎已经混乱。

从来没有过的彼此相通,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喜欢她,原来葬花是黛玉脱俗、诗意化的升华,好伟大的曹雪芹。

黛玉和我之间似乎有一种链接,孤傲、善感、不屈、重情、执着......,质本洁来还洁去是黛玉一生的写照,也我一直要求自己秉持的信念。

曾经,是的,曾经在俗世的滚爬中我动摇过,那一颗孤傲、不屈的心,也正是因为有过俗世的滚爬才有了今天对葬花词的顿悟,因为有过动摇而更恪守孤傲自许,善感重情的心。

假如黛玉是梅花,娇艳夺目,红颜易老,那么我就是路边的小菊,没有了惹人的娇艳,就一定会在天地间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