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课件】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doc

《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1013202适用专业:园艺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6总学时:62教学时数:42、20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果树栽培》以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介绍果树繁殖、栽植、管理等一系列果树栽培管理基础知识;从栽培概况、种类和品种、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以及设施生产等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儿种常见來树的生产栽培技术。
2、地位和任务:《果树栽培》是园艺学专业的专业课,它以北方果树栽培为主要内容,从果树生长发育的理论出发,讲解果树繁殖、果园建立、管理,重点介绍了苹果、梨、葡萄、桃、李、杏、枣、草莓、树莓等常见果树等的牛产概况、种类与品种、牛物学特性、整形修剪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3、总体要求:要求学习者掌握果树栽培和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进行果品生产(品种的选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习《果树栽培》一般应具冇植物学、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昆虫学、耕作学等课程的基础,了解植物分类、牛长发育基本理论及生长发育相关理论。
5、修订的依据一、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明确《果树栽培学》的任务和学习要求,了解果树栽培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果树生产的意义和特点我国果树栽培简史我国果树牛产现状我国果树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果树栽培的任务和学习要求3、本章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基本了解:果树生产的意义和特点、我国的果树栽培简史、我国果树生产发展建议、世界果树生产与科研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我国果树生产的现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国果树生产现状我国果树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一章果树种类及其分布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果树的分类方法,了解全国和黑龙江省果树区划的情况。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果树栽培学二、课程英文名称Fruit Culture三、课程编码ZB四、课程性质专业课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学分,第五学期开课。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和人工调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相关专业如观赏园艺、设施农业、植物科学、农学、植保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之一。
通过果树栽培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树分类、生长发育规律、苗木培育、适地适栽、栽培管理、品质、产量提高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技术措施和实践技能,为从事果树生产和经营管理打下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坚实基础。
因此,果树栽培学是培养园艺专业及相关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果树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以现代生物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是它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是该课程后续理论验证,熟练和提高专业技能的配套课程。
八、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实习。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及实验实践考核。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选用教材李连国等主编.果树栽培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自编教材,2005参考书目郗荣庭主编.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农业出版社,1998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实验实习指导书.农业出版社,1988Kay Ryugo.Fruit Culture.John Wiley & Sons,1988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及果树分类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果树生产发展概况、发展水平、存在的困难、发展的优势,发展方向等等;了解我国果树种类、分布和利用,掌握果树主要分类方法,掌握果树带的划分和果树带的特点。
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绪论了解果树、果树栽培、绿色果品的概念;果树栽培的意义及国内外果树业的栽培概况;学习果树栽培学的目的意义。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果树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果树栽培技术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制定本标准,以确保培养出合格的果树栽培技术人才。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具备独立进行果树栽培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果树栽培概述- 果树的种类及特点- 果树栽培对环境的要求2. 果树繁殖与选种- 果树的繁殖方式- 果树品种的选取与鉴定3. 果树生长发育与管理- 果树的生长周期- 果树的需水、施肥和修剪4. 果树病虫害防治- 常见果树病害与防治方法 - 常见果树虫害与防治方法5. 果实采收与贮藏- 果实成熟度判断与采收时机 - 果实贮藏方法与措施四、教学方法1. 授课- 理论知识的讲解- 实例分析与案例讨论2. 实践训练- 栽培技术的实际操作- 田间考察和实地实习五、评估方式1. 课堂测试- 针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2. 实验报告- 对实践训练的总结和分析3. 课程论文- 对特定果树栽培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六、参考教材1. 《果树栽培学》- 作者:某某- 出版社:某某出版社2. 《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 作者:某某- 出版社:某某出版社七、课程要求1. 学生需认真学习课堂内容,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与实践训练。
2. 学生需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并按要求提交。
3. 学生需独立完成课程论文,并针对特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果树栽培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为将来从事果树栽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课程评估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达到教学目标。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果树栽培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几种北方主要栽培果树的生产现状和优良栽培品种,基本掌握北方几种主要栽培果树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达到能够指导生产的目的,具备初步指导果树生产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该课程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北方几种主要栽培果树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优良品种,初步掌握苹果、梨、桃、葡萄、枣、核桃等主要果树栽培高产优质的管理技术。
三、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和《园艺植物栽培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苹果、梨、桃、葡萄、枣、核桃等主要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教学难点是苹果、梨、桃、葡萄、枣、核桃等主要果树的生物学特性。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方式,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手段或应用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苹果栽培(8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主要种类与优良栽培品种;(3)生物学特性;(4)栽培管理技术。
2.重、难点提示(1)生物学特性;(2)栽培管理技术。
第二章梨树栽培(6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主要种类与优良栽培品种;(3)生物学特性;(4)栽培管理技术。
2.重、难点提示(1)生物学特性;(2)栽培管理技术。
第三章桃树栽培(8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主要种类与优良栽培品种;(3)生物学特性;(4)栽培管理技术。
2.重、难点提示(1)生物学特性;(2)栽培管理技术。
第四章葡萄栽培(8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主要种类与优良栽培品种;(3)生物学特性;(4)栽培管理技术。
2.重、难点提示(1)生物学特性;(2)栽培管理技术。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果树栽培学》是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园艺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内外果树发展动态及我国果树生产现状。
本课程主要以北方落叶果树苹果、梨、葡萄、桃、樱桃、板栗和草莓为例,讲授北方主要果树的生产概况、主要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和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果树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掌握现代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内外果树发展动态及我国果树生产现状和果树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为将来从事果树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果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果树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良种繁育,果品经营和管理,并能从事该领域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果树和果树栽培的含义。
2、了解我国果树栽培的概况和国外果树栽培的概况。
3、明确果树栽培学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设计建议】多媒体教学结合文献介绍我国果树栽培现状和最新发展动向。
【讲授内容】1、果树和果树栽培的含义。
2、我国果树栽培的概况和国外果树栽培的概况。
第一章我国果树种类和分布【目的要求】1、了解我国果树的种类和分布。
2、掌握果树栽培学的分类和果树生态适应性分类。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常用果树分类法的分类依据; 2.主要果树果实的解剖构造及其与花器的关系; 3.划分果树带和果树区划的依据。
第二章 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
目的要求: 1.掌握果树在一生中生长发育规律 2.掌握果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果树的生命周期 1.果树生命周期的意义 2.实生树的生命周期 3.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及其调控 第二节 果树的年生长周期 1.果树的年生长周期的概念 2.落叶果树的年生长周期及其调控 重点、难点: 1.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及年生长周期概念 2.落叶果树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措施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 参考学时:72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果树栽培技术》是一门以现代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 及其内外因关系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在讲授果树栽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技 术以调控果树与环境、生物学性状与经济学性状、生长与结果、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使之符 合人们生产栽培的需要,达到早果、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果树 生产与发展服务。
表1各章内容及实验实习学时分配内容学时数理论62绪论2第一章我国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6第二章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2第三章果树器官的生长发育12第四章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2第五章果树育苗10第六章果园建立4第七章果园土肥水管理6第八章果树整形修剪12第九章花果管理6实验实训10项目一主要果树树种的认识2项目二果树树体结构与枝芽类型的认识2项目三主要果实类型及其构造的认识2项目四果树苗木的繁殖2项目五果树整形修剪2合计72四讲授纲要绪论目的要求
总论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演示教学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果树栽培学二、课程英文名称Fruit Culture三、课程编码ZB0230230四、课程性质专业课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学分,第五学期开课。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和人工调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相关专业如观赏园艺、设施农业、植物科学、农学、植保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之一。
通过果树栽培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树分类、生长发育规律、苗木培育、适地适栽、栽培管理、品质、产量提高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技术措施和实践技能,为从事果树生产和经营管理打下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坚实基础。
因此,果树栽培学是培养园艺专业及相关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果树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以现代生物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是它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是该课程后续理论验证,熟练和提高专业技能的配套课程。
八、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实习。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及实验实践考核。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选用教材李连国等主编.果树栽培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自编教材,2005参考书目郗荣庭主编.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农业出版社,1998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实验实习指导书.农业出版社,1988Kay Ryugo.Fruit Culture.John Wiley & Sons,1988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及果树分类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果树生产发展概况、发展水平、存在的困难、发展的优势,发展方向等等;了解我国果树种类、分布和利用,掌握果树主要分类方法,掌握果树带的划分和果树带的特点。
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绪论了解果树、果树栽培、绿色果品的概念;果树栽培的意义及国内外果树业的栽培概况;学习果树栽培学的目的意义。
果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总1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课程教学大纲作者: 程国华时间: 2007-5-22 10:50:31 阅读次数: 763《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类的注册学习者提供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可用于提高果品生产者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课内学时90,实验实习45学时,电视课10学时,学分5。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是一门专业课,介绍了柑橘、荔枝、龙眼、香蕉、菠萝等果树的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应该具有基本的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基础,特别是园艺基础的知识。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习者掌握南方果树栽培和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进行果品生产(品种的选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各章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
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内容为主,基本了解内容一般不考,或仅占很小比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居住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
录像教材分为重点串讲型和专题型两类。
重点串讲型录像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专题型录像以技术演示操作为主。
学习者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中央电大的教师联系。
有问题也可以由教学点的辅导教师为学习者辅导、答疑。
学习者应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参加课程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在实习中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辅以录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要求: 掌握气候、土壤、地势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候条件 1.温度 2.光照
3.降水与空气湿度
第二节 土壤条件
1.土层厚度
2.土壤质地和结构
3.土壤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地势
1.海拔高度
2.坡度
3.坡向
4.坡形
第四章 果树育苗
目的要求:
1.掌握实生苗、自根苗和嫁接苗三种育苗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
第六章 建立果园
第一节 园地的选择 1.平地 2.山地 3.丘陵地 4.海涂 第二节 园地规划与设计 1.园地基本情况调查 2.果园的土地规划 3.树种、品种选择和授粉树配置 4.果园防护林设计 5.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 6.果园排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三节 果树栽植及栽后管理
1.栽植前的准备 2.栽植时期 3.栽植密度 4.栽植方式 5.栽植技术及栽后管理 重点、难点: 1.园地的选择 2.果园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 3.果树栽植的密度,方式和技术要点。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1]郗荣庭主编.果树栽培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郗荣庭主编.果树栽培学各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华南农业大学主编 .果树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2、参考书目 [1]束怀瑞主编。苹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章文才主编. 果树研究法(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陶勤南主编. 肥料试验与统计分析.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4]马国瑞主编. 园艺植物营养与施肥.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5]束怀瑞主编. 果树栽培生理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6]束怀瑞主编. 苹果综合标准.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3 [7]廖明安主编. 果树培训教材(中级本).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8]廖明安主编. 果树栽培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9]章镇,王秀峰主编. 园艺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华中农业大学主编. 果树研究法(第二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11]骆建霞,孙建设主编. 园艺植物科学研究导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2]中南林学院主编. 经济林研究法.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3]赵振元著. 科学的方法.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4]陈国达著.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第三章 果树器官的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本章为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重点。主要以产量、品质形成为中心,掌握多年生果树 的一般特性;果树根、枝、芽、叶、花、果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器官发育、功能特性,周期 性变化、营养物质运转、分配等生长发育规律。 2.掌握果树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和农业技术相互作用及其辨证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根 系 1.根系的类型与结构 2.果树根系的分布 3.影响根系生长的因子 4.根系在生命周期和年周期中的变化 5.果树的共生作用与菌根
第三节 果实采收及采后处理
1.确定采收期的依据
2.果实采收方法
3.采后处理
4.果实包装及运输
五.教法建议
本课程以包含 2000 多张照片和丰富图象的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以课程实 习实训等教学方法。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采用课堂作业、提问、课堂测验、实习实训及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核学生 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成绩评定中,基本知 识和基础理论部分(期末闭卷)约占 60%,综合分析部分(平时成绩)约占 40%。
总论
第一章 我国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
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果树种类的分类法及其生物学、生态学和栽培学上的共性与特点; 2.了解我国果树分布状况和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果树种类资源 1.我国果树种类与分布 2.果树的分类 第二节 我国果树带划分 1.热带常绿果树带 2.亚热带常绿果树带 3.云贵高原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 4.温带落叶果树带 5.旱温落叶果树带 6.干寒落叶果树带 7.耐寒落叶果树带 8.青藏高寒落叶果树带 重点、难点:
2
合计
72
四、讲授纲要
绪论
目的要求: 1.概括了解果树栽培的意义、历史、概况与发展趋势。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要求。 教学内容: 1.果树栽培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要求 2.果树栽培的意义 3.果树栽培的历史、概况和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1.果树及果树栽培的概念; 2.我国目前果树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对果树的种类、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花芽分化、果实性状、育苗、建园、整形修剪、
花果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部分,除理论教学外,同时安排实验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动
手、观察和分析能力。
表 1 各章内容及实验实习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数
理论
62
绪论
2
第一章
我国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
6
第二章
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
2
第三章
果树器官的生长发育
12
第四章
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2
第五章
果树育苗
10
第六章
果园建立
4
第七章
果园土、肥、水管理
6
第八章
果树整形修剪
12
第九章
花果管理
6
实验实训
10
项目一
主要果树树种的认识
2
项目二
果树树体结构与枝芽类型的认识
2
项目三
主要果实类型及其构造的认识
2
项目四
果树苗木的繁殖
2
项目五
果树整形修剪
1.嫁接苗的特点和利用
2.嫁接繁殖原理
3.砧木与接穗间的相互关系
4.砧木与接穗间的相互关系 5.主要嫁接方法和苗木培育 第五节 自根苗的繁殖和培育 1.自根苗的特点和利用 2.自根繁殖生根原理 3.主要繁殖方法 第六节 果树苗木出圃 1.出圃前的准备 2.起苗 3.苗木分级 4.苗木检疫 5.苗木包装、运输与贮藏 重点、难点: 1.砧木的选择利用及区域化 2.种子处理及质量检查;播种时期、方法及播种后的管理;各种扦插、压条、分株、 嫁接的繁殖方法及应用。 3.掌握现代果树育苗的新技术,新进展与趋势。
1.常用果树分类法的分类依据; 2.主要果树果实的解剖构造及其与花器的关系; 3.划分果树带和果树区划的依据。
第二章 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
目的要求: 1.掌握果树在一生中生长发育规律 2.掌握果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果树的生命周期 1.果树生命周期的意义 2.实生树的生命周期 3.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及其调控 第二节 果树的年生长周期 1.果树的年生长周期的概念 2.落叶果树的年生长周期及其调控 重点、难点: 1.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及年生长周期概念 2.落叶果树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措施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配
本课程 72 学时,主要用于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系统分为绪论、总
论、各论三大部分。以总论为重点,以生物学特征为基础,概括讲授多年生果树的生物学和
栽培学通性。各论穿插在总论中讲授,以温带落叶主栽果树代表种类为主,分别讲授其生物
学和栽培学上的个性,特殊规律和具体的栽培技术。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掌握多年生果树的器官形成和结构、功能,一生中和一年中的变化规律,花芽分化, 营养物质合成和利用等生长发育规律; 2.掌握果树育苗、建园,树体和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集约栽培,设施栽培和 高品质化栽培等基本理论、原则和途径; 3.掌握主栽果树种类的生物学和栽培学上的特性和特殊规律; 4.了解果树栽培的历史概况、成就和发展方向; 5.掌握栽培果树的种类、分类和分布概况。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 1.掌握果树的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矮化密植、植物 生长调节剂在果树栽培中应用等主要常规和新技术的正确指导、应用与操作。 2.掌握果树的形态结构、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果实产量与品质等的调查和观测方 法。 3.通过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上,对果树生产上的表现和问题进行初步的综合观察分析和提出解决的意见与建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苗圃地选择和区划
1.育苗的意义和任务
2.苗圃地的选择
3.苗圃地的区划
4.育苗方式
5.苗圃地档案制度
第二节 砧木的选择和培育
1.砧木的选择和利用
2.砧木的适应性和在嫁接繁殖中的作用
3.砧木区域化
第三节 实生苗的繁殖和培育
1.实生苗的特点和利用
2.实生苗的繁殖原理和方法
第四节 嫁接苗的繁殖和培育
[15]张才骏主编. 科学研究概论与科技论文写作.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16]宋健主编.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7]李光晨主编. 园艺植物栽培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8]万蜀渊主编. 园艺植物繁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9]沈兆敏主编. 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常绿果树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0]董启凤主编. 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落叶果树卷).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科学出版社,1993 [22]Norman F.Childers. Modern Fruit Science. Somerset Press(U.S.A),1983 [23]Jules Janick. Horticultural Reviews, Volume 1~6, The Publishing Company Inc.(U.S.A),1980 [24]Raymond P. Poincelot. Horticultur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London. 1980. 3、主要专业期刊 [1].Acta Horticulture [2]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3].Abstract of Horticulture [4] 果树学报 [5] 园艺学报 [6] 园艺文摘 [7] 中国果树 [8] 中国南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