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历史与发展前景共53页
工程造价发展历史

1.源起造价工程师是为了解决建造工程交易时业主相对信息缺乏的艰难,而对业主实施的一种信息救济的方法,这是它的经济根源,这是为了维护社会整个层次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提出的。
(1)2.发展回顾造价管理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建立和加深的。
(2)造价管理从最初的家居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向来发展现在对于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人们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
而且,至今人们还在不懈地努力,不断延续这一过程,从而使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不断地进步和以展,以适应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中华民族是人类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认识最早的民族之一.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许多朝代的官府都大兴土木,这使得历代工匠们积累了丰富的建造管理方面的经验,再经过官员的归纳、整理,逐步形成为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造价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的初始形态。
据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名著《考工记》“匠人为沟洫”一节的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规定:“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为参照,再以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数和天数来预算这个工程的劳动力,然后方可调配人力,进行施工。
”(3)这是人类最早的工程造价预算与工程施工控制和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文字记录之一。
我国明代的工部(管辖官府建造的政府部门)所编著的《工程做法》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方面所作历史贡献的一部伟大著作。
正如英国著名的工程造价管理专家A。
Ashworth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的那样,“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在建造工程之前要计算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4)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创立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邹形,并且在随后的年代里为加深人类对工程造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认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华民族开始落后了,这种落后同样也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体现了出来。
(完整word版)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
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
建设产品价格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
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
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 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
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工程造价的历史和发展前景

六
税金
(一+二+三+四+五)*3.513%
684613
七
造价
20172596
二、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结合自身技术、财务、管理能力自主报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采用综合单价法计价
(招标人或委托)编制工程量清单
工程管理模式 DBB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工料测量控制流程 全过程造价控制流程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概述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1 计价模式概述 一、定额计价模式 概念 按预算定额规定的分部分项子目,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预算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表)确定直接工程费,然后按规定的取费标准确定措施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加上材料调差系数和适当的不可预见费,经汇总后即为工程预算或标底,而标底则作为评标定标的主要依据。
工料测量专业仅限于土地批租项目的应用,仅 为少量业主及承包商了解,作为一个专业尚未 获得内地行业的熟悉。
2
3
4
1
2000年以后,工料测量专业先后在民营项目、本地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项目上得到应用。如华为、华润、万科、龙湖、上实、锦江、陆家嘴集团等,项目涉及办公楼、酒店、住宅、商业等。
工料测量专业进一步为本地业主所熟悉,影 响逐渐扩大。 2013年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陆续走向海外,但基本上全部采用所在国家及地区的造价控制模式。
本时期,知道工料测量的人员仅为项目人员,工料测量专业不为国内建筑行业所熟悉。
90年代中后期:随外资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工料测量专业开始在重要项目上的应用,如,虹桥太阳广场、闸北不夜城广场、金茂大厦、中银大厦、中信泰富、淮海楼沿线甲级写字楼等。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
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就是政府的计划模式。
建设产品价格就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就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
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
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 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6年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与“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
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工程造价历史进程与未来发展

工程造价历史进程与未来发展作者:刘凯李方豪王焕喆谢宇威余浩然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9年第08期[摘 ;要:工程造价是完成一个项目所必须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历史上,造价就已占一席之地。
本文主要研究建国以来我国工程造价发展状况的变化,通过阐述工程计价中的钢筋算量,它建国以来的发展状况引出工程造价行业的变化,主要包括:建国以来工程计价模式的变化、改革前后市场经济体系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国家对工程造价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工程造价的新趋势。
由这些因素来分析工程造价的历史变化对行业或社会影响,并预测未来造价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国以来;变化;发展状况;未来]如今工程造价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也就是一项工程通過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用一次性费用的总和。
这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价格。
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
通常是把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只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
它是在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由需求主体投资者和供给主体建筑商共同认可的价格。
一、我国工程造价的历史与近况我国近代造价计算因素的变化如下。
(1)部分具体建材的价格变化我国第一次的国内钢材材料价格大额涨幅是从1992年底开始的,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螺纹钢的价格涨幅了两倍。
之后从1999年开始的十年时间内,国内经济开始增长低位启动,并且于2007年达到经济增长的波峰值为14.16%。
我国国内钢价第二次的大额涨幅是从2000年3月开始,仅仅只用了两个月,螺纹钢的价格从1900元涨幅1300元涨至3200元。
第三次的大额涨幅是从2007年底开始的,螺纹钢的价格从3800元涨幅1800元涨至5600元,经时半年时间,这次涨幅更多的受益于08年奥运会的带动。
工程造价专业发展

工程造价专业发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造价专业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适应市场需求,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本文将探讨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做好工程造价的专业发展。
二、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工程造价师可以更好地进行项目预算、成本控制和项目管理。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造价的精度和效率,还提供了更好的决策依据。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工程造价专业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工程造价师需要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工程造价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
3.国际化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国际间进行合作和竞争。
工程造价师需要适应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情况,并具备国际承包业务的能力。
专业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工程造价师必备的素质。
三、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挑战1.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的萧条和新兴行业的兴起,都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产生影响。
工程造价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专业能力的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造价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除了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工程造价师还要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职业道德的要求工程造价师作为专业人士,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工程造价师要保持独立、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始终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确保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工程造价服务。
工程造价与行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工程造价与行业发展的前景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对项目的投资、计划和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工程造价与行业发展的前景展望进行论述。
一、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工程造价是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管理费、利润、税金等。
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报。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1.1 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可以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从而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合理选择材料和设备,优化施工方案,采取节能环保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1.2 满足客户需求在项目的预算管理中,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通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可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2.1 数字化管理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通过使用专业的造价软件和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数字化管理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2.2 绿色建筑的兴起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推动下,绿色建筑逐渐受到重视。
绿色建筑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对工程造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工程造价要考虑更多的环保因素,包括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因此,未来工程造价将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工程造价行业的未来发展3.1 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工程造价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要适应市场需求,工程造价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在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工程造价行业的协同发展。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
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
建设产品价格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
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
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
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场经济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