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概述(1)
色谱分析法概论

§1.1 概述
色谱法也叫层析法,它是一种
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将它用于
分析化学并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
就成为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分 离植物色素,其方法是这样的: 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将含 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 的石油醚倒入管中。
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 种颜色的混合谱带。然后用纯石油醚 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 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 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 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定。 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
能评价指标)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
合适的依据)
§1.3 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
h. 区域宽度:色谱峰的区域宽
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一
,可用于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及反映 色谱操作条件下的动力学因素。宽
度越窄,其效率越高,分离的效果
也越好。
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法: 标准偏差:峰高0.607 倍处峰 宽处的一半。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1/2=2.354 峰底宽W:色谱峰两侧拐点上切 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距离。W= 4
有关,与两相体积、
柱管特性和所用仪
器无关。
分配系数 K的讨论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一定温
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每个组 分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选择适宜的 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 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某组分的K=0时,即不被 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经典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起源
仪器分析技术
色谱分析法: 又称色谱法、层析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
的分离分析方法。 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多组分混
合物的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 选择性、高效能、分析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仪器分析技术
色谱法创始于20世纪初,1906 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 将碳酸钙放在竖直的玻璃管中,从 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取液 ,并用石油醚冲洗,在管的不同位 置形成色带,因而命名为色谱。
仪器分析技术
➢ 玻璃管称为:色谱柱 ➢ 管内填充物称为:固定相 ➢ 冲洗剂称为:流动相 ➢ 色谱法不仅用于有色物质的分离,
而且大量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虽 然“色”已经失去原有意义,但色 谱法名称仍沿用。
流动相 (石油醚)
固定相 (碳酸钙)
色谱柱 (玻璃管)
仪器分析技术
谢谢观看!
仪器分析技术
离子交换色谱法:
不同离子与固定相相反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不同。
体积排阻色谱法:
固定相孔径不同,把样品组分按分子大小分开。
仪器分析技术
3)按操作形式不同分类
➢ 柱色谱法:固定相装在管柱内的色谱法 ➢ 平面色谱法:色谱过程在固定相构成的平面内进行的色谱法。
(1)纸色谱法 (2)薄层色谱法
柱色谱
薄层色谱
纸色谱
色谱法分类和特点
仪器分析技术主要内容1色谱法分类2色谱法特点
仪器分析技术
一、色谱法分类
1)按两相状态不同分类:
按 (1)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流
动 相
(2)液相色谱(LC):流动相为液体;
状 态
(3)超临界色谱(SFC):流动相为超临界流体;
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一章色谱分析法概论第一节概述色谱分析法简称色谱法或层析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
从本世纪初起,特别是在近50年中,由于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扫描法的飞速发展,而形成一门专门的科学——色谱学。
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多组分混合物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在各学科中起着重要作用。
历史上曾有两次诺贝尔化学奖是授予色谱研究工作者的:1948年瑞典科学家Tiselins因电泳和吸附分析的研究而获奖,1952年英国的Martin和Synge因发展了分配色谱而获奖;此外在1937~l972年期间有12次诺贝尔奖的研究中,色谱法都起了关键的作用。
色谱法创始于20世纪初,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将碳酸钙放在竖立的玻璃管中,从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取液,并用石油醚冲洗。
在管的不同部位形成色带,因而命名为色谱。
管内填充物称为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冲洗剂称为流动相(mobile phase)。
随着其不断发展,色谱法不仅用于有色物质的分离,而且大量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
虽然“色”已失去原有意义,但色谱法名称仍沿用至今。
30与40年代相继出现了薄层色谱法与纸色谱法。
50年代气相色谱法兴起,把色谱法提高到分离与“在线”分析的新水平,奠定了现代色谱法的基础,l957年诞生了毛细管色谱分析法。
60年代推出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有效地弥补了色谱法定性特征差的弱点。
7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崛起,为难挥发、热不稳定及高分子样品的分析提供了有力手段。
扩大了色谱法的应用范围,把色谱法又推进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80年代初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兼有GC与HPLC的某些优点。
80年代末飞速发展起来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更令人瞩目,其柱效高,理论塔板数可达l07m-1。
色谱分析法

29
9.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
ms cs Vs Vm K k k cm m m Vs Vm
其中β称为相比率。 相比率是反映色谱柱柱型特点的又一个参数。例如,对 填充柱,其β值一般为6~35,对毛细管柱,其β值一般 为60~600。
11:19
30
10. 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11:19
37
• 但由于死时间tM包含在tR中,而tM并不参加柱 内的分配,所以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并不 能真实地反映色谱柱的好坏。为此: • 常用有效塔板数或有效塔板高度作衡量柱效能 的指标。计算式如下:
' ' tR t 2 R 2 n有 效 5.54( ) 16( ) Y1 Y 2
H有效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
11:19
1
第一节 概述
一、色谱法简介 u 色谱法是由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最早创立的。
11:19
2
石油醚
植物叶石 油醚溶液
CaCO3
11:19
3
色谱法中: 起分离作用的分离柱称为色谱柱。 固定在柱内的填充物称固定相。 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 液体),称为流动相。
L n H
n称为理论塔板数。
11:19
35
(2)
以气相色谱为例,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
进行的,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
(3) 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
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
(4) 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
一塔板上的量无关。
11:19
36
塔板理论指出:
i.保留时间tR: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出现色 谱峰最高点时所需的时间,如图15-6中的O΄B 所示。
15-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色谱流出曲线: 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 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 色谱峰: 曲线上突起部分
t
1、基线: 没有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 2、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区域宽度: 即色谱峰的宽度; 峰底宽度wb:Wb = 4 σ 半峰宽w1/2: W1/2 = 2.354 σ 标准偏差σ: 0.607倍峰高处峰宽的一半 。
15
分离度定义:相邻两峰保留值之差与两蜂宽之和的一半的比值
在—般情况下,由于色谱柱中溶质的浓度较低,分配系数K 为常数。——称线性色谱。 色谱峰是对称的呈高斯分布,高斯峰,其蜂底宽度等于4σ。 相邻两个蜂,其峰宽大致相等:
Rs=1,峰间距离4 σ ,4 σ分离。峰有2%的重叠 Rs=1.5,峰间距离6 σ ,称为6 σ分离,峰重叠小于1%, 两峰已完全分开。
9
峰面积A: 4、保留值 常用时间、距离或用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要的流动相体
积表示,保留值由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决定; 在一 定色谱条件下保留值是特征的,可作为色谱定性的参数是色谱 法的重要概念之一;
a.保留时间 tR 从进样开始到色谱蜂最大值出现时所需要的时间;某组分
的保留时间就是它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死时间tM:多用t0表示 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的时间;死 时间实际上就是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3
色谱法的实质:分离; 色谱法的依据: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固定相与流动 相中吸附能力、分配系数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 2. 色谱法的分类 (1)按流动相和固定相所处状态分类 气固色谱 气相色谱:气体作流动相 气液色谱 液相色谱:液体作流动相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 (2)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类 柱色谱法: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 纸色谱法:用滤纸上的水分子作固定相 薄层色谱法:将吸附剂粉末制成薄层作固定相
色谱分析法概述

二、色谱法的分类:
三、色谱法的发展趋势 • ①新型固定相和检测器的研制
• ②色谱新方法的研究 • ③色谱联用技术的开发
• ④色谱专家系统的开发
四、色谱分析法的特点
• • • • • 1.选择性高 2.灵敏度高 3Leabharlann 效能高 4.分析速度快 5.应用范围广
总结:
• 1.色谱:混合色素被分为不同色带的现像。(像
Chapter.16
色谱分析法概述
信建豪
第一节 色谱法的历史、分类和发展
一、色谱的历史
①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ikhail Tswett 最 先发明。他采用填充有固体CaCO3细颗粒的玻璃柱,
将植物色素的提取物加于柱顶端,然后以溶剂淋洗,被
分离的组份在柱中显示了不同的色带,他称之为色谱。
(希腊语中 “chroma”=color; “graphein”=write )。
用调整保留体积定性结果 较为准确,但用调整保留时间 定性,结果更加直观。则通常 用调整保留时间定性。
7.相对保留值:
r1, 2
t 2 R t1 R
VR2 VR1
8.保留指数:Ix
I x 100[ z n lg t ( x ) lg t ( z ) R R lg t ( z n ) lg t ( z ) R R
]
(三)色谱峰高和峰面积 (定量):
1.峰高(h): 组分在柱后出现浓 度极大时的检测信号,即 色谱峰顶至基线的距离。 2.峰面积(A): 色谱曲线与基线间 包围的面积。
(四)色谱峰区域宽度:
1.标准差(σ) : 正态色谱流出曲线上两拐点距离的一半。正 常峰, σ为0.607倍峰高处的峰宽. 2.半峰宽(W1/2): 峰高处一半的峰宽。W1/2=2.355 σ 3.峰宽(W): 通过色谱峰两侧拐点作切线在基线上所截得 的距离。 W=4σ 或W=1.699 W1/2
色谱知识

答:塔板高度为1.45cm。
有效塔板数:使用调整保留时间tR′计算塔板数:
t 2 n 16( ) 5.54( ) Y Y1
/ 2 2
t
/ R
/ R
有效塔板数扣除了死时间的影响,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柱
效能的好坏。
塔板理论的优点:理论直观,能解释流出曲线的形状和 浓度极大点(色谱峰)的位置,应用广泛。 缺点:理论建立在几点假设之上,不能解释塔板高度量
般用cm为单位。
★★峰宽(Y)与半峰宽[Y1/2) 从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拐点)作切线,在基线上的
截距叫峰底宽(y);简称峰宽;峰高一半处色谱峰
的宽度叫半峰宽(y1/2)。由于色谱峰顶呈圆孤形,
色谱峰的半峰宽并不等于峰底宽的一半。
例4.2.1 解:
已知记录纸的速度是2.5cm· -1,测得某色谱 min
K s / m
组分在流动
相中的质量
浓度(g· -1) mL
K↑溶解度或吸附能力↑,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在气
相中的量↓。K↑进入固定相的组分↑,组分在固定相中 滞留的时间越长,流出色谱柱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
★ ★分配比(k)
定义:分配比是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两相 间达到分配平衡时,两相间组分的质量比:
2,1 值越大,两组分的色谱峰相距越远,分离得越好
2.分配系数与分配比
定义: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与脱附或
者溶解与挥发的过程叫分配过程。
★★分配系数(K):当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中达
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
系数(K): 组分在固定相 中的质量浓度 (g· -1) mL
《色谱分析法概述》课件

开发新型固定相和色谱柱,提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
灵敏度提升
采用新型检测器和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
联用技术
与质谱等检测技术联用,实现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和 定性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微型化
采用微型化进样技术和毛 细管电泳芯片,实现快速 、便携的样品分析。
多维分离
结合多种分离模式和检测 技术,实现复杂样品的多 维分离和定性分析。
在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性是关键因素,它们决定了各组分在两 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而影响分离效果。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分类
色谱分析法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固定相的形态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和薄层色 谱;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 。
描述
不同类型的色谱分析法适用于不同的分离需求,如柱色谱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分离 ,而薄层色谱则适用于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
《色谱分析法概述》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色谱分析法简介 •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 色谱分析法的优缺点 • 色谱分析法的发展趋势 • 色谱分析法的前景展望
01
CATALOGUE
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分析法的定义
定义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利用不同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 溶解等分配行为的差异实现分离。
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与控制
色谱分析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 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依 据。
生态毒理学研究
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色谱分析 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对 生物体的影响,评估环境安全性 和生态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检测所有物质,最广泛的。
可编辑ppt
29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又称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主要用于可在
H2-Air火焰中燃烧的有机化合物(如烃类物质)
的检测。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ECD主要对含有较大电负性原子的化合
物响应。它特别适合于环境样品中卤代农药 和多氯联苯等微量污染物的分析。
所以说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可编辑ppt
5
2 色谱法分类
• 色谱法中存在两相: • 固定相: 在柱内固定不动的固体或液体 • 流动相: 不断流过固定相的气体或液体 • 色谱分析法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
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可编辑ppt
6
1)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状态分类:
• 流动相: 气体 气相色谱法
可编辑ppt
15
(5)应用广泛
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有机物(摩 尔质量小于400)及部分无机物(能分析几乎所有 的化学物质)
• 不足:
(1)不适用于沸点高于450OC的难挥发物质和热不 稳定物质的分析。
(2)对未知物的定性分析比较困难。
解决方法:方法联用 如:色谱-质谱;色谱-红外; 色谱-电化学等。
进行色谱分离。 • 气体样品:用六通阀导入或注射器注入。 • 液体样品:用微量注射器注入。
可编辑ppt
21Βιβλιοθήκη mL-1六 通 阀
可编辑ppt
22
可编辑ppt
23
可编辑ppt
24
分离系统
• 分离系统的核心是色谱柱,其功能是将 多组分样品分离为单个组分。
• 柱温是影响分离的最重要的因素。 • 选择柱温主要是考虑样品待测物沸点
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可编辑ppt
10
• 离子交换色谱: • 利用溶液中不同离子与离子交换剂间
的交换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 空间排斥(阻)色谱: • 利用多孔性物质对不同大小的分子的
排阻作用进行分离的方法。
可编辑ppt
11
3)按操作形式分类:
(1)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指将固定相填满在一根玻璃 或金属管内组成的色谱柱.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27
分离过程
分配系数:KB>KA B组分保留时间长,
与固定相作用大,后出
柱。
可编辑ppt
28
检测系统
• 分离后的组分顺序进入检测器。
• 检测器作用:
• 是将各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变化转变 为电信号。
检测器有如下几种:
(1)热导池检测器(TCD)
可编辑ppt
16
4 气相色谱流程
• 气相色谱仪是完成气相色谱分析的主要 工具,其流程示意图见(图2-1)P5。
可编辑ppt
17
气相色谱仪器: • 现在有近百厂家提供数百种型号的气相
色谱仪。 • 色谱仪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主要归
于: • 电子积分仪及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的发展; • 计算机技术对仪器各类参数的自动控制。 • 如柱温、流速、自动进样等。
分开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
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
定。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可编辑ppt
3
可编辑ppt
4
1 色谱法(色层法、层析法):
• 是先将待分析样品的各组分进行分 离,然后顺序检出各组分含量的分析方 法。
可见色谱分析是先分离后测定。即 利用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将多组 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并测其含量。
可编辑ppt
30
(4)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FPD 是对含S、P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
敏度的检测器。因此,也称硫磷检测器。主要用
于SO2、H2S、石油精馏物的含硫量、有机硫、有
可编辑ppt
18
载气系统
进样 系统
检测系统
H2,N2或Ar
分离系统
可编辑ppt
19
载气系统
• 载气: • 是载送样品进行分离的惰性气体,是气
相色谱的流动相。 有氢气、氮气、氩气、氦气和空气。
• 要求:载气应不与固定液和被测物质起化学 反应。
可编辑ppt
20
进样系统
• 进样: • 把被测样品快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上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可编辑ppt
1
§2-1色谱分析法概述
• 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 分离植物色素,其方法是这样 的: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 将含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 取液)的石油醚倒入管中。
可编辑ppt
2
•
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
的混合谱带。然后用纯石油醚冲洗,随着石
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
吸附
分配
吸附
分配
方法名 气固色谱 称 (GSC)
气液色谱(G LC) 气液分配色谱 (GLPC)
可编辑ppt
液固色谱 (LSC)
液液色谱 (LLC) 液液分配色谱
9
2)按分离原理(机制)分类:
• 吸附色谱: • 利用吸附剂(固定相一般是固体)表面
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 分配色谱: • 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
•
液体 液相色谱法
• 固定相: 固体 气-固色谱 液-固色谱
•
液体 气-液色谱 液-液色谱
可编辑ppt
7
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可编辑ppt
液-液色谱法 8
流动相
气体
液体
方法名 称
气相色谱(GC)
液相色谱(LC)
固定相 固体吸附剂
液体
固体吸附剂
液体
分离依 据
毛细管柱色谱:指固定相附着在一根毛细管 内壁上,而管中心是空的。
可编辑ppt
12
(2)纸色谱:用色谱纸作固定相,将样品 滴在纸上,用有机溶液展开。
(3)薄层色谱:将粉状吸附剂调匀后涂在 玻动板上,样品总可用有 机溶剂展开。
原理:基于不同组分的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相 互分离。
可编辑ppt
13
可编辑ppt
14
3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高效能(分离效能高) 能分析沸点十分接近的复杂混合物。如分析
40~150OC汽油时,110min内获得168个色谱峰。 (2)高灵敏度
检测10-11~10-12g(微量有害物质),需要样 品量极少。 (3)高选择性 (4)分析速度快
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便可完成一个分析周期。
和对分离的要求。 • 柱温通常要等于或略高于样品的平均沸点
(分析时间20-30min).
可编辑ppt
25
混合组 分的分 离过程 及检测 器对各 组份在 不同阶 段的响 应。
可编辑ppt
26
可编辑ppt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