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对情绪的影响_心理_神经_内分泌研究
心理压力与内分泌失调的相互调节机制

心理压力与内分泌失调的相互调节机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了很多健康问题。
其中,内分泌失调是一个常见而严重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心理压力与内分泌失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机制。
一、心理压力与内分泌失调的关系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应对某种挑战或威胁时所经历的紧张状态。
心理压力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
研究表明,长期心理压力可以引起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导致皮质醇水平的增加。
皮质醇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起着调节作用,但当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压力激素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皮质醇是一种重要的压力激素,它在应对压力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皮质醇对内分泌系统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皮质醇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垂体和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信号,从而抑制皮质醇的分泌。
另一方面,皮质醇还可以通过抑制睾丸素和雌激素的合成来干扰性腺激素的平衡,导致睾丸素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三、神经内分泌调节的作用神经内分泌调节在心理压力和内分泌失调之间起着关键作用。
神经内分泌调节主要涉及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人体面临压力时,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信号,进而刺激垂体释放皮质醇。
但同时,下丘脑和垂体也会分泌一些抑制皮质醇分泌的激素,以保持体内的稳态。
这些相互作用为人体提供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以应对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四、心理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
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会影响免疫系统中的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并进而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受到心理压力的调节,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五、调节心理压力与内分泌失调的方法减轻心理压力是缓解内分泌失调的一个重要方法。
有许多途径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例如心理咨询、运动、冥想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荷尔蒙与情绪调节

荷尔蒙与情绪调节荷尔蒙是人体产生并分泌的一种生物化学物质,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管理,以达到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的目的。
荷尔蒙与情绪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下面将从荷尔蒙的作用、情绪调节机制和荷尔蒙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荷尔蒙的作用荷尔蒙主要由内分泌系统分泌,通过血液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对它们发挥作用。
荷尔蒙的种类繁多,包括睾丸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等。
它们在人体内分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睾丸激素可以促进男性性征的发育,雌激素则能够调节女性月经周期和维持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荷尔蒙还参与到骨骼生长、代谢调节、免疫反应等各个方面。
二、情绪调节机制情绪调节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意识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类型,其中包括愤怒、快乐、悲伤、焦虑等不同的情绪状态。
情绪调节机制包括认知调节、行为调节和生理调节。
1. 认知调节:认知调节是指通过思考来主动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例如,通过正向思考来提升自己的心情,或者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2. 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是指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影响情绪。
例如,进行身体活动、与朋友交流或者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都可以提升情绪状态。
3. 生理调节:生理调节是指人体通过生理机制来调节情绪。
荷尔蒙的分泌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调控方式。
荷尔蒙的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三、荷尔蒙与情绪调节的关系荷尔蒙对情绪调节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情绪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1. 荷尔蒙对情绪的直接影响:荷尔蒙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例如,大量的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女性的情绪波动有关。
在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也是女性在经前易患情绪症状的原因之一。
2. 荷尔蒙对情绪调节机制的影响:荷尔蒙还可以通过影响情绪调节机制来间接地影响人的情绪。
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的连结生理因素的影响

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的连结生理因素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女性在患抑郁症方面的比例要高于男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女性荷尔蒙在抑郁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之间的连结以及其中的生理因素。
一、雌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连结雌激素是女性体内主要的性激素之一,它在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女性抑郁症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例如,在生理周期中的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会导致某些女性在月经前或生育后出现情绪低落、疲劳等抑郁症状。
此外,雌激素还参与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在抑郁症患者中普遍存在。
因此,雌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并间接导致抑郁症的发展。
二、孕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连结孕激素在女性怀孕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孕期和产后的孕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与产后抑郁症的发展有关。
产后抑郁症是许多新妈妈面临的常见问题,具有严重的影响。
研究显示,孕激素水平的下降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孕前和孕期的孕激素水平较高,但在分娩后会急剧下降。
这种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抑郁症的发展相关,尽管具体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另外,孕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如催产素等孕激素在产后期间被认为是提高母亲与婴儿情感联系的重要激素。
因此,对孕激素的变化敏感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
三、甲状腺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连结甲状腺激素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物质,它参与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
研究显示,甲状腺激素的异常水平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的表现,也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往往出现疲劳、意志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症状。
此外,研究还发现,甲状腺激素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也可能与抑郁症的发展有关。
激素对情绪调节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研究

激素对情绪调节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研究情绪是人类内心感受和体验的一种表达形式,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而激素则是身体内的一种化学物质,通过影响人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也相应地对情绪产生影响。
激素在情绪调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激素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例如,催产素是一种与产妇的情绪调节紧密相关的激素,能够促使子宫收缩并释放乳汁,同时也能够带来情绪的愉悦感。
此外,睾酮和雌激素等性激素也与情绪有一定的关联,不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导致情绪的波动,如压力引起的情绪低落等。
其次,激素对大脑中情绪相关神经通路的调节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丰富的神经机制研究表明,激素与情绪的调节通过多个途径实现,其中包括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活动,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等。
例如,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能够通过调节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等大脑区域的活动,进而影响情绪调节的过程。
同样地,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也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密切相关。
此外,激素与情绪调节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的方式。
一方面,情绪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激素水平进行调节。
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体内的皮质醇水平通常较高,而精神紧张及不良情绪状态的加重也会导致皮质醇水平的升高。
另一方面,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例如,雌激素在女性月经周期中的变化与情绪波动有一定的关联,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出现情绪上的不稳定。
尽管激素对情绪调节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研究中存在着对不同激素的作用及其在情绪调节中的相互关系的混乱认识。
此外,有关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中激素与情绪调节之间关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激素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模式,并注意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激素在情绪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激素的调节机制通过直接影响情绪状态和对大脑中情绪相关神经通路的影响来实现。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的激素对情绪的影响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的激素对情绪的影响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方面,与我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探究情绪的产生与影响时,激素作为一种影响生理变化的物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此,我们将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激素对情绪的影响。
一、激素的类型及其影响激素指的是一类可以影响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在生物学中,它们是通过调节细胞间信号通路促进或抑制生理反应的。
激素的种类很多,包括睾丸素、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等。
这些激素在体内的水平常常会受到内在或外在的刺激作用而产生变化。
不同的激素对情绪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睾丸素可以提高男性的自信和竞争力,孕激素在女性生理周期内的波动会引起情绪波动和易怒情绪。
二、神经递质与激素互动对情绪的影响神经递质可以被认为是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之间极其重要的中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影响激素分泌。
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和杏仁核,这两个脑区都与情绪产生及调节有关。
例如,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它可以抑制下丘脑的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情绪的形成和表达。
在临床上也常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作为抗抑郁剂使用。
三、激素与情绪障碍的关系生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一些情绪障碍患者的激素水平存在异常波动,特别是女性身上的孕激素与雌激素。
例如,产褥期抑郁症是一种围绕着妊娠和分娩后期的抑郁状态,它通常伴随着孕酮的大幅增加。
有人认为特定的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例如,孕激素会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效应降低,从而进一步引发情绪反应和抑郁情绪。
四、自我调节对激素的控制尽管激素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它们也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这些因素也可以通过思想和行为的控制来间接地调节激素水平。
例如,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皮质醇水平增高,而这种激素可导致抑郁和焦虑症状产生。
因此,必须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来控制激素的水平。
内分泌系统中的雌激素作用

内分泌系统中的雌激素作用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由许多内分泌器官组成的,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胰岛和卵巢等。
这些内分泌器官通过分泌激素协同工作,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方面的功能。
其中,雌激素是女性体内最主要的性激素之一,对女性的生殖和生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雌激素的种类与生物学作用雌激素是由卵巢、胎盘和脂肪组织等分泌的一类激素。
它们的种类较多,包括雌二醇、雌三醇、雌甾醇等。
其中,雌二醇是最主要的一种雌激素,被认为是促进女性生殖发育和维持生殖健康的重要激素。
1. 促进生殖发育:在女性的青春期,雌激素的分泌量逐渐增加,促进了乳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加速了第一次月经的到来。
2. 维持生殖健康:雌激素有助于促进卵巢的正常功能,维持女性的生殖健康。
同时,雌激素还可以调节生殖道的黏膜分泌,改善性生活质量并预防尿路感染。
3. 维护骨骼健康:雌激素可以促进骨骼形成、抑制骨骼吸收,从而维护女性的骨骼健康。
4. 改善心血管健康:雌激素可以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助于维护女性的心血管健康。
5. 影响神经系统:雌激素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提高女性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缓解更年期期间出现的情绪变化和失眠等症状。
二、雌激素的分泌障碍与相关疾病尽管雌激素在女性生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疾病。
1. 雌激素过高:如果女性过度分泌雌激素,会导致乳房增生、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甚至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
2. 雌激素过低:如果女性分泌雌激素不足,会导致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症、失眠、性欲降低等问题,甚至引起代谢综合症、心脏病等疾病。
三、如何维护雌激素的平衡?维护雌激素的平衡对于女性的生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建议。
1. 健康饮食:科学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效地帮助维护雌激素的平衡。
建议女性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高盐的食物的摄入量。
人类荷尔蒙调节情绪和行为原理

人类荷尔蒙调节情绪和行为原理人类的情绪和行为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荷尔蒙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素。
荷尔蒙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在人体内起着调节器官和组织功能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类荷尔蒙如何调节情绪和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理。
第一部分:情绪调节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体验。
人类荷尔蒙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荷尔蒙对情绪的影响。
1. 压力激素: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是在应激情况下分泌的,它们能够调节人体对应激的反应。
当我们面临压力和威胁时,分泌这些激素能够提醒我们的身体做好应对准备。
然而,长期的压力激素过量释放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2. 快乐激素:快乐激素如多巴胺、内啡肽和催产素等能够提高我们的情绪状态。
当我们经历愉快的事情时,荷尔蒙的分泌会增加,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满足和幸福。
这些荷尔蒙的分泌还与社交行为和亲密关系有密切关联。
3. 睡眠激素:睡眠激素如褪黑激素在调节睡眠和觉醒周期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睡眠不仅对我们的体能恢复至关重要,也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褪黑激素的分泌会受到环境光线的调节,它在夜晚分泌增加,促进睡眠的到来。
第二部分:行为调节除了情绪,荷尔蒙也对我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例子:1. 性激素:性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等在性别特征发育和性行为方面发挥作用。
男性激素睾酮与男性的行为特征如攀比、竞争和领导力有关。
女性激素则对女性的情绪、社交行为和乳腺发育等产生影响。
2. 饥饿激素:饥饿激素如胰岛素和胃激素能够影响我们的饮食行为。
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稳定有关,当血糖低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能量摄入。
而胃激素则能够增加我们的食欲和饱腹感。
3.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增长,调节代谢进程。
这些生理变化也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和促进认知发展。
荷尔蒙水平对人类行为及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

荷尔蒙水平对人类行为及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荷尔蒙,或称激素,是人体内一种化学物质,它们对于调节身体的许多功能,包括心理和情绪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个体的行为、情绪以及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荷尔蒙水平对人类行为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并讨论这些研究对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荷尔蒙是由体内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它们在体内起着信号传递的作用。
性激素、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不同类型的激素都可以对人类行为和情绪状态产生影响。
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睾酮等,它们与性欲、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互动等方面有关。
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则与应对压力、恐惧和焦虑等情绪有关。
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则参与调节情绪和认知过程。
研究表明,荷尔蒙的水平对人类行为和情绪状态产生了广泛而显著的影响。
首先,性激素对人类社会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睾酮与竞争性行为和攻击行为相关。
性激素还可以影响人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偏好和亲密关系的形成。
雌激素在女性中起到重要作用,与女性的社交行为和荷尔蒙相关癌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次,应激激素也对人类的情绪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应激激素的分泌在应对环境压力时会增加,例如在面临考试或重要会议时。
应激激素产生的增加可以导致焦虑、紧张和压力增加。
长期暴露在高应激激素状态下可能导致慢性压力反应和健康问题。
此外,神经递质对人类的情绪和认知能力也具有重要影响。
多巴胺为一种欢愉感和奖赏感的激素,不足或过度分泌都可能导致诸如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血清素则与情绪稳定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荷尔蒙的影响还可以是双向的,行为和情绪也可以影响荷尔蒙水平。
例如,情绪状态的变化可以调节应激激素的分泌。
此外,研究表明,人际互动、身体接触和性行为等都可以影响性激素的分泌。
这种相互影响的存在使得荷尔蒙水平与行为和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对荷尔蒙水平对行为和情绪状态的研究对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1 年
第 41 卷
第 11 期
有间接影响 . 雌激素不仅能引导神经递质的产生和 调节其活性, 影响电兴奋性和突触功能, 改变神经元 的形态学特征[32], 还能够促进神经生长, 提高神经生 长因子和神经元结构蛋白的转录 [33]. 雌激素已经被 证实能影响大量神经递质体系, 包括多巴胺、儿茶酚 胺、五羟色胺(5-HT)、胆碱类、Υ-氨基丁酸系统[32,34], 因此在多个水平上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英文引用格式: Chen C P, Cheng D Z, Luo Y J. Estrogen impacts on emotion: psychological, neuroscience and endocrine studies. SCIENTIA SINICA Vitae, 2011, 41: 1049–1062, doi: 10.1360/052011-369
陈春萍
①②
, 程大志 , 罗跃嘉
1000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北京 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101;
③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 联系人, E-mail: luoyj@ 收稿日期: 2011-08-18; 接受日期: 2011-10-1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 2011CB71100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准号 : 2009BAI77B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 : 30930031)资助 doi: 10.1360/052011-369
1050
此 , 是由在分娩后一周妇女体内雌二醇浓度从孕期 的最高峰陡然下降所致 . 而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研究 发现, 通过给予雌激素可以促进抑郁症的康复[24]. 当 单独使用雌二醇 , 或者与选择性五羟色胺重摄取抑 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 如 氟伏沙明联合使用时 , 明显降低卵巢切除并伴有抑 郁症状的妇女自我评定的抑郁分数[25]. 上述对动物和人的研究都充分证明 , 雌激素在 情绪性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但雌激素对这种非 生殖过程的影响在广度和趋势上是多变的 , 也许取 决于有机体当前的状态和所处的情境. 因此, 研究结 果存在诸多争议. 一般认为, 在月经和生殖周期的不 同阶段内, 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与妇女抑郁、恐慌、焦 虑、易怒情绪有关, 而排卵前期雌激素浓度激增会使 妇女产生良好的心境 , 但也会引起焦虑和紧张不安 . 比如, 患有焦虑症的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时, 她 们的焦虑症状反而得以减轻[26]. 临床上, 对绝经期妇 女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改善情绪 , 提升能量水 平和总体幸福感 [27]. 然而 , 也有人发现 , 并没有出现 情绪的显著改变[28]. 因此, 在女性正常生理周期内和 雌激素替代疗法过程中 , 雌激素的影响不是单一的 , 它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 只是简单的自然 “生理 保护剂 ”. 有些动物研究指出 , 雌激素对动物的活动 水平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29,30]. 但是, 正如人类一样, 雌激素对动物情绪反应的影响同样是多变的 , 雌激 素升高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焦虑和恐惧反应. 雌激素能广泛地影响人类的身体和大脑 , 它对 情绪的潜在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认可 . 但其具体的影 响 , 脑内的靶区以及作用于情绪的机理仍需进一步 探索. 因此, 弄清雌激素与情绪相互作用的生理与心 理机制非常必要.
2.1
雌激素和 5-HT
根据 “ 抑郁症的单胺假说 ”, 抑郁症是由脑内单 胺类物质效能降低所致 , 首选的抗抑郁治疗是提高 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的功能[35]. 作为抑郁 症药物治疗的主要靶点 , 5-HT 已经被公认对认知产 生影响, 它的功能也经常涉及情绪调节. 患有经前期 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和经前期烦躁症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的妇女经常 受到抑郁、焦虑和易怒等负性情绪的困扰, 临床上常 用羟色胺化合物弗洛西汀治疗 PMS 和 PMDD[36]. 因 此, 研究者假定在雌激素和 5-HT 之间存在一种独特 而重要的关系 [37], 阐明二者的关系也便于理解雌激 素如何影响非生殖行为. 5-TH 能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中脑的中缝核, 并 且在脑内具有多种投射, 包括与情绪有关的系统, 如 海马、边缘系统和额叶皮层 [38]. 与 ER 相似 , 很多 5-TH 受 体 ( 如 5-HT1A, 5-HT2B, 5-HT2C, 5-HT3, 5-HT4)都是通过杏仁核、 扣带回和海马等边缘结构的 神经通路来影响情绪[39], 因此, 在影响情绪的环节上 二者存在交叉. 雌激素和 5-HT 之间的相互关系最早 却是在生殖行为中被发现. 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垂 体和卵巢三者通过生殖激素之间相互调节的关系来 完成的 , 在排卵期前雌激素对下丘脑施加正反馈作 用, 导致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增加, 该过程受到 5-HT 的调节[40]. 在雌激素的参与下, 5-HT 引发 LH 的 分泌和排卵行为, 而在缺乏雌激素的情况下, 5-HT 就 会产生相反的作用[41]. 目前, 人们已经认识到, 5-HT 和雌激素具有相互重叠的影响范围 , 除了生殖行为 以外, 这个范围还拓展到情绪和认知. 动物实验为雌激素和 5-HT 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最 直接的证据. 恒河猴的研究证实了 5-HT 神经元上存 在 ERβ 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42]. 对大鼠和 小鼠使用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 同样发现了在中缝核 神经元上存在 ERβ 标志的细胞[40]. 另一项研究也证
1
雌激素与情绪性行为
最近 , 很多实验室致力于雌激素对认知和情绪
作用的研究. 实验证据表明, 雌激素能够影响与情绪 相关的行为. 通过观察啮齿动物的行为发现, 雌性大 鼠比雄性大鼠表现出更少的恐惧或焦虑行为[8]. 进一 步观察发现 , 雌性大鼠的这些行为在发情周期内具 有动态变化, 通常出现在发情前期的下午, 雌激素处 于顶峰时期. 与发情间期的雌性大鼠相比, 发情前期 的雌性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漂浮不动的时间较短 , 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端的时间较长 , 在开场实验中 , 停留在中间明亮区域的时间延长[9], 从暗室中出来后, 适应时间变短, 与同类交往次数增多, 对足部电击的 僵直反应明显减少. 这些现象表明, 在发情前期雌性
摘要
雌激素通过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学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施加影响. 生理学方面包括:
雌激素在杏仁核、海马和前额叶等这些与情绪认知相关的重要脑区内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 和效能; 雌激素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改变情绪性行为; 雌激素受体的基因转 录也可以调节情绪性行为的变化. 雌激素也通过神经心理学的因素影响情绪加工: 雌激素 可以提高情绪编码技能, 提升表情识别的准确性; 雌激素能够影响情绪的唤醒, 改变个体 情绪体验的强度. 未来的研究要融合心理、 神经和内分泌等各种因素, 以解决女性情绪障碍 这一难题.
关键词 雌激素 情绪障碍 情绪行为 雌激素受体 神经递质 情绪加工
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们认为, 情绪会影响思维、 决策、行为、社会关系、幸福感以及身心健康等. 所 谓情绪 , 按照当前的模型假设 , 它是对外部刺激和 ( 或 ) 内部表征的有效价的反应 [1], 是一种心理状态的 综合, 包括主观体验、 行为表达(身体的、 面部的和语 言的表达 ) 和外周生理反应 ( 如心率和呼吸等 ), 并取 决于不同的神经系统 [2,3]. 除了自动化情绪反应外 , 情绪一般通过认知加工 , 对刺激的重要性和当前的 目标进行评估, 从而影响行为, 它和多种评价系统有 关 [4]. 情绪反应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它是对刺激 最初的情绪反应和不断进行的情绪调节的一个连续 体 [5]. 神经科学研究证明 , 无论是情绪加工的脑区 , 还是情绪性行为的产生 , 都受到卵巢激素的影响 [6,7]. 本文主要关注雌激素在情绪中的作用.
陈春萍等: 雌激素对情绪的影响: 心理、神经、内分泌研究
大鼠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较少 , 可能是内生性雌激素 水平增高所致 , 也可能由于在雌激素不稳定的发情 间期, 大鼠变得更容易焦虑. 其实 , 早在 100 多年前就有文献 [10]报道雌激素 具有改善情绪的作用. 不仅如此, 雌激素与情绪调节 以及抑郁症的病情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首先, 女 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焦虑和抑郁障碍 [11]. 在大多数 类型的焦虑障碍中, 其中包括社交焦虑、恐怖症、创 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和 广泛性焦虑障碍, 女性的发病率居高[12,13]. 对美国和 其他国家的几次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抑 郁症的发病率在女性中显著高于男性 ( 综合比例是 2:1). 根据人口特征分析 , 抑郁症发病的性别差异主 要是在青春期[14], 而且, 青春期之后的 40 年内这个 比例都不会发生太大改变[15]. 另一项统计表明, 青春 期前, 男孩需要精神治疗的比例是女孩的 2 倍, 而青 春期之后结果却相反 , 女性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的 比例是男性的 2 倍[16]; 其次, 女性患上抑郁症的最大 风险期是在青春期开始至 55 岁之间[17], 这正好与女 性体内雌激素的变化相呼应 [18]. 女性在青春期后到 绝经期前, 伴随着雌激素分泌的周期性波动, 更易发 生情绪障碍[18]. 有研究发现, 抑郁症妇女的血浆雌二 醇浓度明显偏低 [19], 雌二醇降低会增加妇女情绪障 碍的发生率和症候群 . 雌激素的起伏变化也会加剧 抑郁症的病情发展. 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变化, 女性会 短暂性地出现精神障碍的高峰 . 据证实 , 95%的妇女 会随着雌激素水平的涨落出现精神疾病的复发 , 或 负性情绪明显加深[20]. 月经期前、 产后、 围绝经期, 是 体内雌激素水平不稳定的 3 个阶段, 女性也较易在这 些时期内发生抑郁障碍 . 例如 , 妇女在月经中期 , 体 内雌激素浓度最高时 , 会报告高度的幸福感和自尊 , 而在月经前, 由于雌激素的下降, 会出现较多的负性 情绪[21]. 有人对 113 名西班牙妇女进行调查, 这些妇 女都有过企图自杀的行为 , 调查结果发现 , 65%的自 杀行为是发生在月经期和月经前雌激素水平处于最 低时[22]. 一项关于妇女自杀的元分析发现, 月经周期 中波动的雌激素水平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 企图自杀的行为最可能发生在雌激素水平最低的阶 段 ( 如黄体晚期、卵泡早期和月经期 )[23]. 他们认为 , 妇女自杀行为与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有关 , 而血液 中雌激素浓度和五羟色胺能神经活动的降低可能是 妇女自杀的原因之一 .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也大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