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语文高考真题(湖北卷)
2011-2022年湖北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2011-2022年湖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汇编:名篇名句默写1、【2011年·湖北卷·15】填空。
(6分)(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
(2)日本作家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意境澄静;《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情景交融。
解析:(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日本作家川瑞康成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意境澄静;《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情景交融。
2、【2012年·湖北卷·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5分)(1)窈窕淑女,___________。
(《诗经·关雎》)(2)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贺《李凭箜篌引》)(3)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4),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 风之积也不厚,。
(庄周《逍遥游》)(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7)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8) 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解析:(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学协作体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教学协作体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深圳是最早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2000年就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范标准体系。
但深圳垃圾处理设施仍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难以满足垃圾处理需求。
纵观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严格的法律罚则与执法行为都是“标配”。
例如,美国制定多部法规,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
在美国某些城市,乱丢垃圾者不仅可能被处以罚款,还可能被判社区服务甚至入狱。
法律先行,也是深圳强制推行垃圾分类的必然选择。
近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
深圳市民垃圾分类由此将步入法治时代,由“倡议分类”变为“强制分类”。
《条例》改变当前垃圾处理费随水费征收的模式,将垃圾费与垃圾产生量直接挂钩,逐步建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条例》还充分吸收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做法,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和优化。
比如,创设了家庭厨余垃圾拆袋投放制度、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住宅区楼层撤桶制度以及设立“垃圾减量日”等等。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评论员《立法先行,护航“垃圾强制分类”》)材料二:二十多年来,“垃圾分类”一直在倡导,极少被践行,这是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真实困境。
如今,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来。
“立法强制”或将成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之关键。
超大城市先行先试,或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则是因为超大城市本身面临着较繁重的垃圾处理问题,“垃圾围城”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槛,超大城市已然没有多少时间再等着靠倡导出效果了,必须要出立竿见影的实招硬招。
湖北技能高考试卷真题语文

湖北技能高考试卷真题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心旷神怡B.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视同仁C. 满城风雨满园春色满目疮痍D. 风声鹤唳风雨兼程风雨如盘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B. 她对这次考试的成绩非常满意,真是喜出望外。
C.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总是能忙里偷闲,享受生活。
D. 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真是不卑不亢。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B. 他不仅学习勤奋,而且成绩优异。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他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深受大家的尊敬。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B. 他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
C. 他像一只蜜蜂,勤劳工作。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
6.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坚持不懈。
B.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不屈不挠。
C.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锲而不舍。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持之以恒。
7.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 他昨天没来,今天也没来。
B. 他昨天没来,今天来了。
C. 他昨天来,今天没来。
D. 他昨天来,今天也来了。
8. 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委婉的一项是:A. 请你把窗子关上。
B. 能否请你把窗子关上?C. 你能把窗子关上吗?D. 麻烦你把窗子关上。
9.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就是有点长。
B. 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就是篇幅稍长。
C. 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就是内容有点多。
2023年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适用地区: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202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

202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建功抗争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持金戈破巨浪第三组: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A.①借代②夸张③排比 B.①比喻②夸张③排比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复 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复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文言文《明史·王守仁传》节选,完成下列各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
语文丨湖北省部分学校(金太阳百校大联考)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简称ERV)是数百万年前远古病毒入侵并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遗迹——“古病毒化石”。
这些被宿主细胞俘获的ERV遗传信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突变、缺失等变异,逐渐演化成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之一,并作为重要的基因记忆被保留下来,占据了整个人类基因组序列的8%左右。
因此,在生命的孕育及演化过程中,远古病毒呈现出一种貌似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景象。
这种古病毒和衰老有什么关系呢?衰老是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衰退过程,是许多人类慢性疾病发生的最大风险因素。
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及各种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表观遗传的程序化改变被认为是决定细胞衰老进程的关键因素。
人类基因组中潜藏着诸多“老化信号”,这些信息流通常受到表观遗传的严密调控而处于沉默状态。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这些“老化信号”会因表观遗传失序而逃离管控,进而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衰老程序。
而占据人类基因组序列较大比例、如“死火山”般沉寂的ERV古病毒元件,是否会挣脱“封印”再次苏醒,并参与衰老的程序化调控?这仍未可知。
因此,深入解析ERV在细胞衰老中的变化、作用和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衰老、评估衰老、干预衰老,进而为有效防治衰老相关疾病,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思路。
我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人类早衰症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研究模型,以模拟儿童早衰症和成年早衰症。
基于上述模型,通过绘制多维表观基因组及转录组图谱,我们发现细胞衰老过程中表观基因组的“熵增”会伴随着一系列基因的异常表达,其中,以ERV的激活最引人注目。
借助单分子RNA(核糖核酸)荧光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及电镜实验,我们在这些衰老细胞中检测到了ERV转录本、蛋白及病毒样颗粒的显著增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有名士》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有名士》真题含答案(2012·湖北卷·T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精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 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 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答案】选C。
2024年湖北省七市州高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

2024年湖北省七市州高考语文调研试卷(3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
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
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
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
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比如岳阳楼,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
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
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羞涩袅娜歌声渺茫荷塘薄雾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C.细腻萧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咬人慢下来。
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
这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的不慌不忙的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A.趣味痛痛快快当是溜B.滋味淋漓尽致便是走C.意味兴致勃勃自是逛D.韵味尽情尽兴恰是晃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相遇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中响声一片,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回想以前那样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
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
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廖廖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
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
?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
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
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
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
《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
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
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
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
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
暗示才耐人寻味。
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
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
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6.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每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
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工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家有名士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
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其雅俗是非,少有优润。
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1济先略无子侄之敬○4唯父昶异焉○2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5浑日:“何如我?”○3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6卿家痴叔死未A.○1○3○5B.○1○4○5C.○2○3○6D○3○5○6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3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分)(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没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參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