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合集下载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
桡骨是人体前臂的一根长骨,远端指的是离手腕较远的部位。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复位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的标准。

1. 骨折类型
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的类型包括背侧螺旋骨折、前倾型骨折、后倾型骨折、侧向骨折等。

不同类型的骨折需要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

2. 复位前准备
在进行复位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手部神经血管功能的检查、X线片的拍摄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镇痛、止血等处理,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3. 复位方法
(1)背侧螺旋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法,即将手掌置于患者手背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手腕,向桡骨方向施加旋转力,使骨折端复位。

(2)前倾型骨折:采用伸展法复位,即将患者手腕向手背方向伸展,同时施加
向桡侧的压力,使骨折端复位。

(3)后倾型骨折:采用屈曲法复位,即将患者手腕向掌心方向屈曲,同时施加向尺侧的压力,使骨折端复位。

(4)侧向骨折:采用牵引法复位,即将患者手腕向手背方向牵引,同时施加向桡侧或尺侧的压力,使骨折端复位。

4. 复位后处理
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外固定等。

同时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同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和康复训练。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观察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观察
患者 中掌倾9 1。,平 均7 。 ̄ 5 。;尺偏角1。 ̄5 O 2。,平均2。 ; 骨短 2 桡
缩2例经纠正到 <2 m。移位压缩坍塌经纠正到 <2 m。术后共出现腕 7 m m 关节 间隙变 窄4 ,正中神经粘连 陛炎症6 ,伴有疼痛9 例 例 例经治疗 后均
缓解 。两组患者经评估后 发现治疗组效果优于对 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 学差异 <0 5 . ),详见表 1 0 。 表 1 治疗 组和对 照 组治疗 效 果比较 ( %)
床推 广 应 用 。
【 键词 】 桡 骨远端 ;不稳 定骨折 ;掌侧 入路 ;背侧 入路 ;接 骨 板 内 固定 关
中图分 类号 :R 8 .1 634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 14 (0 1 8 06 - 2 6 1 8 9 2 1 )2 - 2 3 0
桡骨 远 端骨 折是 临床 最为 常见 的骨 折之 一 ,临床报 道 约 占全 身 骨 折 的 1 ,多数 采用 手法 复位 外 固定 治疗 能 获得 较为 满意 疗效 。 / 6 目前研 究认 为桡 骨远 端骨 折 中的不 稳定 骨折 单纯 给予 外 固定 治疗 , 不 能使 关节 面得 到正 确 的对位 及 固定 ,容易 导致 桡骨 远端 掌倾 角变
均一5 #尺偏角0 -6 2。 。- 。,平均2 。;桡骨短缩2例 ,短缩2 1r - 2 0 7 ~ 6 m, a
2. ,前臂旋前6。 ̄5 ,平均8。 l旋后4 。 ̄2 ,平均7 。。 6。 5 2 9。 O 5 9。 O 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为29  ̄个月 ,平均为5 个月 。术后x 线检查 结果 :6例 0
应用S S 1. P S3 软件 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计量资料采 用啦 验 ,计数 0

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观察夏青,孙建民【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采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骨折复位、伤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即刻、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拍摄X 线片,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末次随访时根据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

结果32例患者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5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愈合时间(10.5±2.5)周。

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和血管神经肌腱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

术后即刻、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根据Sarmiento 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17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8%(28/32)。

结论改良Henry入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小,近期疗效满意,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良好手术径路之一。

【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入路短篇论著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属于AO分型中的C型[1-2],骨折极不稳定,闭合手法复位后难以有效维持桡骨远端的高度和外形,常会再次出现骨折短缩移位及骨折块之间的侧方分离移位。

基于骨折类型和桡骨远端三柱理论,该类型骨折通常需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3-4]。

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用经桡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分离进入的改良Henry入路,直视下对3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掌侧与背侧切口的比较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掌侧与背侧切口的比较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掌侧与背侧切口的比较作者:张志平严兵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掌侧与背侧切口两种不同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于2003年7月-2012年5月间共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6例,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掌侧和背侧切口。

其中掌侧切口45例,背侧切口41例。

结果:随访20周后患者在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dstrom评分背侧入路组优于掌侧入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均可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提供有效复位,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Lidstrom评分优于掌侧入路组。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之一,其骨折性质多为不稳定性骨折,据文献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约占全部急诊骨折患者的17%[1]。

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于2003年7月-2012年5月间共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6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掌侧切口45例,背侧切口4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对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效果进行分析比对,比较两种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年7月-2012年5月间共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3.2±18.2)岁;体重(46.5~85.5)kg,平均体重(68.8.1±16.1)kg。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ray及CT检查,明确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患者中有普通摔伤者52例,交通伤者19例,高处坠落伤者15例。

按照骨折AO分型:B1型26例,B2型17例,B3型12例,Cl型16例,C2型15例。

将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掌侧切口组和尺侧切口组两组,两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体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体会
i tr a t t n ne l ̄ a i . n x o
【 yw rs r i i l us b at e pla sai ; le n r l xo Ke od 】 a ad t; nt l fc r; a r d s p tie a ftn dl s a a er u m ir u a t i n i
a p o c n n t ed rai a is tr u h d ra i a p o c o n tb e fa tr f itl a i sb h n e / iai n M e h p ra h a d o o s l r d u h o g o s l p r a h fru sa l rc u e o s d u y te i t ma f t . h s s d a r x o t. o s Th ne n lf ain pa e e e p t d 0 e p l r a is o o s l a i st r u h d f r n p r a h d e i tr a i to lt sW r u t 1 t a ma i r d u r ra i r d u h o g i e e ta p o c .Re u t 6 x e 3h s d s sl s 2

8 26 ・
四』J I 医学 2 1 00年 6月第 3 卷 ( 6期) Scu nMe i 1t ma ,0 0 V13 , o6 l 第 i a h dc .u l2 1 , o 1N . a o .
论 著
桡 骨 远端 不 稳定 骨折 手 术 内固定治 疗 体 会
李 勇
( 池 县 人 民 医 院骨 科 , 岳 四川 岳 池 6 80 ) 3 30

E p rec esr i l ra n f nen lia o ntbeterda fatr ./ og TeP ol s o i lf x einet gc eme t tra xt nt u s l h a ilrcu e L Y n. h epe s t h u at oi f i o a H p a o

早读一文详解: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分型、入路及治疗!

早读一文详解: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分型、入路及治疗!

早读一文详解: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分型、入路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所有年龄中最常见的骨折,占骨科急诊的17%、前臂骨折的75%。

如何更好地认识并治疗此类骨折,只有熟悉解剖、掌握发病机理,才能在治疗中做到游刃有余,避免后遗症发生。

今天早读就为大家详解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分型、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值得学习借鉴!(一)基本概述•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发病率约占骨科所有骨折的1/6;•年轻患者多为高能量损伤,老年人多为低能量损伤。

(二)解剖特点1.桡骨远端功能解剖1)骨性结构桡骨远端骨性结构范围为桡骨远端关节面近侧2.5-3cm,扩大到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

其掌侧光滑平坦,背侧凸隆有Lister结节,外侧粗糙有桡骨茎突,内侧光滑凹陷有尺骨切迹。

2)关节舟骨窝:桡舟关节月骨窝:桡月关节尺骨切迹:下尺桡关节3)韧带桡骨远端韧带分为掌侧韧带和背侧韧带,前者厚而强韧,后者相对薄弱。

可起到稳定关节限制过度活动,传导应力,协调腕骨运动的作用。

腕骨间掌侧韧带:强度极大,与关节囊融合,其强度不低于骨头。

腕背侧韧带:非常薄,科氏骨折不要打在过度掌屈位,对复位没有太大的意义,轻度或中立位即可,否则可能导致腕管综合征。

4)血管桡骨远端处血供由桡动脉、尺动脉、前臂骨间动脉、掌深弓组成。

5)角度计算掌倾角:桡骨远端关节面掌、背侧最远点连线与桡骨长轴垂直线的夹角,即为掌倾角。

桡骨远端骨折后,依据受伤的机制不同,骨折块发生成角移位,掌倾角也随之变大或变小。

骨折复位要求恢复掌倾角,掌倾角可以作为术中复位的参考值。

尺偏角:桡骨尺侧乙状切迹的中点与桡骨茎突最高点的连线,同桡骨长轴垂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尺偏角,平均值为24°,小于15°具有手术指征。

桡骨高度:首先作两条垂直于桡骨长铀的平行线,一条通过桡骨茎突的尖端,另一条通过月骨窝的尺侧角,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就是桡骨高度,平均12mm,该值的测量用于判断桡骨的短缩程度。

克雷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克雷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克雷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克雷氏骨折是指桡骨远节(桡骨尺骨关节以上)的远节背外侧闭合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对于克雷氏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克雷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患者采取自身准备姿势,清洁手术部位。

麻醉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部位的皮肤和深度清洁,麻醉方式选择。

2.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方法。

一般情况下,全身麻醉在复杂的骨折病例中会使用,而局部麻醉在简单的骨折病例中较为常用。

3.切开:在麻醉效果充分的情况下,外科医生将开始进行手术。

他们会通过切口将手术部位暴露出来,一般选择适当的皮肤切口,较好的选择是在桡骨茎突和指骨腕侧关节突之间的区域。

根据骨折情况和手术需要,切口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长。

4.暴露骨折部位:外科医生会使用手术器械和缓慢的切削手法来完全暴露骨折部位。

他们会小心谨慎地解剖周围组织,以保护神经血管,并确保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骨折的位置。

5.骨折复位:一旦骨折点被完全暴露,外科医生会将骨折端进行归位。

在进行复位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特殊的外固定器或骨钳来辅助操作。

复位的目标是恢复骨折端的正常对位,并确保骨折端的血液供应正常。

6.内固定:复位完成后,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钢板、钉子等)来固定骨折端。

根据骨折的形态和位置,医生会选择适当的固定物进行固定。

通常情况下,内固定物会经过预装预曲等特殊加工,以便固定骨折端,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7.伤口缝合:内固定完成后,医生会逐层将深层组织和皮肤缝合起来。

这个过程需要小心谨慎,以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并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8.术后处理:手术完成后,患者会被转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处理。

在术后处理中,医生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伤口换药和相关疼痛管理。

如果需要,他们还可能会安排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后续治疗措施。

总之,克雷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适用于克雷氏骨折的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摘要:探讨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适应症及其疗效。

【方法】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背侧桡骨远端骨折30例,掌侧桡骨远端骨折38例,随机分为两组,平均每组34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结果】68例患者均随访5~12个月,平均7.2个月,获优良66例(占97%),其中掌侧型骨折的优良者为31例,背侧型骨折的优良者为35例。

【结论】对于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折,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采用"个性化"治疗原则,分别选择不同的内外固定方法,是取得桡骨远端骨折满意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对68例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20~66岁,平均37岁。

左侧36例,右侧32例。

背侧桡骨远端骨折27例,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类,属B2型,即桡骨背侧面部分关节内骨折;掌侧桡骨远端骨折34例,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类,属B3型,即桡骨掌侧部分关节内骨折,其中2例掌侧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有正中神经卡压麻痹症状。

2 治疗方法2.1手法复位外固定适宜于骨折块较小、移位不严重者。

2.1.1 手法整复略2.1.2石膏外固定背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在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后位,掌侧型固定在腕关节掌屈前臂旋后位。

2.2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闭合复位不成功者行切开复位,T型纯钛金属钢板。

2.2.1 手术指征及切口对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关节面对合仍不满意者,必须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材料可选择T形纯钛金属板钉或交叉克氏针。

切口选择:对背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桡骨远端背外侧切口,对掌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桡侧切口。

2.2.2 手术步骤略2.2.3 术后治疗放置钢板组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从术后第1天起,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开始主动的活动,包括拇指的伸屈活动,术后第2天开始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巧: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体位及术前准备:同掌侧入路。

切口体表投影
切口位于Lister结节桡侧,长约5cm,跨度腕关节
手术入路
•桡骨背侧肌腱分为6个筋膜鞘,可以采取切开第3筋膜鞘,以及1、2筋膜鞘间入路;
•切开皮肤、皮下,分离皮瓣以显露伸肌支持带;
•在Lister结节的尺侧切开伸肌支持带,打开第3筋膜鞘
•用橡皮条牵开保护拇长伸肌腱;
•沿桡骨背侧骨膜下游离,将第4筋膜鞘连同指总伸肌一起向尺侧拉开,显露尺侧角骨块,背侧关节囊;
•向尺侧的分离应至第5筋膜鞘为止,不要破坏尺侧角骨块上附着的软组织;
•横行切开少许关节囊,直视下复位尺侧角骨块,克氏针临时固定;
•在第1、2筋膜鞘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尽量不破坏第2筋膜鞘;
•骨膜下游离第1筋膜鞘,显露桡侧柱。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首先直视下复位桡骨远端尺骨角侧的骨折块,以及桡骨茎突骨折块,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将塑形后的背侧钢板置于Lister结节尺侧,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并在滑动孔内置入一枚螺钉作为临时固定;
•将桡骨茎突钢板置于桡骨茎突的桡侧,在滑动孔内置入一枚螺钉临时固定;
•在背侧钢板及桡骨茎突钢板干骺端及骨干一侧置入锁定螺钉
•注意两钢板大致垂直放置,可使固定更加牢固
•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的处理:同掌侧入路。

•关闭切口:缝合关节囊:将筋膜鞘覆盖钢板,在肌腱下做筋膜缝合,保护远端腱鞘,保证肌腱位于正常解剖位置上,避免肌腱和钢板接触,防止肌腱出现远端的磨损断裂。

•术后处理:同掌侧入路。

经验与教训
对于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可以采取掌侧、背侧联合入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