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量测影像实景三维及其应用模式
实景三维可行性研究报告

实景三维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普及,而实景三维技术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实景三维技术可将真实场景进行立体化呈现,使得用户仿佛置身其中,具有极高的沉浸感和真实感,被广泛用于建筑、景观设计、旅游等领域。
本文旨在对实景三维技术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1. 探讨实景三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模式2. 分析实景三维技术的市场需求和前景3. 调研实景三维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4. 探讨实景三维技术在建筑、景观设计、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可行性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论文、书籍和研究报告,系统性地梳理和总结实景三维技术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应用模式。
2. 实地调研法:对实景三维技术在建筑、景观设计、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
3. 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实景三维技术的看法和观点,获取权威意见。
四、研究内容1. 实景三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模式实景三维技术是指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真实场景进行三维立体化建模和展示的技术。
它将传统的平面图像转换为真实的三维场景,使得用户可以像身临其境一样浏览和观赏。
实景三维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建模、渲染、交互等环节,其应用模式主要包括虚拟建筑漫游、虚拟景观设计、虚拟旅游体验等。
2. 市场需求和前景分析实景三维技术在建筑、景观设计、旅游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
在建筑行业,实景三维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更直观地呈现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和效果。
在景观设计领域,实景三维技术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真实的场景展示,提高设计方案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在旅游领域,实景三维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发展现状和趋势调研当前,实景三维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和发展。
在国内,一些大型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公司已经开始采用实景三维技术进行项目展示和交流。
实景三维 应用案例

实景三维应用案例实景三维应用案例:1. 建筑设计与规划:实景三维应用可以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过程中提供直观的展示效果。
设计师可以使用实景三维技术创建建筑模型,并将其放置在真实环境中,以便客户更好地了解建筑物的外观和布局。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2. 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实景三维应用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交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
通过创建实景三维模型,并结合实时交通数据,可以模拟出不同时间段和交通状况下的交通流量分布,从而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策略。
3. 旅游与文化推广:实景三维应用可以用于旅游景点的展示和推广。
通过创建实景三维模型,游客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景点的真实感,并了解各个景点的位置和特色。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业的发展。
4. 房地产营销与展示:实景三维应用可以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直观的展示方式。
通过创建实景三维模型,购房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实时漫游,并了解房屋的布局、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
这样可以提高购房者的购买决策,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5. 地质勘探与资源开发:实景三维应用可以在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创建实景三维模型,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情况,为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6. 教育与培训:实景三维应用可以用于教育和培训领域。
通过创建实景三维模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生动、直观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地理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实景三维技术来了解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地貌变化。
7. 环境保护与监测:实景三维应用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保护。
通过创建实景三维模型,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和污染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这样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8.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实景三维应用可以用于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
通过创建实景三维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灾害和事故情景,并进行应急演练和决策支持。
三维实景模型在道路上的应用

三维实景模型在道路上的应用
三维实景模型在道路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助于解决很多道路相关的问题,如规划道路路线、编制交通规划、检测道路形态等。
一、规划路线:三维实景模型可以有助于用户规划最优的路线,帮助用户及时定位目的地,缩短行驶时间和节约用户的行程等。
二、交通规划:三维实景模型可以有助于在道路上推进交通规划,如制定严格的交通规则,确保道路安全,预防交通拥堵,有效管理道路拥堵等。
三、道路检测:三维实景模型可以帮助用户检测道路的形态,如剖面图、衔接度、坡度、斜率等,有助于识别道路安全隐患,及时实施维修改善等工作,确保道路安全。
四、桥梁规划:三维实景模型可以帮助用户规划桥梁的位置,缩短桥梁的建设时间,节省投资开支。
总之,三维实景模型在道路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有效解决道路相关的问题,提高道路安全性及易用性。
科普知识:来!实景三维了解一下~

科普知识I来!“实景三维” 了解一下〜导读:实景三维是对一定空间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表达的数字空间,是新型基础测绘的标准化产品,是重要的国家新型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底,是落实习总书记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指示的技术支撑。
今年2月,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引起业内极大振奋,也标志着“实景三维中国”将加速全面铺开建设。
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到《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技术文件》,再到《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我们见证着一项关键技术从概念提出、技术成熟到实施推广的全过程。
这既对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市场发展机遇。
什么是实景三维?实景三维是对一定空间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表达的数字空间,是新型基础测绘的标准化产品,是重要的国家新型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底。
实景三维建设的必要性实景三维是遥感测绘、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催生的新型地理空间数据,其效果逼真,要素全面,具有极强的展示效果,而且具有测量精度,可以还原真实世界的完整面貌。
和二维平面地图相比,实景三维可以构建从地上到地下、全空间全覆盖的直观展现。
实景三维模型是一个地区地表形态及地面附属物变化的真实和完整记录,具有信息、档案、证据、历史等多重属性和作用。
目前智慧管网、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智慧住建、智慧应急等行业都对真实、精确的实景三维模型有着旺盛的需求。
实景三维相比于传统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特点实景三维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的数字虚拟空间。
相较于现有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有六点提升:一是从“抽象”到“真实:从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描述,转变为真实描述。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一、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的概念1.DMI的定义可量测实景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简称DMI)是一种以地面近景摄影测量立体影像文件及其外方位元素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通过可量测实景影像提供的开发包可直接对立体影像进行测量、信息提取并与其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集成,是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适应按需测量采集更新空间信息的一种新的产品。
可量测实景影像主要由立体影像对、外方位元素描述文件和开发包组成。
可量测实景影像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采集得到,并可以通过开发包与4D产品无缝集成,是对我国4D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进行有效补充的一种重要产品。
2.DMI与4D产品比较2.1现有的4D产品的不足:a)数据缺少社会类要素,不能满足大多数行业用户需求4D产品,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线划地图(DLG)和数字栅格地图(DRG)。
这些产品属于二维的平面投影数据,是由作业员根据测绘规范的要求加工制作的,在这个三维世界转二维地图的制图过程中,删减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因此4D产品是缩略的数据系统,信息量十分有限;4D数据只包括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基本测绘类要素,缺乏社会类要素,例如:地址编码、兴趣点(POI)信息、建筑物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城市部件信息以及详细的城市环境信息等。
而这些社会类要素对于公安、应急、城管、交通等诸多管理部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缺少这类要素,就无法与其业务数据进行关联,也就无法搭建管理信息系统。
因此,对于这些部门而言,4D数据仍然无法直接利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行业用户仍然需要补采大量的社会类要素,并将之与4D数据及业务数据进行融合方能使用,而这一过程仍然需要专业测绘人员才能完成,并需要另外的大量投资。
换言之,4D产品并未给大多数的行业用户提供一个足够的基础地理数据“框架”以满足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b)难以满足大众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样的原因,信息量极少的、且只有测绘专业人士才能读懂的4D基础测绘数据无法满足老百姓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POI查询、环境查询、事件报案、环境导航、精准出行位置服务等c)时间精度差,难以满足用户对数据现势性的要求。
实景三维的内涵与分类分级

实景三维的内涵与分类分级一、引言实景三维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真实世界的场景以三维形式呈现出来。
它不仅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还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探讨实景三维的内涵以及其分类分级。
二、实景三维的内涵实景三维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感:实景三维技术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够还原真实世界的细节和色彩,使观察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2. 交互性:实景三维技术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语音或其他交互方式与虚拟场景进行互动,增强用户体验。
3. 可视化:实景三维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分析复杂的信息。
4. 多维度:实景三维技术可以同时展示空间、时间和属性等多个维度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所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
三、实景三维的分类分级根据实景三维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实现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这是实景三维技术的基础级别,主要包括三维建模和渲染技术。
通过对真实世界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生成三维模型,并将其以真实感的方式呈现出来。
2. 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头戴式显示器等设备,将用户完全沉浸到虚拟场景中的技术。
实景三维技术可以为虚拟现实提供更加真实的场景和交互体验。
3. 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虚拟内容叠加到真实世界中的技术。
实景三维技术可以为增强现实提供真实感的虚拟内容,并与真实世界进行融合,使用户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交互体验。
4. 混合现实(MR):混合现实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结合,既可以提供完全沉浸的虚拟体验,又可以将虚拟内容与真实世界进行融合。
实景三维技术在混合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户能够在真实场景中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
5. 空间计算与仿真:实景三维技术在空间计算和仿真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真实世界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模拟出各种场景,并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一、 DMI可量测影像实景影像的概念1.DMI的定义可量测实景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简称DMI)是一种以地面近景摄影测量立体影像文件及其外方位元素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通过可量测实景影像提供的开发包可直接对立体影像进行测量、信息提取并与其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集成,是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适应按需测量采集更新空间信息的一种新的产品。
可量测实景影像主要由立体影像对、外方位元素描述文件和开发包组成。
可量测实景影像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采集得到,并可以通过开发包与4D产品无缝集成,是对我国4D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进行有效补充的一种重要产品。
2.DMI与4D产品比较2.1现有的4D产品的不足:a)数据缺少社会类要素,不能满足大多数行业用户需求4D产品,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线划地图(DLG)和数字栅格地图(DRG)。
这些产品属于二维的平面投影数据,是由作业员根据测绘规范的要求加工制作的,在这个三维世界转二维地图的制图过程中,删减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因此4D产品是缩略的数据系统,信息量十分有限;4D数据只包括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基本测绘类要素,缺乏社会类要素,例如:地址编码、兴趣点(POI)信息、建筑物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城市部件信息以及详细的城市环境信息等。
而这些社会类要素对于公安、应急、城管、交通等诸多管理部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缺少这类要素,就无法与其业务数据进行关联,也就无法搭建管理信息系统。
因此,对于这些部门而言,4D数据仍然无法直接利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行业用户仍然需要补采大量的社会类要素,并将之与4D数据及业务数据进行融合方能使用,而这一过程仍然需要专业测绘人员才能完成,并需要另外的大量投资。
换言之,4D产品并未给大多数的行业用户提供一个足够的基础地理数据“框架”以满足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b)难以满足大众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样的原因,信息量极少的、且只有测绘专业人士才能读懂的4D基础测绘数据无法满足老百姓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POI查询、环境查询、事件报案、环境导航、精准出行位置服务等c)时间精度差,难以满足用户对数据现势性的要求。
基于基础测绘实景三维场景数据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的思考

基于基础测绘实景三维场景数据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相关测绘单位陆续在基础测绘项目生产中采用了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新型测绘装备和技术,基于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三维激光点云模型、移动测量全景影像等实景三维场景数据进行DOM、DEM、DLG等基础测绘数据生产的技术已逐渐成熟。
但基于新型测绘技术获取的真正射影像(TDOM)、数字表面模型(DSM)、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三维激光点云模型、移动测量全景影像等多种基于实景三维方式表达的地理信息场景数据,如何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治理等相关领域,是目前国内地理信息行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对实景三维场景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实景三维场景数据的需求调研分析,探讨一些解决思路。
关键词:基础测绘;实景三维场景数据;应用思考一、传统测绘产品的应用场景及改进需求以传统4D产品为代表的基础测绘成果中,目前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等相关领域的数字化基础测绘成果以数字线划图(DLG)和正射影像图(DOM)两种较为常用。
其中DLG数据成果格式主要以AutoCAD的dwg、ArcGIS的mdb或shp等为主;DOM数据成果格式主要以tif格式的正射影像为主;另外两种数据成果(即DEM和DRG)的实际应用场景较少。
DLG主要由包含平面投影坐标和高程信息的点、线、面、注记等要素组成。
依据《地形图图式》和相关地方数据标准中定义的专业符号、线型、注记等规则,可以基于二维场景描述建构筑物的坐落、交通水系的走向、植被地貌覆盖的范围、管线杆塔敷设与连接和各种地理名称的分布等平面信息,对于山地、丘陵等自然地形起伏和其他需要表示高低错落等三维信息的则采用等高线和高程点注记进行描述。
由于《地形图图式》在地形地貌的表述中包含了大量的图形语言和规则信息,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使许多非测绘专业的使用者很难完全理解DLG中各种符号、线型对应的真实含义。
为了满足近20年来城市精细化管理对地物要素代码分类细化的需求,并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大量空间交错、形态各异的建构筑物及各种新增的公共服务设施等如何在DLG上表示的问题,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组织对《地形图图式》进行了两次修编和完善,对应的DLG地物要素分类代码个数也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增加和细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特征反算
三维建筑物 立面
3.3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基于激光点云的面片模型提取流程
面片模型提取 结果
3.3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影像与路网、POI关联
3.3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隐私处理技术
3.3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矢量数据反投影
3.3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可量测实景三维影像获取技术 影像与点云的配准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全景影像的单像量测技术 全景影像的双像量测技术 可量测实景三维发布技术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移动三维激光扫描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背包式全景采集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全景相机与IMU偏心量的测定 全景相机与IMU间相对姿态精确求解 像片对应相机外方位元素求解 全景影像数据与点云融合生成彩色点云
3.2 影像与点云配准技术
3.3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激光点云数据量太大, 通过面片模型代替可定 位量测的激光点云
3.3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基于激光点云的面片模型提取流程
数字正射影像 DOM
数字线化图 DLG
应用
ARC/INFO、MAPINFO ...
数字专题图 DRG
国土、规划、测绘、遥感、军事、水利
GIS
电力、通讯、交通、环保、农林 …….
数据 处理
2.1 可量测实景三维概念
可量测实景三维是指具有像片绝对方位元素的航空/航天/地面
三维立体影像(Digital Measurable Image)的统称。它不仅
三维可视化存在的问题
纹理
1.3 三维可视化问题和挑战
三维可视化存在的问题 纹理编辑与处理占三维建 模80%以上的工作时间!
纹理
1.3 三维可视化问题和挑战
影像是人类认知世界最直接最直观的手段
1.3 三维可视化问题和挑战
影像是人类认知世界最直接最直观的手段
是否可以直接用影像进行三维可视化?
1.4 三维激光扫描中的影像
单片直接测图与建模 双象测量
可量测实景三维影像图 街景应用
4.1 影像单片测图与建模
4.1 影像单片测图与建模
单像摄影测量原理
已知数据:照相机焦距ff=50mm,照 相机像素:5616 x 3744,照片水平长 度36mm,照相机距地面1500mm。
4.1 影像单片测图与建模
单像全景摄影测量
4.2 双象测量
:地上、地下空间 :日新月异 :规划师、工程与建筑师、开发与建筑商、供应与承 包商、管理与维护人员、银行与保险经纪人、安全与应急响 应部门等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聚集财富的同时,也聚集风险! 迫切需要对这个大立体高动态环境透彻的感知
1.1 三维可视化背景与需求
宇宙
地球
城市
建筑
室内
地下
迫切需要高效、智能获取大空间实景、全息、三维
真实场景 三维
直接三维 可视化
可定位 可测量
可标注 可链接
2.2 可量测实景三维特征
直接三维可视化——快捷
2.2 可量测实景三维特征
真实场景三维化——实景
艺术?
VS
记者?
2.2 可量测实景三维特征
可定位可测量
2.2 可量测实景三维特征
可标注可链接
2.3 可量测实景与三维点云
可量测实景影像与三维点云本质上都是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
布平台进行交互浏览; 空中全景和车载全景数据可像倾斜摄影影像一样导入到类似
街景工厂的系统中生成三维模型。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双像全景摄影测量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连续视频全景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移动三维激光扫描
3.2 影像与点云配准技术
3.2 影像与点云配准技术
分离车载点云 行进方向左右 侧数据。
对分离点云数 据进行侧视投 影。
基于形态学进 行连续建筑物 立面提取。
将平面对变形 转换为真三维 建筑物立面。
点云数据侧视投影
车载点云 数据
车载POS 数据
点云数据行进 方向分割投影
投影转换 参数文件
点云侧视 投影数据
建筑物立面提取 形态学侧视投 影图像处理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全景影像的拼接方法之二:标定的方法
全景图像拼接是一种根据事先标定的各个相机相对外方位参数 将各个相机拍摄的照片投影到球面模型(或者其他模型)上, 从而形成360°的全景图像。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全景影像的拼接——按拼接线融合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2.3 可量测实景与三维点云
影像的优势在于可视直观 三维点云的优势在于测量直接
2.3 可量测实景与三维点云
颜色点云
2.3 可量测实景与三维点云
可量测实景三维
2.3 可量测实景与三维点云
可量测实景三维
2.3 可量测实景与三维点云
可量测 实景三维
影像三维
三维点云
3 可量测影像实景三维的关键技术
扫描仪一般外置+内置相机
1.4 三维激光扫描中的影像
三维激光点云+高清影像同时获取
1.4 三维激光扫描中的影像
影像用来做模型的纹理
1.4 三维激光扫描中的影像
颜色点云是通常一种产品
影像 并没有完全发挥影可像在视三维化可视化价值
模 式?
1.5 快速直接三维可视化
基于影像直接可视化方法
裸眼立体
1.5 快速直接三维可视化
基于影像直接可视化方法
红绿立体
1.5 快速直接三维可视化
基于影像直接可视化方法
腾 讯
红绿立体
1.5 快速直接三维可视化
基于影像直接可视化方法
倾斜影像
1.5 快速直接三维可视化
基于影像直接可视化方法
1.5 快速直接三维可视化
基于影像直接可视化方法
地面全景
1.5 快速直接三维可视化
基于影像直接可视化方法
1.1 三维可视化背景与需求
纷繁复杂的物体
几何外形,体积、面积、三
建筑物
维造型,形态变化等
交通网络
几何形状,建筑物结构,形变,
车道路面、设施、交通设施,河
室内布局,内部设施等
流、湖泊等
DEM(TIN或Grid),DOM
地质
地层、构造、矿体等
地下设施
地下管线、巷道、构筑物等
1.1 三维可视化背景与需求
移动全景——多旋翼无人机全景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移动全景——多旋翼无人机全景产品特点
以6个相机同时曝光,全自动拼接成向下半球的360度全景; 相比倾斜摄影相机,除了多视角之外,还可以全景方式查看,
三维可视效果好; 相比由云台旋转一圈拍摄的全景,不受空中姿态变化的影响,
6个相机在同一瞬间曝光,利于拼接; 空中全景和广泛使用的车载全景可导入到统一的地图数据发
可量测全景影像三维及其应用
主三维概念及特征
3
可量测实景三维的关键技术
4
可量测实景三维的应用模式
5
典型的影像实景三维应用案例
6
结论及建议
1
三维可视化:影像还是图形?
三维可视化背景与需求 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 三维可视化的问题和挑战 三维激光扫描中的影像 快速直接三维可视化
全景影像抖动校正
3.3 可量测实景三维处理技术
全景影像路线及姿态校正
3.4 可量测实景发布技术
3.4 可量测实景发布技术
序列全景发布
3.4 可量测实景发布技术
连续全景发布
3.4 可量测实景发布技术
可量测实景三维发布:提供在线和智能终端移动版
4 可量测影像实景三维的应用模式
无需多余处理的实时量测全景
4.4 街景应用
5 典型可量测实景三维应用案例
数字博物馆 数字城管与智慧城市
智慧交通 应急指挥
5.1 数字博物馆
5.1 数字博物馆
5.2 数字城管与智慧城市
数字城管广 告牌管理
5.2 数字城管与智慧城市
5.2 数字城管与智慧城市
5.3 智慧交通
5.4 智慧旅游
移动全景——三星微单拼接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移动全景——三星微单拼接结果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6个尼康D800拼接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5个尼康D800拼接结果(水平5个)
3.1 可量测实景三维获取技术 车载全景采集要求
满足360°范围街景数据采集 整体硬件平台要求为整体刚性连接 在确保防盗的基础上,整体操作和复用性强,方便拆卸和移动 具有可伸缩/放倒的机械结构,满足车辆能通过一些限高等特殊区域 平台具备后期搭载激光的拓展性 具有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功能 相机固定焦距,便于拆卸、安装 后期维护、更换便捷,能够提供迅速上车作业 车身+设备的高度 控制在2.6米左右(伸缩/放倒前) 能在车辆时速为60km/h时以每8m一帧的速率进行拍摄,丢帧率不高于1% 照片除去重叠区后像素高于5000w像素 提供将单幅图像拼接成1幅360°全景的自动拼接软件,拼接速度小于10s
直观可视,而且通过相应的应用软件、插件和API让用户按照
其需要在其专业应用系统进行直接浏览、相对测量(高度、坡
度等)、绝对定位解析测量和属性注记信息挖掘能力
3.40m
9.78m
4.82m
道 路 中 心
线 提 取
4.8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