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一、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的概念

1.DMI的定义

可量测实景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简称DMI)是一种以地面近景摄影测量立体影像文件及其外方位元素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通过可量测实景影像提供的开发包可直接对立体影像进行测量、信息提取并与其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集成,是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适应按需测量采集更新空间信息的一种新的产品。可量测实景影像主要由立体影像对、外方位元素描述文件和开发包组成。可量测实景影像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采集得到,并可以通过开发包与4D产品无缝集成,是对我国4D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进行有效补充的一种重要产品。

2.DMI与4D产品比较

2.1现有的4D产品的不足:

a)数据缺少社会类要素,不能满足大多数行业用户需求

4D产品,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线划地图(DLG)和数字栅格地图(DRG)。这些产品属于二维的平面投影数据,是由作业员根据测绘规范的要求加工制作的,在这个三维世界转二维地图的制图过程中,删减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因此4D产品是缩略的数据系统,信息量十分有限;4D数据只包括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基本测绘类要素,缺乏社会类要素,例如:地址编码、兴趣点(POI)信息、建筑物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城市部件信息以及详细的城市环境信息等。而这些社会类要素对于公安、应急、城管、交通等诸多管理部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缺少这类要素,就无法与其业务数据进行关联,也就无法搭建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对于这些部门而言,4D数据仍然无法直接利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行业用户仍然需要补采大量的社会类要素,并将之与4D数据及业务数据进行融合方能使用,而这一过程仍然需要专业测绘人员才能完成,并需要另外的大量投资。换言之,4D产品并未给大多数的行业用户提供一个足够的基础地理数据“框架”以满足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b)难以满足大众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

同样的原因,信息量极少的、且只有测绘专业人士才能读懂的4D基础测绘数据无法满足老百姓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POI查询、环境查询、事件报案、环境导航、精准出行位置服务等

c)时间精度差,难以满足用户对数据现势性的要求。

空间位置精度高但社会化属性信息少的4D数据主要适用于与基础测绘关系密切的规划、土地和房产部门,而对于大多数的行业用户及公众而言,并不需要高精度的位置坐标(例如:公安信息化需要的精度在2-10米即可),反而对地物属性信息的完整

性、地物相对关系以及地图现势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4D数据是专业要求较高的测绘产品,主要采用人工测量和航测遥感的方式制作,工艺复杂,周期长。例如:一个中等城市的数据制作通常需要8到12个月以上的时间。这意味着城市地图尚未交付,就有大量的错误需要更新。因此,4D产品这一长周期的制作特点使得其无法满足在现势性方面的要求,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于属性信息“准、全、新”的要求。

d)投入产出比低

4D数据的制作需要航测遥感和大量的人工内外业作业,其投资往往是巨大的。如果一个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只是输出了满足规划、土地和房产三个部门需要的4D基础地理信息,而忽略了对公安、应急、交通、城管等大多数部门所需要的城市自然和社会信息的采集,这种在“框架”上的投资无疑是失衡和低效的

2.2 DMI的优点

二维地图以概略的方式使我们能快速了解空间位置,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了二维矢量地图与属性报表信息的融合,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可以以多角度观察仿真的地理环境……但我们还是感到困惑,因为所有这些只是做到了“逼真”,我们在GIS中仍然看不到“真实”的现实空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容量存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计算机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已经足以支持海量DMI影像数据的存

储、显示与传输,DMI数据的应用从此使得GIS从二维走向了实景三维。

现将使用DMI数据的实景三维GIS与基于二维地图的GIS作比较如下:

可见,DMI与4D相结合,极大地扩充了GIS的数据源,在内容上

不但弥补了二维GIS在缺乏立面信息、不直观、不详细等方面的缺陷,而且通过影像标注链接,可以关联更多的业务信息,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更直观、更方便。另外,DMI数据库还是城市的影像博物馆,可真实地记录城市的面貌和发展,反映城市的建设成就。

二、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的应用

一、DMI与4D产品的集合应用

根据应用的不同,DMI可与4D产品进行灵活的组合,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图1 基于5D架构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示意图

1.1 DMI与DLG的集成

在许多城市的“数字城管”信息化项目中已大量使用DMI数据,二维地图中的部件与影像中的部件实景建立了准确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方便城管人员更好地对部件和事件进行定位、报案和处置。同时,DMI影像还为城管人员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的实景可视化工作环境,可方便他们进行辖区环境的观察和分析,对违法广告、违章建筑进行对比取证,在危险品泄漏等紧急情况下实施按需测量等等。在城管信息化应用中,DMI与DLG数据的完美结合,不但优化了城管工作流程,也因为数据源的丰富进一步拓展了城管信息系统的功能,使其从原来的二维网格管理升级为实景化的城市管理系统。

图2实景化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1.2 DMI与DLG+DOM+DEM的集成

在DMI和DLG的组合中加入DOM和DEM,则可以得到一个从“天”到“地”的影像地图系统。目前,在公安、安保与应急领域,这一数据方案显示出无比的优势。它既可以让你从空中飞行鸟瞰,完成规划布署,又可以让你进入街道、社区,对细节进行观察和测量,完成态势标注。相比单一的平面数据,它无疑是一种更好的视觉系统和业务信息关联的媒介,能传递更为丰富的系统信息,从而使得各利益相关者能够迅速了解现场的整体与局部状况,以制订更有效的预防性保安措施和应急计划,周密地部署监视行动且提高执行效率。它的应用可以贯穿平时管理、应急规划、模拟训练、危机前后现场评估、实时事件监测与人群控制、疏散策略、搜救行动等各个方面。

图3 喀什公安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DMI数据

图 4 08奥运安保、09国庆阅兵安保项目使用了DMI+ DLG+ DOM+DEM的数据方案二、DMI应用领域

三、DMI在数字城市项目中的技术实施方案

1.DMI数据采集

DMI数据是通过一种名为移动测量系统(Mobile Mapping System,简称MMS)的测绘装置采集而得,MMS代表着当今最尖端的测绘科技,它是在机动车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摄影测量系统、INS/DR惯性导航系统或航位推算系统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高速行进之中,快速采集道路及两旁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中,经专门软件编辑处理,形成各种有用的GIS数据成果,包括路网电子地图、设施或POI(兴趣点)数据库等。MMS已被公认为最佳的道路GIS 数据采集工具。

图5 MMS图片,360度全景MMS、便携式MMS

图6 MMS系统工作原理

2.DMI数据处理与数据融合

2.1 DMI数据处理

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要求,采用立得Comapper软件对DMI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近景测图、坐标转换、影像调色、质检、绘制路网图等;按照示范应用的技术要求,提取设施或POI数据,建立专题数据库。

2.2与4D数据融合

建立二维地图、影像与业务数据库之间的关联,为城管、公安、应急和交通等行业用户定制实景化的数据解决方案。

2.3.系统集成

根据需要选择立得“Truemap真图”系列软件中的某一款,将DMI 集成到城管、公安、应急、交通、电子政务网站等应用系统中,向用户和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

2.4.数据更新服务

(1)用户自助式更新:

对于少量的地物属性的更新,例如:商业店面招牌的更新,在软件上提供用户自主更新的功能,允许用户自己修改POI属性信息,更新影像,并添加标注。

(2)定期的更新服务:

向用户提供一年1-4次的数据更新服务。

2.5. 真图数据管理平台

由于现有GIS平台软件不能直接管理DMI数据,立得专门开发了“Truemap真图” 系列影像数据管理平台软件,它们是基于SOA架

构思想设计,用于DMI数据管理,而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化软件功能组件。通过这些功能组件,可将DMI数据方便地集成到各种GIS系

统、网络应用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中。使用“Truemap

真图”,可在简化开发过程的同时,扩展GIS的功能,这种“数据扩容”使用户能通过更多的数据挖掘来实现更多、更好的应用,尤其是面向管理与决策的高级应用。

图7 基于DMI的管理信息系统构架

“Truemap真图”系列软件的功能特点:

近景影像数据管理:数据管理软件(API及插件),能够管理百TB级的海量近景影像数据。

提供数据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提供符合软件工业标准的应用程序开发接口API,使用户能够灵活地按照自身需求定制应用,方便地将影像数据集成到新的或已有系统中。API提供的功能包括:

(1) 浏览:提供影像的缩放和漫游,提供影像的幻灯片式浏览,充分显示厘米级分辨率的地球微观景象。

(2) 搜索:在海量近景影像库中,使用网格空间索引技术,实现影像的快速查询。从百TB级的近景影像库中,完成近景影像的搜索只需零点几秒。

(3) 标注:允许用户直接在影像上标注信息,所标注的信息保存到关系型数据库中,可进行快速检索。

(4) 链接:直接把近景影像或影像上的标注与属性数据库中的属性信息链接起来,让用户点击影像上就能得到与该影像相关的属性数据。

(5) 测量:直接在近景影像上量取地物的空间坐标和几何参数。

图8 将所有数据源(5D+虚拟三维数据)“集大成为一体”的立得Truemap Glovezoomer

软件

可见,“Truemap真图”不但以真实的方式展现了空间,而且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数据管理与服务方式,使地理信息、图片信息和专业

台账信息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这种直接基于可视化影像的人-机界面无疑提供了最好的交互性:

(1) “可视”:所有地物均以符合人眼视觉习惯的实景图片来显示,可方便进行查询、缩放和漫游;

(2) “可写”:可直接在实景图片上标注文本信息;

(3) “可读”:移动鼠标到实景图片中标注或链接过的目标地物上,系统将弹出对对应的属性信息;

(4) “可画”:基于有地理参考和真实纹理的实景图片,可轻松建立虚拟3D模型,也可将虚拟模型放置到实景影像中用于规划、模拟与推演;

(5) “可量”:进行地物空间坐标和几何尺寸的量算;

(6) “可链接”:点击图片中标注过的地物,可直接链接到后台的属性数据库中;

(7) “可挖掘”:这种完全符合人眼视觉感受的地球全息图包含着大量的有用知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knowledge based GIS),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数据挖掘的可能,可让你足不出户,在电脑呈现的虚拟世界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可见,基于5D的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方案,不但可以满足规划、土地和房产的专业级应用需要,还可直接满足市政、城管、交通、公安、应急、电信、环保、财政、金融、商业、医疗、旅游、导航等多个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需要。

四、典型案例

4.1. 数字潜江

图9 潜江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潜江是我国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也是DMI的首次成功应用。立得完成了潜江全市的DMI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通过DMI实景影像,还完成了10平方公里重点区域的三维仿真,最后将DMI数据通过立得Truemap Engine 软件完美集成于潜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潜江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和潜江市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DMI这一新型的基础地理数据作为科技亮点在验收推广会上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潜江市的建设模式和试点经验,对全国中小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示范作用。

图10 潜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4.2. 数字泰州

数字泰州亦采用了5D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在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和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中采用了DMI数据,并创造性地基于DMI数据构建了“泰州公众影像地图网站”作为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的示范应用。这充分显示了DMI不但可以用于城管等政务应用,还可直接服务于公众。由于影像具有直观易用的特点,这种网上的“实景城市”成为老百姓都能“看得见,用得着”的数字城市。

数字泰州工程项目工作内容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1 数字泰州工程项目工作内容总体框架

图12 泰州公众影像地图网站

4.3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在公路管理业务中的应用

4.3.1公路综合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图13 公路综合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一个典型的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分为信息采集层、地理数据层、业务数据层、业务应用层和公众服务层。

信息采集层使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移动监控系统和道口监控系统进行多源数据采集。用于公路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包括二维矢量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实景三维影像数据等系统基础数据和用来支持决策服务的实时道口流量数据、移动监控系统采集的现场实时状态数据。

公路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专家系统,对于这个系统的数据存储可

分为两层,一层是包含丰富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地理数据库层;公路行业的路产权信息、坐标/里程碑信息等业务相关信息则存储在业务数据库层。

在数据层之上的业务应用层和公众服务层是在这两套综合数据的基础上对于行业决策支持,例如:路政巡查、养护管理和应急指挥,提供一个实景三维可视化平台。公众服务层对于老百姓关心出行信息、道路信息和公交信息等提供发布平台。

4.3.2公路路政管理

公路路政巡检部门为了确保所辖区域内公路线路的正常运作,需要派出路政巡检人员定期到每条公路线路对公路及所附属的构造物(路线、路基、路面、沿线设施、桥涵及交叉工程、绿化)和路况质量进行检查、测量、评定,还需要对公路的养护管理资料(公路病害资料、公路病害修复信息、公路日常养护信息等)进行更新、存储、分析,并且为养护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分析以提高管理质量。路政巡视检查和评测工作为所辖区域的正常交通畅通及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于实景三维影像的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监控设备的车辆系统、便携式统、固定监控系统组成的监控网络,能够极大的提高路政的工作效率:

1)便携式系统:巡检人员手持装有公路地理信息(电子地图)的

可量测实景影像

(网载)可量测实景影像的定义与应用以网格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Internet浪潮给信息化测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条件,而以人性化服务和给予用户最大创造性空间的Web 2.0对“按规范测量”的传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提供“按需测量”的空间信息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本文作者提出的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将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道路。以下将扼要介绍可量测实景影像(DMI)的获取方法及其与4D产品的集成应用。 一、信息化测绘的本质是为社会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航天遥感和宇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地球空间信息学本世纪将形成海陆空天一体化的传感器网络并与全球信息网格相集成,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地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目标(What Object)发生了何种变化(What Change),并且把这些时空信息(即4W)随时随地提供给每个人,服务到每件事(4A服务:Anyone,Anything,Anytime and Anywhere)。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测绘的建设。要在已经建成的数字化测绘的体系上,抓好测绘生产内外业一体化、数据更新实时化、测绘成果数字化和多样化、测绘服务网络化和测绘产品社会化。而信息化测绘的本质和目标是为社会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回答各类用户提出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二、现有的4D产品不能满足空间信息服务的需求 长期以来,测绘地形图是测绘的任务和目标,当前测绘成果称为4D产品,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地图(DLG)和数字栅格地图(DRG)。这些产品是由作业员根据规范的要求从原始航空/航天影像上采集、加工制作的。它们是有限的基础信息,称为基础地理信息,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空间信息的需求。大量用户需要的与专业应用和个人生活相关的信息,如电力部门的电力设施、市政城管的市政设施、公安部门重点布防设施(消防栓、门牌号码)、交通部门的交通信息、个人位置要求的快餐厅等细小的信息,这些均无法涵盖在传统的4D产品中。 例如公安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来自4D产品的仅占20%,其余80%需

中国最大的数字城市制作项目—贵州省兴义市规划仿真演示系统

贵州省兴义数字城市规划仿真演示项目缔造了中国数字城市制作五个最:最大面积、最高规模、最全数据、最大显示、最多功能。 兴义数字城市规划仿真项目是中国至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效果最好的数字城市演示平台。打造这一里程碑式数字城市仿真工程的公司正是数虎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目有如下亮点: 最大面积: 兴义数字城市规划演示包括兴义古城、新区、未来发展规划三个区域,涉及城市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是至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数字城市规划演示项目。

最高规模: 兴义数字城市规划演示中涉及地表地貌、河流水域、城市核心商业街、城市标志建筑、主体建筑、居民住宅、重点企事业单位、路网街道、园林绿化、街道小品、地下管网等多方面城市生活元素。数虎图像完整丰富并且精细的再现了整个兴义城市的原貌。 最全数据: 兴义数字城市规划演示通过提取海量城市相关数据,将整个城市约9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三维数字化仿真。其中精细建模约25平方公里,借助仿真平台优良的画质表现、高效数据处理能力、丰富的交互功能,搭配良好的插件系统,充分展示了兴义市未来的城市面貌及区域规划,堪称国内目前数据最全的数字城市项目。 最多功能: 为了更好的利用城市数据,数虎图像结合规划局实际应用,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数字城市相关应用功能,包括: 1、使整个平台不仅是可以观看的演示系统,而是真正应用操作的城市数据管理系统。 2、选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和残奥会开闭幕式选用的投影设备。该投影机亮度为20000流明,分辨率为1400*1050的

标准分辨率。 3、多通道无缝融合显示。 4、支持画中画的功能。 5、支持流畅低延迟切换集中控制所有相关设备。 6、支持背景音乐。 最大显示: 1、为了用最好的方式展示兴义数字城市规划演示效果,项目全部采用高端投影屏幕,环幕尺寸创国内最大纪录:弧长14.7,幕高4米,是迄今国内规划系统最大尺寸的三通道环幕投影。 2、采用了Extron WindoWall103,兼顾仿真显示和多窗口显示功能。 3、采用电子边缘融合的技术,可应对全无缝多通道城市大场景的仿真和显示。 4、支持全屏幕会议汇报工作模式。 最快速度: 从项目确定到项目验收,整个周期数虎图像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创造了国内数字城市项目完成最快速度的纪录。为了献礼兴义20周年市庆,数虎团队在当地入驻办公,不惜加班加点,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兴义城市三维模型全部完成。历时一周时间完成环幕系统的全部调试工作。经过不到3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编制依据范围及设计概况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编制依据范围及设计概况 1.1编制依据 1.新建汉十铁路设计文件和图纸;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3.《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2014]92#) 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1.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规范、验标、施工规程和铁总最新规章制度等。 (2)以控制工程为主体,高度重视,合理组织,充分利用施工季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科学组织生产,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3)根据本工程特点,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类似工程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国外隧道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选择技术成熟、方法可行、措施可靠、风险可控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并快速完成。 (4)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并合理配备资源,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满足规范要求的目标。

(5)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保卫、健康体系,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施工过程实施GB/T28001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保证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1.3编制范围 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HSSG-9标段本管段里程为DK285+627.28~DK311+700,起于崔家营,后经襄阳南跨G207国道、二广高速,然后过黄家湾村、卧龙镇、杨家山隆中站往谷城北。汉十铁路HSSG-9标负责监控量测的隧道包括岘山一号隧道、岘山二号隧道、岘山三号隧道和黄家湾隧道。 1.4设计概况 1.4.1建筑限界及衬砌轮廓 汉十铁路为双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350km/h,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图1.0.6“高速铁路隧道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隧道衬砌内轮廓采用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双线隧道复合衬砌》(通隧[2008]0301)内轮廓,主要有: (1)隧道内轨顶面有效面积为100m2; (2)隧道内设置贯通的双侧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1.5m (自线同侧线路中线外2.3m起算),净高2.2m; (3)隧道内设置安全空间,安全空间应设在距线路中

各个厂商智慧城市技术解决方案

各个厂商智慧城市技术解决方案 江苏中科龙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为了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如交通拥挤、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城市安全指数降低等,同时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智慧城市的理念营运而生。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成为IT领域中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发展的推动力,IT技术前沿厂商纷纷推出他们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解决方案,涉及到医疗、城市管理、城市互联等各个方面,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加高效。 IBM:智慧城市智能运营中心 IBM于2009年正式推出“智慧地球”这一宏伟理念,并始终致力于通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经过多年的深入研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在智慧城市概念上,还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IBM都有一个成熟、完整的理念和架构。 如今,IBM更是凭借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优势,源源不断地将领先的智慧城解决方案推广到世界各地,“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IOC)”就是其中之一。IBM推出的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是从IBM全球24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智慧城市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的解决方案,帮助城市构建统一的有机整体,使城市领导者从容应对挑战。该智能运营中心提供整合的数据虚拟化、实时的协作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城市机构为解决潜在问题做好准备,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同时,可视化、可衡量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及趋势,提升了当前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支持前瞻性的规划活动。 目前,IBM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覆盖了全球数以千计的不同形态的城市和地区。IBM智能运营中心推出后不久,江苏省市政府就借助该解决方案成功搭建了镇江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指挥中心。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镇江市公交部门可轻松预测潜在的交通干扰因素,从而尽可能降低影响,为本市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为多年来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的先行实践者,IBM也积极促进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建设,

刘志刚: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

刘志刚: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 导读: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将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锡华商务酒店举行,3sNews作为独家门户支持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会上,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数字城市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志刚同志做了题为“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的报告,以下是文字实录。 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将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锡华商务酒店举行,3sNews作为独家门户支持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 李琦: 下面有请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数字城市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志刚同志讲一下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 刘志刚: 感谢大会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现在正在做的项目。数字城市题目非常大,数字中国研究院的会议我参加了七届,07年发表了数字城市的模型,那个会上我提到了物联网、云计算,09年物联网、云计算进入中国,这个概念跟我们当时提的差不多。但是应用如何发生?今天大会就是给大家介绍两个案例。首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平台的内容,这个内容是联网的,所以给大家简单演示一下。 这是根据iPad方式根据手势软件去了解具体的参数,比如说我们想了解能耗报告具体参数,那么就立刻产生。这些产生有待于我们去分析它的发生过程,特别是同期对比和环比。这些对比使我们能够检讨一些内容。这个页面上有一个表盘,是能耗指数,如果我们把数字贯彻到一个应用里,如果没有很好的研究,就会很空洞。因此我们今天会分别讲解这些内容,除了这些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一些表现形式。除了二维还有三维的表现形式。 还有一个如何审计能耗软件,在这儿没有时间演示,如果有时间可以一个一个讲解。下面讲一下我今天的主题:“数字城市云服务平台”。 云服务这个概念中国很早就有,只不过西方进来以后给了一个单词。普适计算里已经有云计算,解决第五代计算机,我们身边没有资源,都会隐藏在我们生活的设施里面,这里有很多处理器为我们的工作服务。围绕我们人中间的是传感器,传感器又提到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物联网。当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出现的时候也就意味这普适计算更广泛。 数字城市是一个大课题,如果仅仅局限一个方面看数字城市是不够的,因为不能够完成数字城市复杂的需求。因为城市需求是非常多元化非常复杂的,我们在面对这样一个课题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哲学思维,就是数字思维。因为应用是数字的载体,而产是技术的载体。我们比较强调产品,产品都是在技术问题上表现。但是由于人类遇到问题越来越大,比如能源、交通、健康、教育,这些问题都非常大。如果我们以一种学科态度去看显然不够,这就需要我们从无学科状态和跨学科状态看待数字城市。 另外要哲学的思考去想象怎么样用数据描述应用。因为应用是多元化、多变量的。人类经历了三个时代,物质时代、能耗时代和信息时代。过去所有经济行为是围绕着物质和能量,我们在消费着物质、消费着能

基于DMI的实景三维空间技术及应用

基于DMI的实景三维空间技术及应用 刘守军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本文详细的讨论了虚拟三维和实景三维的区别以及实景三维在行业应用中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扩展实景三维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测量系统采集的可量测实景影像的三维虚拟技术。该技术支持把虚拟对象放置于实景三维环境中,能够为各种虚拟演练、模拟布景、行动预案、城市规划等应用提供更好的可视化应用平台。 关键词:实景三维;可量测实景影像(DMI:Digital Measurable Image);移动测量系统(MMS:Mobile Mapping System) 1前言 移动测量系统(MMS:Mobile Mapping System)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测绘科技,它可以以10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完成360°道路GIS数据的采集。与传统测绘方式不同的是,它输出的数据成果既有矢量数据、属性数据,还有连续的可量测实景影像库(DMI:Digital Measurable Image),影像库中的影像由于带有绝对方位元素,因此可以实现影像中任意地物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的精度可达0.5米,相对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除纪录了地物的属性外,MMS还完整地纪录了摄影时刻测区的环境信息以及经济、社会、人文等信息,这种真实反映地球物理状况和人类活动环境的数据,可形象地称之为“真图”(Turemap)。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三维城市的应用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起来。由于虚拟三维GIS数据的生产效率低、费用高、现势性差等问题,其推广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急需在三维GIS的应用模式上进行有意义的探讨。由于DMI的每张图片的每个象素坐标都与空间地理位置相关联,“真图”数据平台实际上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环境,即实景三维环境。那么能否开发一种技术,结合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把虚拟的模型对象放置在这个实景三维空间中,为城市规划、虚拟演练等应用提供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答案是肯

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天津师范大学 数字城市论文 论文题目: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邓家贵 学号:10508164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年级:10 完成日期:2013.05.15 指导教师:李佩武

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应用的重要部分之一, 是指以地理空间坐标为框架以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支撑平台或环境。如今数字城市的建设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里程碑,要想了解数字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对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再具体到各个方面,这种从总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更容易让人入手。本文从分析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入手, 通过对目前主要的几个模型进行分析,以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的模型构建为基础,提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体系,并基于提出的框架体系对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内容及应用进行论述, 同时对数字城市中的标准化体系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介绍。 关键词:数字城市、框架体系、关键技术、结构模型、标准化体系 引言 数字地球是指一个以地理坐标( 经纬网) 为依据, 具有多分辨率及海量数据的多维显示虚拟系统。它要求地球上的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 而“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是城市规模、建设、管理、服务及数字化工程的最终目标。

一、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基本框架模型 模型一: 1.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 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两部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建设必须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依托。 ①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数字城市应用范围广泛( 体现在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和覆盖地域的广袤性) 、数据量庞大,这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高速度和低延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充性;支持Intranet 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等。在设计数字城市通信网络时, 可考虑采取三级网络和两级网管中心的结构。 ②信息资源基础设施 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所涉及的地域面广, 需求精度高, 服务应用范围广、种类多, 数据应用环境差异悬殊; 所以, 有效地采集、组织、存储、更新和发布分布空间数据是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关键环节。 2.数字城市的应用体系 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应该对数字城市应用体系进行研究和开发。根据各方面应用的要求,根据城市信息化构成体系的要求,对数字城市环境进行广泛的需求分析,对数字城市体系进行功能划分,建立各类信息体系在数字城市中的关联方式,研究制定在数字城市下信息系统开发的规程和约束条件,建立数字城市的信息加工基地,建立数字城市的中心控制平台,选择关键性的项目作为突破口, 建立示范项目。 3.需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 建设数字城市体系涉及的大多数技术今天已经初步具备,只是其综合处理能力还存在某些不平衡,与数字城市体系的宏大应用目标相比,现有的外在环境和综合素质与系统实施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因此,现有的信息技术对于建设数字城市体系的具体情况而言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需要创新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空间数据与各种行业性、专业性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存储技术;二是研究各类数据信息的协调、管理和传输体系;三是整个应用和

监控量测设计

监控量测设计 1.采用喷锚构筑法修建隧道,应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设计文件。作为施工工序中不可缺少内容,它不仅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了解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提供反馈信息,作为信息化设计的依据;同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2.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 2.1 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等制定。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图1所示的监控量测流程进行。 图1 监控量测流程图

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施工中,当地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量测计划。 2.2 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2)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及效果; (3)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 (4)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设计及施工中; (5)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6)积累资料,作为以后设计,施工参考。 2.3 监控量测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必须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确定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1)必测项目应包括下表1所列项目: 表1 必测项目 (2)选测项目应包括下表2所列项目: 表2 选测项目

(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进行物理力学实验, (4)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测和记录。 (5)为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内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8)对一般硬岩质、软岩认为可以优化设计,减少支护结构数量时,可对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等进行量测。 2.4 当浅埋隧道上方有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而且需要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 3. 监控量测作业 3.1 洞内观测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在观察中如发现条件恶化,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发表时间:2017-10-16T16:33:38.4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梁莉 [导读]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 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甘肃省 741000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使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以及一些应急措施的应用发挥良好作用。三维数字城市的建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政府的实际服务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管理效率,为有效节约城市资源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建模技术 1引言 城市三维空间信息则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优点。三维GIS作为一种能够综合地处理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工具在城市规划、国土监测、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三维GIS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三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提出了三维城市模型的概念。通过对三维GIS中三维城市模型理论及相关的技术方法的探讨,对今后三维城市模型的研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 1.1数字城市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随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信息化的行列,从而演变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主要是通过对空间信息的应用,构筑一个虚拟的平台,其中,关于一些社会资源、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人文以及经济方面的信息和内容,能够通过数字形式进行有效获取,从而为社会和政府提供众多的服务。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能够为实现城市信息的综合应用,提供良好的效果。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数字化的城市,能够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发展效力。 1.2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在实现数字地球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城市建设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目前正向三维数字城市方向快速发展。自“数字地球”的概念提出以来,在国际国内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个节点,是数字地球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地图的数字化和大比例尺地图测绘、计算机化,它有自身的技术体系。因此,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对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字城市的建成将为城市各行各业提供权威的、唯一的、通用的空间信息平台,有力促进各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在政府宏观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的作用。 2三维技术构建及建模方法 数字城市需要一个逼真的模拟,实时动态的环境中,考虑到硬件限制和虚拟现实系统。数字城市建模和模拟的动画要求建模方法有一个显着不同的数字城市建模模型分割和纹理映射技术。目前众多世界城市虚拟场景结构在以下方面:基于模型和BR这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在3DSMAX中验证。多边形模式是第一次使用的建模技术,用一个小平面来模拟表面,从而形成各种形状的三维对象的一个小的平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但在实践中更多的使用三角形或矩形。多边形建模的,直接创建基本几何体,根据要求修改调整对象的形状,或使用放样面片建模,组合对象创建的虚拟现实工程,多边形建模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但它产生一个光滑的表面,因此适于构建规则形状的对象,如大多数的人造物体的多边形建模技术是困难的,同时可根据要求,只可通过调整的参数建立的虚拟现实系统该模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辨率的模型的虚拟场景的实时显示的需要和适应。 目前实现三维建模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StudioMax)等工具人机交互式三维建模;二是直接利用GIS的二维数据和高度信息建立三维模型,但这种方法只局限于规则对象的建模;三是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原理对物体快速建模。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动化,根据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自动构建三维模型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3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3.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出现,使三维数据大批量地快速获取已成为可能。这种建模方法主要的原理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遥感影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建立相应的交会模型,进而得到实际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且建立数字地表模型,再通过相应的纹理映射关系,实现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该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进行目标建筑物的几何空间与高程数据的快速构建,并且精度高、快速成像。因此,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在三维建模领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较早,在多年来的发展中,已经非常成熟。使用该技术,能够创建立体环境,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位置、高度、形状信息的快速与准确获取。然后结合外业纹理采集与正射影响屋顶信息能够进行精细三维模型的构建。然而该技术对建筑物纹理进行提取的过程中,侧面纹理无法被有效获取,因此,同新时期我国的精细化城市三维建模的要求不符。 3.3机载/车载激光扫描技术 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构建而成的模型在细节方面可以被充分的表现出来,因此能够形成较高的精度,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外业就能够完成建模。然而,在应用该技术提取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复杂的算法过程,可供操作的软硬件短缺,在构建三维模型的时候,应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应用,如果三维场景模型范围较大,那么在后期传输、存储数据以及浏览的时候,难度较高。 3.4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在对近景测量技术和航空摄影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使用倾斜摄影技术时,能够有效及时地获取到较为丰富的空间影像情况,还能够将其分级别地进行应用,这对于三维建模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较为明显突出的作用。倾斜摄影技术主要是通过倾斜的角度进行成像的,因而,相较于传统的直观角度,这种技术能够让用户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对于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实际形态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改善了正射影像的不足之处。该技术可以从多个层面对建筑物进行观察,同时也能够对贴图纹理进行批量提取,拥有较快的建模速度,也能够更加真实的对地物周边环境进行反映,同时仅需要应用少量的数据就能够完成建模。该技术已经成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红外线热影像量测分析应用范例

????? 利用设备表面散发热源,经红外线热影像作全面温度差异分析,判断设备状况。 1.图像解析度高可清楚判定异常点 2.可作连续监测录影,避免遗漏。 3.全面快速检测不需逐点检测,迅速判定问题点节省检测费用。 4.采非接触检测,检测时不需停机,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5.属於非破坏性检测,不会损及设备使用寿命。 6.针对异常点可立即着手改善并验证改善效果增加维修效率 7.在危险场所,可远距检测,以确保检测人员安全。 ?电力系统? ?接触不良 ?使用之设备规格太小 ?绝缘材料耐压不足或破损?相位不平衡或过载 ?变压器绝缘油液位高低油浸式变压器接点接触不良的实例 热点温度达208度C 配电盘配线方式错误及接点接触不良的实例 热点温度达86度C 变压器绝缘油液位严重不足实例 热影像液位温差明显 空调冷却水塔散热效率检测实例 阀门泄漏实例 连轴器对心不良实例 ?空调系统? ?冷却水塔(散热片剥落、冷却不均) ?热交换器?? ?空调主机热分布 ?管路(保温、冷却绝缘包覆不良) ?锅炉系统 ?炉壁(耐火砖、断热材料、耐火泥松脱、崩落) ?炉管(管内侵蚀,硬水沈积或焦碳凝结,管外煤渣凝结)

?炉火(点火视测,炉膛温度检测) ?热电炉(位置确定) ?锅炉(保温、绝缘包覆不良) ?管路(保温、冷却绝缘包覆不良) ?蒸气水阀(不良泄漏) ?安全泄压阀(泄漏) ?蒸气加热滚筒(内部凝结水过多造成加热不均) ?机械系统 ?培林及轴承的磨损 ?皮带磨损 ?设备异常发热 ?改善案例 问题1:S相内部接点不良 左图-改善前(温度过高度C)?????????????????? 右图-改善後(温度正常度C)??问题2:一次侧开关接点接触面不良 左图-改善前(温度过高度C)?????????????????? 右图-改善後(温度正常度C)?问题3:一次侧R相接点接触面不良 左图-改善前(温度过高度C)??????????????????? 右图-改善後(温度正常度C)问题4:二次侧接点接触不良 左图-改善前(温度过高度C)??????????????????? 右图-改善後(温度正常度C)问题5:T相一次侧接点接触不良 左图-改善前(温度过高度C)??????????????????? 右图-改善後(温度正常度C)问题6:T相负载侧接触及压接不良现象 左图-改善前(温度过高度C)??????????????????? 右图-改善後(温度正常度C)问题7:接点接触不良 左图-改善前(温度过高度C)??????????????????? 右图-改善後(温度正常度C) 问题8:接点接触不良

实景三维数字城市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 概况 通过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职能局可以将政务基础信息数据上载到共享平台上,供其他职能局共享使用,为领导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提供的数据共享访问接口方式,支撑各职能局专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节约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更是大大缩短了专业应用系统的建设周期,同时又有力地保障了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1.1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高速宽带、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安全可靠、可扩展性强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应用各类政府业务信息系统,积极推动政务基础信息资源数字化。对内,全市各部门能借助现有业务系统在共享平台上共享所需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行政审批和决策;对外,能方便、快捷地向社会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 1.2建设范围 在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范围的基础上,从城建口4个部门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市政管理局扩展到旅游委、公安局、国税局、地税局、民政局、计生委、统计局、工商局、质监局等其他相关政府职能单位,建设一个全市统一,应用广泛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交换,避免无序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1.3建设内容 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已建设的,将不列入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正在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城建口档案电子化建设、地下管线数据库及城建口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1.4应用范围 可应用于至少37个职能部门,既要满足各部门内部业务应用,又要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该项目以城管执法、旅游、领导决策、应急指挥、城市运行管理、环境保护、智能交通、户籍人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公共卫生、土地房屋管理、中小企业服务、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文化执法等领域的实际需要为驱动,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服务(影像地图服务等)以及为政府提供信息公开窗口(政务基础信息公开查询等)。 2建设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管理建设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数据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开展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实现对城建基础信息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 以满足各类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应用和城建口部门间共享的迫切;随后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将数据共享范围从城建口部门扩展到全市各职能部门,同时将城建基础信息数据范围从地理信息拓展到人口、法人、经济等领域,搭建起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为基础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各部门存在“多系统、多平台、少共享”的现象。旅游、国土资源、工商、水务、住建、交通、交警大队、规划、城管、工商、卫生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或者平台。例如,系统方面已有数字城管、工商的企业管理系统、国土的电子政务平台、规划的办公业务系统、交警的视频

最新100分《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试卷

考试标题 《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85 分及格。 所属课程《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 倒计时49:41 您的得分:100.0!恭喜,您通过了《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根据本讲,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决策快速化。 正确 错误 2.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管理智能化,是指建立共享和协同的工作模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降低办公成本,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 正确 错误 3. SMO是智慧市长办公室的英文简称。 正确 错误 4. SMO智慧市长办公室(Smartmajoroffice)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正确 错误 5. 本讲提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整合物流产业链中的货源、物流服务资源、仓储资源、金融保险、智能交通、政务服务等信息建立云物流数据中心。 正确 错误 6. SMO功能的移动互联服务不包括远程会客。 正确 错误 7.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不关注园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与园区内的众多企业之间的关系。 正确

错误 8. 智慧政务的最终目标之一服务泛在化,不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泛在网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 正确 错误 9. 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意图实现粗放向精细,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单一向互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正确 错误 10. 智慧交通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314工程。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根据本讲,()不属于智慧政务的智慧点。 A. 智慧服务 B. 公平高效的交通管理 C. 智慧管理 D. 智慧决策 2. 智慧城管要建立三大机制,下列()不是本讲提到的三大机制之一。 A.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机制 B.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机制 C. 第一时间处置问题机制 D.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机制 3. 智慧城管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本讲关于该话题的陈述不包括下列()。 A.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通过泛在网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 B. 采用了最小城市管理单元的方式,整合应用了多项智慧城市技术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一、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的概念 1.DMI的定义 可量测实景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简称DMI)是一种以地面近景摄影测量立体影像文件及其外方位元素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通过可量测实景影像提供的开发包可直接对立体影像进行测量、信息提取并与其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集成,是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适应按需测量采集更新空间信息的一种新的产品。可量测实景影像主要由立体影像对、外方位元素描述文件和开发包组成。可量测实景影像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采集得到,并可以通过开发包与4D产品无缝集成,是对我国4D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进行有效补充的一种重要产品。 2.DMI与4D产品比较 2.1现有的4D产品的不足: a)数据缺少社会类要素,不能满足大多数行业用户需求 4D产品,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线划地图(DLG)和数字栅格地图(DRG)。这些产品属于二维的平面投影数据,是由作业员根据测绘规范的要求加工制作的,在这个三维世界转二维地图的制图过程中,删减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因此4D产品是缩略的数据系统,信息量十分有限;4D数据只包括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基本测绘类要素,缺乏社会类要素,例如:地址编码、兴趣点(POI)信息、建筑物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城市部件信息以及详细的城市环境信息等。而这些社会类要素对于公安、应急、城管、交通等诸多管理部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缺少这类要素,就无法与其业务数据进行关联,也就无法搭建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对于这些部门而言,4D数据仍然无法直接利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行业用户仍然需要补采大量的社会类要素,并将之与4D数据及业务数据进行融合方能使用,而这一过程仍然需要专业测绘人员才能完成,并需要另外的大量投资。换言之,4D产品并未给大多数的行业用户提供一个足够的基础地理数据“框架”以满足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b)难以满足大众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 同样的原因,信息量极少的、且只有测绘专业人士才能读懂的4D基础测绘数据无法满足老百姓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POI查询、环境查询、事件报案、环境导航、精准出行位置服务等 c)时间精度差,难以满足用户对数据现势性的要求。 空间位置精度高但社会化属性信息少的4D数据主要适用于与基础测绘关系密切的规划、土地和房产部门,而对于大多数的行业用户及公众而言,并不需要高精度的位置坐标(例如:公安信息化需要的精度在2-10米即可),反而对地物属性信息的完整

隧道监测设计

隧道监测设计 隧道监控测量设计 隧道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 1 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 验证隧道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 确定装配式衬砌组装方案; 4 监控工程对隧道周围环境影响; 5 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量测项目 该隧道的量测项目包括:管片的尺寸、螺栓接头、千斤顶顶力作用、隧道上浮、盾构的掘进(防止过大偏向)、衬砌管片的拼装、地表沉降及地面沉降和地下管线变化、拱顶下沉、周边净空收敛位移、衬砌管片的防水。 主要考虑因素有: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主要在水下);②隧道埋深、跨度、衬砌结构型式和施工工艺;③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现有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形状尺寸及与隧道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量测方法 本工程采取的监控量测项目、方法和频率详见下表。 监控量测项目、方法及频率 监测项目管片的尺寸监测方法和仪器现场观察监测频率对每一片管片尺寸、强度都要检测备注主要检测

螺栓接头是否因为承受的正负弯矩相差螺栓接头现场观察每个施工周期检测1到2次过大而引起的接缝张开量过大,导致止水带松弛漏水。水准测量的方法,千斤顶顶力作用水准仪、塔尺现场观察水准测量的方法,隧道上浮水准仪、塔尺现场观察偏向≥5mm/d,2次/d;偏向1~5mm/d,1次/d;偏向≤1mm/d,1次/3d 偏向≥5mm/d,2次/d;偏向1~5mm/d,1次/d;偏向≤1mm/d,1次/3d 防止管片受力不均导致接缝过大漏水盾构的掘进水准测量的方法,旋转角度≥1度/d,2次/d;水准仪、塔尺旋转角度≤1mm/d,1次/3d 在任何情况下一次纠编量不能过大主要检测组装时环面不平整积累过多引起较大的施工应力。管片衬砌管片的拼装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施工期间的对准安放。还有于盾构堆进时对衬砌施加了很大的顶力,可能发生螺栓连接松动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地表沉降及地面沉降和地下管线变化水准仪和水平尺 /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每10m到5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7-11个测点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 拱顶下沉水准仪、钢尺等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 时1-2次/d 周边净空收敛位移收敛计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文:总工程师梁军 1998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理解21世纪我们的星球”的演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表示”。此概念被引伸到城市,使“数字城市”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点。到2011年末,由国家测绘局推动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个城市展开,其中地级市约180个,占我国全部地级市的60%。虽然地理空间框架只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部分,但也说明了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的着力点。

图1 城市系统的组成结构 2008年11月6日,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上,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了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个领导人议程”的演讲,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大量的计算资源都能以一种规模小、数量多、成本低的方式嵌入各类非电脑的物品中”,通过在地球内各种有需要的物体(things)上嵌入传感器或智

能芯片,使这些物体成为具有智能的信息采集或可控制装置,通过物与物的网络相联形成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汇集数据和反馈指令,实现地球内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构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智能环境(intelligent environments)或周边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智慧地球”的概念,同样被引伸到城市,继“数字城市”之后,“智慧城市”(Smart City)也开始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词。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发展反映了城市信息化的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应对智慧城市带来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系统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