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量测实景影像

合集下载

中国矿业大学842测量学

中国矿业大学842测量学
842测量学首先假定导线第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向依次推算出各导线边的假定坐标方位角然后按支导线的计算方法推求各导线点的假定坐标由于起始边的方向不正确和导线边观测误差的影响导致终点的假定坐标与已知坐标不相等为消除这一矛盾可用导线固定边的已知长度和已知方位角分别作为导线的尺度标准和定向标准对导线进行缩放和旋转使终点的假定坐标与已知坐标相等进而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平差值
2
测量学
64. 比例尺的精度:在测图工作中称相当于图上 0.1mm 的实地距离为比例尺的精度。 65. 首曲线:首曲线是按规范规定的等高距(基本等高距 h)钩绘的等高线,又称基本等高线。 66. 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首曲线,加粗的首曲线称之为计曲线。 67. 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GPS、数字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它是在软、硬件的支持下,以 计算机为核心,外连测量仪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处理、绘图、存储、输出和管理 的测绘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68. 一步测量法:是在图根导线选点埋桩后,图根导线和碎步测量同步进行:即在每个测站上,先测记导线的数据, 紧接着在该测站上进行碎部测量。 69.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70. GNSS CORS:是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面或空间数据通信系统、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国 家范围内建立的、连续运行的若干个固定的 GNSS 参考站组成的网络系统,这种系统也被称为 GNSS 增强系统或网 络 GNSS 系统。 71. DXF 文件:绘图交换文件,Autodesk 公司开发的用于 AutoCAD 及其他软件之间进行 CAD 数据交换的 CAD 数 据文件格式。 72. 天文纬度:地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73. 测设:将图上设计的工程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以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作 为工程施工的依据。 74. 多余观测分量:多余观测即观测值的个数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须观测的个数。 75.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 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76. 空间元数据:地理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77. 地形测量学:即普通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一个基础部分, 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78. 地形图测绘:指将地面所有地物和地貌,使用测量仪器,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根据地形图图式所规定的符号, 并依一定的比例尺测绘在图纸上的全部工作。 79. 摄影测量:指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80.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利用少量的地面控制点和大量的连接点坐标,计算区域网中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81.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二.简答题: 1. 全站仪外业观测获得两点间的斜距后,需经过哪些改正可得到高斯平面上的水平距离? (1) 仪器系统误差改正:加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周期误差改正 (2) 大气折射率变化所引起的改正:大气改正 (3) 归算方面的改正:倾斜改正、归算改正、投影改正 2. 常用的英文缩写: (1) ITRF:国际地球参考系统 (2) EDM:电子激光测距(electric distance measurement) (3)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4) TIN:不规则三角形格网(triangle irregulation network) (5) ISPRS: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 (6) ATR:自动目标识别 (7) DLG: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 (8)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9) DRG: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 (10)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11) DTM:数字地面模型 (12) DSM: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 (13) IERS: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14) UAV: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15) IUGG: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宁波市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研究与建设

宁波市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研究与建设
现状 。 【 键词】 关 目标( a bet发生 了何 种 变 化 ( h Chn e。并 且 把 这 Wh t jc) O W  ̄ ag ) 些 时 空 信 息 ( w) 时 随 地 提 供 给 每 个 人 ,服 务 到 每 件 事 即4 随
(A服 务 : y n . An tig A yi n n - ee。从 4 An o e yhn . n t a dA ywhr) me
口一 ∞OoV e 、
探索 . 信息 化
宁 波 市可 量 测实 景影 像 的研 究 与建 设
@ 宁 波 市 测绘 设 计研 究 院 徐 狄军 梁 寒 冬 王 坤
【 摘 要】 讨 论 可 量 测 实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 、航 天遥 感和宇航定位
DMI )是一种 以地 面近景摄影 测量立体影像 文件 及其外方
具有 时间维度的DMI 在空 间信息 网格技 术上形成历史 搜 索探 索挖掘 ,为通视分析 、交 通能力 、商业选 址等深度
应 用 提 供 用 户 自身 可 扩 展 的 数 据 支 持 。所 以 , DMI 为 一 作
什 么地 方? 主要 问题 由从原始的来 自客观世界的影像经过测
绘 人 员 按 规 范 加 工 后 .只 保 留 了基 本 要 素 ,而 将 上 述 原 始
位 元 素 构 成 的基 础 地 理 信 息 产 品 .通 过 可 量 测 实 景 影 像 提 供 的 开 发 包 可 直 接 对 立 体 影 像 进 行 测 量 、信 息 提 取 并 与 其
景影像的理论基础和 技术的发展 。地球空 间信息 学本世纪将形成 海陆空天一体 概念 ,阐述了系统功 化的传感器 网络并与全球信 息网格相集成 ,从 而实现 自动 能和应用领域 ,并介 化 、 智 能 化 和 实 时 化 地 回 答 何 时( hn 、何 地 ( ee 何 W e) Wh r) 绍了宁波市可量测 实 景影像 的建设和应用

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_范文模板及概述

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_范文模板及概述

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该技术在地理信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精准地理数据的需求,而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则能够以高分辨率和真实感呈现实际物体的三维形态。

本文将介绍该技术的原理、流程以及相关规程,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引言部分即本章,主要对文章所讲述内容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步骤。

第三部分是对该技术规程的介绍,包括具体条款和要求。

第四部分则对该技术规程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解读,突出了其中的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

最后,在结论中总结了整篇文章,并对未来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介绍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

通过对其原理和步骤的详细讲解,使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清晰而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相关技术规程的介绍和分析,读者能够了解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最后,在总结部分,文章将回顾所述内容,并探讨未来该技术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希望本文能为从事或关注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领域的人士提供实质性参考与启示。

2. 正文:在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涉及到多个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本节将系统介绍这些概念和方法,包括摄影测量原理、地面控制点的设置与标定、相机校准、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

2.1 摄影测量原理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基于数字影像处理的一种先进的测量手段。

它利用特殊设备或技术收集倾斜角度较大的高分辨率立体图像,并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精确的匹配和处理,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信息。

该技术原理主要包括空间后方交会法、条纹编码结构光法、多视点匹配法等。

可量测影像实景三维及其应用模式PPT108页

可量测影像实景三维及其应用模式PPT108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可量测影像实景三维及其应用模式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一、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的概念1.DMI的定义可量测实景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简称DMI)是一种以地面近景摄影测量立体影像文件及其外方位元素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通过可量测实景影像提供的开发包可直接对立体影像进行测量、信息提取并与其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集成,是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适应按需测量采集更新空间信息的一种新的产品。

可量测实景影像主要由立体影像对、外方位元素描述文件和开发包组成。

可量测实景影像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采集得到,并可以通过开发包与4D产品无缝集成,是对我国4D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进行有效补充的一种重要产品。

2.DMI与4D产品比较2.1现有的4D产品的不足:a)数据缺少社会类要素,不能满足大多数行业用户需求4D产品,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线划地图(DLG)和数字栅格地图(DRG)。

这些产品属于二维的平面投影数据,是由作业员根据测绘规范的要求加工制作的,在这个三维世界转二维地图的制图过程中,删减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因此4D产品是缩略的数据系统,信息量十分有限;4D数据只包括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基本测绘类要素,缺乏社会类要素,例如:地址编码、兴趣点(POI)信息、建筑物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城市部件信息以及详细的城市环境信息等。

而这些社会类要素对于公安、应急、城管、交通等诸多管理部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缺少这类要素,就无法与其业务数据进行关联,也就无法搭建管理信息系统。

因此,对于这些部门而言,4D数据仍然无法直接利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行业用户仍然需要补采大量的社会类要素,并将之与4D数据及业务数据进行融合方能使用,而这一过程仍然需要专业测绘人员才能完成,并需要另外的大量投资。

换言之,4D产品并未给大多数的行业用户提供一个足够的基础地理数据“框架”以满足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b)难以满足大众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样的原因,信息量极少的、且只有测绘专业人士才能读懂的4D基础测绘数据无法满足老百姓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POI查询、环境查询、事件报案、环境导航、精准出行位置服务等c)时间精度差,难以满足用户对数据现势性的要求。

可量测实景影像与4D产品集成研究

可量测实景影像与4D产品集成研究
(0 0 0 ) 2 10 5
通讯作者 : 姜友谊 (9 4 , , 17 一) 男 陕西渭南人 , 硕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及 GS I 方面 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50 7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1 0 1血
实现方 法 可借 助 全数 字摄 影测 量 系统 完成 , 体 包 括 : 据 输 入 , 中三 角 测 量 , 向建模 ,字摄 影测 量方 法 , 基 利用航 空影 像数 据 , 4 以 D产 品 的生 产方 式 , 建立 D M 与 D M 结 E O 合 的三维 景 观模 型 。对 于该 范 围 内用 户 感 兴趣 的建 筑 物等 人 工 地 物 , 于 数 字 近景 摄 影 测 量方 法 , 用 基 利 非量 测数 码相 机进 行影 像数 据采 集 , 过相 机检 校 、 通 特征 提 取 、 影像 匹 配 等步 骤 实现 可 量测 真 实景 物 的 三 维 重建 。最 后将上 述 大范 围 的三维 背景 地理数 据 与局 部可 量 测 实景 影像 相 结合 , 实现 可量 测 实 景影 像 与 4 D产 品的集 成 , 以可量 测 的三 维虚拟 现 实提供 给用 户 , 供城 市规 划 、 计 与管理 人员 使用 。 设
中 图分 类号 : 3 P2 2 文献 标 志码 : A
0 引 言
随着数字城市的建设 、 城市信息化进程 的加快 , 当前在城市 的管理、 规划设计 、 审批 过程 中需要借助 三 维建 模与 视觉 仿真 等高新 技术 手 段 , 已有三 维 景 观 和新 规 划 方案 直 观 地 展 现 出来 将 帮助 规 戈 设 计 与 Ⅱ 规 划管 理人 员对各 种 规划设 计 方案进 行 辅助设 计 与方 案 评 审 , 为 有关 领 导做 出最终 决 策 提供 帮 助 。从 并 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来看 , 当今的城市信息管理及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 虚拟城市的建设是紧密

现行测绘标准

现行测绘标准
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3-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
现行测绘标准(2009年综合版)
书 名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修订版)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50167-1992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GB/T50228-1996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6962-2005 1:5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7930-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7931-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12319-1998中国海图图式 GB12320-1998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 GB/T12340-2008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12341-2008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12343.1-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 GB/T12343.2-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12343.3-200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1:500000 1:1 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库(DMI)及4D产品的三维数字高速公路展示系统

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库(DMI)及4D产品的三维数字高速公路展示系统

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库(DMI)及4D产品的三维数字高速公路展示系统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关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建设也随之发展。

其中公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我国数字高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文就基于对可量测实景影像库(DMI)及4D产品的三维数字高速公路展示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标签:可量测实景影像库4D产品公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1引言长期以来我国公路的管理大多数都采用的是二维地理信息系统,但是因为二维信息存在着数据分析复杂、空间展示抽象、数据更新慢等缺陷,导致电子地图不能够全方位的展示出高速公路及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无法提供具体的数据分析。

为了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需求,我国大部分的省市都在开展数字高速的建设,以达到公路信息化发展的可视化、多维化与智能化。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将利用先进的科技技術手段,来实现高速公路场景的三维可视化漫游、检索和动态交互管理。

为满足高速公路的发展需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研究是技术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2可量测实景影像(DMI)与4D产品的集成2.1可量测实景影像(DMI)可量测实景影像的数据是通过专门的道路测量系统测绘装置采集而得来的,其主要获得数据的过程就是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如在车上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CCD摄影测量系统等设备。

车辆在高速的行进过程中,迅速的采集道路及周围环境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同步存储到车载计算机中,由相关的技术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各种有价值的GIS数据。

2.24D产品4D产品指的是DEM、DOM、DLG、DRG,这些产品是通过工作人员根据规范的要求从航天影像中采集、加工制作而得来的,它们被称为基础地理信息。

2.3可量测实景影像(DMI)与4D产品的集成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DMI数据可以与传统的4D产品通过软件的开发,实现一体化无缝集成、融合、管理与共享,形成更为全面、现实性强、可视化并聚焦服务的5D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载)可量测实景影像的定义与应用以网格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Internet浪潮给信息化测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条件,而以人性化服务和给予用户最大创造性空间的Web 2.0对“按规范测量”的传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如何提供“按需测量”的空间信息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

本文作者提出的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将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道路。

以下将扼要介绍可量测实景影像(DMI)的获取方法及其与4D产品的集成应用。

一、信息化测绘的本质是为社会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航天遥感和宇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地球空间信息学本世纪将形成海陆空天一体化的传感器网络并与全球信息网格相集成,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地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目标(What Object)发生了何种变化(What Change),并且把这些时空信息(即4W)随时随地提供给每个人,服务到每件事(4A服务:Anyone,Anything,Anytime and Anywhere)。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测绘的建设。

要在已经建成的数字化测绘的体系上,抓好测绘生产内外业一体化、数据更新实时化、测绘成果数字化和多样化、测绘服务网络化和测绘产品社会化。

而信息化测绘的本质和目标是为社会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回答各类用户提出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

二、现有的4D产品不能满足空间信息服务的需求
长期以来,测绘地形图是测绘的任务和目标,当前测绘成果称为4D产品,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地图(DLG)和数字栅格地图(DRG)。

这些产品是由作业员根据规范的要求从原始航空/航天影像上采集、加工制作的。

它们是有限的基础信息,称为基础地理信息,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空间信息的需求。

大量用户需要的与专业应用和个人生活相关的信息,如电力部门的电力设施、市政城管的市政设施、公安部门重点布防设施(消防栓、门牌号码)、交通部门的交通信息、个人位置要求的快餐厅等细小的信息,这些均无法涵盖在传统的4D产品中。

例如公安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来自4D产品的仅占20%,其余80%需
要通过实地调查来补充。

又如武汉市城市网格化服务系统在1:500数字地图基础上,补充调查和采集了185万个物件。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主要问题由从原始的来自客观世界的影像经过测绘人员按规范加工后,只保留了基本要素,而将上述原始影像中包涵的大量信息给删除掉了。

为什么不能将原始的可量测影像作为产品(连同量测软件)直接提供给客户,由用户按需求去量测呢?
三、可量测实景影像(DMI)的引入
作者认为,如果将原始的立体影像对(地面、航空或者航天影像),连同他们的外方位元素一起作为数字可量测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s)存储和管理起来,并在互联网上提供必要的使用软件,就有可能直接由用户根据其需要去搜索、量测、调绘和标注出他们所需要的空间目标的信息。

第三次Internet浪潮下Web 2.0理念以及相应技术体系(Grid、Ajax、CSS+XHTML)为空间信息服务带来全新的理念。

Web 2.0要求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具备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和关联性(Relation)等特性。

对空间信息服务而言,可视是体验性的基础(Google Earth、Microsoft Virtual Earth),按需可量测是创造性和差异性的保障,时空可挖掘则为关联性的专业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基于空间信息网格的服务平台可有效地融合集成Web 2.0技术(如Ajax),为用户提供互动的沟通服务。

Web 2.0下空间信息服务需求体系如图1所示:
Web 2.0空间信息服务需求体系
可视可量可挖掘实景影像包含了传统地图所不能表现的空间语义,是代表地球实际的物理状况,带有和人们生活环境相关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知识的“地球
全息图”。

因此,可视可量测可挖掘的实景影像地图所包含的丰富地理、经济和人文信息是聚合用户数据、创造价值、实现空间信息社会化服务的数据源,是完全符合Web2.0模式的新型数字化测绘成果。

可量测实景影像是指一体化集成融合管理的时空序列上的具有像片绝对方位元素的航空/航天/地面立体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第5D产品)的统称。

它不仅直观可视,而且通过相应的应用软件、插件和API让用户按照其需要在其专业应用系统进行直接浏览、相对测量(高度、坡度等)、绝对定位解析测量和属性注记信息挖掘能力,而具有时间维度的DMI在空间信息网格技术上形成历史搜索探索挖掘,为通视分析、交通能力、商业选址等深度应用提供用户自身可扩展的数据支持。

所以,DMI是满足Web 2.0的新型数字化产品,是体现从专业人员按规范量测到广大用户按需要量测的跨越。

时空序列上的航空/航天立体影像可来源于对地观测体系中4D产品库。

但是,其垂直摄影与人类的视觉习惯差异较大,要实现可视可量测可挖掘需要进行专门训练,而且它不包含垂直于地面的第三维街景信息。

而海量的具有地理参考的高分辨率(cm)地面实景立体像对符合近地面人类活动的视觉习性,并且包含实地可见到的社会、人文和经济信息,因此地面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可量测街景影像应作为可视可量测可挖掘实景影像体系的优选产品。

移动道路测量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测绘技术,它是在机动车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成像系统)、INS/DR(惯性导航系统或航位推算系统)等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高速行进之中,快速采集道路前方及两旁地物的可量测立体影像序列(DMI),这些DMI具有地理参考,并根据应用需要进行各种要素,特别是城市道路两旁要素的按需测量。

特别要指出的是,移动测量获得的原始影像数据与相应的外方位元素可自动整合建库,而上面的按需测量是由用户在网上自行完成的,所以移动测量获取的数据就不再需要专业测量人员加工,可直接成为上网的测绘成果。

因此,应当将这样的可量测实景影像(DMI)作为城市空间数据库中4D产品的重要补充,构建城市新一代的5D数字产品库。

根据已进行的试验,广州市的DMI数据量约为1TB。

四、可量测地面实景影像与4D集成
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格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海量的DMI数据可以与传统的4D产品可以进行一体化无缝集成、融合、管理和共享,形成更为全面的、现时性强的、可视化并聚焦服务的5D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如图2所示。

基于这样的空间数据库,可以将移动测量系统沿地面街道获取的DMI数据与由航片/卫片加工的DOM、DLG和DEM按统一坐标框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完全可视化的地理信息数字库,实现空中飞行鸟瞰和街头漫步徜徉。

同时,用户可以在图像上对地物进行任意标注,并将其链接到其他专业数据库(人口数据库、经济数据库、设备数据库、设施数据库等)中,真正实现地理信息、专业台帐信息和图片/影像信息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空间信息服务的使用功效。

该集成模式可用于大范围的空间分析、通视分析、信号覆盖分析等等,并可将做好的预案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三维立体浏览,可广泛的应用于数字战场、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等。

五、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v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被国际IT 业界认为是继短消息服务(SMS)之后的杀手级应用,具有上百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目前全球LBS 主要基于4D 产品,特别是采用了从粗到精的DOM 、DLG 和DEM 的集成,其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提供米级的分辨率,部分城市还采用了3D 房屋模型。

其主要缺点是所提供的服务是需要判读和理解的二维地形图、影像图,即使三维城市模型也不具备可量测可挖掘功能,不能最有效地反映真实地球表面三维现实,也缺少厘米级的可视可量测实景影像。

为此,作者建议采用DMI 与4D 产品集成的5D 产品来构建新一代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简称vLBS )。

图3为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的一个界面。

图中下方为DOM/DLG/DEM 的集成GIS 系统,上方为与鼠标位置相对应的可量测实景影像,右方为系统操作和属性显示界面。

在这样的系统环境下,用户可以从空中遥感进入地面,在高分辨率三维实景影像上漫游,去搜索兴趣点(POI),进而可查询图形、属性和实景影像。

必要时可按需要在实景立体影像上进行立体测量(绝对精度0.8-1m 、相对精度3-5cm ),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和充实用户的参与感和创造力,也同时可以实现摄影测量的大众化。

这样的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无疑将明显优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Google Earth ,Virtual Earth 等一系列网上空间信息服务系统。

图3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 Fig 3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DMI
结束语
面对海量对地观测数据和各行各业的迫切需求,我们面临着数据又多又少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数据多到无法处理,另一方面用户需要的数据又找不到,致使无法快速及时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由移动道路测量技术获取的可视、可量、可挖掘的实景影像DMI可以达到细至cm空间分辨率,实现聚焦服务的按需测量,应作为第5D产品充实到国家地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

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DMI的空间信息服务代表了下一代空间数据服务的新方向,并与空间信息网格服务、空间信息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服务有机结合,实现空间信息大众化,为全社会、全体公民提供直接服务,从而达到做大信息化测绘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