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案121321电场电场强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教案《电场 电场强度》

高二物理教案《电场 电场强度》

高二物理教案《电场电场强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的概念。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3.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

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三、主要教学过程1.复习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2.新课引入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作用的;地球与月亮间有万有引力作用力也是因有万有引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3.教学过程设计(1)电场a.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提问: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例如可见光波长由7000~4000,但还有很多波长的光线我们看不到,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

不能以人类感官为标准判定存在与否。

场客观存在的证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

例如重力场对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且可对物体做功,说明其能量。

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Q也有力的作用,可对Q做功,说明其有能量。

b.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称电场力。

c.静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

场有能和力的特性,我们先看电场中力的性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先以点电荷为例。

如图1所示,在+Q电场中A点分别放入电荷q1、q2、q3则它们分别受电场力为: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场电荷Q对不同的检验电荷q有不同的电场力,但只要A点位置不变,F与q的比值就不变。

从上面分析看出:Q固定则电场的空间分布固定,对于场中某固定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称场强。

(2)电场强度a.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场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电场力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场的概念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3. 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电场力的关系4. 电场强度的计算与测量5. 电场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电场力的关系。

2. 难点:电场强度的计算与测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场及电场强度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电场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静电力和电荷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阐述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电场力的关系。

3. 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验演示,展示电场强度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场强度。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场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理解电场线的特点。

2. 电场线:讲解电场线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电场线。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场强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见解。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电场强度相关问题。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知识,解决课后练习题。

2. 布置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结合电场强度知识,分析并解答。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doc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doc

第十三章电场第二节电场电场强度教材分析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对这一点的认识,课本是先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要通过物质做媒介引进电场的。

电场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故可先把它接受下來,在学习中逐渐加深对它的认识。

电场强度是本章的重点,贯穿本章所学的知识,它的概念的建立又是本章的学习难点,对它的引入,采用直观的,学生易接受的方法一一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语言表达的能力三、徳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维、善于推理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电场强度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分析推理法、归纳总结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引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各种力进行接触力、非接触力分类,然后分析磁力和电场力都是非接触力,磁力的产生是通过媒介物磁场产生的,这一点学生们初中已经有了这个概念。

从而引出电场力的产生也需要媒介物,这个媒介物就是电场。

进入新课教学给出电场是怎么产生的1.产生:带电体周围存在特殊的媒介物。

(这种媒介物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电场看不见也摸不着,但电场是实际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它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

引出电场的性质。

通过对两个点电荷之I'可的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电场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两点电荷受力与电场的关系,最后由学生归纳出电场的性质:2.性质:对放入电场屮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场的概念会感到比较陌生,教师应强调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存在着电场。

强调电场的基本性质一一它对放入英中的电荷有利的作用,为进一步讨论电场力的性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做准备。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doc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doc

§2 电场电场强度教材分析教科书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入手,引入了电场强度的概念,明确它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本节主要由“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匀强电场”几部分内容组成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陌生的内容,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进行适当启发引导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荷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并能用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4、电场叠加及知道叠加求合场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帮助理解,迁移到新知识,如通过上节库仑定律理解电荷作用靠电场传递。

矢量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于电场叠加的运算。

2、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得出对有关现象的本质认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推理来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重点:电场强度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1、复习导入新课,提出新课题,通过再研究上次课的演示实验出发,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设问激疑,尽量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3、类比释疑,对新概念的引入,尽量启用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已知的相类似知识,通过类比、分析,使得抽象概念能够较顺利地建立。

4、实验分析,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使具体现象直观表达抽象概念,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动画模拟扩大实验成效。

教学用具:CAI 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认识了电现象中的电荷,包括点电荷,元电荷及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什么是点电荷?电荷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哪位同学来帮我们回顾一下? 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个作用的电力叫库仑力或静电力。

那么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怎样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和叠加原理。

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4、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静电计、带电小球等)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的火花、梳子吸引纸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12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引入电场的概念。

2、新课教学111 介绍电场的物质性,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11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静电计指针的偏转,感受电场的存在。

113 引入试探电荷的概念,说明试探电荷应具备的条件。

114 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F与它的电荷量 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 E 表示。

115 推导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 F / q。

116 强调电场强度的单位:牛/库(N/C)。

117 讲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根据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118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

3、课堂练习121 给出一些关于电场强度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122 组织学生讨论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实验探究131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13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课堂总结1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单位、矢量性和叠加原理。

142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加深理解。

6、布置作业151 布置书面作业,如课后习题。

152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场强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 / q,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电场强度的矢量性,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计算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的方法,由重力场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2)通过对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场强度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对物理量的定义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到电场的客观存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2)电场强度的矢量性。

2、教学难点(1)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2)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计算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类比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习过重力场,物体在重力场中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那么,电荷在周围空间中是否也会受到类似于重力的作用呢?(2)演示实验:将一个带电小球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小球,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从而引出电场的概念。

2、电场的概念(1)教师讲解: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类比重力场:重力场中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电场中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3)举例说明:如静电感应现象,电荷在电场中会发生定向移动。

3、电场强度的概念(1)提出问题:不同的电荷在同一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不同,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呢?(2)类比思考:在重力场中,我们用重力加速度 g 来描述重力场的强弱。

那么在电场中,我们是否也可以用一个类似的物理量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呢?(3)引入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主题:电场电场强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物理量,是一种对电荷产生作用的力场
- 电场的基本特点包括方向、大小、等势面等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电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电场的兴趣并了解其重要性
2. 授课:介绍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讲解电场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点
3. 实验:进行电场强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强度并计算
4. 讲解:详细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如何影响电荷的运动
6. 练习:为学生提供相关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并解决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电场强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做一次小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和理论性强,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要通过电场发生,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含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5)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场强度的建立过程,体会间接研究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等重要的研究方法;(2)通过学习电场强度的计算和场强的叠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场的概念的学习,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层次;(2)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的简洁之关和应用之美;(3)培养参与讨论,积极探究的物理学基本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场、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教学难点:电场、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和场强的叠加。

3、重点难点突破方法:演示实验、自主研究与理论分析相接合。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引导发现法、设疑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欣赏大卫的魔术表演:手不接触就让小纸团运动起来揭秘:通过一根透明的绳子提出:现实中有没有不通过实物接触就可以发生的相互作用呢?2、老师表演另外两个魔术:魔术1:手指不接触就可以带动小物体转动。

揭秘:小物体是包有纸的小磁针,手里藏有小磁铁,它们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提出: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

魔术2:拿在手中的“菊花”自动开放。

揭秘:让站在橡胶垫上的人体带电,使手中的丝线因带同种电荷而排斥。

提出:散开的花瓣也没有接触,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呢?——电场。

这堂课我们就来认识电场、研究电场。

(二)新课教学§13.2 电场电场强度电场(Electric field)1、历史简介最初,大部分物理学家认为,静电力不通过任何介质就立即发生作用,并被称为“超距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教案13-2]13.21 电场电场强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电场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场的特点,描写场的方法,并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场的模型和图象。

(2)理解场电荷、检验电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3)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4)理解和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计算简单的点电荷组产生的电场。

2.能力目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类比方法的重要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物理方法教育目标:(1)树立“场”在空间上有分布的观念,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通过“检验电荷”的概念,使学生明确物理测量的有效性的观念。

(3)对点电荷场强公式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理想模型建立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1.“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在中学物理中,本章又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场”,所以“场”概念的引入,“场”观念的建立,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2.电场强度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也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四、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自制CAI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两个点电荷电量分别为+4Q、-Q,固定在相距为L的两点,在何处放一个什么样的第三点电荷可使第三点电荷保持静止?在两点电连线延长线上,-Q的一侧距-Qx=L处(复习库仑定律)。

与第三个电荷电量无关(为建立场强与检验电荷无关,及由力的合成向场的叠加过渡做铺垫)。

(二)引入新课两个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一节我们定量地研究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在力学中,我们所学过的弹力、摩擦力均是接触力,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弹力、摩擦力。

两个电荷之间并不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实现的呢?(三)进行新课1.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任何一个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另一个电荷处在它产生的电场中,另一个电荷受到电场对它的作用力——称为电场力。

(如同学提出重力、引力,顺便提出重力场、引力场的概念,如无人提出暂不引入重力场、引力场。

)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是静电场。

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他电荷有力的作用。

2.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要从它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入手,从中找出它的基本性质,对电场的认识也应如此。

为了认识电场,找到描写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我们先引入两个基本概念:场电荷和检验电荷。

场电荷:产生电场的电荷。

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电荷能产生电场?什么样的电荷不能产生电场?!为什么还要提出场电荷呢?在总结同学的回答时,强调指出这与以前在力学、热学中研究问题时一样,是研究对象的选取的问题。

检验电荷:放在我们所研究的电场中,用来检验该电场的性质的电荷。

检验电荷必须具备的条件:(1)点电荷;(2)电量足够小,使得当将检验电荷引入电场中时不改变场电荷的分布。

提出问题:为什么检验电荷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先总结必须满足第二个条件的原因,强调对于任何物理测量,只有当测量工具(仪器)的引入不改变被测对象的性质时,或对被测对象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测量才有意义,否则这种测量是无意义的。

对于必须满足第一个条件的原因,留在以后解决。

3.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1)将同一个检验电荷q,分别放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说来是不同的。

提问: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总结同学回答的情况,强调:同一电场中不同点的性质是不同的,研究电场必须一点一点地研究,即电场在空间有分布。

同时回答检验电荷必须是点电荷的原因。

(2)集中研究电场中的某一点P。

将电量为q1的检验电荷放在P点,测得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F1;将电量为q2的检验电荷放在P点,测得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F2;……将电量为q n的检验电荷放在P点,测得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为F n。

实验发现: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检验电荷的电量q发生变化,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F也随之变化(成正比的变化),而电场力的大小F与检验电荷电量q的比值不变,即这个比值不随检验电荷电量变化,说明它与检验电荷无关,它只与电场中这点(P )有关,它只由电场中这一点决定,所以这个比值可以用来描写电场中该点的性质,将它叫做电场中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4.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简称场强)是描写电场有关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它是矢量。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F 与检验电荷的电量q 的比值F/q ,叫做电场中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即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库。

5.请同学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1)先求距场电荷Q 为r 的一定点P 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2)再将r 看成是变量(P 点为动点),可得出点电荷Q 的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3)从表达式2rQkE ,进一步说明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无关,完全由场电荷Q 和该点的位置所决定。

(4)正的点电荷与负的点电荷在空间各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为以后引入电场线做准备)。

6.研究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从力的叠加(力的合成)引出场的叠加。

(1)两个等值异号的点电荷+Q 、-Q ,相距为L ,求连线中点的场强;连线延长线距-Q x 点处的场强;连成的垂直平分线上距中点为x 处点的场强;当x >>L 时,这两点的场强。

(2)在正方形(边长为a )的四个顶点处各固定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过四边形对角线中心O 垂直于平面的轴线上距O 点x 处的场强。

对顶的两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场,在垂直于x轴上的分量相互抵消。

(3)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环,电量为q,在其轴线上距环心O距离为x的一点的场强方向沿轴线,其指向由电荷种类确定。

小结:有了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场的叠加原理,原则上可求任意电荷分布的电场各点的电场强度。

强调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的重要性。

例题精讲例1 场电荷Q=2×10-4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C,是负电荷,它们相距r=2m而静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图所示。

求:(1)q受的电场力。

(2)q所在的B点的场强E B。

(3)只将q换为q'=4×10-5C的正点电荷,再求q'受力及B点的场强。

(4)将受力电荷拿去后再求B点场强。

在A与B的连线上,且指向A。

=4.5×105N/C方向由A指向B。

(4)因E与q无关,自然q=0也不会影响E的大小与方向,所以拿走q后场强不变。

例2 如图(a)所示,点电荷q与9q静止于真空中,相距r,它们均为正电荷,求:(1)连线中点A的场强E A;(2)求场强为0的点位置。

解(1)在A点放q'=1C,它受力情况如图5(c)所示,F为q对q'的作用力,9F为9q对q'的作用力,而合力为8F方向指向q,所以(2)先分析E=0的点可能的位置范围,因在该点放+1C时,它受力为零,所以q与9q对+1C作用力一定等大反向,因而两力共线,由此可以断定E=0的点在q与9q的连线上,当+1C放于q以左及9q以右的连线上时,它受的两个力都同向,因而不可能抵消,所以E=0的点一定在两点电荷中间的连线上。

令E=0的点O距q为x,如图(b)所示,+1C电荷在O点受力为零,所以有(2)E=0的点在q与9q之间,距q为r/4。

说明1.对于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注意:无论放正、负检验电荷,E的方向定义为+q受力方向,类似于电流方向定义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无论是谁移动形成电流。

(2)电场强度为自身性质,与检验电荷无关。

2.我们研究的电荷均处于真空中,如处于空气中也可近似认为是在真空中。

思考题:1.场强E 是描写电场有关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为什么不直接用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 来描写,而要引入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目的:进一步巩固场强的概念,明确场强E 与电场力F 的联系与区别。

2.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2r QkE ,能否求点电荷所在处(即r=0)的场强?结果如何?为什么?目的: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点电荷(理想模型)建立的条件。

〔如时间富裕,在课堂上讨论,如时间不够,请学生在下面思考、讨论,下节课再做总结〕(四)课堂小结(配合flash 课件演示。

)1.电场的性质: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他电荷有力的作用。

2.“场”的特点:在空间有分布,同一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3.电场强度的定义 4.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5.叠加原理 (五)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

2.思考练习二第(1)、(2)题。

3.将练习二(3)、(4)、(5)、(6)(7)题做作业。

六、说明如学生基础较好,场的叠加全讲;如不好,只讲第一个问题即可。

附:板书设计二、电场 电场强度1.电场 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物质 2.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 简称场强,单位牛每库,N/C 电场力、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 电场中某点场强方向跟正点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相同。

3.点电荷电场的场强2r Q kE 4.电场的叠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