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1.【答案】B【解析】A.缜(zhěn)密;别(biè)扭;拂(fú)面2.【答案】A【解析】B.博奕—博弈;C.灸手可热—炙手可热;D.溃乏—匮乏。
3.【答案】C【解析】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甄别:○1审查辨別(优劣、真伪),○2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语句说的是马铃薯,应是辨别优劣,故选“甄别”。
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1颜色,○,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
结合语境,应选“色泽”。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
因试验的结果不可预期,因此用“最终”更恰当。
适量:数量适宜;适当:合适,妥当。
从试验的科学性看,“适当”的外延更符合语境。
故选C项。
4.【答案】D【解析】A.成分残缺,“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可改为“实施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
B.不合逻辑,“前者”应改为“后者”。
C.成分残缺,可在“确保”前加“为”。
5.【答案】B【解析】这里表现出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的深思,而不是“绝望”。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6.【答案】C【解析】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
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即“一”“二”“五”等技术。
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7.【答案】A【解析】强加因果。
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
于是……”。
高考语文真题湖北卷2015年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高考语文真题(湖北卷)2015年(总分150, 做题时间15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SSS_SINGLE_SELA 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 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 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 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词语读音的掌握,能力层级A。
A缜zhěn密 C别biè扭D春风拂fú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SSS_SINGLE_SELA 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 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 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 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答案:AB项中的“博奕”应为“博弈”,C中的“炙手可热”中的“炙”被写成了“针灸”的“灸”,D项中“匮乏”不是“溃乏”,选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_______,从营养成分、________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__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SSS_SINGLE_SELA 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 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 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 甄别色彩最终适量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答案:CA项“实施了”改为“实施的”,B项应为“后者”,C项后半句前加一个“为”字,本题选择D。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SSS_SINGLE_SELA 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1小题,每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2015湖北省高考试卷含解析试题及答案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B.情趣冷峭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轻重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轻重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3、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2015年普通高考湖北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
2015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考试技巧、答题原则

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4、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1分)(2)修改:。
(2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湖北卷)【答案加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湖北卷)一.语文基础知识1.(2015·湖北)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微(wēi)暗香盈(yínɡ)袖B. 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 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 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佛(fó)面【答案】B【考点】多音字的分辨,习惯性误读字【解析】【分析】本题选B答案.A项中,“缜(shèn)密”应为“缜(zhěn)密”,声母虫和小没有分清.C 项中,“别(bié)扭”应为“别(biè)扭”.D项中,“春风拂(fó)面”应为“春风拂(fú)面”。
复习时要注意平时的认读习惯,关注多音字。
对于一些特殊的读音的字可以采取强记的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都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字音,没有生偏字,没有难为学生,本题采用直接判断读音的形式,难度不大,也在平时的训练范围内,16个词语中的三个错误设置比较容易发现,只要平时复习中稍加注意都不会出错。
本题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的读音,克服地方口音造成的困难,养成准确识读的习惯。
2.(2015·湖北)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 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 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 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答案】A【考点】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解析】【分析】本题选A项,B项中,“博奕”错误,本意是下棋的意思。
所以应为“博弈”。
C项中,“灸手可热”错误,应为“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成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没有区分“灸”和“炙”这两个形似字。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含详细答案)

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
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
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
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
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
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
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
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
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
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
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
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1.【答案】B【解析】A.缜(zhěn)密;别(biè)扭;拂(fú)面2.【答案】A【解析】B.博奕—博弈;C.灸手可热—炙手可热;D.溃乏—匮乏。
3.【答案】C【解析】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甄别:○1审查辨別(优劣、真伪),○2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语句说的是马铃薯,应是辨别优劣,故选“甄别”。
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1颜色,○,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
结合语境,应选“色泽”。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
因试验的结果不可预期,因此用“最终”更恰当。
适量:数量适宜;适当:合适,妥当。
从试验的科学性看,“适当”的外延更符合语境。
故选C项。
4.【答案】D【解析】A.成分残缺,“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可改为“实施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
B.不合逻辑,“前者”应改为“后者”。
C.成分残缺,可在“确保”前加“为”。
5.【答案】B【解析】这里表现出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的深思,而不是“绝望”。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6.【答案】C【解析】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
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即“一”“二”“五”等技术。
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7.【答案】A【解析】强加因果。
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
于是……”。
8.【答案】D【解析】A.强加因果,且“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于文无据。
B.“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C.张冠李戴。
“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说的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中心问题“生命”,“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则说的是第二个中心问题“幸福”。
三、古代诗文阅读9.【答案】D【解析】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指经过的时间。
10.【答案】B【解析】A.第一句话说的是不廉的人;第二句话说的是郭候,县“古之所谓廉者”。
C.两句话都说的是“古之所谓廉者”。
D.两句话都说的是“古之所谓廉者”。
11.【答案】C【解析】“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无中生有。
“古之廉者”淡泊寡欲,不为物役,故能廉俭自守。
12.【答案】(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13.【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14.【答案】(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
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
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
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1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15.【答案】(1)不亦君子乎(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兰泽多芳草(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松菊犹存(6)惟有幽人自来去(7)生长明妃尚有村(8)玉簪螺髻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6.【答案】CE【解析】A.“蒲宁就是明证”错,文中并没有蒲宁因贫穷而“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的表述。
B.“古今对照的手法”无中生有。
D.“比拟的修辞手法”错,应为“通感”。
17.【答案】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
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18.【答案】①因为借助想象描绘出的风景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复现,而是作家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作家连通诗和美的生命感受。
②作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世界,是源于其善感的灵魂、丰富的心灵。
杰出作家想象中的旅行实乃心灵的探寻,他们描绘的动人风景,映现的正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奇景。
19.【答案】示例一:头脑中的旅行足以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
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不可避免,我们未必有条件、有能力踏遍万水千山。
②头脑中的旅行能超越现实旅行的局限,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领会旅行的真正精神,领略远方的精彩。
③我们向往远方,实质上是为了摆脱平庸的现实,获得别样的生活体验,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诗意空间,令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示例二:现实中的旅行与头脑中的旅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
①百闻不如一见,条件具备时,我们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②如果不具备实地旅行的条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灵世界中构建“第二自然”,感受远方的魅力。
③现实有限而想象无垠,头脑中的旅行能够使我们超越现实,突破束缚。
真实与想象交融,头脑中的旅行就能为眼前的风景增色添彩,令现实的旅行更加富有意趣,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和提升。
示例三:头脑中的旅行无法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
①现实中的旅行能够把我们带到真实的远方,在现场获得直接体验,而头脑中的旅行毕竟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想象出的远方再美好也不真实,不能提供我们关于远方的准确的认识。
②一些细腻微妙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不可能通过头脑中的旅行得到。
远方风景里动人的韵致,不亲眼目睹,不亲身感受,就永远无法真切地体会到。
远方,如果只能想象,不能亲至,将是巨大的遗憾。
③头脑中的旅行能否满足对远方的向往,与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人没有善感的心灵,缺乏想象力,就无法想象充满魅力的远方,也就不能满足他对远方的向往。
五、语言文字运用20.【答案】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
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21.【答案】示例一:(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建和谐中国示例二:(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22.【答案】示例一: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
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答案示例二: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
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六、写作23.【提示】本题属于隐喻类关系型新材料作文题,由现象与评述两部分组成。
评述部分“其实”“正是因为”直指材料核心。
参考立意:○1从喷泉和地下泉水关系的角度,谈“蓄积与迸发”“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2抓住“人们”的看法,谈“平凡与伟大”“局部与整体”“静止与发展”“眼前与长远”等的辩证关系。
文言译文: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
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
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
(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
(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对于志得意满(之事)已懈怠,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
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沮丧,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
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
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
(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
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
于是就称赞他廉洁。
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
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
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
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
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
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
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
.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
这样,那么即使想不清廉,也没有用武之地。
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
(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
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