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资料现场解释规程

合集下载

生产测井作业规程

生产测井作业规程
向螺杆旋出方向
开启测试闸门应缓慢进行,待闸门上、下压力平衡,确定防喷装置无泄漏 后,再将闸门完全打开
测井结束后,关闭井口测试闸门,待防喷管内压力泄完后,再拆卸井口防 喷装置
2020/3/9
7
一、通用规程
抽油机井施工应注意以下事项: 偏心井口应转动灵活 安装、拆卸井口装置前,抽油机应停止工作,并将驴头至最高位置,拉紧
电缆依次放入地滑轮、天滑轮,锁紧盖板,天滑轮提升高度应大于10m, 并位于井口的正上方
张力计安装在天滑轮和“U”型卡之间,应用专用销子连接,并用安全别 针锁定
2020/3/9
6
一、通用规程
6. 安装防喷装置
吊装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吊装前,吊车操作人员确定吊装方法和停放位置 吊车支腿应打垫木并保持车身水平 吊装过程中,应由专人指挥,施工人员严禁在吊臂下面及回转半径内站立
2020/3/9
4
一、通用规程
4. 摆放车辆
车辆到达施工现场后,观察风向,仪绞车、工程车停上风口 车辆不应停在高压线、电线、通井机绷绳下,仪绞车车辆距离井口不得少
于15m 仪绞车对正井口后,回正前轮,打上断气刹车。用高度不低于25cm的三棱
掩木掩在仪绞车后轮 雨雪天气、停在钻杆排上施工时应对仪绞车采取加固措施 气井施工时,所有车辆加装防火罩 划分警戒区域,拉好警戒带 按规定插好地线 井场应有紧急撤离通道 夜间施工,井场应有良好照明
2020/3/9
3
一、通用规程
3. 班前安全会
施工队伍到达井场后,收集资料,各岗位进行环境评估、风险识别 队长按规定组织召开班前安全会,对本次工作任务进行上岗交底和安
全教育 督促各岗位人员认真客观填写“岗位危害识别卡” HSE记录详实、切合实际、及时认真。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

测井解释结论标准讨论稿

测井解释结论标准讨论稿

关于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结论的建议一、原有关标准的情况SY/T5360-1995《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标准7.4.1结论级别:油层、气层、油水同层、气水同层、水淹层、含油水层、含气水层、水层、干层、可能油气层。

共计10种处理解释结论。

SY/T6161-1995《天然气层测井解释规程》标准,结论级别按SY/T5360-1995《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标准执行,未另行制定。

SY/T6451-2000《探井测井处理解释技术规范》标准3.6.4.1对孔隙型或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测井解释结论划分为:油层、差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气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水淹层、水层、干层、可能油气层。

共计12种处理解释结论。

3.6.4.2对型缝型或以裂缝型为主的储层及溶洞型储层,测井解释结论根据裂缝及溶洞的发育程度按Ⅰ、Ⅱ、Ⅲ类储层划分。

Q/SHSLJ 0799-2002《试油层测试要求及成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划分为油层、气层、油(气)水同层、低产油(气)层、稠油层、可能油(气)层、含油(气)水层、水层、干层。

共计13种结论。

二、解释结论划分建议解释结论划分建议为:油层、低产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可能油层;气层、低产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可能气层;水淹层、水层、干层,共计13种解释结论。

油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价值,且含水〈5%的纯油层。

工业油流标准,见表1。

低产油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日产油量在工业油流标准以下,干层以上者。

测井处理孔隙度一般为5%~6%,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含油饱和度在30%~45%之间。

油水同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能计量出油日产量的油水同出层,含水在5%~90%之间。

含油水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以产水为主带油花,不能计量出日产油量的水层。

可能油层:根据测井等资料认为可能产油储层。

气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价值的纯气层或带凝析油者,且含水〈5%。

气测井资料解释规程

气测井资料解释规程

气测井资料解释规程(一)解释层段划分;(1)全烃显示值高与基值2倍以上的异常显示段(2)低钻时并有气测异常显示的井段。

(3)混油钻进时,甲烷出现明显变化的异常显示段。

(二)解释结论的确定:(A)油层(1)全烃显示值明显,显示厚度与储层厚度,钻时异常厚度差异不大,峰平缓,呈正态分布。

(2)随钻组分齐全且重烃含量较高,一般在10%以上。

(3)单根峰和钻井循环气显示明显。

(4)三角形图版价值点处与价值区内,且为大倒,中倒,小正,中正三角形,含气量图版处于油区或油气转化带。

(B)气层:(1)全烃显示呈尖峰状且高于油层显示。

(2)含气量图板处于油气转化带或气区。

(3)组分中重烃含量较低,一般仅含少量的C2,C3,甲烷含量占95%以上。

单根峰和钻井液循环气显示明显。

(C)油气层:(1)全烃显示活跃,实时曲线峰形常有分异特征。

(2)单根峰和钻井液循环气显示明显。

(3)三角形图版价值点处于价值区。

(4)含气量图板处于油气转化带或气区。

(三)油水同层:(1)全烃显示明显,显示厚度常低与储层厚度,烃组份缺少i c4或缺少n c4(2)烃组份齐全,但重烃总体含量低与本地区油气显示的一般规律。

(3)非烃组份时常有氢气显示,单根峰和钻井液循环气显示明显。

(4)三角形图版多为大正或打倒或极打倒三角形,含气量图板与油层类似。

(四)气水同层:(1)全烃,烃组分显示与气层基本相同,峰形常有拖尾。

(五)纯水层(1)全烃显示极低,组分为纯甲烷。

(六)含气水层(1)全烃显示明显,常伴随较长拖尾,组分以c1为主,重烃组分仅有少量c2,c3.(七) 含油水层(1)全烃显示明显,组份齐全,但i c4和n c4显示极低甚至缺少i c4或n c4(2)全烃显示较低,组份齐全,重烃组分含量明显偏低(八)气干层(1)气干层,油干层既与流体性质有关有与岩石物性有关需要借助电测地质资料识别。

测井作业规程(暂行)

测井作业规程(暂行)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测井作业规程(暂行)1.测井作业的任务及测井项目1.1裸眼井1.1.1 标准测井:全井进行标准测井,用以划分地层,判别岩性。

深度比例为1:500。

测井项目有:1.1.1.1 深双侧向(LLD)单位:欧姆·米横向比例为对数比例尺1.1.1.2 自然电位(SP)单位:毫伏1.1.2.3 自然伽玛(GR)单位:API单位1.1.2.4 双井径(CAL)单位:厘米1.1.2 综合测井:在煤系地层和甲方现场代表认为有意义的其它井段进行综合测井,用以划分煤层及夹矸,对煤层进行解释分析,求取固定碳、灰份、水份、及挥发份百分含量,计算含气量;对其它岩层进行岩性分析,计算其含泥岩、砂岩、灰岩、煤和孔隙的百分比,进行可动水分析,划分、判断含水层或其它矿层。

深度比例为1:200。

测井项目有:1.1.2.1 深、浅双测向(LLD、LLS)单位:欧姆·米横向比例为对数比例尺1.1.2.2 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单位:欧姆·米横向比例为对数比例尺1.1.2.3 自然伽玛(GR)单位:API1.1.2.4 自然电位(SP)单位:毫伏1.1.2.5 双井径(CAL1)(CAL2)单位:厘米1.1.2.6 补偿密度(DEN)单位:g/cm31.1.2.7 补偿中子(CNL)单位:PU1.1.2.8 补偿声波(AC)单位:微秒/米1.1.2.9 井温(TEMP)(连续曲线)单位:℃1.1.3 在煤层上下20米(含煤层)井段测1:50放大曲线,加密采样点,以便于精细研究煤层结构。

1.1.4 井斜测量:原则上要求使用连续井斜仪,全井测量井斜角和方位角。

如使用单点测斜仪,则测点间距为25米。

1.1.5 根椐地质研究或生产需要,经事先商定,可加测地层倾角、长源距声波、拟稳态井温测井等。

1.2 套管井1.2.1 固井质量检查测井:要求全井测井,测井项目有声幅、自然伽玛、套管接箍测井、变密度测井。

2-3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范

2-3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范

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程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色谱气测井资料定性解释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探井的气测资料解释。

2 解释井段2.1 全烃大于0.2%或高于基值2倍(含2倍)的气测异常井段。

2.2 低钻时并且有气测色谱分析资料的井段。

3 解释工作要求与流程3.1 解释工作要求气测井资料解释以可靠的现场录井资料为基础,以气测井油气显示为主导,及时搜集、分析现场油、气、水显示等情况,进行初步解释,提供中途测试层位和完井方法。

通过计算机处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确定油气层段、提出试油意见。

3.2 解释工作流程3.2.1 搜集邻近井的地质资料及测井资料。

3.2.2 验收气测井资料。

3.2.3 分析色谱气测井资料与现场资料解释。

3.2.4 分层、选值、计算、绘图解、运用各种资料进行气测井综合分析解释,提出解释结论,进行完井讨论(见图书馆)3.2.5 整理编写单井解释总结报告。

3.2.6 整理有关资料图件、并经审核。

3.2.7 按归档要求归档上报。

4 气测井资料的处理4.1 气测井原图人工处理(采用联机设备的可省略)4.1.1 按每米深度进行人工整理、查出相应的数值填写色谱气测记录。

4.1.2 在原图上划出异常井段,并根据钻时进行深度校正。

4.1.3 查出异常值。

4.2 气测资料计算机脱机处理4.2.1 对气测井资料进行抽查,异常井段、地质设计目的层数据抽查率100%,其它井段数据抽查率10%。

4.2.2 把原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

4.2.3 对输入数据进行审核。

4.2.4 绘制气测录井图。

4.2.5 绘制解释图。

4.2.6 打印解释数据表。

4.2.7 编写气测井解释报告5 气测井解释的基本方法及要求5.1 油、气储集层位置和厚度的确定方法5.1.1 根据全烃含量和钻时确定a、在砂质岩层段,对全烃含量值较高井段参照钻时曲线和全烃显示幅度划分油气储集层的起止深度;b、在泥质岩层段,钻时变化不明显时,应依据全烃曲线的高峰起止值划分油气储集层的起止深度;c、复杂岩层段,根据地质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来归位油气储集层起止深度。

地质勘探规程

地质勘探规程

地质勘探规程地质勘探是一项重要的行业,它对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勘探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制定一系列规程和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勘探前期准备、勘探方法与技术、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等方面,探讨地质勘探规程。

一、勘探前期准备地质勘探前期准备是确保勘探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在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地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并确定勘探目标和区域。

同时,需要进行现场考察与环境评估,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咨询与审查。

此外,还需制定勘探方案和工作计划,并进行资源调查和需求分析。

勘探前期准备的规程主要包括勘探资料搜集与整理、勘探目标确定、现场考察与环境评估、法律法规与规划咨询与审查、勘探方案制定与工作计划、资源调查与需求分析等。

二、勘探方法与技术地质勘探方法与技术是确保勘探工作科学性和高效性的重要保障。

勘探方法包括物探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等。

物探方法主要包括工程物探、工程地震、地电、测井等。

地球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地球化学测量和化探方法等。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地震方法、重力方法、磁法、电法、电磁法、辐射法等。

勘探技术包括测量、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

勘探方法与技术的规程主要包括物探方法与技术、地球化学方法与技术、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等。

三、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地质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是勘探成果综合分析与评价的重要环节。

勘探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理、数据分析与整理等。

数据清理需要对野外获得的勘探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筛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与整理需要运用统计学和地质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综合,以得出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的信息。

勘探数据解释主要是根据勘探工作的目标和数据特点,进行综合解释和评价。

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的规程主要包括数据清理与筛选、数据分析与综合、勘探成果评价等。

四、勘探报告编制与发布地质勘探报告是对勘探工作结果的综合总结和评价,是向决策者和相关方提供勘探信息和建议的重要依据。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控制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控制

5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控制测井原始数据采集质量,是测井解释工作的基础。

质量监控,是测井现场作业的核心,控制标准参见“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SY/T5132-1997)”。

5.1 测井原始资料的一般要求5。

1.1 图头每张测井原图要有规格化的图头格式,规定的各项图头数据必须填写齐全、准确。

5。

1.2 刻度各曲线的主刻度、测前、测后刻度记录齐全准确,误差不超过规定标准。

5。

1。

3 原始图图面整洁,曲线或图象清晰、完整。

曲线布局合理,交叉处清晰可辨。

曲线数值应与已知岩性地层的特征一致,同一地层各种测量曲线的变化应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得出现与井下条件无关的零值、负值和抖跳等畸变。

各种测井曲线一般应从井底遇阻位置开始测量,遇阻曲线稳定、光滑(不包括放射性测井)。

因仪器连接方式或井底沉砂等造成的缺测井段应少于15米。

进套管鞋以后至少测30米以上曲线(不能在套管中测量的仪器除外),并保证自然伽玛曲线出现明显变化.原始图上必须同时记录电缆张力、测速和深度记号。

5。

1。

4 重复测量各种测井曲线必须首先在测井井段上部变化明显处测量不少于50米的重复测量曲线.与测井主曲线相比较,曲线变化趋势要一致,在井况理想情况下,误差不得超过规定误差。

重复曲线测量值的相对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 A—主曲线测量值;B—重复曲线测量值;X—测量值相对误差。

测井过程中若出现特殊显示或与井下条件无关的异常,应立即重复测量,重复测量井段不少于50米.5.1。

5 测井速度各种测井仪的测井速度要均匀,不超过规定的速度值,几种测井仪器组合测量时,应采用最低测井仪器的测速。

明记录必须记录测速曲线,数字记录必须记录测速数据。

5.1。

6 数字记录数字记录与明记录必须一致,测井队在离开井场前应仔细检查,若发现数字记录与明记录不一致,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原始数字记录标签内容应填写齐全,并贴于软盘或磁带上。

标签内容包括井号、井段、测量日期、测量单位、文件号,曲线名称等.编辑带应按目前资料处理中心能够识别的版本拷贝。

注水井测调技术与操作规程

注水井测调技术与操作规程

二、水井投捞技术
(一)配水嘴选择原理
当油层无控制时: Q=K . △P △P=P 井口+ P水柱- P 管损- P 启动 式中Q---分层无控制时的注水量,m3/d K----地层吸水指数m3/d . MPa
同理,当油层控制注水时: Q 配= K. △P配 △P配 = P 井口+ P水柱- P 管损-P嘴损-P 启动 Q 配---- 分层控制时的注水量,m3/d P井口----井口注水压力,MPa P水柱----静水注压力,MPa P管损----注水时油管内沿程的压力损失,MPa P启动---地层开始吸水时的井地压力,MPa P嘴损---注水时配水嘴所造成的压力损失,MPa
堵水调剖井、酸化井,因地层经过堵水调剖或者 酸化后改善了各层的吸水情况,不能按堵水调剖 和酸化前的测试资料进行选择水嘴。必须重新测 试,根据新的测试资料来选择水嘴的大小。
二、水井投捞技术
(三)不同注水情况下注水井的水嘴选择
3、超注层水嘴的选择
利用注水井的测试资料、吸水剖面、电磁流量资料结合 目前注水状况判断各层的吸水量。利用水嘴配制经验公 式求出水嘴的尺寸。如果水嘴配制到最小时,测试成果 资料仍显示超注的情况下,应投死嘴,重新测试判断井下 工具使用情况,井下工具损坏时,要及时上作业检管。
一、注水井测试技术
测试 仪器 发展 过程
测试 球杆
1985
“108” 1996 流量计
外流式 电磁流 2003
超声波 流量计
量计
一、注水井测试技术
投球测试是采用水量“递减 逆算法”求各层段吸水量。 测试时,从下至上进行投球, 每投一次测试球杆,便堵死 测试球杆以下的层段,地面 水表反映的水量是测试球杆 以上层段的水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测井资料现场解释规程3.5.1 渗透层识别通常钻遇的渗透层主要有砂岩及碳酸盐岩。

3.5.1.1 砂岩层特征a.自然电位曲线在钻井液滤液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砂岩层出现负异常;反之则为正异常;两者矿化度相近,则自然电位显示不明显或无异常显示。

b.自然伽玛曲线对砂岩反映为低值,泥岩反映为高值。

砂岩层的泥质含量越高,则自然伽玛曲线幅度越大,向泥岩的自然伽玛值靠得越近。

应注意含放射性砂岩的影响,如钾长石砂岩等。

(相对泥岩基线)c.深、浅电阻率曲线常呈现幅度差。

d.井径曲线比较平直、接近或低于钻头直径。

e.中子与密度孔隙度曲线砂岩与泥岩具有不同的差值。

3.5.1.2 碳酸盐岩裂缝层特征a.水平裂缝层·倾角测井电导率曲线为急剧的异常,可以在一个极板或四个极板上出现;·电阻率曲线值降低,探测深度越浅,降低越明显;·声波时差出现周波跳跃;·密度测井密度值降低。

张开的水平裂缝越大、密度值降低越明显;·中子孔隙度增大;·声波全波测井纵、横波幅度衰减,且横波衰减大于纵波。

b.垂直裂缝层·倾角测井出现较长井段的连续对称的电导异常,极板运动有键槽效应;·双井径曲线在裂缝发育井段,出现椭圆形双井径;·密度测井密度数值降低;·中子孔隙度值显示增大;·双侧向曲线深浅电阻率比值稳定,数值略有降低;·声波时差增大;·声波全波测井声波幅度明显衰减。

c.碳酸盐岩网状裂缝层特征介于水平裂缝与垂直裂缝之间。

花岗岩裂缝层特征花岗岩裂缝层特征可以参考碳酸盐岩裂缝层的特征。

3.5.2 分层3.5.2.1 分层原则a.在海上现场不必过细地分层解释,但不能漏掉油、气层。

b.目的层和油气显示段,应逐一划分出渗透层,主曲线幅度值变化>20%,应单独分层。

c.单层厚度>4m的储层中,如出现流体性质变化,必须分层分别读数、计算、解释。

3.5.2.2 层界划分a.以自然伽玛半幅点为主,参考自然电位、电阻率、中子、密度等曲线的变化划分层界面。

b.薄层以微电阻率曲线划分层界面。

3.5.3 取值a.依据岩性、含油性取其代表性的特征值或平均值。

b.各条曲线必须对应取值。

c.取值时应避开干扰。

3.5.4 参数计算3.5.4.1. 现场解释应计算储层的泥质含量、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各种计算均在现场完成;对以裂缝为主的储层、可以不计算参数,只划分裂缝段,作综合定性解释。

3.5.4.2.计算中的输入参数a.骨架和流体参数尽可能依据岩性采用综合骨架参数。

·综合骨架密度公式:ρma =Vi·ρmai十……十Vn·ρman式中:ρma—综合骨架密度,g/cm3;Vi 、Vn—为i矿物,n矿物的骨架密度值,g/cm3;Vi 、Vn—为i矿物n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

b.声波时差公式:Δtma =Vi·Δtmai十……十Vn·Δtman式中:Δtma—综合骨架的声波时差,μs/m或μs/ft;Δtmai 、Δtman—为i矿物、n矿物的声波时差,μs/m或μs/ft;c.中子孔隙度:可采用相应的Schlumberger或Atlas的φ有关图版校正。

流体参数一般采用表1所列值:d .地层水电阻率 地层水电阻率应通过多种方法对比确定,常用的方法有: ·邻井试水资料 用邻井相应层段含水层测试获得的地层水资料,各种离子经过等效NaCl 换算;·自然电位法 采用Schlumberger 或Atlas 有关图版确定;也可用计算法求得.计算用下式:SSP = -(60十0.133·T f )·lg R mf /Rweq式中:Rweq =R mf ·l0(ssp/60十0.133·T f ) T f =1.8·Tc 十32SSP- 静自然电位或厚层100%含水纯砂岩处的自然电位值,mV ; T f - 地层温度,华氏; Tc- 地层温度,摄氏; R mf —泥浆滤液电阻率,Ω·m ; Rweq- 等效地层水电阻率,Ω·m ; Rw- 地层水电阻率,Ω·m ;·标准水层法 最好选纯含水砂岩层,用下式计算:式中:Ro 一水层电阻率,Ω·m ; Φ—地层孔隙度,%;M — 胶结系数,与孔隙结构有关,通常为2,根据岩性查表 2。

A — 比例系数。

与孔隙的形状有关,通常为1,根据岩性查表 2。

)()8.50/lg /0426.09.19/lg 1105.0210131.0f weq F weq W T R TR R +⨯--⨯+=⎪⎪⎭⎫ ⎝⎛amRo Rw Φ⨯=·交会图法 在双对数座标纸或F =Φ-2的座标纸上做深探测电阻率与孔隙度交会图,取最低电阻率线为含水饱和度100%的水线,水线与孔隙度为100%相对应的电阻率值即为地层水电阻率。

e .地层温度·地温梯度 一个地区应该有测地温梯度的资料,各构造再经过测井的井底地层温度校验。

·井底最大温度推算井底地层温度 测井时每次下井都测得有井底的最大温度标注在图头上。

在单对数座标纸上以井底最大温度为纵座标(线性),用Δt /(t 十Δt)作横座标(对数),作二者的关系曲线,取直线与Δt /(t 十Δt)为l 交点的对应温度值作为井底地层温度,见Ⅲ.4确定井底地层静温图。

其中:t 为钻开地层至泥浆停止循环时间(h);Δt 为钻井液停止循环至测井仪器从井底开始上提的时间(h);若仅有一个井底最大温度值,可以附加20%―25%估计井底地层温度;·DST 测试的流温资料整理地层温度。

3.5.4.3. 泥质含量a .自然伽玛法(含放射性元素的砂层除外)。

·自然伽玛比值:·泥质含量:式中:GR ——目的层自然伽玛值,API ; GR max ——纯泥岩的自然伽玛值,API ; GR min ——纯砂岩的自然伽玛值,API ;C ——泥质经验系数,前第三系C =2.0,第三系C =3.7。

b .自然电位法求泥质含量公式:minmax min GR GR GR GR GR --=∆%100⨯-≤SSPPSPSSP V sh 122-=∆⨯CGRC Vsh式中:SSP —厚层纯砂岩的自然电位,mV ;PSP —含泥砂岩的自然电位。

mV ; 3.4.4.4 孔隙度 a .声波孔隙度:式中: Фs — 声波孔隙度,%;Δt —— 目的层声波时差值,us /m 或us /ft ; Δtma — 目的层岩石骨架时差值,us /m 或us /ft ; Δtf —— 流体声波时差值,us /m 或us /ft ; Δtsh —泥岩层的声波时差值,us /m 或us /ft ;Cp =Φs/ΦT 欠压实系数,其中ФT 为用中子和密度求得的交会孔隙度。

b .有效孔隙度:式中: ФD-- 密度孔隙度,%;ФN-- 中子孔隙度,%;现场解释一般用总孔隙度,%。

c .密度孔隙度:式中: ФD — 密度孔隙度%,; ρb — 目的层的密度测井值,g /cm З; ρma —— 目的层的骨架密度值,g /cm З; ρf —— 流体密度值,g /cm З; ρsh ——泥岩层密度测井值,g /cm З。

d .中子孔隙度:式中: Ф — 中子孔隙度,%; ФN ——目的层中子测井值,%; ФNsh —泥岩层中子测井值,%;shmaf mash p ma ma S V t t t t C t t t t ⨯∆∆∆∆-⨯∆-∆∆-∆=Φ--1222ND T Φ+Φ=Φshfma shma f ma b ma D V ⨯-----=ΦρρρρρρρρshNmaNf NmaNsh Nma Nf Nma N V ⨯Φ-ΦΦ-Φ-Φ-ΦΦ-Φ=ΦФNma —目的层岩性中子孔隙度骨架值,%; ФNf —流体中子孔隙度; 3.4.4.5 含水饱和度a . 纯砂岩或泥质含量<10%的砂岩,可以用阿尔奇公式求含水饱和度:式中: Rt — 目的层的深探测电阻率,Ω.m ; Rw — 地层水电阻率,Ω.m ; Ф— 目的层孔隙度,%; b .泥质砂岩用印度尼西亚公式:式中:SW — 含水饱和度,%; Vsh —— 泥质含量;Rsh —— 泥岩深探测电阻率,Ω.m ; Rt —— 目的层深探测电阻率,Ω.m ;结合地区地质特点,优选出适合本地区的经验公式更好。

3.5.5 油气水层识别3.5.5.1 解释层定义测井解释应分出不同类型的层,应分出各类的层及其定义如下。

a. 油层:原油含水小于5%的产层;●自喷油层:靠天然能量自喷生产的油层; ●非自喷油层:靠机抽或气举生产的油层。

b. 气层及凝析气层●气层:在地层条件下呈气相存在,产出以天然气甲烷为主的气层; ●通常每m 3气体含100g 天然汽油时为湿气;不足100g 时称为干气; ●凝析气层:在地层条件下呈气相存在,高气油比,原油比重低于0.786的气层。

c. 油气层 含有气顶的饱和油层。

d. 含水油层 产液中含水大于5%而小于30%的产层。

e. 含油水层 产液中含油大于10%而小于30%的产层。

f. 油水同层 产液中含油或水分别为30%-70%的产层。

tWW R R S ⨯Φ=2()⎥⎥⎦⎤⎢⎢⎣⎡⨯Φ+-=W m shsh sh W R a R V V Rt S 2/1/1g. 水层产液中含水大于90%的产层。

h. 干层●井深大于2000m,流动压差达到地层压力的5O%,其油水流量小于5m3/d 或天然气流量小于5000m3/d的含油气地层。

定为干层;●井深小于2000m,流动压差达到地层压力的50%,其油水流量小于3m3/d 或天然气流量小于3000m3/d的含油气地层,定为干层。

3.5.5.2 砂岩油、气、水层判断a.定性判断气层在井场,油层与气层的识别主要依靠定性判断。

·中子、密度曲线以石灰岩刻度孔隙度为零作基线重叠。

在气层处由于气密度低,及中子测井曲线的“挖掘效应”影响,使得两曲线呈反向离差,曲线的差异比油、水层处大2-3个图格;·气层的声波时差曲线出现周波跳跃;·中于密度交会图点子偏离砂岩线,在砂岩线的左上方;·地层测试的压力梯度线折算的地下流体密度在0.2—0.35g/cmЗ之间为气层;·气测录井的组分分析中甲烷含量高,重组分低,在干气层中几乎无C3以上的重烃。

b.在已有测试和测井资料的构造上,可借鉴已获DST(钻杆测试,drilling-stemtesting)测试结果,和测井取得的Rt、GR和SP 参数,以及孔隙度、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等成果,确定油层下限及评判各类解释层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