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目录(环境监测岗位专业考试)
2024年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笔试内容

2024年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笔试内容
一、海洋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则、目的和方法的了解。
要求考生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流程,了解各种监测项目的意义和用途。
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掌握情况,包括各种海洋环境监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三、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包括各种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标准等。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
四、海洋环境评价与预测
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海洋环境评价和预测的方法和原理的了解,要求考生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五、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编写
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编写的能力,要求考生了解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掌握报告编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符合规范的监测报告。
六、海洋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
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了解,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以及生态服务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评估方法。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素养。
七、海洋灾害预警与应对
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海洋灾害预警和应对措施的了解,包括各种海洋灾害的成因、特点、预警方法和应对措施等。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警和应对方案。
环保局招考)环境监测站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保局招考)环境监测站考试试题及答案某市环境监测站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环境监测》试题(A卷)一、基本概念:(每个2分,共10分)1.等效连续声级2.空白试验3.细菌总数4.生物监测5.静态配气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信息角度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4.F-选择电极的传感膜是________;5.氰化物造即刻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6.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__________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_______;8.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_______;9.今测得大气中的SO2浓度为3.4ppm,其重量浓度为_______mg/l;10.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dB、75dB、89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__;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A、COD B、挥发酚C、六价铬D、pH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A、工厂总排污口B、车间排污口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D、取样方便的地方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20Hz<f<Hz B、f <200Hz或f>Hz C、f<200Hz或f>2000HzD、20Hz<f<2000Hz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和气气压,其目的是()A、了解气象身分B、换算标况体积C、判断污染程度D、以上都对5.水样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A、消解、蒸馏、萃取B、消解、萃取、蒸馏C、消解、蒸馏、挥发D、蒸馏、消解、萃取6.大气采样器主要有()等部件组成A、收集器B、压力计C、抽气泵D、温度计E、流量计7.关于COD测定,正确的描述有();A、试亚铁灵为指示剂B、加HgSO4掩蔽Cl- C、加Ag2SO4 D、加热回流30分钟E、消耗的氧化剂为O28.在水样中加入__________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确定污染源C. 制定环境政策D. 所有上述选项2. 以下哪个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3. 水质监测中常用的指标是什么?A. pH值B. 溶解氧C. 悬浮物D. 所有上述选项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生活垃圾D. 所有上述选项5.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有哪些?A. 随机采样B. 系统采样C. 分层采样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和代表性。
7. 大气监测中,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______μm的颗粒物。
8. 水质监测中,______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9.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______和______。
10.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统计分析。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12. 描述一种常用的环境监测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4. D5. D二、填空题6. 代表性、准确性7. 2.58. 氮、磷含量9. 微生物监测、植物监测10. 数据校验、数据整理三、简答题11.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环境质量的定量信息,评估环境政策和措施的效果,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监测环境变化趋势等。
12. 一种常用的环境监测仪器是气相色谱仪,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各组分的浓度。
四、论述题13. 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准确的环境状况信息,帮助评估现有政策的效果,指导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为公众提供环境质量信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环保执法人员技能考试科目

环保执法人员技能考试科目一、考试科目设置(一)无人机执法运用科目(20分)考察执法人员无人机操作能力。
每个参赛人员抽签参加污染源巡查执法应用(10分钟)或河道巡查执法应用(10分钟)无人机实际操作比赛,按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并完成答题,由考官按照评分标准评定分数。
评分标准由答题准确性、操作规范性、比赛用时等三方面组成。
(二)执法新装备运用科目(20分)考察执法人员运用红外热成像仪、手持式挥发性有机气体分析仪等便携式执法装备快速查处违法行为的能力。
在实体企业现场设置VOCs泄漏点位和干扰点位,每2名参赛人员组成一个参赛小组(自行组队,现场抽签确定操作装备)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手持式挥发性有机气体分析仪联用查找VOC泄漏点位,在限定时间内对问题点位进行定位、拍摄、定量,并填报问题,由考官根据评分标准评定分数。
评分标准由答题准确性、照片(视频)证据、操作规范性、比赛用时等四方面组成。
(三)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检查科目(20分)考察执法人员发现查实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的能力。
在实体企业水、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站点,模拟设施不正常运行、数据弄虚作假的情形,每个参赛人员抽签确定参加水或气自动监控站点实战考核,通过现场检查发现并填报问题,由考官根据评分标准评定分数。
评分标准由违法问题定性、照片(视频)证据等方面组成。
(四)VR现场模拟执法科目(30分)考察执法人员通过查看企业VR实景模拟发现问题、制作案卷的能力。
每个参赛人员通过查看VR实景,查阅企业资料,填报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并制作现场勘察笔录,由考官根据评分标准评定分数。
评分标准由具体违法行为描述准确性、违反条款描述准确性、相关照片证据有效性、现场勘验笔录规范性等四方面组成。
(五)知识竞赛(20分)考察执法人员政治理论及执法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理论考核以现场闭卷答题方式进行,重点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
环境监测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

招聘环境监测岗位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空气中PM2.5(细颗粒物)浓度的常用设备是:A. 分光光度计B. 气体色谱仪C. 颗粒物采样器配合β射线吸收法分析仪D.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答案:C 解析: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
测量PM2.5浓度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颗粒物采样器收集空气中的PM2.5,并通过β射线吸收法分析仪等设备进行质量浓度的分析。
A选项的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定量分析,不适用于颗粒物的测量;B选项的气体色谱仪主要用于分析气体成分,与PM2.5的测量无关;D选项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样主要用于溶液中的物质分析,不适用于颗粒物浓度的测量。
2、关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以下哪种方法属于化学测定法?A. 高锰酸盐指数法B. 紫外吸收光谱法C. 荧光分析法D. 红外光谱法答案:A 解析: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来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测定COD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测定法,它利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通过测量剩余高锰酸钾的量来计算COD值。
B选项的紫外吸收光谱法、C选项的荧光分析法和D选项的红外光谱法,均属于光学分析方法,它们不直接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COD,而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荧光或红外辐射等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因此不属于化学测定法。
3、下列哪种仪器主要用于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A. 红外气体分析仪B. 原子吸收光谱仪C. 气相色谱仪D. 紫外荧光法分析仪答案:D解析:紫外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硫(SO₂)浓度的技术。
当样品气体通过紫外光源时,其中的SO₂分子会被激发到更高的能量状态,随后它们会退激发回到基态,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荧光。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参考试题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参考试题一、填空题1.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时,水样收集于具塞玻璃瓶内,应在取样后尽快测定。
如需保存,可在4摄氏度冷藏、暗处保存h,测试前要并使水样恢复到室温。
答案:24激烈振摇水样2,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氟化物时,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纯试剂,所用水为O答案:分析去离子水3.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辂酸雾的测定一一二苯基碳酰二股分光光度法》(HJ/T29—1999),铅酸雾是指以状态存在的辂酸或锯酸盐。
答案:气雾可溶性4.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大气固定污染源中的氟化物,污染源中只存在气态氟时,可采用方法,在采样管出口串联两个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璃吸收瓶,以L/min的流速采集5^20min o答案:烟气采样0.5〜2.O5.测定水样浊度可用法、法或法。
答案:分光光度目视比浊浊度计6.总氯是和的总称,又称为O答案:游离氯化合氯总余氯7•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辂酸雾的测定一二苯基碳酰二肺分光光度法》(HJ/T29—1999),在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辂酸雾的测定受到明显干扰。
答案:还原性8•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辂酸雾的测定一一二苯基碳酰二朋分光光度法》(HJ/T29—1999),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辂酸雾用吸附后,用溶解;无组织排放的辂酸雾用吸收。
答案:玻璃纤维滤筒水水9.根据异烟酸-咄嗖琳酮分光光度法对环境空气或废气中氟化氢进行测定时,氟化氢样品采集后不能当天测定时,应密封置于2~5℃下保存,保存期不超过h,在采样、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照射。
答案:48二、判断题10.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二硫化碳时,曝气吸收装置需串联两个活芯气体采样管,第一个采样管加入乙酸铅溶液,第二个采样管加入吸收液。
O答案:正确11.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二硫化碳时,曝气吸收装置采用全玻璃器皿,接口处用橡胶管连接。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接口处用硅橡胶管连接并使两头玻璃管相接触。
2023年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

第一章水和废水第一节水样采集分类号:Wl重要内容1.水系的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原则上应设在或。
答案:水系源头处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法均匀设立监测垂线。
答案:网络.在采样(水)断面同一条生工线上,水深5—10m时,设2个采样点,即m处和m 处;若水深W5m时,采样点在水面m处。
答案:水面下0.5 河底上0.5 下0.5.沉积物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沉积物采样点应避开、沉积物沉积不稳定及水草茂盛、之处。
答案:正下方河床冲刷表层沉积物易受扰动.测、和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答案: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次。
答案:生产周期23. 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
37.为测定水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一定要采集混合水样。
()答案:错误对的答案为:若样品在混合后,其中待测成分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时,不用采集混合水样, 要采用单样储存方式。
38.在封闭管道中采集水样,采样器探头或采样管应妥善地放在进水的上游,采样管不能靠近管壁。
()答案:错误对的答案为:在封闭管道中采集水样,采样器探头或采样管应妥善地放在进水的下游,采样管不能靠近管壁。
39.对于开阔水体,调查水质状况时,应考虑到成层期与循环期的水质明显不同。
了解循环期水质,可采集表层水样:了解成层期水质。
应按深度分层采样。
()答案:对的40.沉积物采样地点除设在重要污染源附近。
河口部位外,应选择由于地形及潮汐因素导致堆积以及沉积层恶化的地点,也可选择在沉积层较厚的地点。
()答案:错误对的答案为:沉枳物采样地点除设在重要污染源附近、河口部位外,应选择由于地形及潮汐因素导致堆积以及沉积层恶化的地点,也可选择在沉积层较薄的地点。
水样采集(环境监测岗位专业考试)

第一节水样采集分类号:W1一、填空题1.水系的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原那么上应设在或。
答案:水系源头处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2.湖(库)区假设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
答案:网格3.在采样(水)断面同一条垂线上,水深5-10m时,设2个采样点,即m处和m处;假设水深≤5m 时,采样点在水面m处。
答案:水面下0.5 河底上0.5 下0.54.沉积物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沉积物采样点应避开、沉积物沉积不稳定与水草茂盛、之处。
答案:正下方河床冲刷表层沉积物易受扰动5.测、和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答案: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6.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次。
答案:生产周期 2 37.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
答案:污染源扩散形式8.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渗漏以带状污染扩散时,地下水污染控制监测点(井)采用布点法布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
答案:网格9.地下水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孔)口应高出地面m,井(孔)口安装,孔口地面应采取措施,井周围应有防护栏。
答案:0.5~1.0 盖(或保护帽) 防渗10.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采样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6次: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一次。
答案:枯水期每月11.地下水采样前,除、和监测项目外,应先用被采样水荡洗采样器和水样容器2~3次后再采集水样。
答案: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机物细菌类12.采集地下水水样时,样品唯一性标识中应包括、采样日期、编号、序号和监测项目等信息。
答案:样品类别监测井样品13.废水样品采集时,在某一时间段,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水和废水 (1)
第一节水样采集 (1)
第二节水质现场监测 (15)
第三节重量法 (30)
第四节电化学法 (37)
第五节容量法 (49)
第六节分光光度法 (91)
第七节离子色谱法 (179)
第八节原子荧光法 (186)
第九节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1)
第十节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
第十一节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202)
第十二节气相色谱法 (209)
第十三节液相色谱法 (251)
第十四节气相色谱—质谱法 (263)
第十五节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汞 (270)
第十六节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汞 (273)
第十七节微库仑法测定可吸附有机卤素化合物 (275)
第十八节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法测定生化需氧量 (278)
第十九节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280)
第二十节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总有机碳 (285)
第二章酸沉降 (287)
第一节酸沉降采样 (287)
第二节分光光度法 (291)
第三节电化学法 (293)
第四节离子色谱法 (294)
第五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94)
第三章海水 (295)
第一节海水水样采集 (295)
第二节海水水质现场监测 (298)
第三节重量法 (302)
第四节电化学法 (304)
第五节容量法 (308)
第六节分光光度法 (311)
第七节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32)
第八节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34)
第九节气相色谱法 (336)
第十节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汞 (340)
第十一节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总有机碳 (340)
第四章噪声和振动 (342)
第一节环境和厂界噪声 (342)
第二节机场噪声 (347)
第三节噪声源 (349)
第四节设备噪声 (351)
第五节车辆船舶噪声 (352)
第六节环境振动 (353)
第五章机动车排放污染物 (355)
第一节点燃式发动机 (355)
第二节压燃式发动机 (359)
第六章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 (363)
第一节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 (363)
第二节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 (367)
第三节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 (373)
第四节胶粘剂中有害物质 (378)
第五节木家具中有害物质 (383)
第六节壁纸中有害物质 (387)
第七节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 (391)
第八节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中有害物质 (395)
第九节混凝土外加剂中氨 (399)
第十节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 (401)
附录Ⅰ索引 (408)
附录Ⅱ参加本书编写的单位及人员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