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吸附薄层色谱法概述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
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 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 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 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
比移值
组分二 组分一
被分离 混合物
薄层色谱展开示意图
薄层色谱法
优点
操作简单,定性结果直观
缺点
有一定毒性、定量方面的精密度 较差
却后使用。
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纤维素、淀粉 硅酸镁 硫酸钙 硅胶 佛罗里硅土 氧化镁 氧化铝 对极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增强
活性炭
2
供试品的制备:按照各药品质量标准规
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制得的供试品应放 置于密塞的小瓶中,防止溶剂挥发影响点样 量。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可按质量标准规定 精配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置密塞小瓶 中备用。标准药材对照溶液,一般需照供试 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在使用对照品溶液时一 定要注意将取样的毛细管充分洗干净,防止 造成对照品污染。


二.展开室应放在水平、稳定的实验台上,不能有阳光直射, 也不能在通风处放置,离开热源,避免温度波动对分离不利; 光敏物质的分离应将展开室置于暗处进行。 三.点样时间不应超过三分钟。硅胶的硅醇基以氢键形式优 先吸附水,物理吸附使硅胶的活度降低,影响了弱极性物质 的吸附,化合物的Rf值相应地增大。硅胶薄层的吸水速度很 快,当用预先经过活化的薄层板,在点样过程中干燥的薄层 会立即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数分钟内达到平衡,吸附水 蒸气的量决定于点样速度即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和空气的相 对湿度。Dallas指出0.25mm厚、20cm×20cm的硅胶薄层 板在50%相对湿度中放置约3min就失去活性的一半,而放 置15min时吸附的水分已达到最大值。在用相同条件分离同 一组化合物得到的结果不能重现时,必须考虑到相对湿度对 展开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南北地区湿度相差很大;即使在同 一实验室冬夏季节不同湿度也有明显差别,如果不注意湿度 的影响就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薄层色谱法详解

薄层色谱法详解
黏合剂及添加剂:为了使固定相(吸附剂)牢固地附着在载板上以增加薄层的机械强度,有利于操作,需要时在吸附剂中加入合适的黏合剂:有时为了特殊的分离或检出需要,要在固定相中加入某些添加剂。
薄层板的活化:硅胶板于105-110℃烘30分钟,氧化铝板于150-160℃烘4小时,可得活性的薄层板。
点样
点样
点样方式:分为手动点样和自动点样。手动点样主要器具为微量毛细管、微量注射器等。自动点样采用半自动点样仪或全自动点样仪,按预设程序自动点样。手动点样灵活方便,常用于各种TCL鉴别中,器具以微量毛细管最常用。仪器的自动点样准确性好,常用于薄层扫描法的含量测定。
影响展开的因素
制备离心色谱仪
A相对湿度的影响
B溶剂蒸汽的影响(a展开室的饱和b预吸附)
C温度的影响
D展距的影响与分离度仅正比与展距的平方根
显色
A光学检出法
a自然光(400~800nm)
b紫外光(254nm或365nm)
c荧光一些化合物吸收了较短波长的光,在瞬间发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而在纸或薄层上显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灵敏度高、专属性高)
B蒸汽显色法
显色
多数有机化合物吸附碘蒸气后显示不同程度的黄褐色斑点,这种反应有可逆及不可逆两种情况,前者在离开碘蒸气后,黄褐色斑点逐渐消退,并且不会改变化合物的性质,且灵敏度也很高,故是定位时常用的方法;后者是由于化合物被碘蒸气氧化、脱氢增强了共轭体系,因此在紫外光下可以发出强烈而稳定的荧光,对定性及定量都非常有利,但是制备薄层时要注意被分离的化合物是否改变了原来的性质。
显色方法a喷雾显色:显色剂溶液以气溶胶的形式均匀的喷洒在纸和薄层。b浸渍显色:挥去展开剂的薄层板,垂直的插入盛有展开剂的浸渍槽中,设定浸板及抽出速度和规定在显色剂中浸渍的时间。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课程:分析制样技术
薄层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法概念及原理
• 薄层色谱法(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
液吸附色谱。 • 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
间进行分离。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使它们在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也有差别,从而得以分离,显 然试样中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在薄层中移动距离最大,而 试样中吸附能力最强的组分在薄层中移动距离最小。
四、注意事项
1)展开时,层析缸中的有机溶剂蒸气必须达到饱和,否则,Rf值将不能重现。
2)在薄层用的吸附剂中,硅胶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组分的分离,碱性组分与硅胶有相互 作用,不易展开,或发生拖尾现象,不好分离;氧化铝适用于碱性好中性组分的分离 ,但不适用于酸性组分的分离。
3)如果单一展开剂效果不好,可以用混合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组分和比例来调整展开 剂的极性,从而达到分离效果的目的。
二、吸附剂与展开剂的选择
(2)展开剂:
选择展开剂时,主要考虑极性,其洗脱能力与极性成正比 。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赢选用极性展开剂,而分离极性小 或非极性的化合物应选用极性小的展开剂。 单一溶剂极性大小顺序如下: 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 仿>二氯甲烷>甲苯>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石 油醚
① 蒸气显色法:利用样品组分与单质碘、液溴、浓氨水等物质的蒸气作用
而显色。将上述易挥发物质放于密闭容器中,再将展开剂已完全挥发的薄层板 放入则显色。
② 显色剂显色法:将一定浓度的显色剂溶液均匀喷洒在薄层上,是样品组
分显色。
③ 紫外显色法:某些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回发出荧光,可将展开剂挥发

薄层色谱原理(硅胶吸附)

薄层色谱原理(硅胶吸附)

薄层色谱原理及应用的一点心得薄层色谱鉴别为我们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常用的定性鉴别方法,有关的原理及小知识总结如下。

一、小知识薄层色谱常用的硅胶较细,一般粒度在10~40μ,而柱层析常用的粒度为100~160目。

我们在试验中也常用到的硅胶板其成分及组成如下硅胶板硅胶G-高效板硅胶粉煅石膏(12%~13%的石膏(CaS04)),硅胶H-高效板硅胶粉硅胶GF254-高效板硅胶粉煅石膏12%~13%的石膏(CaS04) 254nm下吸收的荧光物质硅胶GF365-高效板硅胶粉煅石膏12%~13%的石膏(CaS04) 365nm下吸收的荧光物质手铺板硅胶粉12%~13%的石膏(CaS04) 一般加入3%CMC-钠为黏合剂二、薄层色谱原理薄层色谱是吸附色谱,其过程实际上是组分的分子与展开剂的分子竞争占据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所以展开剂的选择应同时考虑被测物质的性质,吸附剂的活性及展开剂的极性三个因素。

2.以硅胶作为吸附剂为例,其过程实际上是组分的分子与展开剂的分子竞争占据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硅胶是极性吸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如果选择极性大的展开剂,展开剂与硅胶吸附能力增强,则组分相对吸附能力下降,则容易被展开或洗脱下来;如果组分的极性比展开剂的极性大,则组分与硅胶的吸附能力较展开剂强,则不容易被展开或洗脱下来。

所以说在用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时,选用极性大的展开剂(相对于组分来说)均可以使组分跑到前沿。

常用的展开系统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水,乙酸乙酯-甲醇,正丁醇-乙酸-水,极性由小到大,还有看你的物质,比例自己可以摸索,还有如果你的物质偏酸性,可加点甲酸,偏碱性,可用碱板来爬,或者用氨水饱和后再展开。

三、在应用中的一点体会1、争宠我们把硅胶比作皇帝,硅胶极性大,根据相似相溶原则,喜欢极性大的,就好比,皇帝喜欢丰满的妃子,比如杨贵妃,是待分离组分,很丰满,极性大,而田贵妃是流动相,比杨贵妃瘦,极性小,皇帝不喜欢他,田贵妃就离皇帝远远的,也就是说,硅胶(即皇帝)更喜欢杨贵妃-待测组分,因而很不容易被展开,Rf值小。

实验三薄层色谱法

实验三薄层色谱法

试验方案格式 1.试验操作详细步骤 2.预期结果 3.参考文献
大黄薄层色谱鉴别 一. 试验目的
为了建立大黄的质量标准检测,以及学习中药薄层鉴别方法。 二. 试验器材
三角瓶2个、1mL移液管2只、10mL和5mL移液管各1只、分液漏斗2只、小烧杯4只。
三.操作步骤 供试液制备 取本品粉末0.1 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 ml.蒸干,加水1Oml使溶解,再加盐酸l ml。置水浴上加 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两次.每次 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溶解,使成l ml,作为供试品溶 液。
1.2 基本参数 比移值(Rf)=原点到组分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流动前沿的距离。一般Rf在0.2-0.8。
1.3 展开方法 (1)上行展开,根据需要有斜上行与直立上行,展开剂从下往上展开。通常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内,将点好的薄层板 浸入展开剂约0.5cm,展开距离一般为10-15cm。 (2)下行展开:在层析缸内,在薄层板的一端放一个盛展开剂的槽,用厚滤纸把展开剂引到薄层的上端而使展开剂向 下移动。
1.4 展开剂的选择 对同一化合物来说,展开剂的极性愈大,洗脱力愈强(此化合物在展开剂中要有一定的溶解度),即在薄层板上把它推得越远。
如果用一种展开剂取展开某一种化合物时,如果它移动的太近,就考虑换一种极性大的展开剂或在原来的展开剂中加入一定量极性 大的溶剂展开。如用笨,再用笨-氯仿(9:1、8:2、......),再用氯仿,再用氯仿-丙酮(95:5、7:3,......),一次增加展开剂 的极性,使化合物斑点推到适当的位置。
1.3 展开方法 (3)二次展开:一次展开后若两种物质不能完全分离,可把薄层从层析槽中取出挥去展开剂,再放入层析槽中,用同 样的或另一种展开剂进行第二次展开,直到两种物质很好的分离。 (4)双向展开:在正方形的薄层板上,若点样点在薄层板的一角,先进行一次展开,然后挥去展开剂,将薄板转90°, 再将板进行二次展开(通常换另一种展开剂),第一次展开分离不彻底的几种成分经二次转换方向展开分离效果更好。

薄层色谱法概述

薄层色谱法概述
薄层色谱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 薄层色谱法的定义与原理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材料与设备 •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与优势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
01 薄层色谱法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吸附或分配原 理的分离技术,用于分析、分离和纯 化混合物中的组分。
显色与检测
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显色剂或检测方法,如荧光 剂、紫外灯、红外光谱等。
对于不显色的组分,可以采用放射性标记或电化学检测等方 法进行检测。
04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与优势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成分分离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薄层色谱法可用于分离药物中的不同成分,如有效成分、杂质
和降解产物。
药物鉴别
02
薄层色谱法需要在无尘的 环境中进行,因此实验室 内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 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过程中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影 响实验结果,因此应确保 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 持恒定。
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 择合适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以确保最佳的分离效果 。
展开剂的纯度对薄层色谱 法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应使用高纯度的展 开剂。
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对比已知药物与未知药物的色谱图,进行
药物鉴别。
药物含量测定
03
薄层色谱法可以用于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确定药物含
量是否符合标准。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检测
薄层色谱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是否添加了非法或 超标的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
农药残留分析
薄层色谱法可用于检测果蔬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 量,确保食品安全。

薄层色谱法(TLC)解析

薄层色谱法(TLC)解析

0.5%碘的氯仿溶液
显黄棕色
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 显黄色
碱性高锰酸钾试剂
显黄色
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 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5%磷钼酸乙醇溶液
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专属性显色剂
显色剂
适用化合物
硝酸银/过氧化氢
卤代烃类
荧光素/溴
不饱和烃
展开
• 以直立展开为多 • 展开剂用量:展开后仍留有三分之二以上
体积为宜;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以距原点 0.5cm为宜; • 展开距离:8-15cm • 溶剂蒸气预饱和:15-30分钟
展开系统的饱和
• 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 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把待 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 上展开缸的盖子。让展开剂的蒸气充满展 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达到饱和,防 止边沿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 展开时难免要打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 剂中,不过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 响不大,当然动作应该尽量轻、快
五、注意事项
• 用涂布器制板的要点:玻璃板要清洁;调浆要均 匀;涂布后的薄层板应低温缓慢干燥。
• 自制薄板要求:表面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 无气泡、无破损、无污染。
• 薄层厚薄对Rf值影响:硅胶G板当厚低于150μm时, Rf值随薄层的减低而增大,可变性大;板厚250 μm , Rf改变不显著。
混合展开湿度变化 ⑶其中一种溶剂被优先吸附 ⑷各组分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⑸吸附剂中杂质不断流出引起组成改变
⑴至少可以把微克级的被分离物质显示出来; ⑵能给出一个确定的显示区域; ⑶显示区域有一定的稳定 性。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

薄层色谱法概述

薄层色谱法概述

展开方式
多数采用直线形上行展开,薄层板水平角度以75 为最佳。展开距离一般为10-15cm。
多次展开——一次展开未达满意分离时,可将薄层板干燥后再次用同一种溶剂展开,可重复多次,直到混合物分离为止。
分步展开——混合物性质差别较大时,一种流动相不能有效分离时,可采用不同溶剂依次展开不同距离。
02
01
薄层板涂铺要求:均匀、平整、无气泡引起的凹坑和龟裂。例: 硅胶板(粒度10 ~40um) 硅胶G——将硅胶置研钵中,加入少量水,研磨均匀,至无结块和气泡,再加入比例量的水(一般为1份固定相与3份水),迅速研磨均匀,立即涂铺。 硅胶或硅胶G ——以CMC为黏合剂。配制0.2% ~ 0.7%CMC水溶液,放置过夜,使悬浮的纤维沉降,取上层用来配制吸附剂匀浆。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点样
01
添加标题
要求配制样品的溶剂高度挥发性和尽可能非极性,否则易使斑点扩展。
添加标题
手工点样工具:定容玻璃毛细管(1 –5ul),微量注射器。
04
添加标题
采用多次点加法,第二次点加时应待前一次点加的溶剂挥发后再进行。
02
03
添加标题
点样量应适中,过载会引起斑点拖尾,分离度变差,以最小检测量的几倍~几十倍为宜。
薄层色谱参数
原点
Lr
L。
W
参比
样品
前沿
保留参数(Rf值) 用来表征斑点位置的基本参数是保留因子,通常称作比移值,用Rf表示。 Rf=Ls/L。, S R 原点
同一物质在不同展开方式中得到的比移值是不相同的。 在同样溶剂的重复n次的多次展开后的比移值(Rf)n=1-(1-Rf)n 。
注意:
Rf测量中一个重要的误差来源是难以确定溶剂前沿的位置,因此,引入相对比移值(R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法按操作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柱色谱法
导入新课
药品的真假如何判断?
吸附薄层色谱法(TLC)
分离
龙舟

化学成分
水 阻力
固定相 吸附力
龙舟比赛
先后
人 推力
流动相 解吸附力

色谱分离
一、原理
三要素
固定相
吸附力

解析附力
流动相
化学成分
二、操作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制板
点板
展开
显色
1、制板
分组操作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吸附薄层色谱法(TLC)
教学目标: 1、学会吸附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2、知道吸附薄层色谱显色的操作及原理。
3、了解薄层色谱的英文(TLC)缩写。 教学重点: 吸附薄层色谱的操作过程及要点,比移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点板操作中斑点直径的控制,展开中溶剂的选择。
复习旧课
课后预习
吸附柱色谱法
应用
三、计算比移值
比移值( Rf )=
斑点中心至起始线的距离 溶剂前沿至起始线的距离
Rfa=a/c Rfb=b/c
计算对照液和样品液的比移值
真假判断
进行比较
对照液斑点
真药
比移值 一致 颜色
假药
比移值 不一致 颜色
课后小结
围绕一个点
原理
薄层 化学 成分 操作
操作 过程 计算 比移值
课后习题
1、点板时有什么操作要点。 2、薄层色谱在中药研究中主要应用是哪些。 3、登录中国知网,查询吸附薄层 色谱法最新知识,并归纳总结。
吸附剂 粘合剂
比例 混合
铺板
阴干
活化 备用
1:2.5
倾倒、分散、抖 动、三看
105℃ 30min
2、点板
画线
吸样
点样
起始线
毛细点样管 样品液、对照液
竖直、边点 边吹、直径 ≤3mm
3、展开
薄层板 层析缸 流动相
饱和
上行 展开
取出、画 线、 挥干
流动相选择 Rf=0.5
4、显色
1、日光显色—有色物质 2、紫外光显色—共轭体系化合物 3、化学试剂显色-多数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