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预设(共2课时)

合集下载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理解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点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点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幅插图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描述插图,相互交流补充。

3.简介创作背景。

同学们,170多年的一天,正在旅行中的丹麦作家安徒生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的信,信中就有这张图片,安徒生根据这张图片创作了一篇不朽的童话故事,题目就是一——《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出示课题并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安徒生是世界级的童话大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广为流传。

同学们了解他吗?(学生交流,师生补充)2.简介安徒生。

安徒生出生于丹麦的一个小镇,自幼家贫,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妇。

安徒生几十年致力于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白雪公主》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3.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讨论:课文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故事?4.检查初读情况,学生交流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词,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指导读准字的音。

旧围裙又冷又饿打成卷挣钱富商明晃晃几乎擦燃蜡烛火焰喷香①提示字音:“明晃晃”中“晃”的读音为第三声。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3)融入感受再次朗读。
3.交流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不同表现。
(1)提问:小女孩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她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预设: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是“赶紧擦着”很迫切,毫不犹豫。
第四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在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后,小女孩更渴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奶奶的幻象。
第五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表达了小女孩渴望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的美好愿望。
④交流现实情况,根据表格复述故事。
渴望温暖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渴望食物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渴望欢乐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渴望家人疼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渴望光明和快乐
③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的愿望。
第一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小女孩极度渴望温暖,所以眼前出现了温暖的大火炉。通过对幻觉的描写反衬出现实之中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
提问: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填写表格第四列。
师生共同交流、完善,如下:
次数
幻象
愿望
现实
第一次
温暖大火炉
渴望温暖
寒冷
第二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优秀7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优秀7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优秀7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遭遇,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件播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导入。

二、播放课件,简介作者。

三、学习生字词课件播出,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读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五、讲解第一段(14自然段)请四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却要在街上卖火柴,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的煎熬,你们觉得她可怜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非常可怜?把这些句子用划出来。

再把这些句子分成四类,填入表格。

看看哪些句子分别说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3、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深深体会到了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

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将会发生在我们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呢?七、作业设置预习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的幻象?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回忆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深入品读,反思幸福,感悟不幸(一)体会幸福浏览课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幻象?展示多媒体图片和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领悟不幸这些幻象是不是很美好?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都是真实的吗?小组讨论,为什么幻象中会出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而不出现其他事物呢?作者的这些想象合理吗?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小女孩怎样的渴望?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第一次大火炉温暖第二次烤鹅渴望食物幸福?第三次圣诞树欢乐不幸!第四次奶奶疼爱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幸福(三)解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捡、旧”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重难、难点)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捡、旧”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4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

3.能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观察插图,导入新课1.观察插图,引发思考。

仔细观察教材中的第一幅图画,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预设1: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屋子里、街道上都亮着灯,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

预设2:屋顶上、街道上都覆盖着一层白雪。

街道上只有一个小女孩,她穿得很单薄,光着脚走在雪地里,身后留下了一串孤独的脚印。

预设3: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光着脚走在街道上呢?2.引导:是啊,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解“柴”字,结合方法巧记:“此”“木”为柴。

4.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相关资料,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由课文插图切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关键信息,提出疑问,有助于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自主阅读童话的兴趣。

Ⅱ初读课文,排疑解难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小组交流,自主识记“捡、旧、饿”等11个生字。

(2)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

学习多音字,可以采用据意定音。

据意定音是指根据一个字在具体的词语或句子中表示的意思来判断读音。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一共分为哪几部分?(生答:1。

小女孩的处境2.小女孩擦燃火柴3。

小女孩冻死街头)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看一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一次小女孩都看到了什么?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并划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味感悟,合作探究。

(一)紧扣幻境,感受“幸福”哪位同学能读一下,小女孩在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什么呢?【读的时候指导学生注意当时的语境——舒服】那么现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实中陪伴小女孩的只有寒冷。

)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但现实中却只有寒冷。

小女孩除了温暖还渴望得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余下四次擦燃火柴部分,小组自学讨论时需要注意,先读一读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再读一读现实中陪伴她的是什么。

哪个小组能汇报一下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后都发生了什么?【生读幻境和现实部分的相关语段,教师引导朗读语境。

】(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是烤鹅,说明小女孩希望得到食物,但现实中只有饥饿。

)温暖和食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但是这一切小女孩都没有,那么除了这些基本的需求之外小女孩还需要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时她都看到了什么。

【生汇报第三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圣诞树,希望得到快乐,但现实中她是痛苦的.)小女孩本应有个无忧无路的童年,但是陪伴她的却只有痛苦,你觉得谁能带给她快乐呢?(奶奶)你是从哪知道的呢(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哪位同学找到了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后都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什么呢?【生读课文】从哪能看出小女孩的奶奶是疼爱小女孩的呢?(通过温和、慈爱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奶奶疼爱小女孩,另外作者在这里用了四个感叹号,也体现出小女孩渴望将奶奶留住的愿望.)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也许只有奶奶才是那个最疼小女孩的人,那么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是怎么做的呢?(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沙皇统治社会的黑暗。

初步了解想像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体会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中小女孩五次划亮火柴的过程,明白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与现实中的不幸。

教学难点:幻想与现实的差距,想像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一、幸福导入,悲情入境: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你是否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那幸福是什么?(新衣服、好吃的、新自行车、过年的压岁钱等等)那你还记得过年时我们都有哪些快乐的事吗?(食物、糖果、鞭炮、玩、和家人在一起),下面我们听一段录音: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开篇的情境录音(大雪、寒冷、饥饿、光脚、单衣),孩子们,如果让你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过年,你会怎样?(还不得冻死呀、不可能、找妈妈、老师是瞎编的)这就是真正发生在上个世纪俄国的事情,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冻死了,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好,老师这就带大家到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二、倒叙研读,体会实情:一)学习12、一叁两个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小女孩死在大年夜里,光着脚,脸上带着微笑,手里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师:那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一次。

生汇报:他死之前看到过的美好的东西。

师:那小女孩看到的会是什么呢?让我们回到课文的开头去看一看。

二)学习1-4自然段生读课文,了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读后简单汇报。

播放动画,强化故事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影像。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弱势群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情感,抒发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2.课件3.小组讨论表格4.小组汇报展示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还记得小女孩的故事吗?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她的内心世界。

二、课文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5.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原因是什么?7.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在临死前做了什么?三、情感体验(1)你认为小女孩为什么会卖火柴?(2)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原因是什么?(3)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让你想到了什么?四、情感表达1.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篇以“关爱弱势群体”为主题的文章。

2.各组将文章朗诵给全班同学听,教师点评。

2.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去关爱他们。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重点:1.深入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文内容,特别是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悲惨遭遇。

2.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感受。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活动设计(两课时,超详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活动设计(两课时,超详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活动设计(两课时,超详细)第一课时板块一:学习字词,简介作者1.复习词语乖巧、赤脚、衣兜、蜷缩、冻僵、火焰、蜡烛、火柴梗、薄纱、橱窗、圣诞、两腮齐两遍;领读两遍易错词:蜷缩,薄纱;生再齐。

2.简介作者这个童话故事选自于《安徒生童话》,安徒生是世界上非常非常有名的一个童话作家。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修改课题,句式训练课题改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生1:……真可爱。

生2:……真可怜。

(她的说法就不一样了,一个说可爱,一个说可怜,还有不同的吗?)生3:……真幸福,因为她看到火柴的时候,拿了一大把留住她的奶奶。

她看到奶奶,觉得很幸福。

(所以你说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幸福!)生4:……真穷苦。

2.再改课题,句式训练当别人不认可你的答案的时候,你必须说明理由。

如果你在下面添上一个“因为……”说不定别人听了你的答案以后,就会同意你的说法。

那么这里呢,你可以用文章里的句子,也可以将自己的话和课文里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作为你的理由。

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因为。

生1:……真可怜,因为她光着脚在前面走,而且外面还下着雪。

(老师听到他说前半句的时候有点担心,他说她光着脚在大街上走,如果大热天光着脚在大街上行走,说不定很舒服,对吧。

但是,他赶紧补了一句——而且还下着雪。

那就不一样了,天寒地冻,光着脚在外面走路,那当然是可以的,没有鞋子穿。

)生2:……真可怜,她光着脚在大街上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不单单告诉我们她是光脚走路,而且还告诉我们光脚走路以后,她的脚变成什么样子了,冻成什么样子了。

她讲得就更清楚了,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

)生3:……真幸福,因为她不是带着现实中的寒冷、痛苦和饥饿,而是她和她的奶奶一起向新年中走去。

(他的答案为刚刚一个同学做了辩护。

)生4:在老师的的要求下,重复上一学生的回答。

(我觉得他别出心裁,他和很多同学的想法都不太一样,我们要为他的别出心裁而鼓掌。

)生5:……真可怜,如果她卖不掉火柴,没有挣到钱的话,回家就会挨爸爸的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

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

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第一段(卖火柴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

第二段(擦火柴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

第三段(人死去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交流(反馈)(1)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4)“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作业l.形近字组词。

乖()裙()币()堵()焰()乘()郡()市()睹()掐()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乖巧()奇异()精致()慈爱()3.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卖不了火柴会挨打。

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4.感情朗读,体会现实(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

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

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5.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

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

(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

《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七、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幻想渴望现实美丽的圣诞树温暖冻死慈爱的奶奶幸福痛苦喷香的烤鹅食物寒冷美好的地方爱抚孤独温暖的大火炉欢乐饥饿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故事,揭露了,表达。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安徒生)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命运悲惨【二度修改】【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