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 期中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生物 1.1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生物课件

【必考考点】 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①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a.一台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目__镜____和___物__镜____, 作用是__放__大__物__像____。(物镜的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 ___大_____;目镜相反)目镜____无____螺纹,物镜___有_____
【一般考点】 2.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
①范围:大__气__圈__的__下__层___、__整__个__水__圈____和_岩__石__圈__的__上__层___。 即海平面以下约__1_0__千__米___和海平面以上约___1_0_千__米____之
间,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 ___1_0_0__米__的范围内。 ②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__阳__光___、_水__分____、 __空__气___、_适__宜__的__温__度___、__稳__定__的__营__养__供__给___等。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必要时, 可以转动___细__准__焦__螺__旋___,使物像更清晰。
e.整理与存放。 用_____纱__布_____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镜头被弄湿或 弄脏,用___擦__镜__纸____轻轻擦拭干净。
(2)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常见问题。 ①对光时,若室内光线暗,选择_凹__面__镜___和__大__光__圈__;若 室内光线亮,选择_平__面__镜___和___小__光__圈_。 ②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___倒__像_____,像的移动 方向与实物的移动方向____相__反_____。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条件进行比较,确定是否是唯一变量。
【考点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2024年中考复习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课件

例2 实验探究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下列不能组成对照实验的是( )
D
A.明亮和黑暗 B. 和 C.有氧和无氧 D.真空和湿润
解题指导:理解与应用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该原则,既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易错字提示:变<zzd>异</zzd> <zzd>栖</zzd>息地 <zzd>作</zzd>出<zzd>假</zzd>设 制<zzd>订</zzd>计划 物<zzd>像</zzd> 粗<zzd>准焦螺旋</zzd> <zzd>倒像</zzd> 擦<zzd>拭</zzd> 清<zzd>晰</zzd>
降
从侧面注视⑦______,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停止
观
左眼注视⑧______,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⑨____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整理、存放
退
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转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
乘积
3.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物像大小、数量及视野亮度、范围的关系(2023聊城30(1))
放大倍数越小
放大倍数越大
物像大小
越小
D
A.明亮和黑暗 B. 和 C.有氧和无氧 D.真空和湿润
解题指导:理解与应用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该原则,既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易错字提示:变<zzd>异</zzd> <zzd>栖</zzd>息地 <zzd>作</zzd>出<zzd>假</zzd>设 制<zzd>订</zzd>计划 物<zzd>像</zzd> 粗<zzd>准焦螺旋</zzd> <zzd>倒像</zzd> 擦<zzd>拭</zzd> 清<zzd>晰</zzd>
降
从侧面注视⑦______,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停止
观
左眼注视⑧______,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⑨____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整理、存放
退
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转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
乘积
3.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物像大小、数量及视野亮度、范围的关系(2023聊城30(1))
放大倍数越小
放大倍数越大
物像大小
越小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

7.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8.巴斯德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
9.他做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本身产生的。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10.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11.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作对照
弯曲的瓶颈能使空气进入, 但空气中的微生物却无法进入。
目镜 粗准焦 螺旋 细准焦 螺旋 镜臂
镜柱 镜座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一. 对光 (1)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 上升 。 (2)转动 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 遮光器 ,使 遮光器 上较大 的 光圈 对准 通光孔 。 (4)左眼 注视目镜, 右眼 睁开,转 动 反光镜 ,直到出现 一个 明亮的视野 。
繁殖、新陈代谢、曲颈瓶
谢谢观看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 野范围内看到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2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 )
A
B
C
D
.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视野中的细 胞数目如图所示,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 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A . 3个 B . 5 个 C . 7 个 D .9 个
6.设计对照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提纲:
1.简述生物的生命现象(6点) 2.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3.探究成功前提 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是? 4.巴斯德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得出的结论 分别是? 5.设计曲颈瓶的妙处?巴斯德实验的成功之处?
内容:参考课本 P 3— 18页。 识背:1.人们通常将生物分为三大 类: 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 2.生物的生命现象有(6点): 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后代 4.遗传与变异;5.应激性;6适应性并 影响环境。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 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8.巴斯德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
9.他做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本身产生的。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10.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11.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作对照
弯曲的瓶颈能使空气进入, 但空气中的微生物却无法进入。
目镜 粗准焦 螺旋 细准焦 螺旋 镜臂
镜柱 镜座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一. 对光 (1)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 上升 。 (2)转动 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 遮光器 ,使 遮光器 上较大 的 光圈 对准 通光孔 。 (4)左眼 注视目镜, 右眼 睁开,转 动 反光镜 ,直到出现 一个 明亮的视野 。
繁殖、新陈代谢、曲颈瓶
谢谢观看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 野范围内看到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2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 )
A
B
C
D
.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视野中的细 胞数目如图所示,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 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A . 3个 B . 5 个 C . 7 个 D .9 个
6.设计对照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提纲:
1.简述生物的生命现象(6点) 2.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3.探究成功前提 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是? 4.巴斯德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得出的结论 分别是? 5.设计曲颈瓶的妙处?巴斯德实验的成功之处?
内容:参考课本 P 3— 18页。 识背:1.人们通常将生物分为三大 类: 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 2.生物的生命现象有(6点): 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后代 4.遗传与变异;5.应激性;6适应性并 影响环境。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 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1章第一章 认识生物 复习课件

【小试牛刀】
( D )1.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需要呼吸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运动
( C )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烧鹅
C.熊猫
D.钟乳石
重难点突破
共同特征
实例
(1)植物照射阳光,生产有机物,也需消耗有
1.生物的 生活需要
机物;(2)动物以植物或者其他动物为食,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细菌、真菌能使水 果、落叶、动物遗体、粪便等腐烂,并从中
2.观察的要求:要有明确的 目的 ,观察时要全面、细致 和 实事求是 ,并及时 记录 结果。对于较长时间的观 察,要有 计划 和耐心。
【小试牛刀】
( C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不
属于观察的是
A.观察种子的结构
B.在显微镜下看叶片下表皮
C.进行人口普查
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
() A.蜻蜓点水 B.小明与他的爸爸都是双眼皮 C.人突然到一个很亮的环境会眯起眼睛 D.落叶在枯草杆菌作用下消失了
【答案及解析】A。青蛙产卵属于“生物能繁殖”这一特 征,A项蜻蜓点水也是产卵,故选A项,B项小明与他爸爸的 相似性属于“生物有遗传的特性”,C项人到很亮的环境眯 起眼睛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项枯草杆菌分解落叶从中 获取营养物质属于“生物需要营养”这一特征。
子间、兄弟姐妹间的差异,比如同一只母猫
传和变异的
特性
产下的5只小猫毛色均不同,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等;(3)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
发生改变。
7.除病毒外, (1)病毒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 其他生物都是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棵油菜的各部位, 由细胞构成的 发现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复习课件1北师大版

量因素应该设置
。对照
变一量个因素。每个变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考点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jīběn)方法
3、用实验法探究(tànjiū)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 (tànjiū)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六个步骤):
(1) 提出(tí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
:光
会影响鼠c作妇h出的ū)假生问设活题。
物DN进A分化子理双螺论旋的结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
和英
国科学家 发现了
。
2、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
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
进化、生态的科学;生物学是研究
的科学,生是命自然科学中一
门以
为基础的实基验础科学。
第十八页,共24页。
【典例分析(fēnxī)】
阳 生岩光 存石圈、 空空 间气 。、水、大适气圈宜(shìyí)的温水度圈和一定的
•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第四页,共24页。
的底部、
【典例分析(fēnxī)】
»“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 。其中“多个 物种”具体是指( )
» A.物种的多样性 样性
B.基因(jīyīn)的多
» C.生态学系统的多样性
的
。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第十二页,共24页。
环境对生物(shēngwù) 的影响
• 生态因素 环境中直接影响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
素。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
•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 (tǔrǎng)等生态因素。
• 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十三页,共2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ppt课件

7.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01
02
03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1.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常见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等。
3.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4.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物质循环关系:
(1)生产者、消费者都指向分解者;
(2)生产者、分解者相互指向;
(3)消费者不指向生产者。
4.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5.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6.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5.对照组指两个条件因素都处于自然状态;实验组指人为改变了某个条件因素。
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01
02
03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1.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常见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等。
3.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4.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物质循环关系:
(1)生产者、消费者都指向分解者;
(2)生产者、分解者相互指向;
(3)消费者不指向生产者。
4.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5.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6.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5.对照组指两个条件因素都处于自然状态;实验组指人为改变了某个条件因素。
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24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课件

细胞
分裂 过程:首先是细胞中经过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开,然后是细胞一分
产生 为二。动物细胞是从细胞中部内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则
细胞 通过 分裂 和分
新细 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胞 结果: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 概念: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分化
出现了差异
苔藓植物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分化出了茎和叶,没有 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无输导组织;能用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 门的输导组织;能用孢子繁殖
一、藻类:
▪代表植物:衣藻、水绵、海带、紫菜、马尾藻、裙带菜、鹿角菜、石花菜等
▪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 ,只有少数生活在潮湿 的陆地上
(1)呼吸、排汗、取食都是 新陈代谢 现象; (2)黑豆苗长大、雨露滋润禾苗壮是 生长发育 现象; (3)种瓜得瓜是 遗传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变异; (4)含羞草合拢、朵朵葵花向太阳是 应激性 现象; (5)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都是 生物影响环境 (6)枯叶蝶、变色龙、保护色、拟态、秋天落叶都是 生物能适应环境
三、常考点:
1、观察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 减少 ,形态变大 , 视野变暗 。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 3、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 倒像 (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 “6”。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 向是顺时针 。 4、当视野看到物像偏 左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 左下方 移动;
二、细胞分化:
1、概念: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 遗传物质 的作用下,其结构 、形态 、功能 出 现了差异。 2、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 组织 。 3、生物体由小长大经过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 4、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 5、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薄壁组织 。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课件

牛刀小试
例1.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
调查记录不正确的是 [ A ] A.不记录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 B.记录生物的生活环境特点 C.记录生物的数量 D.记录生物的名称
一张调查表必备的栏目有哪些?
固定内容:调查人、班级、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有 的还有调查时的天气情况 自行设计内容:与具体调查内容有关
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B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1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C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沙地种植植物
退耕还林(草)
蚯蚓疏松 土壤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阅读P17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3.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的?
请总结一下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
适应和影响 影响
环境
小结
一、环境的概念
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影响因素。
生物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 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1)捕食关系
(2)竞争关系:
水稻与杂草,水稻与水稻之间 都存在竞争关系
(3)合作关系:
同样,生物对环境也有 两种作用,即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竹
枯叶蝶
节
虫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植树造林营造小气候 2.种植沙漠植被来防风固沙 3.过度放牧毁坏草原生态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问题: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
作出假设: 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来自于空 气。
巴斯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设计了曲颈瓶。
探究的基本 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前提 关键
巩固检测
常用的探究方法有观__察__法__、 _实_验__法__ 、 _调_查__法__ 、_测_量__法__ 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 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想一想: 1.在巴斯德实验中主要运用了__实__验____法。 2.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__调__查___ 法。 3.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应采用_观_察___法。 4.要了解鱼的胸鳍和腹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 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_实__验____法。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实外验5结0粒论放:在阳光下,发出的黄豆芽变成了绿色,
______________植__物__的__生__长__需__要__光__照_______。
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机 构和功能
练习使用 显微镜
使用步骤 注意事项
复习目标
1生物的基本特征——七大特征 2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圈 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过程和方法 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
同学们知道生物分为哪三类吗?
藻类植物
动物
苔藓植物
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微生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Βιβλιοθήκη 生物的特征①新陈代谢:呼吸、摄取食物、排汗
②生长发育∶豆苗不断长大 ③繁殖后代:猫养育后代
11 12
1
2 3 4 5
6
7
1.下列四组显微镜中,能够将一个细胞放大160倍的是〈
A.目镜10倍、物镜10倍
B.目镜16倍、物镜10倍
C.目镜20倍、物镜10倍 B D.目镜20倍、物镜40倍
2.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
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
C
A、目镜上
A.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 的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 部
C.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的空间都是属于生物圈
D.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生物圈为绿色植物生存所提供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C
A.水和空气
B.阳光
C.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D.二氧化碳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 德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
,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
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5.“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
6.要将视野内的物象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
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
7.某学生的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 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 ,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A: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镜未调好
GO
生物圈的厚度
栖息地
概念: 生物圈 内生物 生存 和居住 的场所。
种类: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决定因素:土壤类型、 、湿度。 举例:(1)孔雀的栖息温地度 :我国云南省
的
。
(2)热野带大雨豆林的栖息地之一:山东省境内
的: 。 黄河三角洲
知识巩固∶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
2.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
A.生长和繁殖
B.进行呼吸D
C.生活需要营养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 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的现象是属 于 生长现象 。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 于 繁殖现象 。
生物的特征
④遗传和变异:小猫花纹与母猫 的相同、不同
⑤具有应激性:含羞草受到刺 激合拢叶片
⑥适应并影响环境:仙人掌适于 生活在沙漠并能防风固沙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知识巩固∶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C 〉 A.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B.长江源头水不断流出
C.水果上长出许多“白毛”
D.机器人在踢足球
B、载玻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3.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对光是要看到雪白的视野
C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
C、观察使用时一定用右眼看着目镜 左眼睁开,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4.实验分析∶
〈1〉.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 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专用的擦镜纸 轻擦。
(2).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 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
向 右下方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3).在操作显微镜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
定要 侧面 看着 物镜 ,这样做的原因是
防止
。
测测你
1.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A.取镜 安放.
B.对光---先转动转换,再遮光器,最后反光镜.
C.放标本----通光孔的中央 D.观察---先粗物降.后粗目升.必要时细。 E.收放
①亮度.清晰度的调节; ②放大倍数的计算; ③污点判断和处理;
④标本的移动情况;
⑤不同放大倍数下看到的物像情况GO
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8
9 10
2.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 镜后,一般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D: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
3.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
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
〈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现象是属 于 遗传现象 。
〈4〉人每天都得排出一定量的尿的现象是属
于 新陈代谢
。
生物圈
生物圈
概念∶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
组成的整体 大气圈的下层
生物圈的范围 整个水圈
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 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现有100粒黄豆种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生长 需要光照。
(1)提出问题:____植__物__的_生__长__需__要__光_照__吗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并进行实验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
①在发黄豆芽时,50粒放在黑暗处,发出的黄豆芽 呈黄白色,难以长成幼苗;
作出假设: 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来自于空 气。
巴斯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设计了曲颈瓶。
探究的基本 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前提 关键
巩固检测
常用的探究方法有观__察__法__、 _实_验__法__ 、 _调_查__法__ 、_测_量__法__ 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 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想一想: 1.在巴斯德实验中主要运用了__实__验____法。 2.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__调__查___ 法。 3.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应采用_观_察___法。 4.要了解鱼的胸鳍和腹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 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_实__验____法。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实外验5结0粒论放:在阳光下,发出的黄豆芽变成了绿色,
______________植__物__的__生__长__需__要__光__照_______。
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机 构和功能
练习使用 显微镜
使用步骤 注意事项
复习目标
1生物的基本特征——七大特征 2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圈 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过程和方法 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
同学们知道生物分为哪三类吗?
藻类植物
动物
苔藓植物
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微生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Βιβλιοθήκη 生物的特征①新陈代谢:呼吸、摄取食物、排汗
②生长发育∶豆苗不断长大 ③繁殖后代:猫养育后代
11 12
1
2 3 4 5
6
7
1.下列四组显微镜中,能够将一个细胞放大160倍的是〈
A.目镜10倍、物镜10倍
B.目镜16倍、物镜10倍
C.目镜20倍、物镜10倍 B D.目镜20倍、物镜40倍
2.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
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
C
A、目镜上
A.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 的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 部
C.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的空间都是属于生物圈
D.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生物圈为绿色植物生存所提供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C
A.水和空气
B.阳光
C.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D.二氧化碳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 德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
,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
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5.“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
6.要将视野内的物象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
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
7.某学生的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 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 ,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A: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镜未调好
GO
生物圈的厚度
栖息地
概念: 生物圈 内生物 生存 和居住 的场所。
种类: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决定因素:土壤类型、 、湿度。 举例:(1)孔雀的栖息温地度 :我国云南省
的
。
(2)热野带大雨豆林的栖息地之一:山东省境内
的: 。 黄河三角洲
知识巩固∶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
2.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
A.生长和繁殖
B.进行呼吸D
C.生活需要营养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 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的现象是属 于 生长现象 。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 于 繁殖现象 。
生物的特征
④遗传和变异:小猫花纹与母猫 的相同、不同
⑤具有应激性:含羞草受到刺 激合拢叶片
⑥适应并影响环境:仙人掌适于 生活在沙漠并能防风固沙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知识巩固∶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C 〉 A.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B.长江源头水不断流出
C.水果上长出许多“白毛”
D.机器人在踢足球
B、载玻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3.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对光是要看到雪白的视野
C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
C、观察使用时一定用右眼看着目镜 左眼睁开,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4.实验分析∶
〈1〉.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 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专用的擦镜纸 轻擦。
(2).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 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
向 右下方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3).在操作显微镜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
定要 侧面 看着 物镜 ,这样做的原因是
防止
。
测测你
1.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A.取镜 安放.
B.对光---先转动转换,再遮光器,最后反光镜.
C.放标本----通光孔的中央 D.观察---先粗物降.后粗目升.必要时细。 E.收放
①亮度.清晰度的调节; ②放大倍数的计算; ③污点判断和处理;
④标本的移动情况;
⑤不同放大倍数下看到的物像情况GO
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8
9 10
2.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 镜后,一般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D: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
3.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
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
〈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现象是属 于 遗传现象 。
〈4〉人每天都得排出一定量的尿的现象是属
于 新陈代谢
。
生物圈
生物圈
概念∶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
组成的整体 大气圈的下层
生物圈的范围 整个水圈
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 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现有100粒黄豆种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生长 需要光照。
(1)提出问题:____植__物__的_生__长__需__要__光_照__吗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并进行实验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
①在发黄豆芽时,50粒放在黑暗处,发出的黄豆芽 呈黄白色,难以长成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