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合集下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建议稿)专项名称:所属领域:实施年限:科技部业务司局(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O 年月编写说明1.本实施方案(建议稿)由科技部会同有关单位(部门、地方、行业等)共同组织编写。

2.实施方案(建议稿)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突出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符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等文件的要求。

3.编写要求:(1)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填写;(2)实施方案统一用A4幅面纸,宋体小四号字体填写;(3)填写完成的实施方案(建议稿),由科技部业务司局审核确认后,在线打印、装订、签章,一式40份报送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4)涉密专项请下载实施方案(建议稿)模板,并在保密计算机上离线填写完成后,按规定报送。

目录专项信息表 (I)一、意义和必要性 (1)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三、目标及主要任务 (1)四、资金需求 (1)五、组织实施方式与保障措施 (1)六、效益与风险分析 (1)七、其他说明和附件 (1)专项信息表一、意义和必要性(从专项实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及相关愿景、科技发展优先领域所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相关技术、产业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技术、产业、团队、创新载体、已有相关部署安排、已取得的重大成果等;国内外比较分析,我国目前在国际上所处的阶段,包括领跑、并跑和跟跑阶段,以及我国与国外相关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情况比较分析等;本专项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三、目标及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应具体、量化、可考核,在5年内能够完成)(二)主要任务与具体目标(按照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组织实施要求,描述专项的主要任务设置、重点内容、具体目标、预期成果)四、资金需求(一)总资金需求(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其他社会资金)(二)分研发阶段资金需求(包括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等阶段的资金需求,其中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应超过中央财政资金总量的30%)五、组织实施方式与保障措施(一)组织实施机制(专项的统筹协调机制和责任分工)(二)保障措施(相关部门、地方、行业单位等承诺的资金、技术支撑、配套政策等)六、效益与风险分析(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前景,专项实施可能产生的风险及主要应对措施)七、其他说明和附件(与专项相关的“十二五”以来开展相关科技计划及支持的资金规模一览表,围绕专项开展的专题研究报告、出台的相关政策、产业规划、科技规划、专项规划等,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专项实施方案编写人员名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4、实施年限
2011年 1 月~2013年 12 月
5、课题设置与经费
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申报单位应按该课题指南发布的全部内容进行申报,不能只针对课题的部分内容进行申报。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不超过700万元,配套经费(自筹和地方配套)与国拨专项经费比例不低于1.2:1。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以国内液压行业骨干企业为主,须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开发能力,具备完善的试验和生产条件,有较好的市场影响力。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2)申报单位成立时间在2008年1月1日(含)之前;
(3)申报单位须是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配套资金和相关的配套条件,单位财务状况良好。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4)申报单位应按照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证明;
7
齿轮箱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实施年限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
本次公开发布的课题申报指南,通过课题评审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二、申报条件
1、对课题承担单位的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的生产企业、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均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不超过700万元,配套经费(自筹和地方配套)与国拨专项经费比例不低于1.2:1。
6、申报条件
课题牵头单位以国内轴承行业骨干企业为主,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开发能力,具备完善的试验和生产条件,有较好的市场影响力。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课题三、工程机械静液传感高速高压变量液压泵和马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报送时间及地点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8.08.03•【文号】国科发资〔2018〕108号•【施行日期】2018.08.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等7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诚信审核把关。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模板】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模板】

附件2“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

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

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重点专项按照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1.1 大容量风电机组电网友好型控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大规模风电接入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求,研究大容量风电机组的电网友好型发电控制技术。

具体包括:典型双馈和直驱风机宽频动态特性及量化分析方法;风力发电机组对电网惯量和一次调频支撑的优化控制技术;风力发电在电网次/超同步频率的动态特性优化控制技术;电网故障暂态过程中风力发电设备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的优化控制技术;不同电网运行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分析及稳定优化控制。

考核指标: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低于2MW,惯量支撑响应速度≤200ms,一次调频支撑持续时间≥5min,有功支撑能力不低于10%Pn;耐受1.3pu持续500ms的暂态过电压;主动阻尼控制同时覆盖低频段、次/超同步频率段,完成风电机组的并网性能验证和示范应用。

1.2 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和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为提高规模化、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能力,研究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的集成优化技术及装备,建立分布式光伏直流并网实证系统。

科技部2021年度数字孪生体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部2021年度数字孪生体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部2021年度数字孪生体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最近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邀请行业专家对三个领域的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内容提出意见。

数字孪生体联盟发现,其中有两个领域明确提出了数字孪生体的要求。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0年9月27日至2020年10月11日。

有兴趣的联盟成员可以联系秘书处了解具体情况。

按照数字孪生体联盟科研计划,在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基础上,拟共同申报数字孪生体相关项目,请联盟成员积极参与。

跟数字孪生体相关项目内容如下:(一)“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2.载运工具智能协同2.1 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我国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与绿色能源交互的系统构型及适用性;研究基于5G 技术的港口运行车-路-船-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港区及疏运集装箱运输车辆网联数据架构和信息流,研发高可靠的云控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港口动态环境的数字孪生系统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研发集装箱运输车辆港区作业自动驾驶系统和疏运自动编队驾驶系统、港区拖轮靠离泊作业智能感知和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构建融合5G 技术的港区作业车辆、港区作业船舶、疏运集装箱运输车辆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研究港口智能绿色运行状态监控与安全预警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我国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与绿色能源交互的技术模式及架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孪生系统满足港口交通系统运行需求和动态环境重构要求,具备目标定位与管理功能;集装箱运输车辆港区作业自动驾驶、疏运编队(不少于5 辆)自动驾驶系统支持车距不高于5m,车速不低于40km/h 的密集行驶,在港区道路、疏运道路等复杂场景中得到应用验证,运输效率提升10%以上;实现港区前沿500 米范围内拖轮靠离泊作业智能感知和安全辅助驾驶,对障碍物有效跟踪率≥98%,速度、航向、迹向等状态识别误差<10%,延时≤200 毫秒,提供运动预测、预警与决策辅助,靠离泊作业时间减少10%以上;形成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数字化基础设施等行业技术规范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 项;在大型集装箱港口进行综合示范验证。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5“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1—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9年指南在五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拟启动不少于28个项目,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5亿元。

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在配套经费方面,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申报。

每个项目拟支持数为1~2项,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高新技术领域1.未来产业(I)人工智能。

类脑智能、脑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检测、量子计算、区块链系统平台、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VR/AR创新应用等关键技术。

(2)未来网络。

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北斗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多模态智慧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治理、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3)前沿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尼龙新材料、陶瓷材料、高端超硬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石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煤化工材料、新型耐高温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

(4)氢能与储能。

高效低成本制氢、高密度可逆储氢、长距离大规模运氢、快速安全加氢装备和稳态长寿命动态高功率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燃料电池储能、大规模锂(钠)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

(5)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人车路云协同感知、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化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

2.战略性新兴产业(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光网络关键器件、微纳光学器件、高性能激光器、微型连接器、光电探测器、高可靠功率器件、新型射频和基带芯片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新型电子材料。

电器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激光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

(3)智能制造。

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柔性制造机器人、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精准可控3D/4D仿生打印、数字李生与智能工厂等关键技术。

(4)高端装备。

仪器仪表、空分设备、运输设备、锚具、预应力等关键技术。

(5)核心基础件。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及减速器、液压气动元件、高性能传感器、超高速永磁电机、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018年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清单

2018年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清单
柔性传感材料与传感器研发及应用-超柔性人体 医疗数据采集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高纯水输 送专用自清洁阻氧耐高温 PVDF 聚烯烃复合管道 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基于丁基 橡胶原位接枝改性及层状材料表面修饰技术制 备耐腐蚀功能性橡胶材料及应用研究 多功能纤维及工程用纤维开发及产业化-高性能 聚氨酯纤维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激光高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激光精密加 工技术在机车焊接领域的示范应用
激光高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激光焊接技 术在水泵制造领域的示范应用 高能耗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中高压 准方波变频调速系统的研发及其在风机水泵上 的示范应用 高能耗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基于现 场能效目标管理的节能型流程离心泵关键技术 研究及开发应用 高能耗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数字化 染整关键技术在印染行业的示范应用
高能耗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绿色印 染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基于 VR/AR 的技术在典型行业中应用示范—基于 VR/AR 的技术在消防安全教育中应用示范
基于 VR/AR 的技术在典型行业中应用示范-VR/AR 技术在服装、家居和教育行业的示范应用
基于 VR/AR 的技术在典型行业中应用示范—虚拟 现实及引擎技术在流程工业仿真培训的示范应 用 基于 VR/AR 的技术在典型行业中应用示范—基于 VR/AR 的技术在模拟振动领域的示范应用
汽车关键零部件-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结构件优 化设计及制造技术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研发及应用-基于芯片 技术和智能算法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 发与应用
先进驾驶辅助技术研究-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驾 驶传感器融合及决策算法技术研究
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 有限公司、杭州桑尼能源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泊享网络科技有限 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 学、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 研究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建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关键基础件1.1高速精密悬浮轴承(基础前沿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过临界磁悬浮转子动力学行为及控制理论;研究磁悬浮轴承测控模块的优化设计方法及保护轴承的失效与寿命演变机理;研究磁悬浮轴承与支承部件的耦合作用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新型气体动压轴承设计方法及其支承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高承载、大阻尼新型轴承结构;研究新型气体动压轴承关键制造技术及性能测试技术。

考核指标:高速电主轴验证用磁悬浮柔性转子原理样机1套,跨临界工作转速≥6×104r/min,回转精度优于0.003mm;能源动力装备用气体动压轴承原理样机1套,径向/轴向承载能力≥0.6MPa/0.4MPa,d m n值≥4.5×106mm·r/min,最高工作温度≥650℃。

1.2轴承服役性能演变机理与数字化设计方法(基础前沿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高速精密轴承服役性能演变规律与轴承动静刚度特性、热特性、精度特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轴承在变载、变速、非正常润滑、乏信息等复杂工况下早期失效机理与轴承服役寿命预测方法;开发包含轴承性能试验数据资源的工程数据库。

考核指标:开发具备轴承数字化结构设计、轴系仿真、寿命预测功能的设计工具,设计结果与试验偏差≤20%;工程数据库涵盖3类以上精密轴承系列产品试验数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标准或技术规范。

1.3轴承超精密制造及检测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工艺参数对磨削精度与表面质量影响机理,研究批量生产条件下轴承套圈、滚子精密磨削工艺;研究抛光过程中磨粒与滚道表面的滚轧与微量刻划耦合作用机制,研究批量生产条件下滚道曲面高表面质量抛光技术;研究针对轴承几何精度及能耗测试的快速精密测量技术及装置。

考核指标:批产圆锥滚子精度不低于国标Ⅰ级;轴承部件曲面表面粗糙度Ra≤0.01μm;大型轴承圆柱度测量仪样机1套,最大测量直径≥2000mm;轴承能耗系数检测仪测量样机1套,能耗系数检测精度≤1%。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1.4精密机床主轴轴承示范应用及工业试验平台(示范应用类)研究内容:研究精密机床主轴轴承高精度保持性设计技术;研究P2级精密主轴轴承批产制造及精密装配技术;研究机床主轴轴承运行维护技术;研究精密机床主轴轴承试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性能评价技术,开发相关试验装备;建立主轴轴承系列产品工业性验证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在高速精密机床上实现应用。

考核指标:精密机床主轴轴承精度达到P2级,工作寿命≥6×103h;试验d m n值≥3.5×106mm·r/min,在10家以上机床企业批产示范应用;精密机床主轴轴承工业性验证平台满足8mm~240mm内径轴承测试要求,可实现寿命、刚度、密封、抗冲击等性能试验验证;研究制定精密机床主轴轴承试验技术规范。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1.5高速精密轴承新型润滑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润滑介质润滑性能、噪音特性等与微观结构间的构性关系,研发适应于极端工况的低噪音长寿命轴承润滑介质;研究高速轴承多场耦合摩擦润滑机理,开发轴承润滑分析/设计方法与工具软件;研究低噪声、长寿命含油保持架材料组分、制造及应用技术;研究新型润滑结构单元及微量润滑技术。

考核指标:润滑介质噪音等级优于GN3级;含油保持架润滑复合材料拉伸强度≥50MPa,含油率≥12%,微孔直径9×10-4mm~12.5×10-4mm,保持架批产应用;微量润滑条件下轴承d m n值试验≥3.5×106mm·r/min;润滑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偏差≤20%。

1.6液压元件与系统轻量化设计制造新方法(基础前沿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非金属材料液压元件尺寸精度保持稳定性、服役蠕变等性能演变的规律;探索气体分离、污染物沉淀的新原理、新方法,研制小型化液压单元及原理样机;研究一体化电液执行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与液压元件轻量化制造新工艺。

考核指标:形成轻量化液压元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制轻量化液压元件样机2种以上,重量降低30%以上;研制小型化液压单元和一体化电液执行器样机2种以上,体积减小20%以上。

1.7机械密封服役性能演化机理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基础前沿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机械密封服役过程表界面微观形貌和综合性能演化机理,基于多场耦合原理研究机械密封智能化基础理论及高压、多介质复杂工况下机械密封数字化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机械密封在典型工作条件下的故障与失效模式,研究机械密封的可靠性模拟测试技术、机械密封的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方法。

考核指标:开发复杂工况机械密封数字化设计软件1套,模型与实验对比误差小于15%;建立机械密封故障与失效基础数据库1套。

1.8液压元件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寿命测试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液压元件可靠性设计与实验评估的通用规范;研究典型液压元件(液压阀、液压泵、液压缸等)的可靠性与寿命实验评估方法,建立典型液压元件的故障模式、失效案例数据库;研制典型液压元件的耐久性与寿命测试装置。

考核指标:液压元件可靠性评估的通用技术规范1项,液压阀、液压泵、液压缸可靠性评估标准3项;建立典型液压元件失效模式、失效案例数据库,覆盖失效模式10种以上;研制可靠性试验装备并完成3种典型产品的可靠性评估。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1.9橡塑密封数字化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复杂工况和极端条件下橡塑动密封性能演变机制;研究密封系统宏观参数、微观特征与服役性能之间的影响规律;研究新型旋转密封和往复密封的设计方法;研究橡塑密封工艺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方法及实现技术,实现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橡塑密封专用数字化设计和性能分析软件,完成旋转和往复典型密封形式的设计应用验证;建立橡塑密封元件数字化、智能化工艺管控系统,主要工艺数字化率达到85%以上,关键工序能力指数Cp≥1.33。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1.10大型压力成型机械轴向柱塞液压泵(示范应用类)研究内容:研究高压大排量轴向柱塞泵摩擦副分布式测量技术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适合高交变载荷的液压泵变量控制机构,研制高可靠的电液比例阀;研究轴向柱塞泵的材料与热处理、精密制造与装配工艺;在大型高端陶瓷成型机、压铸成型机等大型压力成型机械上实现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不少于5种规格的高压大流量轴向柱塞泵,排量为125ml/r~500ml/r,额定压力≥35MPa,寿命≥8000h,在大型压力成型机械上实现配套1000台以上。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1.11工程机械用高压多路阀(示范应用类)研究内容:研究阀内复杂流道与油路优化设计方法,高压片式结构的密封控制方法;研究整体式多路阀复杂阀体的精密铸造工艺;研究多路阀的负载敏感、比例分流等电液控制方式;在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上实现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不少于5种规格的高压多路阀,额定压力≥32MPa,额定流量为50L/min~200L/min等,液压/电液/复合控制方式,寿命≥1000万次,在工程机械上配套不少于3000台。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1.12高性能齿轮动态服役特性及基础试验(基础前沿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齿轮传动宏微观几何特征—润滑多场耦合动态接触特性和摩擦学—动力学耦合分析技术;研究齿轮表面完整性、制造全流程的组织与性能调控技术;研究齿轮疲劳试验和评价新技术,开发高性能齿轮材料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基础数据库。

考核指标:建立齿轮动态服役性能与失效分析数字化仿真平台;高性能齿轮在特殊环境下的服役寿命提高15%;基础数据库中典型齿轮材料种类大于3种。

1.13齿轮测量新方法与基准级齿轮渐开线样板(基础前沿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齿轮非接触测量原理,建立拓扑齿面三维表征和齿面全信息数据点云处理方法,开发相应测量软件;研制非接触式齿轮快速测量装置;研究新型基准级齿轮渐开线样板的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研制新型基准级齿轮渐开线样板。

考核指标:基于新原理的齿轮测量装置不少于1套,具有齿廓偏差、螺旋线偏差、齿距偏差和拓扑偏差等误差项的测量功能,测量重复性优于0.002mm;研制两种规格以上精度优于1级(GBT6467-2010)的新型基准级齿轮渐开线样板。

1.14高速精密重载人字齿轮传动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精密重载人字齿行星传动均载机理、修形理论与方法、振动噪声分析与动力学优化;研究超高效率人字齿行星传动技术;研究齿轮热处理变形控制、齿面高精加工及传动装置装配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精密重载人字齿轮精度检测及部件动平衡技术;在船舶、航空等领域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人字齿轮模数4mm~8mm,直径≥1000mm,齿轮加工精度优于4级;精密重载人字齿行星齿轮箱2种以上,齿轮箱传动效率≥98%,噪声≤75dB(A)。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1.15大型风电齿轮传动系统关键技术及工业试验平台(示范应用类)研究内容:研究大型风电增速箱机电集成设计方法;研究动态设计与减振降噪、抗疲劳制造与装配、密封及润滑等关键技术;构建大型风电齿轮箱工业性验证平台,研究在线远程监测、加速疲劳寿命试验和综合性能评价技术;在大型海上风电设备中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风电增速箱功率5MW~10MW,寿命≥25年,效率≥98%,工作环境温度-35℃~+50℃,满足海上盐雾工作环境;5MW及以上大型风电增速箱实现批量装机。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1.16齿轮传动数字化设计分析与数据平台(示范应用类)研究内容:研究齿轮传动及系统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发齿轮传动数字化设计分析软件;研究齿轮传动设计制造信息、测试试验性能信息等的数字化及其与互联网的集成,开发“减速器+信息数据包”的数据平台;实现工程化与示范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