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八章传播心理的几种范式
传播心理

第一章传播心理概览第一节传播与心理•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信息的传递与分享。
谁说的—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什么效果(拉斯维尔5W)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与心理的联系1 传播过程的起点和终点都涉及到人,而只要有人存在就必然涉及到人的心理。
2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中三位是心理学家。
3 各种传播类型中都存在着心理现象。
大众传播案例:速溶咖啡冷遇20世纪40年代以前,西方人喝咖啡时要用生咖啡煮。
这时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速溶咖啡,即冲即饮,省去很多麻烦,物美价廉。
在广告中,厂家把省时省力作为产品主要卖点。
但投放市场后,反应冷淡。
在调查不买速溶咖啡的原因时,很多消费者说,“不喜欢它的味道”。
可是,当厂家让消费者匿名品尝速溶咖啡与传统咖啡时,大多数人根本说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研究速溶咖啡购买动机的两份购物单购物单一购物单二1听发酵粉2块面包1串胡萝卜1磅速溶咖啡1.5磅碎牛肉2听桃子5磅土豆1听发酵粉2块面包1串胡萝卜1磅新鲜咖啡1.5磅碎牛肉2听桃子5磅土豆投射测验:从人对某刺激的解释中识别他的心理特征。
主题统觉测验●一个优雅且事业有成的女人,下班回到了家。
她打开门,家里没有一个人,因为她是单身的。
屋子很整洁,很优雅,也有一点寂寞的味道。
她是寂寞的,也是舒心的,因为她安于这样独立而自由的生活……只是仍然在期待着有一天有人能和她分享这个美丽的家。
每一天傍晚,这个情形都重复着。
●一个女人,准备出门上班,忽然又想到什么事,转回头看屋里是否干净整洁,或者跟家人道声再见。
然后,她心情愉快,踏实地出门去。
人际传播案例:毛衣or西装?一个顾客想买一套西装和一件毛衣(西装价格高于毛衣),如果你是一位营业员,你先带他看哪种衣服才能让他花更多的钱?A、先看毛衣,再看西装B、先看西装,再看毛衣对比原理——对比使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看上去更大。
•传播心理的研究意义传播心理学的研究目的1 透过心理学视角审视传播的世界,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传播跟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社会的一切研究都会涉及到传播。
下面我们来介绍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型。
一、传播的基本原理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的传播过程,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人类信息传播的基本过程:1.人类传播的行为起源于一个信息发送者,他掌握了发送一系列的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信息的主动权。
(发送者→发送信息)2.发送者通过选择一些接受者可以理解的词语和肢体语言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
(信息→编码成符号)3.信息穿越时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传输。
(信息→以符号传输)4.接收者,也就是信息所指向的个体,将接收到的信息作为一组特定的符号来处理。
(接收者→接收到符号)5.接收者按他自己对这些符号意义的理解进行建构,从而将信息解码。
(符号→被解码成信息)6.对信息进行解释的结果就是接收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的影响了。
也就是说,传播生效了。
二、传播的基本模型1.香农—韦佛尔模型1949年,克劳德·香农和瓦伦·韦弗合著了《通信的数学原理》一书,并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传播模型。
后来几乎任何一个与教学技术有关的传播模型都源于“香农-韦弗”模型。
在该模型中,信源产生或选择一条由即将传输的信号组成的信息。
发射器将信息转化成一组信号并通过一条通道将其传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又将信号转化成信息。
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到很多不同的场合。
电视信息就是电子领域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制片、导演和解说员就是信源,信息由电视频道传播到电视机即接收器,电视机又将电磁波转化成可观看的图象。
在人际传播中,说话者的大脑就是信源,发声器官即系统就是传送机,空气就是传播渠道。
而听者的耳朵是接收器,头脑是信宿。
这个模型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噪音,是指在传播过程中扭曲或者掩盖信号的任何干扰物。
2.“5W模型”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传播学三种研究范式的假设和方法

交流的研究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学者们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来理解人类交流的复杂性质。
在这份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交流研究中的三个研究范式,即正统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以及批判性范式。
我们将讨论与每个范式有关的假设和方法,并提供案例研究,说明它们的应用。
否定主义的范式是基于可以观察和衡量的客观现实的假设。
在这一范式内开展工作的研究人员试图发现普遍的法律和一般的交流行为模式。
肯定主义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往往涉及使用定量数据,如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
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可能利用调查来审查媒体曝光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通过收集和分析定量数据,旨在确定交流过程中的模式和因果关系。
与此相反,解释主义的范式假设现实是主观和社会构造的。
在这个范式内运作的学者试图理解个人对其交流经验的意义和解释。
在解释主义研究中,常用定性方法,如人种学,访谈,和话语分析。
对社交媒体在塑造身份方面的作用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可以深入采访青年成年人,探讨他们如何构建和谈判他们的上线人格。
通过定性分析,该研究人员旨在发现社交媒体使用的多种解释和含义。
关键的模式是基于一种假设,即权力和意识形态在塑造传播进程方面发挥着中心作用。
批评研究者试图发现并挑战主流言论和社会中权力分配不均的现象。
与这一模式相关的方法往往涉及使用定性数据以及批评性言论分析和媒体活动。
一些传播学者可以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对边缘化社区的媒体表现进行批判性分析。
通过研究,它们旨在提高人们对媒体如何强化陈规定型观念和助长社会不平等的认识。
为了说明这些范例的应用,让我们审议一项关于气候变化传播专题的案例研究。
一名权威研究者可进行一次调查,以评估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以及不同信息传递战略的有效性。
它们可以利用统计分析来确定公众舆论的模式和宣传运动的影响。
另解释主义研究者可以对个人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各种解释和情绪。
他们可以分析个人的经验和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程序,用于探索和解释心理现象。
这些范式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研究不同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的知识点。
一、自我报告范式自我报告范式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获取个体主观体验和意识活动的信息。
研究者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通过让被试者回答问题或叙述经验,来了解其感受、态度、意见等。
自我报告范式在研究心理过程、认知心理、情绪和人格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观察范式观察范式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
观察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不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干预,观察对象在真实环境下自然表现。
实验观察则在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反应。
观察范式常用于研究儿童发展、动物行为等领域。
三、实验范式实验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
实验范式通过人为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获取因果关系的信息。
实验范式具有高度的实验控制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研究认知、学习、记忆等各个领域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组间设计和随机对照试验等。
四、问卷调查范式问卷调查范式是一种收集大量主观信息的常用方法。
研究者通常设计一套问题,以书面或在线的形式发放给被试者,被试者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答题。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用于调查心理特征、评估心理状态、探索态度和意见等。
问卷调查范式具有快速、成本低、数据量大等优势,但也存在被试者回答不真实的可能。
五、脑成像范式脑成像范式借助于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测量脑活动的变化,脑成像范式可以用于探索认知、情绪、注意力等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
在脑成像范式中,研究者常用任务激活和静息态等条件来比较不同心理状态下的脑活动模式。
传播心理学1

传播心理学1第一章:名词解释:内向传播:又叫自我传播,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输入、加工、编解码、贮存、输出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传受者: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简答: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1、重要研究领域:内向传播2、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3、主要研究对象:新闻心理4、传受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联系是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内在原因。
这两门学科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传播主体和接受对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因素,2、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觉学科的学缘源远流长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中有两位是心理学家: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Lewin)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C.L.Hovland),尤其是霍夫兰的态度研究被称为传播学中的经典研究。
3、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明证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场论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场模式,在此模式中他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诸因素,他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认为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一系统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
马莱茨克模式说明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行为都是许多因素的函数,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传播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二、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两个重点:“内向传播”、“传受者”概念。
第二章一、传受者的心理:传受者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其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传者的心理的源泉主要来自物质世界,受者的心理源泉主要来源于媒介世界。
传受者心理的源泉是客观感性世界,因为媒介世界仅仅是它的的模写和拷贝。
三、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四、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观念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一)观念性:主体的心理表象与客体之间有不对称性,主体对客体只是近似性的反映。
(二)主观性反映:指人们(包括个体和群体)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
造成传受者心理主观反映的原因:1、生理原因:主要体现在个体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及其年龄、性别等方面。
2、心理原因(1)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
(2)动机。
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
(3)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
(4)信念。
信念指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疑的认识体系。
(5)情绪状态。
传受者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
3、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1)文化水平(2)社会地位(3)文化背景:指传授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理及各种人文环境。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人的心理反映是积极能动的,这种能动性反映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外界事物变成观念的东西,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于媒介等能动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如下:
1.单向传播模式:也被称为线性传播模式,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
个接收者,传播是单向的,没有反馈或互动。
这种模式常见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
2.双向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
这种模式
适用于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对话、面试等。
3.互动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并立即得
到反馈。
这种模式适用于在线聊天、社交媒体等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
4.群体传播模式:指信息在一个群体内进行传播,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
和影响。
这种模式适用于会议、讲座等群体活动。
5.大众传播模式:指信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媒体作为中介,将信息
传递给大量受众。
这种模式适用于广告、新闻报道等广泛传播的信息传递。
6.人内传播模式: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
动,例如自我反思、内心独白等。
这种模式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方式,也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这些传播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传播场景和目的。
理解这些传播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过程。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心理学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模式。
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境,来获取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环境下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实验室观察法则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一些情境,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真实的行为,但缺点是可能会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科学和最严密的研究范式之一。
实验法通过在实验室中控制和操作变量,来推断因果关系。
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或刺激,对照组则不接受处理或刺激。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变量,得出准确的结论,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实验环境的人工性,结果可能不具有外部效度。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调查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问卷或面访的方式,收集自报式的数据。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并且研究范围广泛,但缺点是受到被试者主观主义的影响,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四、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案例研究法是针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通过收集详细的个人或群体信息,对其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深入的、详尽的个体或群体信息,但缺点是个案的特殊性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五、实证研究方法(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证伪假设的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运用各种研究范式,包括实验、调查等。
关键在于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得出结论。
六、相关研究方法(Correlational Research Method)相关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来探究变量的相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380%
230%
300%
160%
•尊重受众
•满足公众需要 •看得懂且喜欢
②平等交流
③宽容待人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三、人本主义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
(一)组织应通过满足受众需要达到传 播目的。 (二)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切合实际地看展公关传播活动。
第二节
精神分析传播论
LOGO
没有传播,就没有公共关系。
传播的信息要 满足各阶段受 传者的心理需 要。
三、精神分析传播的公共关系价值
(一)公共关系传播中的隐蔽信息可以让公共关系 工作独辟蹊径 注意被压抑的信息 (二)公共关系传播中对社会刻板印象的利用 考虑刻板印象,重视整个人类、民族乃至地 区的文化心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每个个体化的 心理特征。 (三)公共关系传播中个性心理的影响 因人而异
$45
$55
$10
Title in here
Title in here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Content Title
(一)传播信息的过程是传授者对信息的认知过 程 (二)信息的认知过程依赖于图式的激活和不断 的构建 (三)社会认知理论与信息传播的动机
海德提出P-O-X为核心的认知平衡理论失调会产生压 迫感,说服是由认知不协调引起。
三、认知心理学传播的公共关系价值
(一)能运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公共 传播 (二)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帮助公众进行认知活 动 (三)公关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认知结果 的正确与否
90
Content Title
Contents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46.9 38.6 27.4 34.6
45
Contents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150%
50%
70%
100%
Year
Text in here (unit: %)
00
01
02
03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06
07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itle
Add your text
Title
Add your text
Title
Add your text
Title
Add your text
Please write down of contents explanation for Business Area.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A title about content”
第八章 传播心理的几种主要范式
LOGO
传播心理的几种主要范式
人本主义传播论 精神分析传播论 认知理论传播论
传播心理的 主要范式
行为主义传播论
第一节
人本主义传播论
LOGO
没有传播,就没有公共关系。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Describe contents for a Chart
-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Content Title
Titl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itl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itle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100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40 $25
Coordinate Depth in 3-D Settings.
Business Area
Business Area
Business Area
Business Area
Please write down of contents explanation for Business Area.
Please write down of contents explanation for Business Area.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Guild Design is
one of aligned company with Microsoft Ltd, and we develop and provide the design templates for Office 97, 2000, and XP.
(三)利用强化保持并巩固公众对组织的认可度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Chart Title in here
1.Describe contents for a Chart
45
7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st Qtr 25.4 50
-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Content Title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90
20.4 20.4 38
38%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products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Please write down of contents explanation for Business Area. Please write down of contents explanation for Business Area.
humanistic psychology兴起于20世纪 50年代的美国。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罗洛· 梅、布根塔 理论观点:
(一)人性本善论 (二)需要层次论 (三)自我实现论
二、人本本主义传播的基本观
组织传播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①完善管理制度 ①尊重他人 ③ • ②宽松适宜环境 • ③充分注意重视 • ④合理分配员工 • ⑤使员工充分认 同组织文化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Text in here
Title in here
Title in here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传播的信息内容可帮个体缓解心理矛盾,并在行为方式 上给予指导,满足各阶段受传者的心理需要。
二、精神分析传播的基本观点
1.灵感 2.创作风格 3.情结
潜意识的 外显形式
与集体无意 识的作用
1.人类的共性 2.民族性 3.地域性
传播内容 与 荣格把人的性格 分为八种。要把 握人类性格及其 变化的一般特征。 与个体性格 的不同类型 与人格发 展阶段论
(四)斯金纳的强化论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行为主义传播论的基本观点
(一)传播环境与受者的信息互动
(二)观察学习理论与受者的行为
直接的观察学习;
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
三、行为主义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
(一)审时造势—为公关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二)组织形象代表—公关传播要树立“榜样” 人物
第三节
认知理论传播论
LOGO