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

合集下载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唐诗鉴赏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唐诗鉴赏

《参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唐诗鉴赏【原文】参军行七首⑴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⑸,老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说明】⑴参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应军旅辛苦生活的。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

旧别:一作“分别” 。

⑺撩乱:内心烦乱。

边愁:久住边境的愁苦。

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白话译文】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论如何翻新,凡是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悲伤之情。

纷乱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叉在一同,欲理还乱,无尽无休。

此时秋季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赏析】第二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经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邃、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 。

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睁开。

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经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

”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简单唤起激烈感想。

既然是“换新声”,应当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味、新的感觉。

可是,“老是关山旧别情”。

边地音乐主要内容,能够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

由于艺术反应实质生活,征戍者没有一个不是离乡背井以致别妇抛雏的。

“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和创作素材。

因此,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括的感情内容。

《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 ,成为诗意的一次曲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老是”作有力转接,成效尤显。

次句重申别情之“旧”,但这乐曲也其实不是太无聊。

“撩乱边愁听不尽” ,那曲调不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

因此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久动情。

这是诗中又一次曲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

“听不尽”三字,或是怨,或是叹,或是赞,意味深长。

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

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叹了。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

其全诗如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⑴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⑵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已有生产。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蛮毡出西南诸番,以大理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番。

”⑶狸奴: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

⑷僵卧:直挺挺地躺着。

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僵,僵硬。

⑸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⑹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⑺思:想着,想到。

⑻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

戍,守卫。

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

此代指边关。

⑼夜阑(lán):夜深。

⑽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⑾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⑿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

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

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句子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句子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句子
1. 《塞上曲》作者: 王之涣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橘子洲头猛火车,太阳都下来了天边站。

2. 《出塞》作者: 王昌龄
赋诗将寄黄公辅,北斗东西转,顾望始知秋。

独有横波千里信,幸逢直[趋/途]无风舫。

含愁独倚阑干立,闲望流萤竟何如!
3. 《边诗》作者: 辛弃疾
绝壁当山峡,开帘俯碧油。

内含万里波,仿佛宛在目。

征人念青冥,踏雪千里行。

故里有杨柳,何处无除夕?
4. 《边城》作者: 沈从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三千里。

幽人归独卧,满座弦歌声。

野哭千干久,旧江南戏青纱曲。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5. 《塞下曲》作者: 文森
木樨花开紫烟,牧马走华山。

天边草色风光好,雄鹰飞过平岗。

春风吹定四季春,战鼓声声响。

千秋无际英男儿,为国捐躯尽忠。

这些古诗描写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壮丽景色、孤独而坚韧的边军精神以及边塞军旅的忠诚精神。

它们以优美的词句、绚丽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读者,使人们产生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敬意和赞美。

有关西北边防的古诗词

有关西北边防的古诗词

有关西北边防的古诗词西北边防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边疆,曾经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描述了戎马一生的壮烈和守卫边疆的艰辛。

下面是一些关于西北边防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们对边防士兵们的景仰和敬意。

1.诗人:白居易北人十万强,秋如死漠黄。

遥想车骑奔,草绿马肥忙。

虏烟三百里,边雁一万行。

岂知我军旅,寂寞在天阳。

这首诗描写了边疆的草地,边防军人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作者的敬意,感慨边防的艰难。

2.诗人:杜甫锋摩磨昏刃,力尽不裴回。

书信来往断,军情报不来。

收兵何所及,北轩气已低。

愿为前驱战,死识春秋归。

《戍鼓声》表达了为边疆而战的士兵的直截了当的思想,文章深入人心,令人感慨万千。

3.诗人:杨炯千山试听静,百鸟未闻声。

猎火摇红照,边光截绿明。

长流向海泻,高峡入云峰。

孤舟欲灭时,水鸟相迎送。

《严关猎歌》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了边防士兵们身陷千山万水的孤独,以及他们义不容辞的边防职责和体现出高居要地的豁达与精神状态。

4.诗人:王之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西北边防士兵们的思念,以及对他们舍生忘死,誓死守卫国门的崇敬之情。

城垣积雪重,射礼行人稀。

开门出井屋,不见一人归。

虏射口旗换,边裂地图衰。

天山北麓下,新田水楼飞。

《安西行》以文艺的方式,描绘出边疆的寂静和荒芜,表现了作者对边防官兵的崇敬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独有凌云志,无人与故山。

《赤壁》中的这一段独自成诗,作者表达了对边疆戎马生涯壮志未酬的感慨。

《春望》描述了边境地带一片荒芜,但通过它,我们看到了边防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和在边境为了保卫家园坚守不观的精神。

总之,以上这些古诗词,表达了对西北边防的景仰和敬意,展现了边疆守卫工作的艰难和卓越。

阅读这些诗词,不仅能够感知边防士兵的艰辛,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坚韧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作品介绍】《燕支行》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91首。

《燕支行》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

《燕支行》是王维二十一岁时写的一首七吉歌行体边塞诗,主题是歌颂一位将军的战功。

【原文】燕支行(时年二十一)作者:唐·王维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百白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麒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注释】1、作于开元九年(721)。

燕支:山名,即焉支山,又作胭脂山。

本匈奴地。

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绵延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

(史记·匈奴列传)正义引《西河故事》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2、天:全诗校:“一作大。

”3、来时:全诗校:“一作时来。

4、辞甲第:用霍去病事。

5、玉塞:指玉门关。

6、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青拜大将军(将军中位最尊者),去病官镖骑将军(禄秩与大将军等),皆曾多次讨伐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骑将:即骑将军,汉杂号将军之一,其地位在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之下。

武帝时公孙贺曾以骑将军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塞(参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7、不数:数不上。

贰师:指李广利。

《史记·大宛列传》载,武帝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率军伐大宛,破之,得良马三千匹。

8、咆勃:怒貌。

9、饮酒”句:《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载,羽左臂中毒箭,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

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

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军人是一个让人崇敬的职业,那么描写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呢?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下吧。

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从军行三首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及典故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

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一作「谁解」。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

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

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⒀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

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诗词赏析《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

这里摘出三首进行赏析。

【其一】组诗第一首,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

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

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

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从古到今,描写军旅的诗句名篇数不胜数。

有哪些关于军旅生活的诗句是我们熟悉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描写军旅生活的诗句,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军旅生活的诗句1、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元稹《田家词》2、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元稹《田家词》3、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4、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5、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6、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屈大均《鲁连台》7、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王镃《塞上曲》8、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9、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10、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汪遵《咏昭君》11、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高適《塞下曲》12、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13、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杜荀鹤《题所居村舍》14、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15、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高適《塞下曲》军旅生活的经典诗句1、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李白《白马篇》2、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3、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于谦《岳忠武王祠》4、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5、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杜甫《曲江对雨》6、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李涉《楚宫怨二首·其一》7、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

——宇文虚中《在金日作·选二》8、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

王昌龄古诗《塞下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古诗《塞下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古诗《塞下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昌龄古诗《塞下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首诗旨在表现战争的残酷以及军旅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作者: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1、黯黯:同“暗暗”;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韵译】: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赏析】: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

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

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

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

“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

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

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

“平沙”谓沙漠之地。

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

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

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希望能帮助到您!
关于军旅生活的诗句
1、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元稹《田家词》
2、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元稹《田家词》
3、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4、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5、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6、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屈大均《鲁连台》
7、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王镃《塞上曲》
8、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9、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10、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汪遵《咏昭君》
11、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高適《塞下曲》
12、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13、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14、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15、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高適《塞下曲》
军旅生活的经典诗句
1、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李白《白马篇》
2、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3、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于谦《岳忠武王祠》
4、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5、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杜甫《曲江对雨》
6、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李涉《楚宫怨二首·其一》
7、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

——宇文虚中《在金日作·选二》
8、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

——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9、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0、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11、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

——章孝标《咏弓》
12、只座上、已无老兵。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3、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14、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

——李梦阳《夏城坐雨》
15、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杨广《纪辽东二首》
描写军旅生活的诗句
1、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2、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李颀《古塞下曲》
3、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杨广《纪辽东二首》
4、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李白《豫章行》
5、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6、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7、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8、送老薤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

——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9、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

——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10、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范云《效古诗》
11、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12、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李白《发白马》
13、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杜甫《悲青坂》
14、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李白《塞上曲》
15、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张玉娘《从军行》
16、迎头便说兵戈事。

——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17、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张华《游侠篇》
18、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

——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19、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李白《发白马》
20、听夜鸣黄鹤,楼高百尺,朝驰白马,笔扫千军。

——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