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公共交通公报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5-02-122014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4%。
常住人口出生率9.75‰,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4.83‰。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1人,比上年末增加22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3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万人。
表1 2014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指标人数(万人)比重(%)常住人口2151.6100.0按城乡分:城镇185986.4乡村292.613.6按性别分:男性1106.551.4女性1045.148.6按年龄组分:0-14岁213.09.9 15-59岁1617.075.260岁及以上321.614.9其中:65岁及以上212.39.9按功能区分:首都功能核心区221.310.3城市功能拓展区1055.049.0城市发展新区684.931.8生态涵养发展区190.48.9二、综合经济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6.3亿元,增长7.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9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278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1.7:77.5调整为0.7:21.4:77.9。
图1 2010-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表2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比重(%)地区生产总值21330.87.3100.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59.0-0.10.7第二产业4545.5 6.921.4第三产业16626.37.577.9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161.3持平0.8工业3746.8 6.017.6建筑业907.410.6 4.3批发和零售业2447.7 5.51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8.1 6.8 4.4住宿和餐饮业381.9-0.2 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62.011.79.7金融业3310.812.315.4房地产业1329.2-2.2 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00.2 5.88.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62.611.17.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6.011.40.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2.413.20.8教育859.09.7 4.0卫生和社会工作468.110.7 2.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0.4 1.9 2.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76.9-2.6 2.7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015年3月12日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五大计划”,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和“万亿倍增”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33.80万人,比上年增加11.80万人。
户籍人口827.31万人,增加5.2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8.03万人,增加1.85万人;非农业人口559.26万人,增加3.6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25‰,其中,人口出生率12.22‰,人口死亡率4.97‰。
人口净迁移率0.04‰。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069.48亿元,突破万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33.76亿元,增长9.5%。
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48.6:47.7调整为3.5:47.5:49.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97403元表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78.47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3.68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26.55万户,其中新登记4.65万户;个体工商户51.60万户,其中新登记7.60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3.40万户,其中新登记4.50万户。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1.02亿元,增长15.6%。
其中,税收收入906.76亿元,增长14.3%;非税收入194.26亿元,增长22.0%。
表2:2014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 2 -- 3 -- 4 -- 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7.6万亩,粮食产量123.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38.7万亩,蔬菜产量262.56万吨;鲜切花种植面积10.77万亩,产量49.36亿枝。
表1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2014年比上年±%粮食万吨123.6 0.5#稻谷万吨20.11 -11.7 油料万吨 1.50 0.7 烤烟万吨7.46 -11.6 蔬菜万吨262.56 4.6 鲜切花亿枝49.36 3.3 水果万吨18.5 9.5猪出栏436.98万头,比上年增长1.3%。
牛出栏30.86万头,增长4.1%。
羊出栏91.25万只,增长2.4%。
全年肉类总产- 6 -量57.96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8.14万吨,下降8.3%;牛奶产量10.50万吨,下降1.9%。
表2 201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单位2014年比上年±%肉类总产量万吨57.96 1.0#猪肉万吨39.54 0.4 牛奶产量万吨10.50 -1.9 猪出栏数万头436.98 1.3 家禽出栏数万只6816.56 -0.9 牛出栏数万头30.86 4.1 羊出栏数万只91.25 2.4 猪年末存栏数万头266.77 1.7 羊年末存栏数万只145.10 5.5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万头77.69 -0.9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村自来水受益率9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07%。
建成美丽乡村80个,解决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全年农村用电量106076.5万千瓦时,增长7.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1.06亿瓦特,增长3.2%。
大中型拖拉机16362辆,增长13.4%。
- 7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6.5%;重工业增长7.5%。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
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
山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2015年2月27日)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6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
全年全省出生人口39.7万人,人口出生率10.92‰;死亡人口21.6万人,死亡率5.93‰;自然增长率4.99‰。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275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1亿元,增长3.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2%;第二产业增加值6343.3亿元,增长3.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7%;第三产业增加值5628.0亿元,增长7.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4.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064元,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708美元。
全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1820.1亿元,增长7.0%。
税收收入1133.8亿元,下降0.3%,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924.4亿元,下降4.3%。
公共财政支出3096.3亿元,增长2.2%。
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2583.1亿元,增长3.1%,民生支出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83.4%。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9.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8%。
201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

201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
我国2014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4292,34人,比起2013年31604,3人、2012年30222,5人、2011年29618人,死亡人数呈逐年小幅度的上升趋势。
援引人民网《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的统计数据,我国2014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历史新高,为15447万辆,比2013年末增长了12.4%。
其中,民用轿车数量增长了16.6%,达8307万辆;私人轿车增长了18.4%,达7590万辆。
◆死亡人数
《公报》指出,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2.22人,比2013年底万车死亡人数2.3人下降了5%,但通过2014年汽车保有量数据可得出2014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4292.34人,比2013年的死亡31604.3人增加了2688.04人,增长率为8.5%;相比2012年的死亡30222.5人,增加了4069.84人,增长率为13.46%;相比2011年的死亡29618人,增加了4676.34人,增长率为15.78%。
可见,近些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小幅度上升趋势,这与我国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密切相关。
◆财产损失
网上非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一季度因交通事故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为40283起,直接财产损失达人民币2.1亿元。
若以此为依据,并结合历年的交通事故起数进行推算,那么,2014年全年的涉及人员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在16万起左右,直接财产损失在8亿元左右。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底的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历史性的3亿人,机动车快速的使用数量及驾驶人数,使得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
江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3.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388.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5636.6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5.8%和29.2%。
人均生产总值34661元,增长9.2%。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7:53.4:35.9,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129.3亿元,增长10.3%,占GDP的比重为58.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
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进展顺利,昌九一体化实力显著增强;国务院批复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赣州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获批设立,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苏区振兴发展步伐加快;扎实推进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发展,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年末从业人员260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1万人。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年末农民外出从业人员822.4万人。
其中,省外务工553.5万人。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0341元/人,比上年提高4952元/人。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财政总收入26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2014年12月时事汇总

国内1. 4月1日起,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标志着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停止采伐后,从2014年到2020年,中央财政将每年增加安排23.5亿元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林区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
2. 4月1日零时起,浙江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破除以往“以药补医”的机制。
3. 4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成立,中国公共采购网“公采通”同时正式上线运行。
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府采购平台,致力于及时、准确、全面发布采购信息,提供安全、高效、阳光的公共采购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共采购(含政府采购、国企采购、军队采购、高校采购、公益采购等)的市场规模超过20万亿元。
4. 4月2日,我国首个《婴幼儿奶瓶安全要求》企业联盟标准发布实施。
该标准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联合一些国内外奶瓶生产企业及权威检测机构等编制。
5.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对各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链接发布。
这是教育部首次组织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6. 4月6日,在总结提炼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
该《规范》由安吉县政府、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6家单位共同起草,省质监局批准发布,旨在将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成果进行标准转化和推广。
7. 4月5日,北京市门头沟绿色银行的首批“储户”正在妙峰山上植树为首都增绿减霾。
当日,由北京市门头沟区创建的全国首家“绿色银行”正式开业,“储户”们可获得银行发放的“绿色存折”,并通过参与各类植绿护绿活动获得“绿币”。
8. 4月8日,以“亚洲新未来:寻找和释放发展新动力”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迎来注册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大力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新常态下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交通运输各项事业实现稳中有进。
一、基础设施(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8.4%。
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6万公里,西部地区营业里程4.4万公里、增长10.2%。
路网密度116.48公里/万平方公里,提高9.04公里/万平方公里。
其中,复线里程5.7万公里、增长17.7%,复线率50.8%、提高4.0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6.5万公里、增长16.9%,电化率58.3%、提高4.2个百分点。
(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46.3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7万公里。
公路密度46.5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2公里/百平方公里。
公路养护里程435.3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5%。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390.0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53万公里。
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87.4%,提高1.2个百分点。
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4.56万公里,增加2.1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2%,提高0.2个百分点。
各行政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国道17.92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1万公里)、省道32.28万公里、县道55.20万公里、乡道110.51万公里、专用公路8.03万公里,比上年末分别增加0.24万公里、0.49万公里、0.52万公里、1.45万公里和0.35万公里。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75万公里。
其中,国家高速公路7.31万公里,增加0.23万公里。
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49.56万公里,增加3.43万公里。
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388.1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68万公里,其中村道222.45万公里,增加7.71万公里。
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9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8.08%、比上年末提高0.28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82%,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1.76%、提高2.76个百分点。
全国公路桥梁75.71万座、4257.89万米,比上年末增加2.18万座、280.09万米。
其中,特大桥梁3404座、610.54万米,大桥72979座、1863.01万米。
全国公路隧道为12404处、1075.67万米,增加1045处、115.11万米。
其中,特长隧道626处、276.62万米,长隧道2623处、447.54万米。
(三)水路。
1.内河航道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6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27公里。
等级航道6.54万公里,占总里程51.8%,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0854公里,五级及以上航道2.85万公里,分别占总里程8.6%和22.5%,分别提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
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1341公里,二级航道3443公里,三级航道6069公里,四级航道9301公里,五级航道8298公里,六级航道18997公里,七级航道17913公里。
等外航道6.09万公里。
各水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长江水系64374公里,珠江水系16444公里,黄河水系3488公里,黑龙江水系8211公里,京杭运河1438公里,闽江水系1973公里,淮河水系17338公里。
2.港口年末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705个,比上年末减少55个。
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834个,增加159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5871个,减少214个。
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110个,比上年末增加109个。
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704个,增加97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06个,增加12个。
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1114个,通用散货泊位441个,通用件杂货泊位360个,比上年末分别增加52个、27个和15个。
(四)民航。
年末共有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02个,比上年末增加9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00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98个。
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通航机场有64个,比上年增加3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的有24个,与上年持平。
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000吨以上的有50个,与上年持平。
(五)公路水路交通流量。
1.国家干线公路交通流量全国国道网机动车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157辆(当量标准小客车,下同),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3.8%。
全国国道网机动车日平均行驶量为186538万车公里(当量标准小客车,下同),增长2.4%。
全国国道网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48,增长3.0%。
其中,国家高速公路日平均交通量为23551辆,日平均行驶量为97423万车公里,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39,分别增长5.5%、4.2%和5.7%;普通国道日平均交通量为10899辆,日平均行驶量为89048万车公里,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63,分别增长1.9%、0.5%和持平。
全国高速公路日平均交通量为22021辆,日平均行驶量为119894万车公里,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36,比上年分别增长7.1%、6.1%和7.4%。
2.长江干线交通流量长江干线航道设有27个水上交通流量观测断面,全年日平均标准船舶流量的平均值为655.2艘次,比上年增长4.3%。
其中,上游航道6个断面,日平均标准船舶流量的平均值为203.0艘次,下降0.3%;中游航道3个断面,日平均标准船舶流量的平均值为254.1艘次,增长5.3%;下游航道18个断面,日平均标准船舶流量的平均值为872.8艘次,增长4.7%。
二、运输装备(一)铁路运输装备。
年末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2.11万台,比上年末增加261台。
其中,电力机车占55.0%;内燃机车占45.0%。
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6.06万辆,比上年末增加0.18万辆;其中,空调车5.21万辆,占85.9%,提高3.3个百分点;“和谐号”动车组1411组、13696辆,增加103组、3232辆。
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71.01万辆。
(二)公路营运汽车。
年末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537.9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2%。
拥有载客汽车84.58万辆、2189.55万客位,比上年末分别减少0.8%和增加0.9%。
其中,大型客车30.67万辆、1326.24万客位,分别增长2.6%和3.4%。
拥有载货汽车1453.36万辆、10292.47万吨位,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4%和7.1%。
其中普通货车1091.32万辆、5241.45万吨位,分别增长1.0%和4.7%;专用货车45.58万辆、490.59万吨位,分别减少1.4%和4.6%。
(三)水上运输船舶。
年末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20万艘,比上年末减少0.3%;净载重量25785.22万吨,增长5.7%;平均净载重量1499.34吨/艘,增长6.0%;载客量103.23万客位,减少0.1%;集装箱箱位231.87万TEU,增长36.3%;船舶功率7059.85万千瓦,增长8.9%。
(四)城市客运车辆。
年末全国城市及县城拥有公共汽电车52.88万辆、59.79万标台,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8%和4.3%,其中BRT 车辆5339辆,增长19.1%。
按车辆燃料类型分,其中柴油车、天然汽车、汽油车分别占52.9%、30.2%和2.5%。
全国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2014年新开通3个。
拥有轨道交通车站1829个,增加280个,其中换乘站151个,增加17个;运营车辆17300辆、41770标台,分别增长20.4%和21.4%,其中,地铁车辆15696辆,轻轨车辆1372辆,分别增长21.0%和9.5%。
出租汽车运营车辆137.01万辆,增长2.2%。
城市客运轮渡329艘,减少22.0%。
三、运输服务2014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20.94亿人、旅客周转量30097.39亿人公里,货运量431.30亿吨、货物周转量181509.19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4.1%、9.2%、6.9%和10.3%。
(一)铁路运输。
全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3.57亿人,旅客周转量11604.7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9%和9.5%。
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3.24亿人,11556.3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2.0%和9.5%。
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8.13亿吨,货运总周转量27530.19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3.9%和5.6%。
其中,国家铁路完成30.69亿吨,25103.42亿吨公里,分别下降4.7%和6.5%。
(二)公路运输。
全年全国营业性客运车辆完成公路客运量190.82亿人、旅客周转量12084.10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3.0%和7.4%,平均运距63.33公里。
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333.28亿吨、货物周转量61016.62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8.3%和9.5%,平均运距183.08公里。
截至年末,全国有98.95%的乡镇开通了客运线路,乡镇通车率比上年末提升0.31个百分点;93.32%的建制村开通了客运线路,建制村通车率比上年末提升0.54个百分点。
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上海6省份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车”。
(三)城市客运。
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4505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81.7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314条、6.88万公里,其中公交专用车道6897.3公里,增加1006.7公里;BRT线路长度2790.3公里,增加37.7公里;全年新辟、撤销、调整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条数分别为3875条、1399条和5290条。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9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2816.1公里,增加11条、408.2公里,其中地铁、轻轨线路分别为76条、2418.0公里和9条、303.5公里。
城市客运轮渡运营航线126条,运营航线总长度497.6公里,比上年末分别减少17条、77.8公里。
全年城市客运系统运送旅客1315.66亿人,比上年增长2.5%。
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781.88亿人,增长1.4%,BRT客运量14.76亿人次,增长34.7%,公共汽电车运营里程346.69亿公里,下降0.6%;轨道交通完成126.66亿人,运营里程3.27亿列公里,分别增长16.0%和19.2%;出租汽车完成406.06亿人,运营里程1618.11亿公里,分别增长1.0%和1.6%,平均每车次载客人数1.96人/车次,空驶率31.2%;客运轮渡完成1.07亿人,增长0.7%。
(四)水路运输。
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63亿人、旅客周转量74.34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7%和8.8%,平均运距28.2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